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6650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学生:马会兰 指导教师:王彩蓉【内容提要】魏晋时代,礼崩乐坏。儒家正统思想失去了约束力。魏晋名士开始思考生命个体的意义。嵇康是其最杰出的代表,在魏晋统治者大力提倡虚伪的名教以维护其统治的时候, 他意识到个人主体的价值,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不识时务”地对礼教加以否定,从周孔圣人到儒家经典,甚至全部的儒家传统教育,消解了儒家整体价值对个性的束缚,追求独立的人格。与此同时,嵇康也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构想出一种于名教中得逍遥的理想人格,即“至人”,并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他力求于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浊酒一杯,弹琴一曲”的理想人生,于人际关系中得以自由发展个性

2、,这不同于老庄的消极避世。尽管他的理想人格在失道的魏晋时代难以实现,他对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追求依然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现代人充满了启示意义。【关键词】 “越名教而任自然” 独立人格追求 个性 “至人” 嵇康(224-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与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在哲学上,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1,肯定万物均禀受元气而生。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2之说,主张返回自然,厌恶儒家烦琐礼教。晋书有云: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

3、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理。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3显然,嵇康实在是庄学派一放情肆志之人。魏晋之际,嵇康也许是最具魅力的文化人,虽然论思想锋芒,阮籍更使当时礼法之士“疾之若雠”;论玄学修养,向秀当在嵇康之上;论另类,刘伶嗜酒狂放,阮籍阮咸与群豕共饮;论文采,钟嵘诗品将阮籍列于上品,而嵇康只在中品;当然论官位、财富就更别提嵇康了;然而在“竹林七贤”中,嵇康几乎是偶像式明星。这是为什么呢? 余秋雨认为: “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晰、更响亮了”4。他所反对的正是种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即所谓“越名

4、教”,追求的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的人生境界,即所谓“任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集中体现了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一 、 嵇康的个人主体意识独立人格的前提个人主体意识,即认识到个体自我的存在是坚持独立人格的前提。意识到“自我”的独立存在,不做他人的附庸,有这种自信,才能有独立的人格。说文中有:“人,天地之性最贵也。”礼记·礼运中有:“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论语中也有:“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里儒家重视的是整体性意义上的人,与此相应的,关注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封建宗法的整体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个体必须绝对服从作为整体关系准则的仁义

5、道德和宗法礼制。尤其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确立“三纲五常”的汉代,人被放置于社会的层面,而丧失了对个体生命的追求和价值认同。个性被禁锢在封建宗法整体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中。汉帝国的瓦解,儒学的衰微,对整体价值的儒家正统的怀疑,促使个体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抬起头来。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人的个人主体意识的寻觅,真正意义上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应该说始于魏晋南北朝。魏晋,政治动乱,礼教崩溃,思想混乱。乱世中的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命个体的意义。发出了“宁做我”这一有力的声音,不追求功利名位,不羡慕圣人栋梁,只愿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桓公少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

6、我。” 5 “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刘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6 “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7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第一流正是我辈”,“礼岂为我辈设也?”这种对自我、对个性的充分肯定和强调,在当时魏晋士人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宗白华曾指出:“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淮。一般知识分子多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8魏晋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于无垠的心理时空,发现自我的存在和价

7、值,这便是觉醒的含义。”9嵇康,作为魏晋士人的代表, 他更是开始意识到自我本体的存在,“我”被提到了至高点,被认同,被肯定。“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10这里“侪类”就体现了嵇康以自我为标准,同其一样性格疏懒,推崇简约的人为“侪类”,体现了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11 嵇康认识到生命的无常,生命是实现自我的先决条件和第一要义。没有生命,就没有自我。没有自我,也就没有世界。生命意识正是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体现。“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费,安能舍其所乐,为从其所慎哉!”12 意思是说,服药让人长寿,我十分

8、相信,游山玩水,欣赏鸟兽鱼虫,是我兴趣所在,一旦要做官,就欣赏不到其中乐趣了,我又何必自讨苦吃。可见,嵇康以全其兴趣为追求,意在听从其真性情真生命的指引,奔向自由的人生。也就是他在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中提到的“贵得肆意,纵心无悔”。个体意识的崛起,自我价值的发现,使在礼法制度桎梏下窒息己久的人的个性觉醒了。个性自由,人格独立,成为一种时代的企求。二、嵇康文章“师心以遣论”-从对社会的批判中追求人格独立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作家头脑的产物,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作家个性的影响。嵇康的文章,独具特色,在字里行间尽显率真的性情。鲁迅先生曾评论说:“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

9、反对。”确实,他极力挣脱正宗意识形态的束缚,以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追求人格的独立。 (一)“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在书中,嵇康提到:“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13。他认为儒家所推崇的圣贤不过是某一类人的价值楷模,不具有让一切人效法的特权。个体可以质疑一切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在他的眼中,孔子“或修身以明污,显智以惊愚,籍名高于一世,取准的于天下。又勤诲善诱,聚徒三千,口倦谈议,身疲磐折,形若求儒子,视若营四海。神驰于利害之端,心惊于荣辱之途,俯仰之间,已再抚宇宙之外者。若比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尚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

10、遗世坐忘,以宝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14嵇康笔下的孔子不过是一个为了名利四处奔忙的势利之徒,“神驰于利害之端,心惊于荣辱之途”,全没有了儒家士大夫所推崇的孔圣人的崇高。圣人其实也是凡人,不要神化汤武周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追求,而不必以他人来规范自己。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也体现了这一观点:“桓玄问刘瑾:我何如谢太傅?,何如贤舅子敬?。刘瑾回答说:楂、梨、橘、柚,各有其美。”15应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特征,而不是整体类同规范,不是“取准的于天下”,应肯定自我与个体的价值。(二)“遂其志”与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 “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

11、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后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后不返之论。”16意思是说,看来,尧舜君临天下,许由隐居山野,子房辅佐刘邦取得汉室天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其价值是一样的。这几位可以说是能按照其意愿行事。即“遂其志”。嵇康认为,一个人愿意作官还是隐居山林,应该“循性而后动,各附所安”,顺从自己的意愿。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俗;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17 意即“从欲”。“推其原也: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18这里的“从欲”是指听从人的意愿,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不须学而后能,不须借而后有”19,如同“口之于甘苦,身之于痛痒”20一样

12、自然的东西。与嵇康同时代的谢鲲也不企羡庾亮的庙堂高贵,而以自己纵意丘壑的山水情趣而自豪。“晋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谢鲲回答说:端委庙堂,使百僚淮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21一般说来,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大致有两条出路,一条是为官从政。一条则是走上隐逸之路。相比之下,所谓儒家“学而优则仕”22、“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23则隐含投身政治优先的价值取向。嵇康主张各遂其志,所以事实上消解了儒家的政治中心主义。将个体的平等追求凸显了出来。个体的追求基于个体的心性气质,没有一种价值具有自然的优越性,仲尼投身政治和老庄选择隐逸在价值的天平上具有同等的重量。现实中他虽然菲薄周孔,但

13、在理想中,对老庄与仲尼持兼容的态度。他认为出不出世不是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关键是看能否从心,比儒家所言更高了一个层次。这也是对文人思想的一种解放。当魏晋士人徘徊在出世入世之间难以抉择之时,选择与世俗名利“绝交”的嵇康,却在更高的层次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找到了多种人生出路。他以一种全新的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审视自然,审视人本身。从任心出发,嵇康甚至提出了“从欲为欢”的观点,而这一理念的出发点正是为价值平等的主张服务的。(三)“六经未必为太阳也”与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嵇康从玄学“自然无为”思想立场出发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儒家仁义经典的起源是因为“至人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

14、区别群物,使其族类;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其名分,以检其外;劝学讲文,以神其教。”24儒家仁义经典的起源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神圣性可言。他还进一步揭露了儒家经典摧残人性的本质:“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25就是说,六经、礼律、仁义、廉让等等,都是人之自然真性的对立物。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君子”:“上以周孔为关键,毕志一诚;下以嗜欲为鞭策,欲罢不能。驰骤于世教之内,争巧于荣辱之间,以多同自减,思不出位,使奇事绝于所见,妙理断于常论;以言通变达微,

15、未之闻也。”26他强调从自我意识出发,从自我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出发,打破经典权威和习俗成见的束缚,反对“多同”之见和“思不出位”的观点。在嵇康看来,根据经典权威和习俗成见立下的许多束缚思想的条条框框,使人“思不出位”:“今子立六经以为准,仰仁义以为主,以规矩为轩驾,以讲诲为哺乳;由其途则通,乖其路则滯。遊心極視,不其外;终年驰骋,思不出位。”27只有勇敢地打破它,才能使自己的思想“通变达微”,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所以“六经未必为太阳也”28。这里嵇康突破以六经为真理的认识标准,消解了儒家的文化霸权。三、 嵇康“值心而言,触情而行”与个性自由发展 (一) 嵇康的理想人格儒家正统培养出来的所谓的

16、人才皆以汤武周孔为最高价值楷模,以六经为准则来判断是非,毕生志愿就是出仕,为相,光宗耀祖。他们“思不出位”,思维保守又追逐名利,不承认价值、兴趣、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嵇康对此是不屑的。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同时,他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君子和他的理想人格。嵇康在释私论中谈到:“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靜神虛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伪;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29就是说:所谓真正的君子,需要在思想上不理会社会上的批评和赞扬,在行为上不违背自然的性情。君子不为是非困扰通

17、达万物;小人则隐匿真情悖违大道。任自然者必定是君子,因为任自然是“显情”,显情是公。不任自然是“匿情”,一定是非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一般人所注意的是非,并不是应该注意的;一般人认为是私的,并不是私的。一个人在生活处事中,不隐匿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叫做“值心而言”、“触情而行”30 。就是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行就怎么行,这就是“任自然”。能够实现这八个字,就可以“寄胸怀于八荒,望坦荡于永日”31 ,也就是说,不在名教上生心,化解对名教之执,这是“无”的境界。具有这种境界的人格,嵇康称为“至人”:“至人不得己而临天下,以万物为心,在宕群生,由身以道,与天下同于自得。穆然以无事为业,坦尔以天

18、下为公。虽居君位,飨万国,恬若素士接宾客也;虽建龙旗,服华衷,忽若布衣在身也。故君臣相忘于上,蒸民家足于下。岂劝百性之单己,刻天下以自私,以富贵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32 至人不是脱离尘世,而是生活在名教之内。因为他具有“无”的境界,所以不会为外物所累,虽身在名教,仍然可以得其逍遥。如同陶渊明在他的诗中提到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3 希望在名教中获得自由,在俗世中实现逍遥,这是嵇康的梦想。(二)嵇康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实践1.嵇康的生活实践消解了老庄人生哲学的内在矛盾嵇康的思想渊源是老庄的人生哲学。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哲学一方面引导名士返归自然,绝圣弃

19、智,一方面又引导名士适情任性,与束缚个性的礼教进行抗争。存在着脱离现实和不可能脱离现实之间的矛盾。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既不能没有理想,又不能不关涉现实。关键是如何理解和调节双方的关系。老庄都倾向于归隐山林,将个人流放于社会关系之外,藐视公共领域内的活动,是对现实的一种痛苦的逃避。 庄子所追求的个体自由“逍遥游”是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是通过“心斋”、“坐忘”来齐物我、忘生死、去哀乐,而不是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实现个体人格的独立,总的人生态度过于消极。而嵇康“越名任心”的思想是深深的扎根于生活之中的。即在愤世嫉俗,以激烈的语言抨击着现实礼教的虚伪和黑暗的同时,积极倡导人性的复归,

20、倡导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生价值的多元化,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嵇康作为庄子思想的继承者,并没有像庄子那样脱离生活。他所提倡的返归自然、心与道合,不是坐忘,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道,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不受约束,任情而行,悠游从容,淡薄朴野的生活。在对自然的体认中感悟人生,竭力追求一种虽处尘世却超凡脱俗、如诗画般美丽宁静的人生。他化解了道家思想内部的矛盾,提出要在名教中获得自由,在现实社会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他一生都在身体力行的实践着。所以我认为嵇康将庄子哲学人间化了。2.自由生活方式与嵇康的个性自由发展 在中国的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中,对个性做了如下注释:“个性(personality)

21、,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独立即个性自由。真正的个性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不掺杂任何世俗杂念和人为的水份,做真自己。表现为行为上的率真放诞,我行我素,只在乎性情的舒展,而不以礼教伦常为然。即“值心而言,触情而行”,言行完全顺应自己的性情而生,使得个性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发展。嵇康为人行事但凭己意,自出机抒,他的日常生活行为不同于常人:“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嫩,筋驽肉缓;头而常一月十五日不洗,非不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34嵇康性情疏獭,本人又颇好老庄飘逸之精神,虽说这种方式有些怪诞,但也是他的本性使然

22、,他认为“循性而动,各附所安”就好。嵇康作为一个大文学家、艺术家,乱世之中,出于对生命的重视,抛弃名利,以酒做资,抡锤锻铁于洛阳郊外,闲时抚琴数曲,或达游于山泽,几日不归,真是素朴中透着雅致。这里,文人们寄情山水,不仅具有一般的性情修养意义,而且在礼法专制社会中还具有反抗世俗,坚持独立人格的意义。“文士传曰:康性绝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家虽贫,有人说锻者,康不受直。唯亲旧以鸡酒往与共饮啖,清言而已。”35 自古就有“百无一用是书生”,指的是文人大多皓首穷经、弱不禁风;嵇康不然,一个稀世的大学者、大艺术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铁!没有人要他

23、打,只是自愿;也没有实利目的,只是觉得有意思。与那些远离人寰、瘦骨伶仃的隐士们相比,与那些皓首穷经、弱不禁风的书生们相比,嵇康实在健康得让人羡慕。炉火熊熊,锤声铿锵,在打铁的过程中作出声无哀乐论、太师箴等千秋相传的美文。自觉的个人主体意识使他对生活的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好象生活的妙谛只是由于他的感受才得以显示:“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鳳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鳳字,凡鸟也。”36 嵇康主张“触情而行”,追求情感的自由表达。他的朋友们也都率性而为。“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

24、可败邪?”37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38乃是嵇康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从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才道路中获得了独立,要在饮酒、服食、养生、交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能代表他个性的是他的 “七不堪二不可”论:“ 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痺不得搖,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丧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

25、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39意思是说,他有“七个不能忍受”为:一是睡惯了懒觉,忍不得别人叫其早起;二是习惯了独自弹琴垂钓,忍不得身边站个士兵来侍侯;三是习惯了破衣满身虱,忍不得官服的冠冕堂皇;四是不喜书信写字,忍不得为官后的文书信件往来;五是单人独处惯了,忍不得进入官场后婚丧嫁娶事的折腾;六是生性不愿交往,忍不

26、得为官后的种种交际和应酬;七是清净惯了,忍不得官场上的杂乱事务。“甚不可者二”是说任官后他会使别人有“两个不能忍受”,分别为:一是他轻视周礼、蔑视儒学,会令官场不能忍受;二是他心性耿直、遇事则发,会令周围人不能忍受。他认为官场程式和作风完全违背了人性自然,如果抛离等级、繁文缛节等桎梏,人们可以生活的更自在。3.人际交往与嵇康的个性自由发展魏晋名士中,嵇康大约是最无视社会之网的种种制约,最不顾忌人际关系的了。与好友山涛绝交,对钟会更是公开的表示鄙夷和蔑视,与吕长悌绝交。嵇康终其一生,都在对社会之网做殊死抗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极注重人际关系的,梁漱溟说:“中国人的心思、思想、精神用到哪里去了呢?用

27、到人与人之间去了,用在人伦关系上面去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常说社会是一张大网,那么个体的人则是网上的小结。个体,有生命,有情感,有意志,不得已成为网中的一个部分,却并不甘心受牵制受束缚,而是时刻都企图摆脱网的制约,并将这种愿望变成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于是乎,个体与社会构成了一种永恒的冲突。将个体喻为网上之结,意在强调正统的整体性规范对个性的钳制和扼杀。在专制社会中,人格主体被迫为了整体而牺牲个性,从而将个体消解于整体之中。“宁做我”的魏晋人,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嵇康,便是要个体本位对抗群体本位,有很强烈的个体意识。山涛举荐嵇康代替其为吏部侍郎,嵇康得到消息后在愤怒中写下一封绝交信。文风犀利,“

28、师心以谴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官场作风批了个体无完肤,完全不会顾忌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只求一吐为快。他认为“值心而言则言无不是”,只要是真实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都是正确的。又认为“触情而行则行无不吉”,终于得罪了小人钟会。“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40 钟会在政治上属于司马氏集团,当时正处于春风得意之时,造访嵇康,却受到如此冷遇。可见,嵇康对权势名利是何等地蔑视,他内心既不以为然,言行上当然也不愿稍假辞色了。此次对钟会的嘲

29、弄,也为他日后埋下了祸根。嵇康以此种性格行事,在司马氏当朝的政治黑暗时期无疑十分危险。当初有位名叫孙登的隐士曾经“点化” 嵇康说“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也。” 41嵇康果然被孙登不幸言中。但是,就嵇康而言,师心逞才,傲物自得,正是其才性生命的自然表露。嵇康的朋友吕安有个哥哥叫吕巽,把吕安的妻子灌醉后奸污了。吕安之妻羞愧难当,自缢而亡。吕安 “意欲发举”42,但嵇康劝说 “慰解都,都遂释然。”没有告发哥哥。谁知吕巽恶人先告状,向司马昭诬告吕安,“不复与意足下,阴自阻疑,密表都,先首服诬都。”43说吕安对母亲不

30、孝。当时,司马昭正在标榜“以孝治天下”,因此他下令将吕安抓起来。司马昭不听吕安的辩解,将他判处徒刑,流放到边远地区。嵇康对吕巽的做法十分愤恨:“怅然失图,复何言哉!若此,无心复与足下交矣。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从此別矣!临別恨恨。”44嵇康果然是“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45。“临別恨恨”亦可见嵇康的一往情深。嵇康多情,对无耻之徒会愤恨与蔑视:“临別恨恨”;对流年不返会惋惜,对人生无常会慨叹:“人生寿促,天地长久。”46;对亲人会相思: “奈何愁兮愁无聊。恒恻恻兮心若抽。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奄失恃兮孤茕茕。内自悼兮啼失声。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嗟母兄兮永潜藏。想形容

31、兮内摧伤。感阳春兮思慈亲。欲一见兮路无因。望南山兮发哀叹。感机杖兮涕汍澜。念畴昔兮母兄在。心逸豫兮寿四海。忽已逝兮不可追。心穷约兮但有悲。上空堂兮廓无依。观遗物兮心崩摧。中夜悲兮当告谁。独收泪兮抱哀戚。日远迈兮思予心。恋所生兮泪流襟。慈母没兮谁与骄。顾自怜兮心忉忉。诉苍天兮天不闻。泪如雨兮叹成云。欲弃忧兮寻复来。痛殷殷兮不可裁。”47 嵇康实在是一至情至性之人。纵观嵇康哲学,其实是“钟情”的结晶,而不是爱智的结论。(三)嵇康理想人格的现实遭遇嵇康提出“至人”的人格理想,想要于礼教中获得逍遥,于是非中获得自由自在。这里的礼教实际上是与自然契合为一的名教。这一理想的名教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古之王

32、者,承天理物,必尚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臣顺于下。”48 当他反观现存名教时,却发现它违背了这一原则。“季世陵迟,继体承资。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谋国,不吝灰沉。赏罚难存,莫动莫禁。”49在这样一个失道的魏晋时代,“至人”仅是幻想罢了。“值心而言,触情而行”,全无顾忌于现实的名教社会中毕竟是行不通的。南京大学的夏清瑕老师在从魏晋玄风到王门狂禅中谈到:“自然和名教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个体性和普遍理性之间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常常以天人合一模式来消蚀他们之间的张力。以人道秉于天道,压抑或牺牲个体价值或者个体性,张扬社会价值和普遍

33、理性获得和谐。如果是一个有道的社会,个体价值或许会在社会价值中得以实现,普遍理性和个体性的矛盾相对缓和。如果是一个无道的社会,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相背离,普遍理性和个体性的矛盾尖锐,代表着文化精英的知识分子会处在焦虑和痛苦之中。”50嵇康想通过“恬静寡欲、超然自得”来实现理想人格,可是他的个性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对名教的批判得罪了司马统治集团,与人际交往中又得罪了小人钟会,终于走上了刑场。“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51 ”在生命的尽头,在广陵散的琴声中,

34、将生死置之度外,以音乐抒发人生理想,比庄子的鼓盆而歌更洒脱,比老子的大音希声更玄冥,何等超然。将“惭愧”(“昔惭柳惠,今愧孙登”52)抛在一旁,致死不改狂放之性,索琴而弹。不叹生命之将绝,独感广陵之失传,何等任诞。在生命的终点,嵇康于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人格终于获得了实现。四、嵇康思想的启示嵇康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与独特的生活实践影响了很多的后世文人。他反传统、反世俗、反权贵的独立人格追求影响了之后诸多与他一样有个人主体意识的人,例如那个令杨国忠捧砚、使高力士脱靴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嵇康的“值心而言,触情而行”的个性自由发展和他的“钟情”被李贽等人发扬传

35、承,李贽的“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53,汤显祖的“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和公安派三袁的 “任性而发,率性而行”,我们都可以看出和嵇康的相似之处,在这个意义上,嵇康在中国文人追求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他对个性自由发展的追求对于生活在价值多元时代的现代人一样具有启示作用。个性自由赋予人性的解放,赋予人在生活中的创造激情与能力,赋予人追求的多样化,使社会中奇迹屡现,处处活力迸射。它对个人的精神有一种解放的力量。世俗观念体系中的中庸思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外圆内方”等

36、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的自主个性与创造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导致人人不敢为天下先,人人不敢特立独行。如此,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失去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的前进也将裹足不前。我们应敢于向权威挑战,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而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敢于向封建思想说“不”,勇于追求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注释:1嵇康:嵇康集卷六·明胆论, ,2004年07月12日。2嵇康:嵇康集卷六·释私论,2004年07月12日。3唐房玄龄等 :晋书-列传第十九-嵇康,2006年4月7日。4余秋雨:文化苦旅·遥远的绝响,东

37、方出版中心,2002-8-9出版。5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选自世说新语精粹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1日出版。6同上7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选自世说新语精粹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1日出版。8宗白华: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 见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9李建中:乱世苦魂, 东方出版社,1999年6月版。10嵇康:嵇康集卷二·与山巨源绝交书,2004年07月12日。11嵇康:嵇康集卷一·五言诗三首, ,2004年07月12日。12同1013同1014 嵇康:嵇康集卷四·答难养生论, ,2004年0

38、7月12日。15同516同1017苏东坡:东坡题跋·书李简夫诗集后。18嵇康:嵇康集卷四·难自然好学论,2004年07月12日。19同1820同1821刘义庆:世说新语,选自世说新语精粹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1日出版。22孔子:论语·子张。23若水:金玉千字文,24同1825同1826同1827同1828同1829同230同231同232同1433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34同1035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选自世说新语精粹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1日出版。36同上37刘义庆:世说新语·

39、排调第二十五,选自世说新语精粹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1日出版。38同1039同1040同3541同342嵇康:嵇康集卷二·与吕长梯绝交书, ,2004年07月12日。43同4244同4245同1046 嵇康:嵇康集卷一·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九首,2004年07月12日。47嵇康:嵇康集卷一·思亲诗, ,2004年07月12日。48嵇康:嵇康集卷五·声无哀乐论, ,2004年07月12日。49嵇康:嵇康集卷十·太师箴,2004年07月12日。50夏清瑕:从魏晋玄风到王门狂禅,INTERNET文献,2001年6月7日。51刘义庆

40、:世说新语·雅量第六,选自世说新语精粹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1日出版。52嵇康:嵇康集卷一·幽愤诗, ,2004年07月12日。53李贽:焚书卷三。参考文献:1.李建中:乱世苦魂, 东方出版社,北京,1999年6月版。2.刘义庆:世说新语, 选自世说新语精粹解读,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1日出版。3.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十九-嵇康,2006年4月7日。 4.鲁迅:嵇康集十一卷, ,2004年07月12日。5.宗白华: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台北,1992年版。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5年版。

41、7.冯达文、郭齐勇: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北京,2004年出版。On Ji Kang s Target for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FreedomAbstract: At the era of the Wei Jin dynasty, the Confucianism tradition thought lost the binding force. The Wei Jin scholars started to think about the value of the life individu

42、al. Ji Kang was the most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and put forward a thesis about " Surmounting the Confucianism and following the nature". Ji Kang objected the social authority morals, the Sage, the Confucianism classic prose and even all the Confucianism traditions education. What Ji Ka

43、ng pursued is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t the same time, Ji Kang had a dream that he hoped to be free between the Confucianism and the nature .In fact, he tried to make it true in the real life, not only in the dream.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Qin Taoist. Ji Kang s target for an independent

44、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freed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society.Key words: the value of the life individual ," Surmounting the Confucianism and following the nature",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freedom,ideal personality 指导教师评语: 马会

45、兰同学的论文浅谈嵇康的独立人格追求和个性自由发展,选取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从来不是主流派别的魏晋玄学和在哲学上并无特别建树的嵇康作为论文的题目,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过去对嵇康的研究生往往多从其性格的“随欲为欢”的放情肆志或其作品的美学意义入手,从一种哲学的角度研究嵇康的其人其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马会兰通过大量阅读嵇康原著,并潜心钻研,找到了一个哲学的分析,嵇康人生的突破口:即从个人主体意识的自觉理会,通过对现实社会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独尊地位的儒家批判,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实践,最终实现其“至人”的理想人格。由此赋予了嵇康思想的一个新的高度:独立人格的确立和个性的自由开发原本是嵇康个体意识的自觉和人生的自主选择。文章材料详实,不乏嵇康的诸多原述;论证丰满,对其人格和自由的多方位展开叙述和议论,嵇康人品和文风融于其思想,文笔清新,笔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一个活生生的嵇康跃然纸上;逻辑严谨,文章各部分衔接自然,一气呵成,得出“纵观嵇康哲学,其实是钟情的结晶, 而不是爱智的理论。“文章稍嫌不足之处在于语言追求华丽,不够精炼,在大段的描述之后掩盖了理论的相应力度。该论文是一篇优秀的学士学位论文,同意参加答辩。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