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352954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一、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1、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历程 乡村生态旅游是在农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换,逐步优化乡村环境,从而实现农村脱贫与资源环境保护目标的新型旅游形式。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可追溯到其初级形式农家乐。1998年,昆明西山区团结乡、个旧倘甸由村民自发率先开办农家乐旅游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后,苦丘北普者黑、西双版纳、丽江黄山乡、寻甸钟灵山、瑞丽大等喊、抚仙湖沿岸、洱海沿岸、曲靖市郊、昆明市周边、玉溪峨山等地农家乐旅游业逐渐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构成昆明环城游憩带主体的农家乐、丘北普者黑、丽江黄山乡、西双版纳傣族园、蒙自

2、万亩石榴园、个旧倘甸等为典型,以及散布于全省各中小城市附近的星点状农家乐的发展格局,并在大中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初步呈现出带状发展趋势。云南“农家乐”旅游主要以农村休闲环境为依托,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采摘、垂钓、娱乐等项目为特色。随着旅游供给及游客数量的增多,乡村文化与环境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了政府、当地居民及学界的普遍担忧。2000年,在云南大学商旅学院的科研支持下,香格里拉下给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开始启动,试图探索一条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和展示的可持续乡村旅游途径。昆明西山团结乡也开始意识到自身发展问题,积极设法缓解乡村旅游与乡村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则在不断探索有利于环保与

3、发展的组织经营形式。总体而言,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虽较为迅速,但整体上还处于散乱、自发、重经济效益而轻资源环境保护的初级发展阶段。2、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经验总结(1)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现将云南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表5-1。 表5-1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案 例成 功 经 验昆明环城游憩带乡村生态旅游在地方政府的强力引导下,依托昆明这一强大的大市场及乡村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科技开发与旅游业相结合,采用农户自发式、公司独立经营等多种经营管理形式。抚仙湖沿岸乡村生态生态旅游依托优越的人居环境及景区,以周边昆明、玉溪为主要市场,农户自发发展。洱海沿岸乡

4、村生态旅游依托优越的环境、景区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景区客源及大理市为客源依托,农户自发发展西双版纳傣族园在旅游规划的指导下,依托多个特色突出的傣族村寨,以公司+农户进行主题公园式经营管理。瑞丽大等喊依托边境乡村浓郁独特的傣族文化,在统一规划下协调有序发展个旧倘甸以个、开、蒙为主要客源市场,依托便捷的交通及相对优越的环境,农户自发经营丘北普者黑以景区游客为依托,探索“农户自发社区统一管理社区+景区联合经营”逐渐过渡的发展之路。禄劝黑井古镇乡村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向外来公司出租部分资源丽江黄山乡乡村文化农家乐乡村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寻甸钟灵山荒山承包发展果园乡村生态旅游安宁青龙峡依托市场与区位,利用

5、自身资源环境,开发体验、观光式产品香格里拉下给村依托自身文化底蕴,政府支持与引导下开发 腾冲和顺镇依托自身文化底蕴,引进公司开发蒙自万亩石榴园依托大规模农业景观,自发石林景区周边村寨依托景区及自身民族文化,自发发展建水团山村依托自身文化资源,游客拉动发展型鹤庆新华村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引进大企业辅助开拓,以旅游商品开发为主打,逐步拓展香格里拉小中甸依托景区客源、民族文化景观及香格里拉门户这一优势,农户自主经营香格里拉下给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在科研及规划支持下,协调有序发展(2)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总体上看,云南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6、)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小,管理松散; 2)信息不灵,科研支持不力,规划滞后,协调性差; 3)旅游产品以农家乐为主,绝大部分为“乡村餐饮接待+住宿接待+采摘、垂钓”等普遍性产品,特色不突出,旅游体验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缺乏真正的生态类旅游产品 4)客源市场以周边城镇为主,季节性突出; 5)服务水平、管理能力较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 6)普遍性的模仿复制 7)旅游发展与农村相关产业发展协调性差; 8)风险抵御能力弱; 9)资源环境问题凸现。3、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趋势与导向结合上述分析,要确保云南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实现以下转变:(1)从单一的“农家乐”旅游产业效益向注

7、重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协调方向的转变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重在实现扶贫目标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和农村剩余产业转移,促进乡村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发展乡村文化。传统农家乐规模小,综合效益相对较差,显然无法发挥乡村生态旅游的全部综合发展效应,并容易造成重经济利益而轻环境保护等问题。(2)从农户自发型、基层政府引导的小规模发展向政府、当地居民、旅游者、开发商与经营商等多元互动的规模化、集结化方向转变,逐步树立旅游品牌当前,农家乐竞争加剧,价格战较为剧烈,盈利空间压缩,服务质量下降,市场正重新洗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只有规模大、经营有方、管理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8、才能生存下来。政府职能也要转向规划、引导、服务等方面。云南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在基层政府引导下的农户自发型发展模式,规模较小,发展速度慢,与市场对接反应迟缓,难以树立旅游品牌,竞争力弱。只有在地居民、旅游者、开发商与经营商等多元互动下,在政府及科研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预期目标。(3)从农家乐这一初级形式向乡村旅游、村生态旅游发展方向的转变,从初级的观光、食宿产品向体验型、生态型、度假型等综合性产品的转变云南当前农家乐产品结构单一,配套组合差,经营粗放,经营方和旅游者都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当作消费品,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的意蕴并不足。随地乱弃垃圾,人工服务设施增多,花

9、木破坏等现象随处可见。无论是农家乐还是观光农业、景点观光、民族民俗风情游均要借助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结合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建设生态旅游区,为农家乐增添活动内容,提高互补性及旅游的层次性,逐渐从农家乐过渡、升级到乡村生态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需要把把农业和休

10、闲农业、生态旅游和景观规划、现代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注入到旅游开发中,整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内涵,真正走一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之路。不只是单纯的食、宿、购式的“农家乐”,而是延伸了行、游、娱三要素,从局部的品牌模式,过渡成为全新的旅游产业形象,发展成为区域名牌产业。(4)从基层政府引导下的局部发展向全省性的总结与构建发展模式并进行典型示范带动方向转变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云南解决“三农”问题、维护乡村资源环境的重要途径,需要强大的政策、科技支撑。因而,需要从全省的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与构建,并重点树立典型,打造乡村生态旅游

11、精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云南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协调研究(一) 云南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影响 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可用年人均纯收入、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协调程度、治安状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状况、生产生活便利程度、生活态度等指标来进行衡量,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云南农村地域广大,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从总体上看,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云南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与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具有从热带到高山等不同景观类型

12、,山地平坝相间,民族文化多样,且大多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营造出特色各异的乡村风情,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2、长期形成的单家独户生产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长期形成了单家独户的发展局面,农村居民普遍存在重小利而舍大利,市场意识较差,固守封闭,不敢冒险,跟风严重等思维及行为习惯,而且部分农村存在大量闲置或季节性闲置人口,赌嫖、吸毒、地痞滋生等,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受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市场意识等影响,普遍缺乏市场拓展能力。实际上,单家独户基本不可能进行有规模、有影响的市场开拓行为。3、农村人口素质较低、资金缺乏等对乡

13、村生态旅游发展形成制约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涉及到包含生态、地质、地理、人文、气候、土壤、水文等要素的地脉和文脉方面的深入挖掘,科学信息的揭示、表达与传播,规划设计,资源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无公害农业生产,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营销等较为专业的知识,需要各专业知识的在特定的乡村地域高度整合与运用。而云南广大农村居民总体上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培训与强化,实际上也不可能要求农村居民能完全达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知识要求。而另一方面,云南自农村土地实行承包制以来,长期形成了单家独户的发展局面,且形成合作困难、重视小利益等习惯,而云南广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单家独户(即使是村

14、或乡)也缺乏聘请专家进行研究和指导的资金能力。 而就目前的条件看,全省乡一级普遍缺乏发展决策能力,县及县以上实际上目前也没有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机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持严重不足。除发达地区极少数农村外,绝大部分均极为贫困,维持生计尚成问题,更谈不上进行乡村生态旅游投资。而且农村信贷较为困难,农业生产信贷利息普遍高于各银行。因而有必要进行农村金融改革,鼓励银行贷款向农村拓展。4、落后习俗形成制约长期形成的模仿复制、跟风习惯,风险意识薄弱,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盲目模仿,造成小范围内恶性竞争,相互打压。而且很多地方对服务业理解存在偏差,甚至认为是低贱之事。5、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灵成为部分

15、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 部分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生活污水、垃圾等全部依托自然过程处理,信息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在农村社区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在农村社区综合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乡村生态旅游在内涵上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有同质性也有异质性。但乡村生态旅游更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乡村生态旅游对“三农”产生了良好的效应,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绝不能忽视自身生态环境建设

16、,一定要为自己及游客营造一个优美环境。许多乡村搞旅游只为经济效益,结果是乡村生态环境受损,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并未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和谐统一。云南把乡村生态旅游与扶贫项目相联系,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面貌。香格里拉小中甸康思村,有地处香格里拉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采取了“政府+科研+企业+农户”的模式,按照乡村生态旅游的要求,应用最新科研成果,改造采暖、燃料、饮用水、厕所等旅游设施,并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理念,乡村生态旅游有益于改变村民贫穷的生活,也为扶贫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实践证明

17、这样的方式,使良好的生态资源成为乡村特色旅游的载体,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造福于当地群众,使其成为旅游的受益者及环境的保护者。寻甸钟灵山由于多年来森林砍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后采取荒山承包的方式,大量种植果树林木,一方面营造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林果也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林果出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可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既是云南乡村资源与乡村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提高2、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文化弘扬与保护乡村文化是乡村人类活动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乡村资源环境的保护。一方面,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生态旅

18、游发展的基础,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维护好或创造乡村环境;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民族文化、乡村氛围等由于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致使当地居民对这些珍贵的资源重视不足,很多正逐步退化甚至遭受破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这些文化及其他资源的传承和复苏。而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业,推广清洁能源等,从而优化乡村人居环境。3、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之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之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

19、补充,相得益彰。发展乡村旅游将更加丰富中国农业大国旅游业的特色与内涵。利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园区,既可高效地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又可发挥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扩大农业生产范围,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既是对旅游的补充,也是农业经济内涵与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传统农业种植、收获,只注重实用,而未注意到它的观赏、体验、休闲、娱乐、教育、环保的功能,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使两者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使农业这一传统的第一产业,也

20、有了第三产业的功能和属性,有利于扩展农业的产业链。4、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电讯、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一直是制约云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成为带动贫困落后地区发展的推动器、成长点。5、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并增进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了解市场信息,学习城市人的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通过不断的潜移默化,逐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三)云南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协调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21、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协调机制的创建,关键是要实现“五个结合”,即乡村生态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乡村生态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1、乡村生态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云南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多年以来,农村扶贫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扶贫工作效果一直不明显,关键是难以使扶贫工作与产业培育相结合。切实转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一条重要的途径。2、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云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力求形成“无公害农业 + 特色农业 + 旅游业”的产

22、业模式,逐步引导破坏性较强的传统农业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转变。3、乡村生态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一体化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发展到极致,会极大地刺激乡村经济的发展,会向钢筋、混凝土式的城市看齐,城乡区域差距缩小,乡村向城市化演变。有些城郊结合部的乡村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部门的齐全,经济的发展,乡村也逐渐向城市转化,农民也不再从事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到了这一时候,也许是乡村旅游生命周期衰亡或终结的时候。为保持旅游吸引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势必突出与城市的异质性,尽量避免城市化。乡村生态

23、旅游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而单纯地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过多地搞人文景观,把农业旅游区变成文化娱乐区,结果游客少,只好停业。因此,延长乡村旅游的生命力,还在于保护乡村特色,最大限度了保持与城市的异质性。显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一般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方式是矛盾的,应该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逐步探索一条新型的城乡一体化道路。4、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环境建设相结合优越的乡村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又反过来促进乡村环境的优化。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环境相结

24、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村寨环境优化 尽管云南很多乡村极富特色,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习惯、基础设施匮乏、人口素质等影响,绝大部分村寨人居环境较差,难以符合普通旅游者的要求。因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首先对村寨环境进行整治。这就需要小城镇建设规划、村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如水、电、路)规划等与旅游规划相协调。(2)荒山承包、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 由于多年的利用,云南大部分乡村周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资源环境管理难度较大,通过荒山承包、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一方面可大大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缓解自然灾害,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换等奠定基

25、础。(2)资源保护 在云南很多乡村,仍保留有部分风水林、珍稀动植物及文化遗产资源等,受经济条件及技术等制约,对这些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难度较大。采取承包经营或集体经营等形式,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积累保护资金,应是以开发促保护的较佳途径。当然,这不但要求文物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与旅游规划的协调统一,还要求相关部门、当地居民间的协调统一。(3)清洁能源推广云南乡村生态环境整体堪忧,主要由于农民经济条件难以支撑设施改造及替代能源的使用。为了避免农民对树木的砍伐,需要有相应的替代燃料,政府资助助建造沼气池是个不错的选择。发展沼气不仅可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又有效地遏制毁林案件的发生,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扶贫致富

26、,也有利于改善村寨的脏乱现象。据测算,以每口沼气池每年节约薪柴2000公斤计算,1000口沼气池,一年就可节约燃料开支40万元,相当于保住了4000亩森林。另外,每口沼气池,可促使村民养猪5头,每头纯利500元,可增收2500元。沼液、沼渣可用作4亩无公害蔬菜肥料,可为菜农创收3000多元。沼气的综合效益较为明显。云南曲靖师宗10村寨也积极建设乡村生态农业与旅游示范村,实施猪厩、厕所、沼气池、节能灶为一体的配套工程,有效了改善了乡村生态旅游环境(4)无公害农业生产农业污染也是当今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农村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本身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向。此外,无公害农产品也是旅游吸引物之一,甚

27、至可开发成旅游商品,丰富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因而,无公害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态旅游是相辅相成的。5、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乡村文化本身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在不断建设与发展中的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一方面要保护原有的珍贵的乡村文化,凸现乡村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还要引导乡村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四、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多元互动研究(一)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能动主体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能动主体有四,即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旅游者、旅游开发商和经营商,现结合云南实际分别就各能动主体进行分析如下:1、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往往掌握着当地的全部资源,并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导

28、向与控制作用。就云南目前乡镇及其以下相关管理机构而言,其主要职能实际上是完成上级政府的指令和任务,自身决策权限较小。而且大多为贫困乡镇,受可支配资金的制约,更限制了其决策范围。加之工作人员普遍素质相对较低,决策能力也极为有限。一方面,乡镇政府一级政府几乎控制了当地的所有资源,另一方面,却无法实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决策能力。在很多具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乡镇,部分是地方政府看不到这种优势,而大部分是尽管对此有深入认识,但既无能力引导也无能力支持。2、当地居民 当地居民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态度、对旅游负效应的承受能力、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村民素质,通过典型

29、示范带动,激发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无疑是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3、旅游者很多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由于旅游者推动的,如禄劝县黑井镇、虎跳峡核桃园等。由于自身资源、环境优势,旅游者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设施的供给及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旅游者还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在进行大量旅游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当然,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产品引导旅游消费。4、旅游开发商和经营商 旅游开发商与经营商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云南广大农村极为贫困,资金、人才、信息匮

30、乏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最大的瓶颈。一些大公司、大企业的介入,能迅速缓解这一瓶颈,快速推动乡村生态旅游集结化与规模化。(二)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多元互动机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以上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识,考虑到云南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条件与困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构建支持系统、动力系统、决策系统、组织协调系统、开发与管理系统、监控与预警系统、效能系统七大系统,并使各大系统之间顺利运行的多元互动机制。云南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就是由于某些系统缺失或运行不畅所引起的。为此,我们可初步构建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如图5-1所示。、卫生其他信息收集支持系

31、统动力系统开发与管理系 统效能系统监控与预警系 统决策系统组织协调系统乡村资源与环境乡村资源环境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医疗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旅 游 容 量其 他当地居民积极性政府扶贫拉动示范带动政府引导和推动科学研究决策机制建立各层次旅游规划决策队伍建设旅游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开发乡村资源环境保护监控反馈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协调机构建立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无公害农业生产地方发展动力市场驱动力相关利益群体的协调科学研究预警机制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社区参与机制构建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清洁能源推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 图5-1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框架1、支持系统支持系

32、统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主要由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医疗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社会治安环境系统、旅游容量、社会经济基础、人力资源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在选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各支持系统尽可能完善、亟待弥补因素较少的乡村。2、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包括培育与提高当地居民积极性、市场驱动、地方发展目标驱动、示范带动、政府及社会扶贫驱动、政府引导和推动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培育,关键在于培育与整合这些动力,强化动力。当地居民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主体。因而,在这一动力系统中,培育与提高当地居民积极性是动力系统的核心,各动

33、力之间的关系如图5-2所示。地方发展目标驱动政府及社会扶贫驱动政府引导与推动示范带动当地居民积极性驱动市场驱动 图5-2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构成及其作用关系(1)当地居民积极性的培育前已述及,云南多数农村居民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只有通过较成功的典型示范,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才能逐步培育其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经济的信心。(2)市场驱动即通过培育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增强乡村生态旅游需求,来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供给。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及科学研究等鼓励居民从传统的破坏型的旅游形式逐步转移到保护型的乡村生态旅游中来。(3)地方发展目标驱动 即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乡

34、村脱贫等纳入地方发展目标中,通过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地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当然,云南各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差异较大,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具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条件,但在部分资源富集、区位良好、市场前广阔的地区,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纳入地方发展目标中,无疑能极大地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4)政府及社会扶贫项目驱动云南整体上属于国家较为贫困的地区,每年都有若干各级政府及社会的扶贫项目进入。将乡村生态旅游列入相关扶贫项目,或在实施其他扶贫项目中兼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无疑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一大助推器。(5)政府引导与推动政府引导与推动主要指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工作人员直接帮助村民决策等推动乡村生态

35、旅游发展。(6)示范带动即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建设,调动村民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积极性。3、 决策系统包括各层次旅游规划、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资源环境保护等科学研究、决策机制建立、决策队伍建设等。就云南目前而言,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不够深入,也缺乏广泛的重视,市(州)级以下没有专业的旅游发展咨询机构,旅游决策机制不健全,发展决策主要还是靠居民自己来进行,这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强烈的科技支撑和政策支撑是不适应的。因而,培育乡村生态旅游,首先应鼓励或组建帮助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决策机构、重视科学研究,加强决策队伍的建设。至少在每一个州市都须有旅游研究机构帮助和指导决策。4、组织协调系统包括各级政府协

36、调机构建立、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协调、产业结构调整、社区参与机制构建、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与种植、林木、水产、养殖等产业关系密切,并涉及到旅游、国土、林业、水利、扶贫、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乡村生态旅游培育与发展中,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与转换,相关利益协调、社区参与机制构建、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等都不是单家独户能完成的。因而,必须在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协调机构,统筹相关部门的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协调、产业结构调整、社区参与机制构建、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等工作。5、 开发与管理系统包括了乡村资源环境建设与保护、无公害农业生产、清洁能源推广、旅游

37、产品开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营销等,这是乡村生态旅游培育与发展的关键环节。(1) 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主要牵涉到旅游景观与乡村意象建设、旅游市场培育与拓展、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服务与管理6个方面的内容。现就各个方面简述如下。1)旅游景观与乡村意象建设7乡村景观意象是在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的景观意境图式(Mental Map)。根据景观意象的形成来源和过程,乡村景观意象可划分为原生景观意象(Organic Image)和引致景观意象(Induced Image)。原生景观意象是通过对乡村的亲身感知后获得的景观意象;

38、引致景观意象是通过一切媒介所获得的景观意象。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适当、准确、标示性强的景观又是乡村景观规划所追求的目标。在意象明确和具特殊保护价值的乡村景观规划中,继承和保持传统景观和景观意象是景观规划的最高原则;在缺乏地方性和以现代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则应充分发挥人的景观创造性,在景观生态原则的指导下,规划最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先进性、生态性和较高美学价值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具有个性化、地方性、社会化等特征。(王云才,157-158)一旦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确定,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旅游景观与乡村意象建设。云南大多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极为落后,

39、一般的乡村景观难以保持持久的旅游吸引力,绝大多数需要迎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进行旅游景观与乡村意象建设。可以说,乡村景观与乡村意象建设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就一个村而言,根据变动程度的不同,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对原有乡村景观的旅游改造或调整,;一是新建特色乡村旅游景观。其主要工作如下表所示:表5-5 乡村旅游景观与意向建设的主要工作 乡村景观的旅游改造或调整新建特色乡村旅游景观主要工作1. 乡村道路的改造2. 卫生环境治理与维护3. 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特色强化4. 旅游设施建设与完善5. 资源特色强化/旅游氛围营造6. 乡村资源整合7. 农业的布局与调整8. 乡村聚落布局调整9. 软质

40、景观要素(乡村环境观、生活观、道德观、审美观、生产观、风土民情、宗教信仰、财富观等)的培育或定向引导1. 规模化特色农业建设;2. 历史文化遗迹的修复或重建3. 新建聚落或原始聚落修复4. 捆绑式文化体验5.就乡村景观区域组合而言,王云才提出了两种模式,即乡村景观的斑-廊-基区域组合模式(83页)、Prospect-Refuge-Hazard组合模式。该模式从人类对自然环境景观的感受出发,以人为中心,立足“视觉-意象”角度,将区域景观划分为Prospect景观空间、Refuge景观空间和Hazard景观空间。实际上,在具体的乡村景观设计中,两种模式应该综合考虑。云南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复杂,高山、

41、峡谷、盆地相间,一般而言,对于地处盆地的乡村,以第一种模式为主;对于地处山地和峡谷的乡村,应以第二种模式为主。在云南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乡村景观与乡村意向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大型坝区、山地峡谷区、小型坝区山地沟谷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乡村景观与乡村意向建设应采取不同的布局模式。如在大型坝区环境乡村旅游景观与意象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环境、微地貌形态等进行农业景观布局,可考虑以粗大的线条斑块形成特殊的图案组合或具有震撼力的农业景观组合,如罗平油菜花、蒙自万亩石榴园等,并注重地方特色及民族性的融汇。乡村原居民对景观的感知乡村进入人口对景观的感知乡村整体景观意象(Total

42、 Landscape Image)乡村意象市场化过程(Image Marketing)景观意象的个性化(Personality)乡村景观意象的地方性(Place)景观意象的社会性(Scociality)景观意象的可居性(Livability)乡村景观的可投入性(Investibility)景观意象的可进入性(Visitablity) 图5-3 乡村整体景观意象规划模式图 (据王云才,160页)2) 旅游市场培育与拓展旅游产品必须要有人购买,才有开发的必要,这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云南的区位条件看,除少数特殊区域乡村生态旅游(顶级资源型、景区依托型)能吸引中远程市场外,大多数仍以

43、近程市场为主。 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与拓展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工作:(1)乡村旅游者的培育;(2)逐渐形成特色与规模,拓展旅游吸引力;(3)旅游市场培育,一方面是巩固已有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在游客引导与游客教育。 游客引导无法靠一家一户或某一家公司所能独立完成,也不是在短时期内即可完成。这就需要政府从整体上、宏观上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育、旅游、广告等行业,加强对目前广大群众的生态教育与行为引导。3)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并非所有的旅游产品一定要挂有生态旅游牌,一种是纯粹的生态旅游产品,一类是传统的乡村旅游产品,还有就是在传统产品中增加生态内涵。除极少部分地区外,云南农村

44、总体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极为落后,基础设施等支撑力薄弱,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地方实际进行,并遵循以下原则:生态性原则、乡村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民族性原则、适度引导游客的原则。 结合云南实际,我们建议采用下图所示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程序,如图5-5:在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定位的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以旅游线路”界定旅游产品或“以旅游区界定”旅游产品:在乡村生态旅游形象定位中,也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单独定位,即以乡村生态旅游自身作为品牌进行定位;二是依托旅游区定位,乡村生态旅游仅作为景区整体形象的一部分或某种体现;三是依托旅游线路定位。 结合云南乡村实

45、际,我们大致可考虑设计以下旅游产品和产品组合:乡村休闲旅游、民俗体验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特殊体验旅游、科考科普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农事体验游、探亲访祖游、会议旅游、生态旅游等。(2) 乡村资源环境保护 乡村资源环境保护是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主要工作有: 已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 有典型意义的历史遗迹修复; 传统文化复兴; 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控制; 划分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实施特殊保护措施; 废弃物的处理(3)无公害特色农业生产与推广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等使用,以及转基因技术、“优选技术”等支持下,实际上已被污染或难以为世人所接受。因而,依托乡村资源,生产自然的、无污染的“绿

46、色食品”,不但能形成一定的农产品市场,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乡村无公害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体现在:1)在整个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本身也是一项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学习技术、享用无公害食品、购买土特产品、观光农业;(2)向旅游者出售相关农产品,既包括其在旅游过程中消费的农产品,也包括其购买带走的农产品;(3)发展观光农业,增加农业附加值;4)为旅乡 村 性 解 读乡村旅游环境调查市 场 调 查与 预 测地脉、文脉分 析乡村文脉分 析区域旅游竞争分 析旅游形象设计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多 方 案 设 计旅游景观设计与建设方 案 论 证地方社会经济发 展 战 略地方旅游发展定 位区域旅游发展战 略科学性

47、专 家 意 见 征 询当地居民意见征询地方政府意见征询游 客 意 见 征 询银 行 意 见 征 询可操作性可持续性规范性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分析合作方意见征询旅游产品解 译景区外解 译景区内解 译旅游设施设计与建设旅游服务培训与配套乡村旅游环境调查方案试验、调整与实 施确定最优方案乡 村 旅 游发 展 定 位 图5-5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程序游者提供参与农事活动、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深化生态知识的体验;5)为普通农产品市场服务8。农产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长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废水灌溉及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种植过程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使用,产品的采收运输、

48、储藏保鲜及加工过程的污染等。因而,推广无公害特色农业生产技术,必须在各个环境减少或控制污染源。从生产技术方面看,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外源物质的处理 土壤改良与施肥:包括土壤改良技术(调控土壤的物质构成、调控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平衡)、土壤培肥等; 农药应用技术:适度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等 农业综合技术措施:1)选用抗病虫品种和无毒种苗;2)采用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改进农作物的生态环境;3)合理的果蔬花管理措施;4)采用合理的树形和栽培方式;5)优化病虫防治技术;6)科学修剪和间伐,培育高产稳产结果树冠;7)合理使用地膜;8)加强肥水管理;9)实行轮作制;10)加强农作水利建设。 野生

49、及本地特有品种的培育与基因保护 由于云南农村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科研支持不足,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任重道远。通过全面考虑,我们认为,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乡村无公害农业技术可采用图5-6所示的思路进行:(4)清洁能源使用技术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农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以减少植被破坏,降低环境污染,并营造绿色氛围。6、 监控、预警与反馈系统与效能系统监控、预警与反馈系统包括监控反馈体系建设、相关信息收集与处理、预警机制建设等,效能系统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一般而言,须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地区乡镇一级及以上设置相关机构,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对环境

50、影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效应等进行及时评价,并及时反馈,提出调整建议。 专家支持系统农、林业土地利用规划特色农作物选择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外源物质处理土壤改良与施肥农业资源及市场调研农药使用与监控农产品加工、储藏与运输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旅游利用其他利用废弃物处理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实验与研究基地建设农业综业技术措施户主消费就地消费土特产购物旅游纪念品观光与学习当地循环利用区域农产品市场区外特色产品专门市场 图5-6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无公害农业及特色农业的生产模式五、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一)发展案例分析1、(二)发展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通过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及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的综合

51、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乡村资源及生态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越的生态环境及乡村资源,乡村生态旅游是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环境为资源的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综合体。培育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以乡村生态环境为旅游资源,通过发掘乡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产品;以旅游活动培育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实现社区及农民经济发展。(2)以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展的、创新的理念,优化乡村生态环境,针对旅游市场、适时的更新特色旅游产品,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的活力和生命力,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 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52、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出发点乡村生态旅游的区位空间是城市(或城镇、或风景名胜区)周边,是城镇间或风景名胜区间的宽广乡村社区,通常,又是城镇周边城市化波及、旅游景区(旅游地)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波及以及辐射影响的乡村社区。作为城镇或风景名胜区周边的乡村生态旅游区间,既是为城镇或旅游地提供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劳动力旅游产业农副产品物资供应的旅游产业周边辐射区;又是城市或风景名胜观光旅游替代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也是城镇居民周末假日休闲度假旅游的优选空间。对旅游城镇或旅游风景名胜区周边而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化解旅游城市、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超荷的区间,是化解因旅游景区拓展、城市化进展而造成城镇农

53、村二元结构城乡矛盾(诸如涉及风景名胜地域的社区与景区利益,城市扩展失地农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化组合,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乡村生态旅游是城乡交流沟通互动的渠道,是农民致富变革意识观念的摇篮;是农村资源优势的发掘、乡村文化发掘和发展的机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的促进剂;是农业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催化剂、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良方。因此,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出发点。3、 生态教育和生态体验是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必备功能生态教育和生态体验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赋予这两种功能的乡村旅

54、游产品才能称之为乡村生态旅游。而且,乡村旅游只有赋予了生态教育和生态体验,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使更多的人们在开发利用、旅游消费、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乡村生态旅游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 科学技术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生态旅游必然涉及到乡村资源环境生态内涵的揭示与表达,特色旅游产品的设计,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乡村资源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旅游风险规避、无公害生产技术、清洁能源开发与使用等一系列较为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离开系统、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可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5、 市场培育与市场开拓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工作 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必须要有市

55、场消费,没有人消费的旅游产品就没有开发的必要。因而,在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是要在进行认真地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市场需求及其变化预测状况来设计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二是在开发之后,必须花大力气巩固业已成型的旅游市场; 三是要努力拓展新的客源市场。6、 自然村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地域单元,县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组织领导的最佳行政组织单元结合云南目前现实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可能,自然村应该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地域单元,其原因有:(1)解放初期的集体制,为乡村资源统一利用与管理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2)有利于整合乡村资源,避免难以调和的内部矛盾产生与激化;(3)有利于保证适当的乡村

56、生态旅游规模,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旅游吸引力;(4)有利于经营和管理,增强营销实力,避免内部恶性竞争;(5)有利于形成旅游服务规范及旅游形象建设;(6)能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实现脱贫。 县一级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最佳行政组织单元,其原因有二:(1)目前,在云南只有县一级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并能真正实施;(2)县级才能基本保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科技支持。7、 可持续发展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与任何旅游地的兴起一样,在一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从无到有、到兴盛衰落,都有一个乡村生态旅游产生(萌芽)形成发展(萎缩)(复苏)的发展过程。方式。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初级形式(品种、

57、类型)农家乐,发展为成型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关键就在于如何发展,核心就是发展。只有总结发展之路,才能持续发展;只有总结发展之路,才能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类比、借鉴的范本;只有总结发展模式,才能具有超前意识,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途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发展,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方法、发展的道路。8、 政府引导和扶持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云南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农民素质相对较差,农民在短时期内仍只能扮演生产者角色,培育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大力扶持,云南目前少数地方“农家乐”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也是政府引导与支持的结果

58、。从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政府引导与支持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的推广、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旅游规划、社区农村农民政策的制定等方面。9、 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化、集结化、规模化是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乡村生态旅游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可能产生集聚规模效应,才能作强做大市场,才具有竞争力,也才能逐步树立品牌。因而,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化、集结化、规模化是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景观建设发展理念及驱动力能动主体资源环境类型与选址政府支持关键技术组织

59、经营形式支撑平台1.获取经济效益;2、调整产业结构;3、实现扶贫目标;4.乡村资源环境保护5、乡村文化建设1.当地居民;2、地方政府3.旅游者;4、旅游开发商和经营商1、城市及大型工矿区依托性;2、交通依托型3、资源依托型4、景区依托型1制定旅游规划2、政府引导;2、优惠政策;3、资金支持4、协调关系;5、科研支持6、营销策划与组织7、教育培训1、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技术2、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3、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技术4、旅游管理技术1、农户自主经营2、公司+农户3、农村集体经营4、景区+农户5、承包经营1、网络信息平台2、科研教育平台3、1、自上而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旅游管理与教育培训政 府扶

60、贫部门农、林、水利、土地、文化部门旅游部门资金与政策支持教育科研部门自上而下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政府垂直机 构乡村生态旅游选址典型示范监控与管理平台建设信息平台的建设科学研究相关项目与旅游的协调与合作2、自下而上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农家乐等初级乡村旅游点旅游效应评析发展前景预测科研与教育机构政府及企业问题及原因向乡村生态旅游升级纳入全省及区域乡村旅游网络政府引导与政策、资金支持和调控集结化和规模化级别的提升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旅游调整对策制定与实施(三)云南不同地域类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可以看出,并非云南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当然,各方面条件都优越的乡村毕竟是屈指可数的,某些因素尤为突出,也可能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机会。根据发展条件的主次,并结合云南乡村地域的空间结构、自然环境背景、区位状况等,我们将云南适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乡村初步划分为城市及大中型工矿区依托型、交通依托型、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复合型五种地域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1、城市及大型工矿区依托型(1)基本特征城市及大型工矿区与乡村景观差异较大,居民休闲及生态体验需求强烈,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