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BBS与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52000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校BBS与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BBS与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BBS与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校BBS与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BBS与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校 BBS 与 SN S 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 BBS 和人人网为例蒋广学 李星野摘要 当前,基于 Web2.0 理念的网络“新媒体”形态,对包括 BBS 在内的媒体形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多年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校园 BBS 网络文化也 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曾经长期承担着发布信息、互动交流、反映现实等重要职 能的北京大学未名 BBS,也出现了用户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下降 、原有结构面 临调整、讨论环境呈现浮躁态势等新问题。以人人网为代表的 SNS 网站对未 名 BBS 造成了“浸入式影响”。面对这种形势,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进行深入 思考,维护 BBS 的重要地位 、发挥 BBS 的比较优势 、

2、开辟 BBS 新空间 。新技术发展和变革的迅速,以及由此带来的广泛影响和冲击,使仅仅走过 1 0 年历程的北京大学未名 BBS,目 前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考验:以 Web2.0 为标志的新媒 体正在日渐侵入校园互联网用户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 观念。以人人网为代表的实名制 SNS 网站的崛起,重组了 高校互联网学生用户的触媒格局BBS 不再是大学生 寻求个性表达的一个最为集中的平台。面对一个正在强 势介入校园生活的互联网新生事物,高校教育工作者和 包括 BBS 管理者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者,应该如何正确 看待、研究和认识它?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该怎样思考校 园网络文化的出路,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

3、和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一、未名 BBS 媒体形态特征及其发展现状(一)未名 BBS 的主要特性和功能经过 1 0 年不断地发展,北京大学未名 BBS 目前已具 有以下特性和功能:1 .未名 BBS 拥有学校最广泛的日常、固定用户群落, 是校内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2.未名 BBS 凭借即时、不间断地信息更新和高度互动,成为学校最活跃的互动媒介。3.未名 BBS 作为最大限度反映学校师生思想、教育、 文化生活的网络窗口,为学校校园管理、学生工作提供了 独一无二的研究样本。(二)未名 BBS 目前面临的三类问题在未名 BBS 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管理任务繁重、用户 言论繁杂、虚拟活动

4、影响现实生活等 BBS 固有的难题外, 我们还应当注意未名 BBS 在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问题。1 .学生对未名 BBS 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下降。近年来, 未名 BBS 的总用户数和总在线时间不断创下新高。但是, 这种增长主要依靠学生数量的增长,在师生中的覆盖面 和影响力并无较大比例的变动。特别是 2007 年以来,主 题帖数和回帖总数不断下降,平均在线人数明显下滑;与 此同时,总登陆次数和平均在线时间的减少并不显著,这 表明学生们主要把 BBS 当作获得信息的途径,而非参与 讨论和交流的平台。2.部分版面受到的关注度持续下降,原有结构面临调 整。未名 BBS 不少讨论版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落的迹

5、 象。尽管总账号数和在线时间不断增加,一些部门、院(系)、机构和课程版面的讨论热度却并没有提高,时代论坛、经济与社会等版面迅速衰落,乃至面临关闭的困境。近年来,未名 BBS 的讨论不断向三角地、笑口常开、 谈情说爱、鹊桥等综合娱乐版面聚集,讨论话题趋向单一 化,这与衰落、关闭的版面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这种趋 势的加强,原有版面设置将面临调整。3.讨论环境呈现浮躁态势,意见领袖逐渐销声匿迹。 关注社会时政、国计民生等公共话题的讨论在未名 BBS 日趋式微,注重实际和个人主义价值观风头正劲。时事讨 论的犬儒、浮躁氛围明显,社会关注意识和忧患意识影响 极为有限,舆情风波尖锐、偏激却缺乏反思。未名 B

6、BS 的明星人物从意见领袖向娱乐性人物转 变。过去以讨论时政或学术问题卓有见地为人所知的著 名 ID 逐渐隐退,最受关注的“水车”,如 douer wan、t r yt o 等名人多以参与娱乐性话题见长。二、以 S NS 社区“人人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对未 名 BBS 的冲击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受制于传播形态 单一、接收方式被动、信息处理单向等不足,在人们接触互联网后便被不断强化和放大。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更容易理解以校内网(现改称人人网)为代表的国内 SNS(So- ci al Net wor ki ng Ser vi ce) 网站在 2005 年之后的迅速兴 起。尽管未名 B

7、BS 出现的上述一些问题,并不能将其简单 归因于新媒体的兴起,但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 层面而言,人人网都是检测新媒体环境下未名 BBS 生存 状态、思考其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一)人人网开启了一个“SNS 全民化 ”的新时代 人人网(www.r enr )的前身是成立于 2005 年 1 2月的校内网(www.xi aonei .com),在成立之初及一年多时 间内,它构建了一个混合了门户网站校友录、腾讯 QQ 空 间、博客群落等多种网络社区功能的个性化平台。青年人群是互联网用户中最为活跃的人群,2007 年,校内网开始默认允许中学生进行实名注册;2008 年,校内 网打破实名制

8、注册限制;2009 年 8 月 1 4 日,校内网经历 了一次技术的转换后正式更名为人人网。取意“人人都能 参与,人人互相联系”的意思。数据显示,截至 2009 年底, 人人网注册用户已达 7,000 万,而学生注册用户已达3,500 万,占 50%。(二)人人网区别于未名 BBS 的几个鲜明特征1 .以个体为中心的开放性管理模式。人人网的基本 框架是由个人主页(包括日志、照片、状态、游戏、分享 等)、本人的好友网络和新添加的公共主页构成。与未名 BBS 现有的以话题分类为基本框架、用户 ID为组成元素(另外还有版面、层次分明的站务区务版务的管理系统等)的模式不同,人人网通过技术支持,不但较好

9、地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自我展现功能,而且同步实现了制造 信息、交换信息、分享信息的传播功能。此外,相较未名 BBS 立足校园的局域性、封闭性特征,人人网是一个面向 全社会、开放的互联网世界。2.泛年龄化的用户群组成结构。校内网之所以进行了 一场“更名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并拓宽了高校 BBS 关于泛年龄化倾向的管理思路。高校 BBS 的准入制度在 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于准入年龄上限的限制,而越来越 多的数据证明,年龄上限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问题。在 人人网的变革口号中,打破年龄限制、允许所有人参与社 区建设的口号,吸引了一大批互联网用户的加入。3.实名制下的即时信息互动、分享机制。对现实社会

10、关系网络的模仿和丰富的互动功能是 SNS 的典型特征。 尽管人人网存在一人可以同时注册不同身份的个人主页 的现象,但实名注册始终是人人网坚持并予以宣传的理 念。相较未名 BBS,尽管是以实名注册作为准入门槛,尽管 拥有识别 IP 地址等定位手段,但 BBS 的运行模式并不以 用户个体为核心,使得个体的主体性被掩藏在话题之下。 同时,人人网以个人主页为展示平台的特征使得信息的 发布、交换、分享变得显性而即时,而新信息提醒、好友状 态更新等技术手段弥补了 BBS 信息呈现的被动、混乱、需 要二次拣选的缺点。4.打通网站服务界限,提供海量附加功能。相较未名 BBS 相对单调的话题讨论、附件分享等有限

11、功能,人人网 为用户提供的附加功能可以用海量来形容。据不完全统 计,人人网目前仅娱乐应用功能已达到近 1 00 种。同时, 人人网主打的分享功能也已经超越了站内分享的阶段, 它同优酷、土豆、56 视频等视频网站以及财经网、优米网 等门户网站实现了站外分享。(三)人人网对未名 BBS 的“浸入式影响”1 .分众化传播方式刺激传统网络用户分流。从实际 情况来看,Web2.0 新媒体传达给用户的信息,基本取决于 用户所在的社交圈子。人人网通过网络整合并强化了用 户现实社交圈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保持并扩大了网上用 户的持久联系;同时采用放射性传播的方式,不断扩大信 息交流的范围和用户的网络社交圈子。人人

12、网分众化的传播方式,加速了亚文化群体的孕 育,个体对亚文化的认同感受到鼓励。用户逐渐习惯于并 享受即时的、互相鼓励的小圈子氛围,对观点、话题、信息 的关注在群体中重构和发酵。这也是未名 BBS 失去原有 户群的最主要原因。一个新的基于个体选择的亚文化群 体组织比原有的基于话题的松散网络虚拟联盟更为牢固 和有效。20BEI J I NG EDUCATI ON2.社会网络的“涵化作用”严重影响校园网络用户的观念、思维。早在研究电视媒体的传播时,格伯纳等人便 已经提出媒体影响用户思维的“培养理论”(又称“涵化理 论”):电视等大众媒体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使人们在心目 中形成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

13、很大的偏离的 “主观现实”,而这种意在改变用户价值判断的“涵化作 用”,在互联网时代显示出更加强大的威力,一方面,网络的信息量、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在真实感、现场感等方面超越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另一方面,网络的即时 大众互动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强化和推动作用比传统媒 体的单向灌输显得卓有效率而富于说服力。相对于具有封闭性的高校 BBS 而言,人人网的开放 性使其对用户的培养明显有效。在迅速占领用户信息源 的同时,它以迅捷的速度显著改变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 方式。尽管高校 BBS 同样具有“涵化”用户的功能,但比起 依托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网络的人人网,BBS 无论从其速度(用户接受的时间)和深度(用

14、户对媒体的依赖程度)都稍 逊一筹。3. 新媒体“群体极化”特性增大校园 BBS 意见分歧。 未名 BBS 与人人网关于某些事件的观点常常会发生分 歧,当“口水仗”一触即发时,人人网的骂战则不断升级, 愈演愈烈。如今,在未名 BBS 的 Tr i angl e、Hi st or y、Secr etGar den、Pi e 版等热门版面,人身攻击和“人肉”用户真实身份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未名 BBS 作为更关注分歧本 身而非个人的互联网平台,应发挥强大的调和观点和为 个人情绪平复充当“灭火器”角色的功能,但如今这种作 用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人人网对未名 BBS 用户群的扩张过 程中,校园用户

15、的自我意识被唤醒和加强,人们在群体中 进行决策时,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 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这直接使得用户面对话题冲突时,态度变得更为固执甚至走向极端,更倾向于冒险以及发表偏激言论。在人人网这种网络环境影 响下,极端言论又在无形中吸引了新用户,进一步扩大 “群体极化”的受众,并同时“浸入”并波及未名 BBS 的讨 论风格。三、正视和积极回应“新媒体”的冲击 在关于人人网和未名 BBS 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人人网因新技术性和新观念的加盟,成为分流高校网络 群体、涵化青年学生意识、极化校园言论意见的新媒体网络平台。校园 BBS 在外力冲击下,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地自

16、我调整,否则将失去校园话语和青年文化的主导权;作为 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文化建设者,必须清醒地面对 这种形势,做出相应的思考和探索,并结合实际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一)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维护校园 BBS 的主体 地位新媒体的出现和强势,是技术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正 常表现,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要采取辩证研究、 科学分析的态度。一方面,新媒体浪潮对高校青年的冲击 是巨大的,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成和现实生活取向具有 极大的导向性作用。高校 BBS 的技术软肋和管理思路限 制了它在 Web2.0 时代继续保持旧有的规模,它受到新媒 体的冲击是正常的。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 BBS 与大

17、学 生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坚持 BBS 的校园主体地位。校园 网络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思路,要采用 现有资源的优化、技术手段的追加、管理方式的更新来突 出校园 BBS 的存在价值和培养用户,使主流价值观得以 传播,大学精神得以传承,更多的校园文化特色信息被集 中展示和交换。(二)整合完善各种资源,发挥校园 BBS 的比较优势 未名 BBS 经过 1 0 年发展已经建立起一个体系明确、分工合理的管理系统。依托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和组织 管理队伍,一个发展成熟的 BBS 将发挥与学校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平台相同甚至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未名 BBS 通过比较完善的版面设置和功能设置,充分发挥

18、着信息 沟通、结构性矛盾缓冲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作用;在教育 教学、思想引领、文化建设等工作中,BBS 是一个不可或缺 的重要平台;在大学精神传承、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成长 成才过程中,BBS 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由此可见,BBS 的 作用应该持续增强而不是因新媒体而弱化。对于增强其 功能特性、发挥其优势作用,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1 .优化 BBS 版面,加强针对性、易用性。BBS 的现有功 能和结构的改进需要继续推动。由于版面众多、分类庞 杂,普通网友往往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版面设置而遇到查询和求助的困难的情况。此外,首页推送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热点推荐不够明晰,削弱了对用户的吸引力,需改 进现有

19、的“1 0 大”模块,把社团和院(系)活动、新闻和通 知与自发的热点讨论区别开来展示,或者提供自定义 BBS 首页功能,提高其对用户的吸引力。2.试验性地建设校内网络功能绿色通道。未名 BBS 的 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校内信息窗口和交流平台的权威性和 唯一性。作为官方认证的校内 BBS,未名 BBS 可以尝试把 校内各种网络系统、信息介绍的链接和结构汇总起来,构 建北大网络信息系统的绿色通道,使用户能够直达教务、 信息门户、选课和其他管理系统,成为学校的网络信息门 户,有助于增加用户的固定性。3.推动和北大地带、红旗在线等校园(下转第 30 页)BEI J I NG EDUCATI ON21进一步

20、融合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工作与学术事务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机会和多样化的 学习方案,使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进入一个专业化发展的 新阶段。在学生阶段,对于教师的崇敬心理反映了学生对知 识、对真理和对人格完善追求的渴望,一名学生喜欢的教 师很可能成为这名学生的榜样。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开始 以成人的眼光看待教师,其崇师情绪带有明显的理性特 征,并伴随着不自觉的向往和模仿。这种模仿并不局限于 学科本身,而是包含着对被崇拜对象的行为举止、世界 观、人生观的效仿。我校中文系的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 趣较为浓厚,因此对于教学教师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学生 们和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为频繁。根据这

21、一特 点,辅导员可以争取使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合适 的时间点进行深度辅导。通常情况下,每个年级的专业课教师不仅承担“学术 事务”的工作,也同时承担部分“学生事务”工作。教学教 师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们探讨学术问题的过程中,为 学生们解答疑惑,可能寥寥数语就能达到醍醐灌顶的效 果;课余时,部分老教师时常邀请学生们到家里做客,畅 谈理想,师生关系从学习和生活角度上都十分和谐。“学 术事务”和“学生事务”相融合的模式弥补了辅导员在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六、充分发挥院(系)学生自组织的作用,通过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达到“深度辅导”育人的目的 丰富多彩的学生自组织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

22、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在高校育 人和深度辅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 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学生自组织是集体的,也是个人的。 从团队角度出发,集体意识和个人团队精神的培养是深 度辅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参与到学生自组织的集 体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尤其对 于刚脱离家庭生活模式的新生,融入集体对其成长更为 重要。学生自组织打破了班级、年级、性别的限制,是院(系)学生之间交流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高、低年 级同学之间形成“传帮带”,以学生的视角交流彼此的生 活学习经验,达成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助辅导。我系目前有文学爱好者聚集的文学社、五四文

23、学社; 体育爱好者聚集的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和羽毛球队; 戏剧爱好者聚集的剧社;思辨性较强的辩论队;学生自主 创办的刊物启明星、北社、我们等学生自组织。多 样的学生自组织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多 层面上覆盖了全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 在组织中找到自信和归属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责任编辑:张 敏(上接第 21 页) 网站的功能整合。未名 BBS 的校园宣传可以开辟新的途径。目前自发的版聚、版衫、站庆活动过 于分散,难以起到宣传和吸纳作用;面向新生发放的校园 生活指导材料中,宜适当添加对未名 BBS 的介绍和使用 帮助,推动未名的门户化尝试。积极参与主流网站建设, 促进

24、互通和融合,有助于丰富 BBS 的内容,拓展开放性, 进一步巩固未名 BBS 的信息窗口地位;加大和各类学校 机构和学生组织的合作宣传力度,争取宣传阵地建设的双赢局面。(三)学习借鉴其他新媒体社区经验,开辟未名 BBS 新空间1 .提高界面友好度,拓展既有功能和服务。未名 BBS 的用户界面还有改进的空间。未名 BBS 及其文集、bl og 等,在功能、易用性上还有明显的不足,调整和优化未名 的用户界面、用户体验,丰富文集和 Bl og 等服务的功能, 有利于促进新用户的积极参与和快速熟悉,留住用户。2.借鉴成功的 Web2.0 网站的休闲、互动功能。人人网 等 SNS 网站的游戏、娱乐性应用

25、,为网站吸引用户驻留提 供了帮助,同时也拓展了用户的互动途径。从几次更换服务器的间隙提供给用户网页游戏的试验看,在未名 BBS开设以网页游戏等的娱乐互动区域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设想。3.借鉴公共论坛和一些其他高校的 BBS,试验有限开放。 未名 BBS 可以适当参考其他高校 BBS 的开放政策,对不 涉及敏感话题的个别版面,在合适的时机,向校友等社会 公众开放。在坚持校内帐号的严格认证和管理,保证讨论 质量的同时,引入新鲜内容,促进内外信息的畅通。注释:数据参见千橡集团 CEO 陈一舟访谈,http:/arti- Nancy Signorielli,George Gerbner, Violen

26、ce and ter- ror in the mass media: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1988.谢新洲:培养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188.html.(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责任编辑:包和春30BEI J I NG EDUCATI ONfile:/D|/我的资料/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Appliance Error (configuration_error)Your request could not be processed because of a configuration error: Could not connect to LDAP server.For assistance, contact your network support team.file:/D|/我的资料/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2012-07-12 20:42:5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