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2492466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云南的歌会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在作品中展示了云南歌会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特色。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难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纵观全文,作者在开篇点明话题范围云南的歌会之后,即分别描绘了三个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情景。先写山野对歌这是对唱,在对抗中将才情比拼。文章既总写了对歌方式的多样性即物起兴者、见景生情、引经据典、提问题、互嘲互赞又写出对歌者对歌的内容要“滚瓜熟”,能“随口而出”,这样才有机会击败对手。突显了对歌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质,它应该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再写山路漫歌这是独唱,即兴的自由歌唱。在秀丽幽静,风光

2、旖旎的山路上,赶马女孩聆听着悦耳的鸟鸣声,随意地歌唱。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作者着力于渲染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是如此之蓝,花是如此之美,鸟鸣声如此婉转动听。和赶马女孩的歌唱交响应和,交织成一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三写村寨传歌这是大合唱,民歌普及乐传承。“金满斗会”盛况空前,不论年龄和职业,全寨男女老少尽情欢歌。这实在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是一间民歌的山野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如果再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文章也有在写作方法上的学习价值。沈从文驾驭语言功底深厚,口语化的表达中雅词信手拈来,散发着乡土的气息而又有文言的芳香。长句和短句交错,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为人物和场景

3、设置相应的环境和气氛。例如写对歌的年轻女子,从穿着、行动、神态等词语的品评中就展现的劳动妇女的豪爽和大方。再如写赶马女孩唱歌的部分,先从静景写起,再写到鸟,然后写到唱歌的女孩,写鸟也是先写安静的戴胜鸟再写好动的云雀。沈从文不愧是文学大家,在描写三种唱歌场面时,不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手法上也各不相同,使行文摇曳多姿,突现了云南歌会的万千情趣。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作者对演唱者以浓墨重彩的工笔方式细加描绘,目的是烘托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侧重描绘唱歌者所处的环境:蓝蓝的天空,美丽的报春花,悠悠的鸟鸣,生长于此的美丽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了,这种以优美环境

4、映衬优美的人物与优美的歌。点面结合写村寨传歌。将恢宏的传歌场景之“面”,与一个“最当行出色”的“年纪已过七十”的“吹鼓手”的“点”的描写结合起来行文,既使我们对歌会的大致情形有所了解,也让我们对歌会中人们的出色表现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全局描绘,也有细部刻画。由于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次序井然地展现了云南歌会的万千情趣,宛如三幅明丽的民俗风景画。但作为对一篇散文的解读到此为止的话,仅仅是完成了对“形”的感知,远远未触及到文章的“神”。本文的“神”是通过三种歌会形式来展现当地人们自然的生命形式,进而赞美生活和人生的美好。学生的理解很少触及到这个层次。因此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来感悟和触摸的。只有触及到这个层

5、面,也才触摸到作者的脉搏。沈从文在边城题记中写到:“对于农人和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皆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可见,这种情感一直在作者的血脉中涌动,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在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在抓住“神”的缰绳后,披文入情才显得从容自如,对文章的分析和感悟才超越了知识层面,展开和作者心灵的对话,对语言的分析和品味才不显得突兀!云南歌会浓郁的乡土气息,品尝不尽的情趣,引发了作者的兴趣,字里行间溢满着沈从文先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倾慕,对淳朴云南人民的敬佩,对原生态艺术不尽的赞赏!这既是对美好生活的歌唱,也是对美好人生的期盼,他期盼着人们把急匆匆的脚

6、步停下来,欣赏自我,快乐幸福地生活!这种超脱的心境对现实中劳碌而又疲惫的我们(包括同学们)自然会引起强烈的共鸣。二、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云南的歌会一文,创作的年代相对久远,介绍的地域风情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我在教学设计上采取让同学们逐渐走近的思路。让同学们从一名观众的视角,做一名欣赏着、品味者、研究者。先说欣赏者。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用一个主问题“欣赏完歌会,你最想为谁鼓掌”让同学们自主地去感受云南歌会的别样精彩。这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再说品味者。用一个主问题“云南的歌会美在何处?作者怎样把它写得如此美的?”引导同学们逐渐探索歌会蕴含的文化内涵

7、和写作特色。作为研究者,就是让同学们和文本、作者展开对话,在质疑和答疑中探求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学们从观众的角色开始,先关注歌会节目,接着通过节目发现人物和风情,然后借助语言的品味深入欣赏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欣赏者、品味者、研究者。如果从生活状态和生命形态的链接上自我,每位同学就会转变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参与者。(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独特的作家,他不像鲁迅那样冷峻深刻,也不像郭沫若那样激情似火,他很温和。他是如此眷恋乡村和故土,以致进入北京后,他对高楼林立的城市很是抵触。他的语言文字像家乡的水

8、一样清澈透明,像水一般空灵,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位作家是谁?沈从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云南的歌会。2. 大家了解作者哪些信息,请几位同学谈,然后教师完整介绍沈从文。1.口述了解的资料,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作补充。2.根据教师的介绍,对照自己已有的材料,适当加以记录。检查预习1、读课后生字词2、自己查了哪些生字词 补充糯米牙 得原路退回 柞木林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形容清晨阳光不强(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歌唱时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1.读课后生字词两遍。2.说出自己查的生字词,标记补充的字读音。3.完成练习。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朗读课文2、说说云南的歌会和自

9、己平时看的演唱会有和不同。引导学生从场合、形式、歌唱者三个角度归纳,达成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场合:山野 山路 山寨形式:对歌 漫歌 传歌歌手:老人、孩子、年轻人3、你欣赏完这几种形式的歌会后,最想为谁鼓掌,谈一下理由。设想一:为对歌的妇女鼓掌;出示投影资料: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了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比较辨析语言设想二:为赶马女孩鼓掌;设想三:为传歌的老头鼓掌。4、把最欣赏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1.朗读课文后,概括文中所描绘的场景。2.明确三个场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3.小组讨论4.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5.有感情

10、地读相关语句,并试着分析。重点研读1.云南的歌会有独特的美,请大家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歌会形式谈一下,云南的歌会美在何处?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作者怎样把它写得如此美的?2.深入抓几个点深入品味:写妇女肖像:黑里透红,与众不同写妇女动作读出来!妇女喝酒豪爽!还有什么地方体现这种特点荡秋千歌唱高手,运动健将写服饰部分去掉修饰词对比阅读,体会服饰特点。写赶马女孩:勇敢放声歌唱想唱就唱,唱得响亮。1.学生分小组讨论。2.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3.学生回答,听教师引导,明确:刻画人物细腻真实,工笔描绘出人物的面目神态,突显出人物的身份。4.仔细读,并作圈点勾画。5.思考问题。6.在书上找出关键语句,小组

11、内交流。质疑答疑,拓展联系1.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还有什么疑惑?(字词、语句的含义,文章的写法和结构方面)教师预设的问题:三次歌会的内容和写法各有什么不同?山路漫歌这个片段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为什么?2.教师小结:沈从文先生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为我们勾勒了云南特有的民情、民风,这些文字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都源于沈从文先生对生活、人生的热爱。大家还从文中读出作者什么情感呢?3.适时补充: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沈从文湘西苗族的艺术 对于农人和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

12、皆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沈从文边城题记4.这些普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居然蕴含着如此多的热情和乐趣,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什么,请大家结合实际谈谈。5.推荐作业:通过电视或者其他途径去观看演唱会,然后借鉴今天在云南的歌会三个不同场合的写法,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1.说出自己的疑惑。2.讨论并尝试解答。3.认真听取教师的解答。4.结合文章内容谈。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三、教学实录【片断一】师:同学们,你欣赏完这几种形式的歌会后,最想为谁鼓掌,谈一下理由。生一:我最想为那几位赶马女孩鼓掌。因为他们在那样美丽的环境中,随意的唱歌,真的很让人羡慕。师:是啊!不只是环境优美,并且还有鸟儿相伴,

13、真是鸟语花香。能把你认为环境优美的句子读一下吗?这位同学朗读了“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师:读的很好。在如此美好的景致中自由的放声高歌,真富有诗意呀。大家想不想跟这几位赶马女孩同行呢?同学们齐答:想!师:与他们同行,你想唱什么歌?生二:春天在哪里。师:春天在这里,在你们的眼睛和心里。生三:想唱就唱。师:好,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同学们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师:还有想鼓掌的吗?生四:我想给那位年轻的妇女鼓掌,因为她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是位唱歌的高手。师:能结合具体语句来谈吗?生四:读“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师:从这里仅仅能

14、看出她是唱歌高手吗?学生没有回答,教师接着问:“她拉着同行女伴,喝什么饥渴?水吗?生齐答:酒,江米酒!师:这可见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生五:豪爽!师:说得好!从对这个女人的描写上大家还有什么发现?生六:从“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布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劳动妇女。师:黑里透红,与众不同。(同学们都笑了)师:不是专业演员,却有高超的歌唱技艺。出示投影资料: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了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师:请大家比较一下,

15、这一段话和原文有何区别?生七:投影上去掉了表示色彩的修饰词。师:效果有何不同?生七:原文能想象出衣服的色彩和样式,去掉后不如原文真切。师: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研究中国服饰的专家,他对色彩和式样颇有研究。通过服装我们还可看出这是一位少数民族的妇女。生八:这位妇女打秋千还非常在行。师:不仅是唱歌高手,还是运动健将。【片断二】师: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还有什么疑惑?(字词、语句的含义,文章的写法和结构方面)生一:山路漫歌这个片段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环境,为什么?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哪位同学能解答?生二:作者是有意渲染了环境的优美,来映衬出女孩歌声的动人!注意到写景的层次了吗?生

16、三:先写树木、报春花,再写鸟和人,是由静到动。师:写鸟有顺序吗?生四:先写沉默的戴胜鸟,再写喜欢应和的云雀,也是由静到动。师:大家如果留意的话,也会发现写云雀的时候还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的。请大家继续提问。生五:“金满斗会”写那个场面,为什么如此详细交待参加歌会人的职业?师:请你读一读参加村寨传歌的人职业的语句。学生读文章:“我以一个客人身分挨桌看去,很多人都象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和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师:这是

17、形形色色的底层人士,地地道道的草根阶层。师:他们这些人,有自己的职业,生活也并不富裕。可他们怎么这么有闲情逸致来学歌唱歌呢?生六:这是老一代传给下一辈的智慧和热情。因为他们热爱生活,所以他们祖祖辈辈快乐的生活,充满热情的生活。师:其实在今天这个纷繁忙碌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着太多匆匆忙忙而日益沧桑的身影和脸庞,包括我们自己。但沈从文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云南歌会里那些洒脱自在充满热情的生命,生活本该就是如此的从容、快乐和精彩的,只是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没有留意和欣赏。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在平日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也要牢记这句话,让烦

18、恼和忧愁随风而去,让快乐常与自己相随。时时记住对自己说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四、教学反思上完云南的歌会一课后,自己笼罩在兴奋和自得中。确实,能够上出自己感觉舒心和满意的课堂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本节课我的状态很好,学生的表现也格外精彩。上完课后,淄博东方双语学校上课学生的语文教师跟我同行的同事说,学生比在她自己的课堂上表现好,这尤其让我感到骄傲和欣慰。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服务。就是帮助学生把文章读懂,并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拉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让他们先走近沈从文,再走近云南,走近歌会中去。让他们从对歌会的欣赏开始,逐渐对语言进行品味,进而触摸人物

19、的脉搏,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关注让同学们自主地去发现和研读。凡是他们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自己尽可能不去替代。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主问题:“你欣赏完这几种形式的歌会后,最想为谁鼓掌?谈一下理由”、“请大家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歌会形式谈一下,云南的歌会美在何处?”都给了同学们很大的自由度,力图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受深的,能谈好的方面展开。然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相机进行点拨和引导。通过朗读、欣赏、品味和联系等多方面研读文本。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看,他们非常乐于在这样自由度较大的空间中展现。给了我和听课老师带来了惊喜,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了对文章的深刻认识。当然,课堂

20、也不是在信马由缰中漫无目的的。一开始我介绍作者时实际上就着重把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生活经历点出来了。在谈到年轻妇女的穿着的时候,随机把他是研究服饰的专家的身份点出来。并且在最后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谈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的时候,显得自然而不突兀。由于在教学设计上的前期铺垫,才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渐走向深入。对于同学们教学中体会不深或者理解不透的问题,我也一直以启发点拨为主,比如同学们对年轻妇女的评价,开始仅仅从唱功好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引导和点拨,他们逐渐发现了她所代表的劳动妇女们豪爽、矫健、热爱生活的特点。但当同学们后来对详尽地交待参加村寨传歌的人们的职业时,教师就明确告诉同学们,这是写了“形形色色的下

21、层人士,地地道道的草根阶层”,我想这种教师的自我解读,也会促进同学们个性化的理解文章的。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一是朗读显得还是少了一些,尤其是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让同学们读出美感方面用力不多。再者,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让同学们联系自我谈生命热情这个环节没来得及展开。对于存在的其他更多的缺憾,期待专家和同行们指出。五、教学感悟教师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从课堂开始。一位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情绪饱满、意气风发、挥洒自如,在课堂上有活力、有激情、有个性、有风度,充满智慧,一颦一笑相得益彰,融为整堂课的生命轨迹。相比较无精打采、语气无力、平淡乏味、缩手缩脚、捉襟见肘、表情冷漠,讲得兴味索然,听众昏昏欲

22、睡,怎能没有成就感,怎能没有幸福感。“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可能有点绝对,但是大致不会错。特别是从普遍意义上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热情的教师,才会培养出热情的学生;只有有个性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只有好学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好学的学生;只有踏实的教师,才会培养出踏实的学生;只有真诚的教师,才会培养出真诚的学生。相反,只有冷漠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冷漠的学生;只有保守的教师,才会培养出保守的学生;只有懒散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懒散的学生;只有浮躁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浮躁的学生;只有虚伪的教师,才会培养出虚伪的学生。只有教师心灵的舒展才有学生心灵的舒展,只有教师的有尊严的生活才能

23、换来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只有教师的幸福才能有学生的幸福。尊重,不应该是强加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知是习惯使然还是利欲驱使,人们往往尊重金钱,尊重权势,尊重位高权重者,而对于和自己漠不相关,与自己利益不相干的人和事大都采取回避和无视的态度。因此,我们屡屡看到,虐待父母,宣扬知识无用,以传播他人隐私为乐,铺张奢侈,肆意浪费,等等。但是,但我们却总是忽视了,在课堂上还应该尊重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现实情况却是教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对对学生要求、命令、督促、检查、批评、惩罚当然也有关心、交流、帮助等,但大多情况下肌肉是硬梆梆的,没有温情和温度。殊不知,在孩子的心目中,盼望着老师喜欢他,欣赏他,赞美他们。应该

24、把鲜花和掌声,把欣慕和崇敬,把热诚和满足,除了留给自己,也给予学生、同事、家长。给他人送去尊重的满足,自己也能收获生活的快乐!看看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们就会警醒:人最宝贵的是自由,这种哪怕抛弃生命和爱情都要获得的东西,失去了,怎能幸福?让教师和学生在更大的自由的时空中发现、探寻,他们才会是幸福的。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是怀着学生主体的思想,走进教师中心的窠巢。比如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就需要问一下了: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吗?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吗?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吗?有自主学习的气氛吗?有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制吗?很多课堂看似给学生很多活动的时间,但是活动

25、总是来完成教师的要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案例,请同学们看完课本后自主探究等等。学生忙完了教师所要求的这些后,课也就进行的差不多了,他们从中找到主人的感觉了吗?他们究竟怎样自主了?但是,还是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学生自主了,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长期的灌输式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了思想懒惰的毛病。自己不愿思考,不愿参与,因此很多课堂沉闷,没有生机,甚至令人窒息。不管教师怎样调动,怎样激发,就是死鱼不张嘴,面对这样的启而不发的学生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无可奈何。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生,我们为数不少的教师都曾经领教过。上这样的课堂,学生厌烦,教师厌

26、倦,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没有丝毫的激情和幸福感可言。即使是在学生配合的课堂上,这样的教学至多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但是不精彩,因为这样的课堂太顺利了,没有挑战,没有碰撞,也没有意外,当然就远离精彩。让学生真正的自主起来,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第一,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能够解决学习中的很多问题,相信我们学生的创造性。第二,应该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习惯。第三,致力于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致力于教师包办学生学习。第四,要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氛围和教师指导入门的周期。说到这里,我特别敬佩魏书生、李镇西这些优秀的特级教师们,看似非常普通的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所

27、以,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为自己的墨守成规寻找理由,而是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上出有挑战性的,有研究价值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共同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在课堂上共同成长,收获精彩的人生。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除去他们的学问高深,还在于他们有更高的胸怀和境界。红尘滚滚,名来利往,很少有人能拒绝浮华,独享心灵的宁静。不管是忙碌也罢,休闲也好,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好!多一点深刻,少一些肤浅;多一些勤勉踏实,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官僚气、霸气、痞气;多一些风度,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合作,少一些争斗;少一点功利,多一些淡泊。我们会突然发现:其实,生活还是有很多滋味很值得品评,只是少有人有这个雅兴!步子走得

28、慢一些,心变得恬静一些,教出自己,活出自己,真的挺好!六、专家点评欣赏完李波老师执教的云南的歌会一课,犹如饮了一杯云南苗族山寨的泉水,甘甜清爽,沁人心脾。本课是一篇富有情趣,文辞优美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写作手法上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技艺。但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意会并感受文本的价值,也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我认为本课之所以很好的让同学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从三个维度都得到相应提高,得益于以下几点:第一,善于创设情境,使同学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置身于歌会的情境中品评、感悟。让同学们为自己欣赏的歌会中的人鼓掌,让同学们说跟赶马女孩同行的话要唱什么歌等这些设计,均实现了师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贴近人物走进作

29、品的深处,课堂的精彩也就不可避免了。其次,教学设计开放科学,使课堂富有张力。从总体教学流程上看,检查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再锁定重点进行研读和品味,通过质疑进行文章写法和作者情感的探寻,并链接生活和自我进行深度解读。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为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使设计始终按照学生的理解掌握的程度逐渐深入。就连最简单的字词掌握,教师也是先问同学们自己查了哪些生字词之后再进行补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设计的开放性和科学性使课堂上有了更多的生成。再次,教师个性化的解读文本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质疑问难这个环节是很富有挑战性的,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谁也无法预料,没有成竹在胸,很容易卡壳。但是由于教师凭着对文本的深入研读,驾轻就熟,从容自信。在对年轻妇女喝江米酒解渴,和村寨传歌中介绍那些参与歌会各行业的人介绍有何作用,这几个问题,教参是没有给出定论的,但教师在问题提出后依然信手拈来进行合理的答疑,令人称道。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当然也存在几点瑕疵,例如对语言的品味可以更充分些,朗读可以更多一些,联系生活可以更灵活一些。但是瑕不掩瑜,只要坚定的尊重学情,坚持以学定教,多学少教,课堂会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