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x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925639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200x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河北省200x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河北省200x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0x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0x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北省2007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结合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特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化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要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要有利于高中阶段教育事业

2、的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整体提高。通过改革,构建既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又能科学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既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能科学有效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体系。二、改革的原则与任务(一)改革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发展、持续发展和特长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坚持积极推进,稳妥操作原则。以现行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制度为基础,力求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坚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稳妥地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平稳过渡。3、坚持

3、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原则。要切实改变以初中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探索实行“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的综合评价考试升学办法。择优录取既要依据学生的升学文化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增加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透明度,维护考生权益,实施“阳光工程”。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信息,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及时处理违规违纪事件,把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始终置于群众和舆论监督之下

4、。(二)改革任务1、改革初中毕业生毕业资格认定办法。改变单纯依据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认定毕业资格的做法。依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各个实验区初中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实际以及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构建一个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初中毕业生素质发展的二维框架体系,即“综合素质评价+毕业考试”。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具体分为A、B、C、D四级;毕业考试的成绩可采用百分制,也可采用等级制。学生毕业资格由所在学校认定,并颁发毕业证书。2、改革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办法。(1)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将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信息

5、技术教育考试、体质健康测试五个项目作为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导向、激励政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2)将创新实践获奖成果评价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附加分项目。(3)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学校包括三方面的成绩,其中,升学考试成绩按分数方式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可按等级制也可按将等级评定结果换算成分数方式呈现,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结果按分数方式呈现。升学考试由省统一组织命题、统一制定评分标准、统一印制试卷,各县(市、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统一安排组织考试、评卷、登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须按照县(市、区

6、)教育行政部门(城市市区由设区市教育局)统一规定的各等级评定比率进行等级评定,并负责将等级评定结果或将等级转化为分数报招生考试机构,由招生考试机构计入考生升学成绩;创新实践成果评价按照学生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相关比赛的获奖成绩计分,计分奖项必须是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的评奖活动。3、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初中毕业成绩,也作为其进入普通高中学校的升学成绩。在作为学生初中毕业成绩依据时,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在作为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升学成绩时,既可采用等级制也可采用分数的方式呈现。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

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学校招生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教学反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2007年开始,各县(市、区)和初中学校必须在认真做好初中毕业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同时,从初一年级开始,在整个初中阶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学校要从学生进校开始,建立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评价报告单(见附件四)、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见附件五)和成长记录袋制度,每学期、每学年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要将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

8、评价报告单(见附件四)、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见附件五)和成长记录袋纳入学籍管理之中,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三个部分,由学校组织实施。应在各学期和各学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内容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的有关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增加“创新与发现”一项,共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评价维度;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

9、内容包括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体质健康测试等五个项目;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创新活动的综合评估。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主要依据,实证材料和数据以初中在校三年为期限。综合素质评价要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3、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在作为学生初中毕业成绩依据时,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可以规定所有评价维度达到一定等级的学生才能毕业,也可以规定在其中某几项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等级就不能毕业。在作为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升学成绩时,既可采用等级制也可采

10、用分数的方式呈现,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用于普通高中录取工作由各设区市教育局确定;但按分数呈现时,学校应按照有关等级换算为分值的具体规定,将等级转化为分数并报招生考试机构。评价结果的等级分布要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校办学水平挂钩,应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及同比教学质量提高情况,划定和调整各学校获得A、B、C、D四个不同等级的比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个维度的评价可不用比率调控,另外五个维度,一般情况下,获得每个评价维度A等级的人数控制在班级学生总数的20%25%,获得B等级的控制在45%50%,其余35%

11、25%为C和D两个等级。毕业总结性评价中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维度的表现,尤其是对“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评定为D时应极其慎重。有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维度被评为D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评定等级为A等的应在校内公示。不提倡把综合素质几个方面的评价等级整合为一个结果。4、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河北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二)和所属设区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成立相应组织,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开展广泛宣传,加强检查与监督,接受投诉和举报,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顺利进行。各学校应妥善保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证材

12、料备查。各县(市、区)2007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于5月底前结束。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评价报告单(见附件四)和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见附件五)作为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档案材料之一,装入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学生档案袋。四、初中毕业生创新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创新实践成果评价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必要条件,列入初中毕业生升学附加分项目。凡体现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科学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科技观察发现、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科技论文、文学艺术创作、工艺制作、电脑制作、航模海模车模制作等创新成果,可按照在县(市、区)、市、省、国家各级获奖等第成绩计分,获奖计分奖项

13、必须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的创新评奖活动,主办部门要公开发布获奖名单和等次。具体加分项目、计入分值由各设区市教育局自定。招生考试机构要严格审核获奖依据,必须是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公告齐备方能认定。五、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且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分开举行。(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

14、,笔试部分占60%)、科学或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07年5月15日以后进行。(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1、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或选择科学一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历史两门学科(或选择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历史与社会两门学科)共五个科目。

15、各科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或科学12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45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或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45分、历史与社会45分,综合题30分),总分为600分。2、考试形式。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要多样化,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试外,还安排外语听力考试。具体安排意见是:语文、数学、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和卷两部分,其中,卷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

16、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相互抄袭和互相借阅教科书。3、考试安排。师专分校、幼师以及师范特色高中班、中专、中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仍使用同一套试卷。考试时间定为2007年6月23日至24日,五个科目考试时限各为120分钟,具体日程见河北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时间安排(见附件三)。(三)升学考试的命题及其管理1、命题原则命题必须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不依

17、赖、偏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必须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推动,同时应符合初中教学实际,不出偏、怪、难题,不出带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色彩的题目;命题必须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强调能力立意,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对重点、热点问题要给予特别关注,重视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命题应注意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注意考试或考查问题的探究性与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和想像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命题应注意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

18、握能力;命题还应坚持其教育性与时代性,不为考而考,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大事。总之,试题要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命题将进一步体现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坚持考查能力的方向,突出课程的主干内容,完善考查学生能力的题型。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约为4:6。2、命题范围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命题范围分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英语(或俄语或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79年级教学内容。在理科综合科目中

19、,开设分科课程的县(市、区),物理、化学学科的命题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开设综合课程的县(市、区),科学学科的命题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以及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思想政治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教学内容以及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20、开设分科课程的县(市、区),历史学科的命题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四个板块教学内容;开设综合课程的县(市、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命题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内容。3、命题管理(1)建立命题制度。为了确保命题的科学性,建立命题人员专家库制度,实施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命题人员必须持有命题资格证书。每个学科命题组成员不少于三人。(2)建立审题制度。审题对确保试题的科学性、良好的导向性等具有重要作用。审题人员主要负责审查试题、试卷编制是否符合学科

21、课程标准。在审题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考试及命题思想的问题,审题人员可提出改正要求,必要时可一票否决,要求命题人员重新命题。审题人员必须与命题人员分开。4、组织命题由省教育厅中等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组织有关方面人员进行命题。(四)评卷与登统评卷、登统工作在各设区市招委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考试院或招生办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要加强对评卷与登统工作的领导,并建立评卷、登统质量的过程监测制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评卷时必须严格执行省统一制定的评分标准,不得提高或降低,不得擅自更改。如发现评分标准有问题须报省教育厅中等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经同意后方可改动。评卷人员必

22、须是当地在职的品德兼优骨干教师。应确保评卷工作的客观、公平和公正,特别要加强对主观题评卷质量的管理,如在作文评卷中,要认真落实三人独立阅卷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登统工作要统一使用计算机管理。评卷、登统期间,各设区市考试院(招生办)要组织人员到各县(市、区)进行监督、检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纪检监察室要派员全过程参与评卷、登统工作。六、毕业标准及证书颁发取得正式学籍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成绩达到以下标准者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初中毕业证书。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七个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素质评定均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2、毕

23、业考试科目的成绩合格(毕业考试科目成绩不合格者可补考一次)。七、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一)招生录取原则和依据1、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过去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2、普通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是: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初中毕业生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结果。(二)招生计划分配1、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行将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从2007年起,所有县(市、

24、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计划一律分为统招生、名额分配生两类。2007年,各县(市、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要将所属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至少50%的公助生招生指标,依据本县(市、区)或辖区内各初中学校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依据各初中学校的在校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数,按比例平均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并纳入本地公助生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名额分配具体办法由各设区市教育局确定。同时,提倡各县(市、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将一定比例的其他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也依照本县(市、区)或辖区内各初中学校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依据各初中学校的在校在籍应届初

25、中毕业生数),按比例平均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今后,各设区市可根据情况逐年提高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的比例。2、在实行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名额分配招生办法时,要严格程序,公开过程,取信于民,防止走后门的现象。为确保录取名额分配生工作顺利进行,各初中学校要在升学考试举行前三周,将报名参加升学考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创新实践成果评价两项成绩进行整理。之后,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无异议,学校应于升学考试举行前将报考学生的这两项成绩统一上报招生考试机构,以作为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的依据。(三)录取形式1、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市市区由设区市教育局负责)应依据学校办学水平确定本县(市、

26、区)或辖区内各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批次,再根据招生计划,参照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创新实践成果评价进行整合的成绩,按照差额投档的原则,分批录取。2、公助生录取程序。同一批次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照先录取统招生后录取名额分配生的顺序录取公助生。统招生的录取方法是:首先,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城市市区以市区为单位),依据考生的升学考试成绩,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排序划定预选分数线,预选人数一般控制在统招生招生计划数的1.3倍;然后,对达到预选分数线的考生,既可以采取依据其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三项整合的成绩,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也可以采取在达到

27、综合素质评定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按照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对升学考试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应主要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名额分配生实行分校录取,对各个初中学校预选分数线的划定和对达到预选分数线考生的录取参照统招生录取方法执行。3、普通高中学校可视情况对条件相当的学生组织必要的加试,但必须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市市区由设区市教育局负责)批准。加试内容应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面试、答辩等形式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科学实验报告等。招生学校不得单独举行文化课的考试。学生的加试成绩可作为普

28、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4、试行多样化的招生办法。各地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如特长生、优秀生的推荐,薄弱初中的扶持政策,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优惠政策等。5、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时,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年对各类优惠照顾考生的照顾性加分政策。八、实施保障1、各设区市教育局要按照本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2007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所在市政府同意后,于2007年3月底前报省教育厅备案。各县(市、区)要成立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设区市教育局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2、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

29、培训制度、监督制度和评估监控制度,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杜绝腐败现象。(1)公示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各地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收费标准,以及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2)诚信制度。各地要建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诚信机制。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

30、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3)培训制度。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权威性与可信度。(4)监督制度。纪检监察、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对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包括考试费用的收取与使用等进行监督,实行领导责任制。同时应有相应措施,如设立咨询、监督、投诉电话等,实行社会监督。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纪检监察、教育行政部门投诉,有

31、关部门应及时给予答复。(5)评估监控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要全程监控工作的进程,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3、切实加强初中阶段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各地要坚持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落到实处。重申不得乱编、乱印、乱订各种复习资料;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课程;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提前预选或让学生提前离校。要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因初中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分离”,所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本县(市、区)、本校2007年初中三年级学生全部按时完成学业,并参加

32、毕业考试,同时要对不准备升学的毕业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并追究当地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4、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初中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评价的文档电子化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分学期、分学年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成果评价情况、学业考试考查成绩等信息从学校基层的数据采集、录入、管理、查询、统计、分析、上报(含网上上报等多种方式)整个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在贯彻执行本文件过程中,各地要注意研究和

33、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一、目的与原则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

34、性原则。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二、内容与要求(一)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三个方面。其中:1、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共包括七个评价维度,即:(1)道德品质;(2)公民素养;(3)学习能力;(4)交流与合作;(5)创新与发现;(6)运动与健康;(7)审美与表现。具体分为评价维度、评价要素、主要行为表现三级,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各地在保持评价维度全省统一的前提下,应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参照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参考表(见

35、附件六)对评价要素、主要行为表现及其实证材料做出适当调整,并注意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七个评价维度的评定结果均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评定等级与分数转换按照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定等级与分数转换标准(见附件七)执行。2、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包括五项内容,即:(1)物理实验操作;(2)化学实验操作;(3)生物实验操作;(4)信息技术;(5)体质健康测试。该项的满分分值为50分,其中,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体质健康测试五项的满分分别为7分、7分、6分、10分和20分。每项得分与A、B、C、D四个等级转换按照河北省初中生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分数与等级

36、转换标准(见附件九)执行。3、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四项内容,即:(1)研究性学习;(2)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3)社会实践;(4)信息技术。该项的满分分值为50分。得分与A、B、C、D四个等级的转换标准是:45分以上(含45分)为A等,3844分为B等,2837分为C等,27分以下为D等。(二)评价对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评价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即初一)、八(即初二)、九(即初三)年级全体学生。从学生入学起,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评价报告单(见附件四)、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见附件五)和

37、成长记录袋制度,各地要将此纳入学籍管理,使之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评价时间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前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后者在学生毕业时进行。两者的评价指标在丰富度和可比性上要有所侧重,但在基本内容上要保持内在一致性。学校要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第一学期在12月、第二学期在5月完成。初中三个学年共评价六次。对毕业年级,在各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终结性评价。三、组织实施(一)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1、准备工作(1)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是查看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

38、思想、学习、状况的有关资料。因此,各学校、各班级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做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实证材料,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十类实证材料:(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2)考勤、教师观察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3)关键性作品、作业;(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6)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8)自我描述;(9)学生违规、违纪行为

39、及处分材料;(10)学校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它材料等。要特别注意让中途转学的学生带全原有成长记录和有关原始资料证件(原学校负责将该生所有成长记录材料装袋签封,交本人带走)。(2)学校要提前将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标准、专门性发展素质评价标准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标准等评价材料印发给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有目标、有标准,更好地约束自己、激励自己、塑造自己。(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方法、措施和内容通过板报、广播、标语、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取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及支持。(4)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初中学校都要提

40、前做好评价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班、专题会议、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方法,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使评价工作规范、有序。2、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原则上以评语的形式,在七个评价维度上作描述性评价,作为综合性评语的参考依据,不纳入等级计算。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以主题班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逐一向大家做描述性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自我评价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作用。(2)学生互评。可以采取全班互评和小组互评。如果采取小组互评,每一小组人数不宜少于25人。班主任组织召开班级互评讨论会,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学生互评可与学生自评结合起来,在学生做描述性

41、自我评价后,由全班同学针对评价要素和主要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评定等级。(3)教师评价。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每个初中毕业班成立一个由班主任和本班科任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建议人数在5人以上。小组成员在本班级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为人诚实、责任心强。评价工作正式开始前,要将小组名单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应作调整。班级评价小组应参考学生自评、互评所提供的信息,对每个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评定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由班主任参考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成长性记录等情况,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

42、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评语以定性描述为主,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七个评价维度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予定量评价。最后,经班级评价小组讨论通过。评定时要注意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如果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具体等级评定参照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等级评定参考标准(见附件八)执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及同比教育质量提高情况,划定和调整各学校获得A、B、C、D四个不同等级的比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

43、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个维度的评价可不用比率调控,另外五个维度,一般情况下,获得每个评价维度A等级的人数控制在班级学生总数的20%25%,获得B等级的控制在45%50%,其余35%25%为C和D两个等级。毕业总结性评价中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维度的表现,尤其是对“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评定为D时应极其慎重。有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维度被评为D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不提倡把综合素质几个方面的评价等级整合为一个结果。3、评定结果备案学生综合素质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填写在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见附件五)中,交学校审查、

44、存档。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价结果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价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理由及更改人,并由学校和更改人盖章,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以备审查。(二)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1、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的时间、试题和评定标准以及考核办法均由县级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发布。2、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由学校组织实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以学校为单位把每个等级的评定比例直接划定到校的办法进行宏观调控。一般情况下,与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等级调控比率相同。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考查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组织专门人员巡视。对有意降低标准、提高成绩等第的学校要给予通报批

45、评,对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对个别情节严重的学校取消其组考的资格。(三)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1、该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信息技术四项。每个等级的评定比例直接划定到校,与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等级调控比率相同。2、为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学校每学期可为学生设计和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题实践活动题目,学生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并填写综合实践活动申请表备案。3、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一般每周安排1.5课时,四项内容可以统筹考虑,可分散,可集中,可个人活动,也可小组或班集体活动。另外,也可在假期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内容。4、学生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的内容,要将参

46、与情况、表现及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可写出文字材料、小论文、活动报告、倡议书、报道、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音像制品等,呈交给学校参与评价,还可以进行演讲、答辩等考评活动。5、班主任组织班级评价小组对每个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进行评价。按预定等级比率打分并划定等级,计入档案。四、结果应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况,各地要充分重视其意义和价值。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等文件精神,各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使用好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一)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各地要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

47、践、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等发展性功能。学校要高度重视整理、分析各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及时、恰当地向学生、教师反馈,一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正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明确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当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成绩依据时,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可以规定所有评价维度达到一定等级的学生才

48、能毕业,也可以规定在其中某几项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等级就不能毕业。(三)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地在普通高中招生时必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升学考试成绩一同作为录取的依据。当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成绩依据时,既可采用等级制也可采用将等级评定结果换算成分数的方式呈现,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各设区市教育局确定。各设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对在普通高中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升学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做出规定。总的原则是,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评价优秀的学生应优先录取。五、组织领导各地要在设区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县(市、区)一级、学校一级分别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领导组织,明确各自相应的职责,

49、负责评价的组织和监督工作。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细化七个评价维度,列出各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评价要素及其主要表现,提出评定要求;对学校评定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接受投诉和举报,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2、初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主要职责是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班级应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班

50、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具体负责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选任。各学科专任教师参与评定工作。六、保障制度为确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科学,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训制度、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申诉制度和评估制度。(一)研训制度各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每位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确保有关人员明确评价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统一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提高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及权威性与可信度。(二)公示制度各地要在评价工作开展

51、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各个维度评定等级为A等的学生名单可以公示,但不要将所有的学生的评价结果公示或对外公布。(三)诚信制度各地要建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者、学生本人等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应在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并在全市通报批评。学生的信用记录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四)申诉制度各地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申诉制度,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认为评价过程中存在危害评价结果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

52、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如果对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县(市、区)、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举报或申诉。(五)评估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门要及时总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进行考核。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一学期,各地要对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信度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调整第二年名额分配生的指标,原则上信度值低的学校,减少分配指标。七、其它事项1、各地、各初中学校要以此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细则。2、各地

53、、各初中学校在实际操作中,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逐级反馈。河北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时 间 安 排 表6月23日6月24日上午9:0011:00语 文9:0011:00外 语(包括听力测试25分钟)下午2:004:00数 学2:004:00理科综合4:306:30文科综合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成果及学业考试评价报告单姓 名性 别出 生 年 月民 族毕 业 学 校 及 代 号学 籍 号联 系电 话(一)综合素质评价基 础性 发展 素质 评价评 价 维 度评 定 等 级道 德 品 质公 民 素 质学 习 能 力交 流 与 合 作创 新 与 发 现运 动 与

54、 健 康审 美 与 表 现专 门性 发展 素质 评价考 查 项 目评 定 等 级物 理 实 验 操 作化 学 实 验 操 作生 物 实 验 操 作信 息 技 术体 质 健 康 测 试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 价评 定 等 级(二)创新实践成果评价获 奖 项 目分 数获 奖 项 目分 数总 分科 学 实 验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设 计科 技 观 察 发 现科 技 发 明科 技 制 作科 技 论 文文 学 艺 术 创 作工 艺 制 作电 脑 制 作航 模 海 模 车 模 制 作(三)学业考试毕业考试科 目分 数( 或 等 级 )总 分语 文数 学外 语会 话 测 试纸 笔 测 试科 学物 理纸 笔

55、测 试实 验 操 作化 学纸 笔 测 试实 验 操 作生 物纸 笔 测 试实 验 操 作思 想 品 德历 史 与 社 会历 史地 理升学考试科 目分 数总 分语 文数 学外 语听 力 测 试纸 笔 测 试理科综合物 理或选择科 学化 学综合题文科综合思 想 品 德历 史或选择历史与社会综 合 题 毕 业 学 校 ( 公 章 ) 年 月 日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学校_ 姓名_年级_ 学期_ 班级_综合性评语: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签名):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签名):评价时间: 年 月 日评 价维 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 定等 级附件六

56、:河北省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参考表评价维度 评价要素主要行为表现(参考)实证材料(参考)评定等级ABCD道德品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师长有礼貌与同学友好相处乐于帮助同学1、班主任期末评语记录。2、遵守纪律情况的班级记录。3、在合作性学习、活动中典型表现记录。4、担任班级、社团、学校等社会工作或参加社区服务等情况记录。5、在班级值日、学校环境保洁等方面表现记录。6、参加环境教育、环保活动等情况记录。7、校级以上德育方面的获奖证明。8、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得校级以上荣誉的证明。9、言行、习惯等方面的特例观察记录。10、校级以上违纪处分或违法等记录。 勤奋进取有进取心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积极

57、努力 正直守信真诚待人诚实守信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关心集体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具有较强的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感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愿望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关心社会和他人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追求进步自主管理自信和自尊有错即改自我接纳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自省和自律的意识与能力有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学会自我反省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抵制不良诱惑 环保意识具有环保常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维护环境卫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有好奇心和质疑意识有求知欲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11、考勤及作业情

58、况的记录。12、课堂观察记录13、阶段性学业考试与考查成绩。14、校级以上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据。15、学会自主学习,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有自我反思的学习记录。16、探究性学习作品或代表性成果。如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记录;课外阅读书目和笔记以及语文口语交际成绩。17、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记录、出勤、活动记录。18、在县(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或公开出版发行的著作。19、在学校或校外参加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综合实践学习任务的记录。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调整学习方法 计划与反思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 独立

59、探究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 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定期与小组成员协商沟通与分享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机构与个人进行联系 创新与发现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认识与理解创新和创新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活动初步形成创新的习惯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情况记录或考查成绩。21、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制作等活动的记录。22、有创新思维的代表性作业及作品。23、发明创造等证明材料。24、校级以上科技创新类获奖证明。 创造能力会搜集

60、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自己设计并实施创新与发现活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创新表现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要求有小制作和小发明成果能撰写小论文 运动与健康体质与健康有坚持日常锻炼的习惯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5、平时锻炼身体与生活习惯观察记录。26、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查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27、校级以上运动竞赛获奖证明。28、三年身体检查记录。29、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记录。30、心理健康状况观察记录。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没有不良的嗜好讲卫生审美与表现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珍惜美具有基本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爱美观念31、参加班级、学校等组织的文艺活动的记录。32、音乐、美术等学科考查成绩。33、校级以上艺术类获奖的证明。34、在县(区)级以上刊物、演出等上发表、展示在艺术作品。35、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其审美情趣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