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2429134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word】 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word】 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word】 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word】 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第28卷总第167期!塑笙星当堕中图分类号:G71攀登(双月刊)Ascent(Bimonthly)Vol28Generat.No.167No.4.2009August.2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47(2009)040101_o3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闵小芳张承花(1.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西宁810001;2.世纪职业学校,青海西宁810000)摘要:本文对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青海省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关键词:职业

2、教育;青海省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性发展的功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青海省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7年底,全省已拥有中等职业学校66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5所,各类职工培训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机构949个,2006年招生规模达到26059人,比上年增长10546人,增长了68%,创历史最高水平,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由29%上升到36%,中职招生连续两年增幅为全国第一.高等职业在校生人数占比也从39%提高到4l%.初步建立了专业基本配套,结构布局大体合理,面向市场并与

3、其他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呈现出以公办学校为龙头,民办学校,企事业单位办学为补充的多元的职业教育格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农村劳动力培训成效明显,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职业技能人才就业安置形势良好,两年来,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高等职业学院就业率达到80%,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一,青海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青海职业教育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历史,经济,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青海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

4、学条件差.长期以来,政府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的微乎其微.青海省绝大部分职业学校除了财政拨付的教职工工资外,其他投入很少.因此,其办学条件改善缓慢,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校舍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都很陈旧,缺少实习实训场所,有的甚至缺乏开办职业学校的基本条件.目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为35.5万平方米,按国家生均建筑面积最低标准16.15m计算,只能容纳在校生2.2万人,2006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实际达到36886人.按青海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应为7.2万人,建筑面积还差77万in.西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校舍建筑面积

5、8.4万m,生均6m,仅占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积的14%.另外,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仅6593.08万元,而且其中不乏陈旧,落后的设备.西宁市9所职业技术学校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仅3048.5万元,不及西安,内蒙,兰州等地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装备总量.教学,生活用房紧张,实训设备短缺,老化落后,实训场所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青海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二)师资力量匮乏,教学管理水平有待于提收稿日期2oo90605作者简介闵小芳(1964一),女,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学科部教授.张承花(1973一),女,世纪职业学校教师.一101一一高.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职校教师数量

6、不足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全省职校专兼职教师1693人,其中专职教师1588人,兼职教师105人,师生比为1:18.西宁市9所职校在校生13665人,教师只有585人,师生比达1:23.4,个别学校达1:40,远远高于普通高中1:12的标准.教师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是今后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软肋”.目前,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限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而且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沿用普通教育模式,造成”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全省职校中”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8%,离青海省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要求的50%还有很大差距.另外,一些职校办学形式单一

7、,没有形成办学特色,沿用的是传统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专业设置雷同,无特色,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个别学校质量意识不强,内部管理成为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抓招生不遗余力,抓教学敷衍了事,短期行为严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三)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合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多头分散管理,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特别是在农牧民培训上,目前存在多部门管理,多头投入,各行其是等问题,资金,资源浪费严重.比如,隶属于青海大学领导和管

8、理的”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省农牧厅新成立的”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设置重叠,既造成了青海大学教育资源的浪费,又给隶属于青海大学的“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新成立的隶属于省农牧厅的”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由于没有教育资质和教育资源,也没有能力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二是人才培养与就业分离.学校与劳动力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与企业全面合作机制,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教学改革有待于深化.由于职业学校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和部门,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没有特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是管理体制不完善.职业教育在诸多方面缺少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资金投入,土

9、地使用,税费减免,教师聘用,就业准入等都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在具体操作过一】02一程中导致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如青海省在优质中专基础上组建的5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虽列入高教系列,但实行”无级别管理”,实际上造成的结果是,既与国家倡导的重视职业教育的要求不协调,又与国家许多现行规定不好衔接,也影响到职业院校对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二,对发展青海省职业教育的建议(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省全局的大事,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要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与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联系最直

10、接,最紧密的教育形式,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教育门类.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紧迫感,确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农牧民素质提高,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强化管理,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其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二是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要以多种形式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宣传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全社会,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三是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充分运用好国家现有的有关政策,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学校.四是认真贯彻

11、国家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青海省各地实际,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资助制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建议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学生上职业学校给予”两免一补”的政策,使所有学生只要愿意上中职,就能在寄宿,生活上得到资助,顺利地完成学业.(二)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抓住”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建设一批示范型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水平.近年来,青海省创建出一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专业符合青海省产业结构,办学成绩显着的骨干职业学校,其毕业生供不

12、应求,学校发展前景看好.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这些起着龙头带动作用的职业院校给以重点扶持.对其在经费投入,建校征地,银行贷款,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编制,用人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它们做大做强做优,扩大影响,扩大规模,使他们起到示范性的作用.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再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三是在加强公办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力支持行业,企业,社会兴办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实质上是替政府分忧解难,在国家项目支持上,对民办职业教育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四是建议成立青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组织.加强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联系和沟通,争取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在青海的实施,这是为青海职

13、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争取更多经费支持的又一途径和渠道.(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师资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一是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议按照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核定教师编制数,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适当增加职业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二是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研究制定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落实职业教育专业人员的待遇.三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职业学校可以打破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界限,向社会录用,选拔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门人才.吸引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到职业院校任教,鼓励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级技师担任专兼职教师

14、.四是积极向中央反映,申请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扩大到西部基础薄弱省份的职业教育中,解决职业教育教师紧缺的矛盾.五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应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教师动手能力,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趋于合理,推动职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四)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之路,拓展市场,扩大就业渠道.继续推进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等模式的联合办学,鼓励普通中学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发展远程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趋于合理.搭建学校,企业,行业合作的平台,做好职

15、业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职业介绍机构的紧密合作,并利用劳务市场,人才招聘会和互联网等形式及时向毕业生发送人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各种便利条件.各职业院校可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实行定单培训,定向就业,着力培养紧缺型,技能型人才,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五)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大力发展农牧区职业教育.近几年来,隶属于青海大学的省农广校充分利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平台,传播有关种植业,养殖业科普知识,发布有关政策信息,提高农牧民实用技术和科技运用能力,在各项科技培训服务中

16、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青海省地域辽阔的特点,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将隶属于青海大学领导和管理的”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隶属于省农牧厅的”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进行整合,在理顺体制的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它在农牧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实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使更多的农牧民学到一技之长.州县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服务意识,切实承担起当地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加强农牧区初高中回乡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授予他们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的目标.(六)加强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建设.切实解决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结合青海省实际

17、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青海职业教育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依法办学,依法管理.Abstract:ThispaperdeeplyanalyzedabouttheoutstandingissuesinthevocationaleducationdevelopmentofQinghaiprovlnce,andputforwardsomefeasibleproposes,focusesontheseissues.fromtheaspectsofimprovingthevocationaleducationmodeofnlnningschool,promotingthewayofrunningschoolandupgradingteachinglevelinQinghaiprovinceandSOon.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Qinghaiprovince责任编辑:王乃明一l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