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670020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275 大小:5.6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资源描述: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2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前 言一、概述一、概述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 XX 县城东北约 68方向 XX 镇 XX 村北一带,距 XX 县县城直距 9.2km,运距 15km,行政区划属 XX 县 XX 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原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实际生产规模为 21 万 t/a。2008 年,XX 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857 号批准为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批准开采石炭系 2、5 号煤层,井田面积为 5.6353km2,生产能力 60 万 t/a。2009 年,XX 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 号) 关于 XX 市 XX 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

2、)的批复 ,同意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 雨田煤业有限公司 2 处地方煤矿整合为 1 处,批准生产能力 90 万吨。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后批准开采石炭系太原组 2 号-5 号煤层,井田面积为5.3381km2,井田面积减少 0.2972km2,生产规模为 90 万吨/年,净增能力为 30 万吨/年。2009 年 11 月 29 日 XX 省国土资源厅为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949),批采 2 号-5 号煤层,生产规模 90 万吨/年,矿

3、区面积 5.3381km2。2010 年 1 月,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在为其编制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选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能力提升至 900kt/a。二、编制依据二、编制依据1、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委托书 。2、XX 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行发200857 号) 关于批准 XX晋宝煤业有限公司等 22 座矿井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的通知2、XX 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 号) 关于 XX 市 XX 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3、2009 年 11

4、 月 29 日 XX 省国土资源厅为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949)。4、2010 年 3 月由 XX 市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5、XX 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10564 号) 关于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6、XX 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忻煤安发2008434 号) 关于全市 51座 30 万吨以下矿井 2008 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XX 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忻煤安发2007506 号) 关于全市 99 座30 万吨以下矿井

5、 2007 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7、XX 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 2008 年 5 月 26 日对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 2、5 号煤层所做的“煤尘爆炸定性坚定报告”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8、矿山救护协议9、供电、用水协议。9、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等。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生产设施和设备,在遵守规程 、 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先井下后地面、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简化地面生产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整合建设投资。2、根据参与整合矿井的开采范围、剩余储量分布、现有生产系统可利用性,以安全生产为出发点,对

6、整合后的矿井生产系统进行合理布置,进一步完善各生产环节安全设施,提升矿井安全生产保障体系。3、认真贯彻执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政策,通过本次整合设计,进一步优化开采工艺,提高矿井的综合机械化程度,保证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把矿井建设成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标准化矿井。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根据 XX 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 号) 关于 XX 市 XX 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同意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 雨田煤业有限公司 2 处地方煤矿整合为 1 处,产

7、能为 900kt/a。2、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计利用该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期间建成的 2 个井筒,作为主斜井、副斜井,并新凿一个回风立井。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级绳连续牵引车轨道运输,辅以调度绞车。3、矿井投产时(初期)生产采区布置在井田中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同时生产的采区为 1 个,装备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1 个。4、地面充分利用了已有设施,并适度增加了一些地面设施。地面布置紧凑合理、分区明确、线路简捷、占地面积小。5、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建设工期短、全员效率高、用人少、投资较低。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0kt/a,净增 30

8、0kt/a。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44726.8kt。3、矿井设计服务年限:35.4a。4、矿井移交生产时,新增巷道 5270m,万吨掘进率为 176m。5、行政公共建筑物新增面积 14333m2。6、工业建筑及构筑物新增面积 6812.3m2。7、工业场地占地面积 9.56hm2。8、矿井全员效率:6.4t/工。9、矿井在籍总人数:639 人。10、矿井建设工期:18 个月。11、矿井建设总投资为 27469.57 万元,吨煤投资为 305.22 元。12、增量评价指标:税后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94.17%;税后投资回收期:2.85a;盈亏平衡点:38.26%;投资利润率:54.96%;投资

9、利税率:73.00%。六、存在问题与建议六、存在问题与建议1、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面积的增大,煤层瓦斯会有所增加,应加强瓦斯检测工作。2、煤尘具有爆炸性,应加强洒水防尘工作,以防煤尘爆炸。3、矿井内应加强浮煤清理工作,以防自燃。4、在矿井生产中应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5、加强矿井地质工作,认真进行矿井地质编录,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效服务。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现状第一节 井田自然概况一、交通位置一、交通位置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 XX 县城东北约 68方向 XX 镇 XX 村北一带,距 XX 县县城直距 9.2km,运距 15km,行政区划属

10、 XX 县 XX 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东经 11222531122519北纬 390120390225。井田由简易公路和县(乡)级公路与井田南侧大运二级公路相连,至大运二级公路 2.5km,向北可至阳方口工矿镇、朔州、大同;向南至原平、XX、太原;北同蒲铁路经过阳方口、XX 站。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 1-1-1。二、地形地貌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云中山脉北端与恒山山脉西南端的交汇处,为典型的黄土、基岩切割型中山丘陵地形地貎,井田内沟谷山梁发育,按其形态类型分为侵蚀地形及堆积型地形,前者占绝对优势。侵蚀地形表现为强烈切割的梁、塬、峁状黄土基岩中低山地或山丘,冲沟形态多呈

11、“V”形,与梁、塬、峁相间分布,井田沟谷两侧常见陡崖等微地貎景观,一般沟两侧或阳坡黄土覆盖较厚,植被较多。综观井田地形,大致为北部高,向南部渐低的中山丘陵地形地貎,井田内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北部山梁顶部,海拔 1931.9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冲沟底,海拔 1615m,最大相对高差 316.9m。三、水系三、水系本井田属于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恢河支流,恢河为区域内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云中山脉北麓分水岭,经 XX 县城,阳方口工矿镇向北汇入桑干河,该河位于本井田西部,属季节性河流,以它为主要河道的水系呈羽毛状,本井田的冲沟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汇聚洪水,并从不同方向排出后均向西汇入恢河,该河雨季

12、流量增大,遇大雨则洪流暴发,携带大量泥沙向下游直泻,雨后流量锐减,79 月份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50%70%。枯水的冬、春季节流量甚小,主要靠泉水、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等汇成细流。四、气象及地震情况四、气象及地震情况1、气象本区属大陆性中温带季风气候,为干旱地区。气温变化昼夜悬殊,四季分明。降雨量较小,多呈干旱状态,冬春两季多西北风少雪雨,而夏季雨量集中,有时出现洪涝、冰雹灾害。年平均气温 6.2,1 月份最低,平均为-9.9,极值为-24.2;7 月份最高,平均为 20,极值为 34.8,平均温差 29.9。一般降至 0时间在 10 月中旬,回升至 0的时间在翌年 4 月中旬。年平均降水量为 4

13、68.1mm,最大降水量在 7 月份,为744.8mm,最小在 1 月份,为 4.5mm。水量主要集中于 7、8、9 月份,占全年的 59%。蒸发量年平均为 1902.3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特别干燥。初霜期在 10 月上旬,终霜期在翌年 3 月底,平均无霜期 194 天。初雪期平均为 11 月下旬,终雪期为翌年 3 月底,一次最大积雪厚度为1.30m。最早冻结在 11 月中旬,最晚解冻为翌年 4 月,井田内最大冻土深度为 1.50m。风向多为西北风及西风,风速历年平均 3.1m/s,最大月(35 月)平均 4.3m/s,最小月(8 月)平均 2.2m/s。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14、图 (GB183062001)附录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度。历史记载本区内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较大的为 1683 年 11 月 22日原平 7 级地震,1961 年 10 月 27 日 XX 东寨 4.5 级地震。第二节 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一、兼并重组前各矿生产及建设概况一、兼并重组前各矿生产及建设概况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体兼并重组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XXXX 雨田煤业有限公司 2 处地方煤矿整合为 1 处,产能为 90 万吨/年,净增能力为 30 万吨/年。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XXXXXX 煤业有限

15、公司”。1、原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为 XX 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857 号批准的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批准开采石炭系 2、5 号煤层,井田面积为 5.6353km2,生产能力 60 万 t/a,现生产规模为 21 万 t/a。表 1-2-1 井筒特征值一览表 井筒坐标井筒XY井口标高(m)坡度(。)提升方位(。)井筒长度(m)主平硐4323025.54719621096.1941751.4239副斜井4323296.99119621278.2631789.56512334240XXXX 德胜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 2、5 号煤层,始建于 1981 年,1990 年建成投产。2005

16、年底停采 5 号煤层,现开采 2 号煤层,该矿平硐斜井联合开拓,主平硐、副斜井均位于井田西部,井筒特征见表 1-2-1(采用 54 坐标系) 。该矿采煤方法为长壁式,锚杆支护,悬移组合支架放顶煤,工作面采用 SGW-40 型刮板运输机运输,井筒、大巷采用 10t 架线式电机车牵引 1t矿车运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采用负压抽出式机械通风,主扇型号为 FBCZNo-16 型,功率为 55kW,共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工作面排水设备为 DF46-306 型离心式水泵三台,最大涌水量为 8m3/h,最小涌水量为 6m3/h。井下照明采用防爆矿灯照明。因该矿 2005 年采煤方法改革前采

17、区已形成,因此采煤方法改革设计利用了原有的生产采区巷道,布置新的回采工作面,形成了 2 号煤层下山采区为区内后退式开采。2、XXXX 雨田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 XX 县 XX 镇管辖,始建于 1981年,1989 年投产,井田面积 1.086km2,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石炭系2、3、5 号煤层,煤炭生产许可证批准开采 5 号煤层。2005 年经市局批准进行了采煤方法改革,核定生产能力由原 9 万 t/a 提高到 15 万 t/a。采用一对平硐开拓,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开采 5 号煤层。采煤方法为悬移支架分层放顶煤。顶板管理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采区工作面采用悬移支架支护,运输巷和回风巷均为料石砌碹。

18、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0m3/h,最大涌水量为 30m3/h,属低瓦斯矿井。2008 年 6 月 13 日井田西南部巷道发生透水事故,透水量为 3500m3,事故后凤凰镇人民政府按“六条”标准关闭并对古空区进行了治理。二、四邻关系二、四邻关系1、小窑井田范围内煤层露头出露较好,2、5 号煤层露头有小窑早年私挖乱采,西北部基本被破坏。2、周边矿井井田北部与 XXXX 神达朝凯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 XX 扦树梁煤业有限公司、XXXX 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XXXX 贾家堡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与梨园河煤矿相接,南与大运华盛石湖南沟井田交界,西与大运华盛庄旺井田接壤。(详见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1-2)

19、1)XXXX 神达朝凯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为露天开采,批准开采2、3、5 号煤层,生产能力为 120 万吨/年。(1)原 XX 扦树梁煤业有限公司位于 XX 县薛家洼乡麻地沟村,为薛家洼乡乡办煤矿,井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井田面积为 1.464km2。该矿1982 年建矿,1985 年投入生产,2002 年 12 月取得采矿许可证(2002.122005.12) ,证号为:1400000221568;2003 年 1 月取得新的煤炭生产许可证(2003.12005.12) ,生产许可证证号为:X040707007Y2G2。2 号煤层已采空,现采石炭系 5 号煤层,生产规模为 9万 t/a。采用

20、三个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矿井最大涌水量为91m3/d,一般情况下 10m3/d 左右。矿井为低瓦斯矿井,5 号煤尘有爆炸性,自燃等级为 II 级,为自燃煤层。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2)原 XXXX 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为 XX 县薛家洼麻地沟乡村联营煤矿,行政区划属 XX 县薛家洼乡管辖,井田位于麻地沟村,2006 年 11 月XX 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1400000622604,批准开采石炭系 2、5 号煤层,准采标高为 1910m1720m,有效期至 2009 年 11月,井田面积为 0.9924km2。该矿始建于 1982 年,1985 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

21、为 9 万 t/a,实际生产能力为 9 万 t/a,核定生产能力为 9 万 t/a,原在井田的北部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及风斜井开采 5 号煤层,以上三个井筒均在本井田范围外扦树梁井田内,现均已关闭,已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其中有部分采空区在扦树梁井田内。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m3/h,最大涌水量为5m3/h,属低瓦斯矿井,5 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自燃倾向等级为级, 为自燃煤层。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3)原 XXXX 贾家堡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 XX 县阳方口镇管辖,XX 省国土资源厅以 1400000622597 号采矿许可证批准,有效期至 2009 年11 月,面积 1.7991km2。该矿始建于

22、 1982 年,于 1988 年投产,现生产能力 15 万 t/a。井田内批准开采 2 号、5 号煤,现采 5 号煤层,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用长壁式采煤,爆破落煤,悬移支架支护。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15 万 t/a,实际生产能力为 11 万 t/a,据生产矿井实际观察,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5m3/h,最大涌水量为 16.7m3/h。为低瓦斯矿井,该矿 2 号、5 号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2、5 号煤层自燃等级均为级,容易自燃。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XXXX 神达朝凯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前三矿与本井田均无越界开采,三矿开采 2、5 号煤层均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位于本井田北部,对本井田北部的开采有

23、一定影响。2)梨园河煤矿属于轩岗煤电集团,批准开采 2、5 号煤层,实际开采5 号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回采工艺。正常涌水量 1.5m3/h,最大涌水量 1.8m3/h,为低瓦斯矿井,5 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自燃倾向等级为级, 为自燃煤层。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其采(古)空区在其井田的东部,积水对本井田没有影响。3)大运华盛石湖南沟井田(原石湖二坑)为 XX 县县营煤矿,始建于2000 年底,2002 年 5 月投产,2007 年 5 月 21 日 XX 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722394) ,批准 XX 县大运华盛煤矿石湖南沟井田开采 2、3、5 号煤层,批

24、准开采深度 1250m1650m,生产能力 30 万t/a,井田面积 4.6365km2。本矿现开采 5 号煤层,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合开拓,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通风方式采用抽出式,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并列式。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3/h,最大为 7.0m3/h,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为自燃煤层。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其采空区位于本井田下部,对本井田开采没有影响。(四)、大运华盛庄旺井田始建于 1985 年,2002 年建成投产。XX 省国土资源厅 2007 年 5 月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1400000742301)批准,批采煤层为

25、 2、3、5 号,生产规模 30 万 t/a,井田面积为 4.7957 km2。现开采 5 号煤层,该矿采煤方法为倾向长壁式开采,使用悬移支架放顶煤法,井下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型号为 HDJ800,工作面采用刮板机运输、矿灯照明,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风机 2 台,型号为FBCDZNO16.275。井下正常涌水量为 40 m3/h。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7.20 m3/t,属低瓦斯矿井。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其采空区位于本井田西部(本井田的西部倾向西) ,对本井田开采没有影响。井田四邻关系详见图 1-2-1。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第一节 资源条件一、地层及地质构造一、地

26、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井田内沟谷内部分基岩出露,黄土覆盖区主要分布在山梁上,井田内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 XX 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现根据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生产揭露情况和本次资料,将井田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本组地层为灰、黄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豹皮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隐晶质、泥质结构,厚层状、块状构造,质较硬,性脆,上部有星散状黄铁矿分布,据区域地质资料,厚度约为 268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27、)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自下而上可见紫红色、褐红色铁铝质泥岩和鸡窝状“XX 式铁矿” ,浅灰色、绿灰色铝土岩(易相变成铝土矿),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石灰岩及中细粒砂岩、泥岩,本组地层厚度一般为 13.1029.49m,平均 23.17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与本溪组整合接触,本组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是一套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煤沉积建造,厚度 83.76106.90m,平均 91.85m。下起 K1砂岩底,上至 K2砂岩底,岩性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组成,仅在井田中西部零星出露,分为上下两段:(1) 下段:K1砂岩底至 5 号煤层老顶砂岩底,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细粒砂岩,灰

28、色、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K1砂岩2.258.56m,平均 5.55m,厚度变化较大,但层位相对稳定。本段发育4、5、6 号煤层,其中 5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厚煤层。(2) 上段:由 5 号煤层老顶砂岩底界至 K2砂岩底界,由浅灰色、灰白色细粒砂岩,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本段含 2、3号煤层。其中 2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4)二叠系下统 XX 组(P1s)与太原组地层整合接触,为过渡相含煤地层。为一套陆相沉积建造,岩性由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线组成。本组地层厚度为 22.0544.40m,平均 34.40m,含 1 号煤,

29、位于本组地层中部,为不可采煤层,底部 K2砂岩(相当于北岔沟砂岩)与太原组分界。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 XX 组整合接触,岩性下部以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灰绿色粘土泥岩,向上变为黄、黄褐、黄绿、紫色泥岩及黄绿色砂岩,底部为一层灰白色粗砂岩即 K3 砂岩(相当于骆驼脖子砂岩)。本组厚度平均 120m。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分布于井田东南部,为本组下部层段,最大残留厚度 40.00m 左右,与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岩性由黄绿色或紫红色砂岩、泥岩组成,局部见蓝灰色砂岩、泥岩。底部为一层厚层状黄绿色粗粒砂岩。7)第四系上更新统(Q3)岩性为浅黄色砂土、亚砂土、亚粘土,含钙

30、质结核,具垂直节理。厚度一般为 025.00m,平均 13.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8)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为近代坡积物和冲洪积物。坡积物多为基岩风化碎块,冲洪积物为砂、砾和粘土的混杂堆积物。厚度为 05.00m,平均 2.5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2、含煤地层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 XX 组。太原组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厚度 83.76106.90m,平均 91.85m。底部以 K1砂岩与本溪组分界,K1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长石,部分长石已高岭土化或云母化,硅质胶结,分选一般。太原组旋回结构较明显,每个旋回岩性

31、多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煤层组成。本组主要含煤 2、3、4、5、6 号 5 层煤,其中 2、5 号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3 号煤层为本井田稳定煤层但暂没利用价值(灰分大于 40%),6 号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4 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XX 组由黑色页岩、砂岩、泥岩及薄煤层组成,厚度 22.0544.40m,平均 34.40m。含 1 号煤层或煤线,底部以 K2砂岩与太原组为界,K2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长石和黑色矿物,分选良好,夹有煤屑斑点。3、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宁静向斜东翼,盘道梁西洪河向斜的北西翼,下白泉马家山箱状背斜轴部南西端。总的构造线方向受区

32、域构造方向控制,区内地层总体呈向南倾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 1014,平均 11。本井田发育 6 条断层,分述如下:1)F1 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 70,落差 010m,在本井田内走向延伸 700m。2)F2 正断层:位于井田中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 81,落差 020m,在井田内走向延伸 1070m 左右。3)F3 正断层:位于井田中北部,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84,落差约 08m,在井田内走向延伸 250m 左右。4)F4 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走向北北东南西,倾向南东东南东,倾角 55,落差 030m,在井田内走向延伸 1180m 左右。5)F5

33、 正断层:位于井南西部,走向北北东南西,倾向南东东南东,倾角 65,落差 012m,在本井田走向延伸 1010m 左右。6)F6 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 60,落差 13m,在本井田走向延伸出矿界。本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和岩浆岩侵入体。总之本井田地质构造类型为简单。二、煤层及煤质二、煤层及煤质1、含煤性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 XX 组。本溪组和 XX 组不含可采煤层。太原组含煤 2、3、4、5、6 号 5 层煤,其中 2、5 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3 号煤层为本井田稳定煤层但暂没利用价值(灰分大于 40%),6 号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4

34、 号煤层厚度平均0.40m 为不可采煤层,太原组地层厚度 83.76106.90m,平均 91.85m。其中,煤层平均总厚度为 24.48m,含煤系数为 26.65。2、可采煤层本井田可采煤层有 2、5 号煤层,3 号煤层为本井田稳定煤层但没利用价值(灰分大于 40%),6 号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其中 2、3、5 号煤层为本井田批采煤层,6 号煤层为未批采煤层。1)2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为本井田内稳定可采的厚煤层,煤厚6.708.80m,平均厚 7.80m,含夹矸 15 层,结构复杂,单层夹矸最大厚度 0.65m,直接顶板砂质泥岩为主,厚度 0.206.30m,平均厚度1.95m;老顶为

35、 K2 砂岩,厚度 2.9514.00m,平均厚度 7.26m。底板砂质泥岩、粉砂岩,平均厚度 3.60m。2)3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 2 号煤层平均 8.62m,煤厚 1.422.45m,平均厚度 1.83m,含夹矸 01 层,结构简单,单层夹矸最大厚度 0.45m,为本井田内稳定的薄中厚煤层,由于原煤灰分大于 40%,低位发热量小于17.0MJ/kg,属于不可采煤层。顶板泥岩、砂质泥岩,厚度 0.8010.40m,平均厚度 4.60m;底板砂质泥岩、细砂岩,厚度 2.486.00m,平均厚度4.48m。表 2-1-1 可采煤层一览表3)5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 3 号煤层平均

36、 40.23m,煤层厚度7.9515.50m,平均 13.38m,为本井田稳定可采的特厚煤层,该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含 28 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 0.60m。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厚度 1.667.00m,平均厚度 3.26m,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厚度 1.145.34m,平均厚度 2.22m。4)6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上距 5 号煤层平均 7.19m,据现有钻孔揭露,为本井田不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煤层厚度 02.20m,平均 1.07m,该煤层结构简单,含 01 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 0.50m。顶板一般为砂岩或砂质泥岩,平均厚度 3.84m,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平均

37、厚度3.05m。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顶底板岩性地层煤层最小最大平均夹石数最小最大平均可采性稳定性顶板底板倾角()备注26.708.807.8015全区可采稳定K2砂岩砂质泥岩11QM57.9515.5013.3828全区可采稳定砂质泥岩砂质泥岩11QM太原组602.201.070138.8856.4548.852.2017.057.19大部分可采不稳定砂岩砂质泥岩11QM可采煤层一览表详见表 2-1-1(其中 6 号煤层尚未批复) 。3、煤质2、3、5、6 号煤层均为气煤,可用作炼焦及动力用煤。3 号煤层原煤灰分超标,暂没有利用价值。根据煤炭质量分级 GB/T15224-2004 标准

38、,2、5、6 号煤层采用浮煤指标评价,2 号煤为低灰中灰、低硫、中热值高热值气煤;5 号煤为低灰、中硫高硫、中热值高热值气煤;6 号煤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气煤。2、5、6 号煤层采用原煤指标评价,2 号煤为中灰高灰、特低硫、中热值高热值气煤;5 号煤为低灰中灰、中硫中高硫、中热值高热值气煤;6 号煤为中灰、中高硫、高热值气煤。三、其他开采技术条件三、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2 号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 1.95m,平均抗压强度60.8Mpa;老顶 K2 中粗砂岩,平均厚度 7.26m,平均抗压强度 55.7Mpa。底板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 3.60m,平均抗

39、压强度 30.3MPa,无底鼓现象。3 号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厚度平均 4.60m;底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平均厚度 4.48m。5 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平均厚度3.26m,平均抗压强度 53.2MPa;老顶为砂岩,平均厚度为 4.75m,平均抗压强度 54.3MPa。底板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 2.22m,平均抗压强度37.1MPa。6 号煤层:顶板为砂岩,平均厚度为 3.84m,底板为砂质泥岩,厚度平均 3.05m。2008 年 5 月 XX 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 2、5 号煤层顶、底板分别进行了力学性质试验,其结果见表 2-1-2。表 2-1-2 岩石力学性

40、质试验成果表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MPa)名 称岩 性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2 号煤层老顶砂岩54.456.855.71.41.91.62 号直接顶板砂质泥岩56.864.060.82.02.62.42 号底板砂质泥岩28.032.030.30.70.90.85 号煤层老顶砂岩51.256.054.31.52.31.75 号直接顶板砂质泥岩48.056.053.21.92.32.15 号煤层底板砂质泥岩35.240.037.11.21.81.5煤层开采时煤层顶底板岩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体质量,而岩体质量主要取决于岩石强度和岩体结构面特征。根据本井田的岩石特征及资料情况,本报告主要根据煤

41、层顶板的岩性及其抗压强度对煤层顶板进行评价,断层带附近岩石较破碎,岩石强度较低,按不稳定顶底板处理。2 号煤层老顶为砂岩,抗压强度为 54.456.8MPa 之间,为稳定顶板;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抗压强度为 56.864.05MPa,为稳定顶板。5 号煤层老顶为砂岩,抗压强度在 51.256.0PMa 之间,为稳定顶板;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抗压强度为 35.240.0MPa,为中等稳定顶板。本井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顶板管理采用人工放顶全部垮落法,据该矿现开采情况,在已开采揭露的采区顶底板均较易管理。井田内无重要铁路、公路通过,无大的地表水体,南面有 XX 村庄,在村庄附近要留设保安煤柱,因区内

42、断裂较发育,今后在采掘过程中应做好顶底板的支护工作。2、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及地温1)瓦斯根据 XX 市煤炭工业局忻煤安发2008434 号关于全市 51 座 30万吨以下矿井 2008 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文件,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 2008 年瓦斯绝对涌出量 1.39m3/min,相对涌出量3.00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 2.36m3/min,相对涌出量 5.10m3/t。上年度(2007 年)瓦斯绝对涌出量 1.06m3/min,相对涌出量 3.2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 2.47m3/min,相对涌出量 6.71m3/t。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

43、矿井。近几年 XXXX 雨田煤业有限公司没有生产,根据 XX 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忻煤安发2007506 号关于全市 99 座 30 万吨以下矿井 2007 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XXXX 雨田煤业有限公司瓦斯绝对涌出量 0.58m3/min,相对涌出量 1.7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87m3/min,相对涌出量 2.61m3/t,批复为低瓦斯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建矿以来未发现过瓦斯事故。尽管如此,本区在今后的开采中,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瓦斯含量可能增加,应随时对瓦斯涌出量进行监测,防止瓦斯集聚,确保安全生产。2)煤尘据 XX 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 2008

44、年 5 月 26 日对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 2、5 号煤层所做的煤尘爆炸定性分析和特性参量表明:本井田 2、5 号煤层煤尘均具爆炸性。 (表 2-1-3)表 2-1-3 2、5 号煤层煤尘爆炸化验分析表化验项目2 号煤层5 号煤层火焰长度mm80240岩粉用量%5565煤尘爆炸定性分析有无爆炸性有有煤尘云最大爆炸压力MPa0.620.59最大压力上升速率MPa/s41.9939.55煤尘云爆炸下限浓度g/m32020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620680煤尘爆炸特性参量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2402303)煤的自燃性据 XX 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 2008 年 5 月 26 日对 XXXXXX

45、 煤业有限公司 2、5 号煤层所作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2 号煤层吸氧量 0.51cm3/g,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级,为自燃煤层。5 号煤层吸氧量0.57cm3/g 原煤,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级,为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 3-6个月。5 号煤层东部露头处曾发生过自然现象,井下和工业广场没有煤的自燃现象。在以后的开采中应注意制定防灭火措施,及时清理浮煤、易燃物质,确保安全生产。4)地温地压根据邻区资料和该矿开采情况,平均地温梯度小于 3/100m,井下未发现地温、地压异常现象,属地温地压正常区。四、水文地质条件四、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迳流井田位于 XX 煤田的云中山脉北端与恒山山脉西南端交汇部

46、分,宁静向斜北端。区内地貎形态属中低山区,主要河流有恢河,其余均为沟谷中季节性水流。恢河发源于云中山脉北分水岭处,为桑干河水系上游段,为XX 县第二大河流,该河属季节性河流,水量较小,雨季随山洪的排泄而增大,由井田中部冲沟向南排出后,向西南方向汇入恢河,后向北流入桑干河。井田位于宁静向斜蓄水构造的次一级水文地质单元神头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南部。神头泉位于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出露于寒武系、奥陶系灰岩中,水位高程 1052m1065m,地面高程 1044m1053m,为构造上升泉。泉域总面积 4756km2,主要由神头泉组、司马泊泉组、河道泉组三个泉组组成,是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主流桑干河清水之源。神头

47、泉多年平均流量 6.74m3/s(19562003 年) 。水质类型为 HCO3-CaMg 型,矿化度285360mg/L,总硬度 232277mg/L,水温 1315,岩溶水水质总体良好。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处于本水文地质单元南西迳流区。 区域含水岩组按其含水介质划分为三种类型:松散岩类、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各类含水岩组受岩层、地质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和影响而具有不同的含水特征。一、松散岩类含水岩组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组成。上更新统地层主要分布在梁、峁之上和山前地带,在沟谷两侧形成一、二组阶地,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最厚可达 50m,下部含砂和砾石层,地势低的地方含有一

48、定的地下水,但含水性弱。全新统地层主要分布在恢河等河谷和一级阶地上,厚度 0m20m,以亚砂土,细砂土,砾石层为主,埋藏 0.2m2.0m,富水性差异很大,一般说含水较丰富,可供生活和灌溉用水。二、 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主要由石炭系、二叠系多层砂岩和灰岩组成。本溪组和太原组共有砂岩和灰岩含水层 611 层,单层厚 0.6m12m。二叠系主要有 XX 组 K2砂岩、下石盒子组 K3砂岩、上石盒子组 K4砂岩等含水层,单层厚0.7m16.16m。所有砂岩含水层皆属裂隙含水类型,各层之间常有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等岩层,这些岩层隔水性强,在无断层和裂隙沟通的情况下,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弱,形成多层裂隙承压

49、含水层。各含水层富水性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在断层和裂隙发育的层位,富水性相对较强。 碎屑岩类含水层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同时接受地表水和孔隙水补给,水质类型为 HCO3SO4CaMg 型或 HCO3SO4Na 型。各含水层厚度薄,出露面积小,渗入条件差。受地形切割和构造破坏的影响,含水层分布不连续,迳流途经短,多以散泉形式向沟谷排泄。三、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由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等岩层组成,层位稳定,在本井田属于埋藏型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以网状溶蚀裂隙含水为主,溶洞次之。主要含水层段有寒武系张夏组、崮山组和凤山组,奥陶系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不同含水层段因

50、其所处构造部位及埋藏深浅的不同,富水性有显著差异。在含水层段埋藏浅、断裂构造发育区,富水性强;随含水层段埋藏深度的增加,富水性逐渐减弱。奥陶系中统岩溶地下水属神头泉域,其流向北西。区域主要隔水层:1、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岩组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石英砂岩、灰岩或煤层,底部为铝土岩、铁铝岩,层位稳定。总体来讲为主要可采煤层与下伏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的良好隔水层。2、煤系地层砂岩间粉砂岩、泥岩组成的层间隔水层组煤系地层之间的标志层(砂岩及石灰岩)沉积厚度稳定,其间夹的泥岩、粉砂岩致密,沉积稳定,构造裂隙不发育,为良好的隔水层。1)地表水井田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标高 1615.01931.9m,相

51、对高差 316.9m。汛期地表径流快,不易积水,地表迳流不会对开采造成大的影响。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主平硐标高 1751.4m,井口附近历年最高洪水位标高约 1730m。2)砂岩裂隙水2 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老顶 K2 砂岩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K2 以上 XX 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5 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以上太原组碎屑岩类夹碳酸盐岩含水层,由于 2、5 号煤层直接、间接含水层富水性均弱,补给条件差,因此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3)奥灰水本井田属神头泉岩溶区域,根据神头泉出露地面高程,结合区域奥灰水流向,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为 11621173.

52、5m,奥灰水流向北西,水力坡度 3。5 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 1460m,因此奥灰岩溶水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4)采空、古空区积水原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 2 号煤层形成采空区面积约0.338164km2,古空区面积约 0.281875km2。查明 2 号煤层存在 2 个积水区,积水面积约 8750m2,积水量约 11022m3;5 号煤层形成采空区面积约0.208721km2,古空区面积约 0.7009km2。5 号煤层采空区为 2005 年前形成,据调查没有积水。2、5 号煤层因煤层沿倾向方向出露,古空区积水顺煤层露头自然排泄,古空区没有积水。原 XXXX 雨田煤业有限公司 5 号煤层开

53、成采空区 0.2189km2,查明 5号煤层存在 8 个采空积水区,积水面积约 60750m2,积水量约 141463m3;巷道积水 700m,积水量约 2834m3。当开拓其下方的煤层时需要先排、疏放采空区积水,并留足保安煤柱。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按“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生产,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以防采空区积水对生产造成影响。开采 5 号煤层形成冒落带及导水裂隙高度超过 2、5 号煤层间距时,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有可能通过冒落带及导水裂隙进入井巷。5 号煤层倾角平均 11,小于 54,煤层以上岩石以泥岩、砂岩、砂质泥岩为主,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因此采用下列公式计

54、算。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5 号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H冒=100M/(2.1M+16)2.5H导=100M/(1.2M +2.0)8.9式中:H冒、H导导水裂隙带的高度,m M煤层累计采厚,(5 号煤层累计采厚 13.38m) 5 号煤层开采形成的冒落带高度及导水裂隙高度:H冒=10013.38(2.113.38+16)2.5=32.8427.84(m)H导=10013.38(1.213.38+2.0)8.9=83.0065.20(m)开采 6 号煤层形成冒落带及导水裂隙高度超过 5、6 号煤层间距时,5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有可能通过冒落带及导水裂隙进入井巷。6 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

55、岩。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6 号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H冒=100M/(2.1M+16)2.5H导=100M/(1.2M +2.0)8.9式中:H冒、H导导水裂隙带的高度,m M煤层累计采厚,(6 号煤层累计采厚 1.07m) 6 号煤层开采形成的冒落带高度及导水裂隙高度:H冒=1001.07(2.11.07+16)2.5=8.363.36(m)H导=1001.07(1.21.07+2.0)8.9=41.4823.68(m)经计算并分析可得:5 号煤层采空以后其冒落带的高度为32.8427.84m,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 83.0065.20m,其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大于2、5 号煤层平均间

56、距 50.45m.;6 号煤层采空后其冒落带高度为8.36m3.36,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 41.4823.68m,其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5、6 号煤层平均间距 7.19m。因此开采 5、6 号煤层形成的裂隙均能与上覆煤层采空区构成水力联系,会引起矿井涌水量增加,因此开采 5、6 号煤层时,一定要注意上覆煤层采空区积水对开采的影响,要超前探放水并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以防采空区积水对生产造成影响。5)断层导水井田内断层较发育,断层带岩石破碎,充填、胶结差,各断层不同程度的存在导水性和富水性。断层破坏了各隔水层的隔水性能,成为各含水层水力联系的通道。6)钻孔不良封孔井田东部有以往钻孔,封孔情况不明。X

57、X 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在井田内施工的 6 个钻孔,均采用全孔水泥封孔,但没有进行取芯检验封孔情况,故在生产过程中开拓至钻孔附近时,应注意涌水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留设防水煤柱或进行超前探放。综上所述,本井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7、矿井涌水量及预算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补给水量较小,地下水各含水层富水性不强。原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机械化升级改造后批复生产能力为 60 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 21 万 t/a,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6m3/h,最大涌水量为8m3/h,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预计兼并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达 90 万 t/a 时矿井涌水量:富水系数

58、K=Q/P式中:K富水系数Q单位时间内从矿井内排出水量(m3) P单位时间内煤炭开采量(t)可得 K1Q1/P K2Q2/P 6/(21000036524) 8/(21000036524)0.2503 0.3337 年产 90 万 t 矿井涌水量为:Q1K1P0.2503(90000036524)26m3/hQ2K2P0.3337(90000036524)34m3/h依据以上推算,预计煤矿整合后,年生产能力达 90 万 t/ a 时,矿井正常涌水量大约为 26m3/h,最大涌水量大约为 34m3/h。随着开采方法的改变、开采范围的扩大和顶板塌陷裂隙的增多、受上覆基岩风化带含水层和大气降水以及断

59、层导水等因素影响,矿井涌水量也将发生变化,上述涌水量估算结果是在开采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得出来的,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工作,提高防范意识,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五、煤质及其用途五、煤质及其用途根据原详查地质报告成果,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将本井田煤质成果叙述如下:1、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特征2 号煤层:黑褐黑色,半暗暗淡型煤,沥青玻璃光泽,条痕棕灰、棕黑色,透镜状条带状结构,组成条带为亮煤和镜煤,层状构造,断口阶梯状、贝壳状,非煤矿物组成的夹层少,裂隙不发育,质地较硬,硬度为 3,燃烧火焰长。视密度为 1.40t/m3。3 号煤层:黑色,半暗暗淡型煤,沥青光泽,条带棕灰、

60、棕黑色,透镜状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呈阶梯状或贝壳状,视密度为1.39t/m3。5 号煤层:黑黑褐色,半亮半暗型煤,弱玻璃光泽,棕黑色条痕,中宽条带状结构,条带宽一般在 220mm 之间,以亮煤为主,次为镜煤,局部呈透镜状结构,层状构造,性脆易碎,内生裂隙较为发育,断口呈阶梯状或贝壳状,多见条带状、透镜状黄铁矿,硬度 22.5。视密度为1.37t/m3。6 号煤层:黑色,脆度较大,易破碎。视密度 1.28。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半亮型,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和亮煤为主,镜煤次之。条带状结构明显,玻璃光泽,内生裂隙发育。2、显微煤岩特征煤岩组分主要由丝质组、镜质组组成,稳定组次之。1)2 号煤层:丝

61、质组:以丝质体、丝质基质体为主,次为碎屑丝质体、浑圆体、木镜丝质体、粒状体、丝质体多为氧化丝质体。丝质体组分含量占31.456.7%,平均为 45.94%。镜质组:以镜质体和均匀基质体为主,次为不均匀基质体、木镜质体,镜质组含量占 35.8750.73%,平均为 40.52%。稳定组:多由小孢子体、角质体组成,少量为树脂体,稳定组含量3.9512.9%,平均为 9.27%。矿物质:组成矿物质的矿物有粘土矿物、黄铁矿、方解石,粘土矿物呈分散状、层状或充填于细胞中,黄铁矿呈分散状,方解石呈裂隙充填状存于其中。矿物质含量 10.622.8%,平均含量为 17.03%。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Rmax%)

62、0.740.794%,平均为 0.791%。2)3 号煤层丝质组:以基质体为主,少量碎屑丝质体、粗粒体、浑圆体。丝质体组分含量占 10.343.7%,平均为 31.1%。镜质组:以宽条带状镜质体和均匀基质体为主,次为不均匀基质体、浑圆体和镜质结构体,镜质组含量占 47.472.2%,平均为 59.71%。稳定组:多由小孢子体、角质体组成,少量为树脂体,稳定组含量3.4013.00%,平均为 9.15%。矿物质:组成矿物质的矿物有粘土矿物、黄铁矿,粘土矿物呈层状、块状存在,其次呈分散状或细胞充填,黄铁矿呈分散状存在。矿物质含量3.2030.20%,平均含量为 17.30%。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R

63、max%)0.7660.7994%,平均为 0.784%。3) 5 号煤层镜质组:以均匀基质体、条带状镜质体为主,少量半木镜质体、碎屑状镜质体,镜质组含量占 36.756.8%,平均为 43.81%。丝质组:以丝质基质体为主,少量粗粒体、碎屑丝质体,含量36.0746.40%,平均为 40.79%。稳定组:多由小孢子体、角质体组成,少量为树脂体、中孢子体,稳定组含量 2.909.20%,平均为 6.39%。矿物质:非煤矿物见有粘土矿物、方解石和石英,粘土矿物赋存状态以分散状、层状为主,少量为细胞充填,方解石为裂隙充填状存在,似为后生产物,石英呈分散状存在。矿物质含量 3.4318.8%,平均含

64、量为11.02%。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Rmax%)0.790.81%,平均为 0.791%。4) 6 号煤层镜质组:以宽条带状镜质体和均匀镜质体为主,少量半木镜质体和浑圆镜质体、碎屑镜质体,镜质组含量占 40.2271.95%,平均为 54.60%。丝质组:以丝质基质体和丝质体为主,少量丝质碎屑体、粗粒体、浑圆体、微粒体等,含量 23.5555.35%,平均为 37.02%。稳定组:多由小孢子体、角质体组成,少量为树脂体,稳定组含量4.5015.90%,平均为 8.31%。矿物质:非煤矿物见有粘土矿物、黄铁矿,粘土矿物赋存状态以分散状、层状为主,少量为细胞充填,黄铁矿呈结核状存在。矿物质含量1

65、0.7022.67%,平均含量为 17.03%。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Rmax%)0.7758.28%,平均为 0.797%。3、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1)化学性质根据勘探时钻孔及井下见煤点采取的煤芯煤样化验资料,各煤层主要化学性质如下:表 2-1-4 2、3、5 号煤层煤质检验结果汇总表项 目原、浮煤2 号煤3 号煤5 号煤水分(Mad)(%)原 煤0.831.471.140.881.441.160.681.681.24浮 煤1.972.452.091.602.081.841.782.161.96原 煤25.2929.7925.9042.9343.8843.4112.7427.8517.95灰

66、分(Ad)(%)浮 煤7.5710.619.169.6110.5610.096.838.167.30原 煤36.0440.2838.0438.7539.5439.1534.3241.3738.13挥发分(Vdaf)(%)浮 煤37.8442.0239.5329.8938.2934.0935.5338.3436.87原 煤0.300.490.380.230.450.341.012.141.52全硫(St.d)(%)浮 煤0.570.700.630.490.840.6711.172.311.72原 煤22.5825.6024.2216.4318.2017.3224.1829.5227.75发热量(Qgr.d) (MJ/kg)浮 煤30.9031.9931.4030.0831.1830.6331.6032.7232.26胶质层(Y) (mm)浮 煤9.011.09.89.09.59.25102013.6粘结指数(GR。I)浮 煤567865566861.75609272.6本次工作未对 6 号煤进行取样化验,根据 2005 年 12 月由 XX 省煤炭地质公司编制的XX 省 XX 县 X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