人口预测方法总结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7070701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口预测方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口预测方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口预测方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人口预测方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预测方法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人口总量预测(1) 人口总量趋势外推模型图 1 永康市1985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变化(2) 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是根据计划生育有关指标而进行的一种人口预测方法。数学公式表示为:(3-2)式中: P表示规划期总人口(人),P0表示规划基期总人口(人),P表示规划期间人口机械增长数(人),n表示规划年期,k表示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k可用出生率b和死亡率d表示:(3-3)图 2 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 3 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户籍人口迁移数量(3) 人口离散预测模型人口离散预测模型也即人口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又称“宋健模型

2、”,是我国自行提出的比较成功的人口发展预测模型,能较好的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该模型是根据分年龄的人口结构递推公式进行预测,模型的数学表达如下:(3-6)式中:X0(t)为t年代0岁出生婴儿数,Xi(t)为t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数,m00(t)为t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b(t)为妇女总和生育率,即社会人中平均意义下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时期的生育总数(r2,r1即为生育年龄的上下限),hi(t)为生育模式,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个育龄妇女生育状态分布,ki(t)为t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mi(t)为t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死亡率,fi(t)为t年代之年龄组净迁移数。在模型的具体应用中,课题组工作的

3、重点是如何确定公式3-6中的各种参数。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数据是2000年11月1日的数据,而规划所需的数据是年末的数据,课题组将普查的户籍人口分龄人口数按比例修正到2000年底的统计人口总数作为Xi(t);从普查资料来看45岁以下的性别比比较稳定,为了简化模型,t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ki(t)用常量 k表示,即采用普查资料中的45岁以下的男女性别比=104.85(女性=100)推算,故k= 0.488326;根据普查资料,妇女总和生育率取2000年的数据b(t)= 0.8795;模型中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m00(t)假定与2000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的80%,即采用m00=3.88。从第五

4、次人口普查资料看来,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波动较大,课题组结合1990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进行移动平均处理,并采用死亡修正80%后作为死亡模式mi(t) 移动平均采用公式:mi=0.25mi-1+0.5mi+0.25mi+1;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龄生育率为生育模式hi(t);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迁入人口2 032人,迁出人口5 777人,当年人口机械增长呈负增长,而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图6),2000年人口机械增长接近于零,故在本模型预测中先按封闭模型进行预测。将上述确定的参数代入模型3-6,进行计算机模拟预测,得到如下结果:2007年人口总数为212

5、648人,2020年为200 600人。另人口机械按增长率预测模型取20002007年间的人口机械增长数为P =1 0007=7 000,取20082020年间为P=2 00013=26 000。则有2007年人口总数为219 648人,2020年为233 600人。图 4 1999年以来永康市暂住人口情况城镇人口的计算1、线性回归法分析历年统计资料,发现人口与年份之间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选用1985年至1996年12年间的各年总人口数减去乡村人口数与时间(年份)进行回归分析,方程为y=a+bx。其中:相关系数:计算过程和结果见表2-42、经济指标回归法城镇人口的聚集主要是工业化进展的

6、结果,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导致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经分析发现工业总产值与城镇人口之间也呈线性相关。因此,我们可选用1990-1996年全市及各县(市、区)的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与城镇人口作单元线性回归,拟合方程同前,即y=a+bx。以全市及各县(市、区)政府“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2000年及2010年达到的工业总产值作为预测年依据,预测过程和结果见表2-5。3、非农业人口预测推算法(1)非农业人口的预测选用19781996年19年间的非农业人口资料,作回归预测,方法同上。全市及各县(市、区)预测模型和结果如下:某某市:y=17.929+2.628

7、9xr=0.95555y2000=77.97(万人)y2010=103.99(万人)咸安市:y=4.1402+0.7418xr=0.960194y2000=21.20(万人)y2010=28.62(万人)赤壁市:y=6.0095+0.4774xr=0.971267y2000=16.99(万人)y2010=21.77(万人)六县(市、区)合计:y2000=77.95(万人)y2010=103.97(万人)全市非农业总数预测结果与各县(市、区)预测结果之和相当接近,且七个相关系数均较高,说明此种方法较为可信。(2)城镇非农人口计算非农业人口中有少量居住在农村,根据调查和城建有关统计资料计算,全市城

8、镇非农人口约占总非农业人口的67.13%,若保持此比例不变,全市城镇非农业人口2000年为52.34万人,2010年为69.81万人。19781996年某某市非农业人口统计表表2-6 单位:万人年份某某市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197820.535.036.453.411.951.961.82197922.105.426.773.622.152.181.96198023.415.747.343.752.212.302.07198124.486.047.623.892.342.412.18198225.446.337.873.982.482.472.31198326.246.677.

9、904.032.562.552.53198443.9612.4610.337.013.445.585.14198549.0712.2311.527.884.866.675.91198648.0812.2910.658.594.736.725.10198748.2712.1511.305.264.636.785.15198849.1512.4811.428.134.756.975.39198951.2513.1611.798.315.127.265.61199051.2113.6911.728.084.947.375.41199152.3213.7411.968.405.177.435.6219

10、9254.3014.3312.488.535.397.695.88199357.1115.3913.018.725.867.626.51199461.1316.5314.569.066.267.816.91199564.4017.5515.1710.126.507.987.08199666.0118.3815.0510.246.978.177.23(3)城镇人口的推算城镇规模等级不同,非农人口所占比例就不同。城镇规模越小,其自理口粮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越多,城镇非农人口所占比例越小。根据湖北省城镇建设统计资料,某某市城镇非农人口占城镇人口的56.285。若照此比例推算,全市城镇人口2000年为9

11、2.99万人,2010年为124.03万人。4、政府目标预测根据原某某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指标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10和8。统计分析全市19761996年21年间的机械增长情况取平均数为14376人/年,则2000年和2010年全市总人口可按以下公式计算:P=P0(1+K)nP式中:P规划期总人口P0规划基期总人口K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n规划年限 P规划期间人口机械增长数则:y2000=269.51(1+10)4+1.4376(4=286.20(万人)y2010=286.20(1+8)10+1.4376(10=324

12、.32(万人)该纲要中提出,到200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另据原某某地区国土规划,我市城镇化水平2000年要达到30%以上,到2010年提高到35%(一说要达到近40%)。据此计算:286.2030%=85.86(万人)324.3235%=113.51(万人)324.3240%=129.73(万人)则全市城镇人口的发展目标为:y200085.86(万人)113.51(万人)y2010129.73(万人)5、县(市、区)预测汇总法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目标收集相关部门资料,分别预测2000年和2010年各县(市、区)城镇人口数,汇总后得出全市城镇人口2000年为88.23万人,2010年为118.99万人。综合分析以上各种方法,最终确定全市城镇人口1996年为72.63万人,2000年为89.54万人,2010年为122.31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