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908081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7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二七年九月1目 录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2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国家应急平台体系 .12.1 平台体系结构.12.2 总体功能要求.22.3 平台基本构成.23 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务院应急平台 .33.1 应急通信系统.33.2 计算机网络系统.63.3 视频会议系统.103.4 图像接入系统.113.5 综合应用系统.113.6 数据库系统.163.7 应急指挥场所.184 省级应急平台省级应急平台 .194.1 应急通信系统.194.2 计算机网络系统.234.3 视频会议系统.244.4 图像接入系统.244.5 综合应用系统.254.6

2、 数据库系统.264.7 应急指挥场所.275 部门应急平台部门应急平台 .285.1 应急通信系统.285.2 计算机网络系统.285.3 视频会议系统.285.4 图像接入系统.295.5 综合应用系统.295.6 数据库系统.295.7 应急指挥场所.306 移动应急平台移动应急平台 .316.1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316.2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326.3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347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347.1 数据交换.357.2 数据共享.3727.3 省级共享与交换节点.377.4 部门共享与交换节点.388 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 .388.1 总体要求.

3、388.2 安全保障要求.398.3 安全管理.408.4 容灾备份.409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4110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110.1 术语和定义.4110.2 缩略语.421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为了指导和规范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研发和建设工作,保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务院、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的建设 和完善;省级以下应

4、急平台和部门向下延伸的应急平台的技术要求,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参照本技术要求制定。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2.1平台体系结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包括国务院、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 (包括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下同),以及依托中心城市辐射覆盖到城乡基层的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 和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省级应急平台在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部门应急平台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地市级和县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综合协调、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异地会商和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 ,并能够向国务院应急平台提供数据、图像、资料等。部门应急平台针对本部门或本领域突发公

5、共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应急处置等应急管理需要,建设并完善本系统专业应急平台,与相关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重点完成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等功能,并能够向国务院应急平台提供专业数据和实时图像等信息。根据需要,国务院、省级(含市地)和部门应急平台等可与同级军队(武警)应急平台互联,国务院和部门应急平台可与国际应急机构联接。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1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示意图22.2总体功能要求建设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中心,以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 通过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监控

6、、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主要功能, 实现突发公共事件的相互协同、有序应对,满足国家和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1)国务院应急平台平时满足国务院值守应急需要,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保持联络畅通;可实时接报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图像,以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可以在国务院应急指挥厅召开 视频会议,察看事发现场情况,进行异地会商,调用地方和部门应急平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对事态发展进行仿真模拟和 研判分析,实施指挥调度等。2)部门应急平台针对本行业或本领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应急处置等应急

7、管理工作需要,建设并完善本系统专业应急平台,与相关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重点完成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等功能,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专业数据和实时图像等信息。3)省级应急平台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地市级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可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4)地市级、县级

8、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基础,要结合实际,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特别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现场图像信息并及时上报,提供上级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应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报送现场图像等有关信息。具体要求,由各地区进一步明确。2.3平台基本构成各级应急平台主要由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信息接报与发布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应急指挥场所、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3图 2应急平台基本构成示意图3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务院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中心,能够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

9、合协调等应急管理业务需要,以及同时处置多起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具有风险隐患监测、综合预测预警、信息接报与发布、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 应急保障、应急评估、模拟演练和综合业务管理等功能。3.1应急通信系统支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时话音、数据、视频等传输。充分利用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与各级应急平台间以及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现场间的信息传输,以及现场移动应急平台互联,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畅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保障应急处置人员的通话优先权。应急通信系统主要由电话调度系统、多路传真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组成。其示意图如下:4图 3国

10、务院应急平台应急通信系统示意图集群通信车和GSM/CDMA通信车使用当地电信运营商有关设备。3.1.1电话调度系统电话调度系统由保密电话调度、普通电话调度、 IP电话调度、无线调度等系统组成,其中保密电话调度、普通电话调度、IP电话调度应满足同时组织多组独立电话会议的需要,各系统电话会议容量应满足120方同时通话的要求。3.1.1.1保密电话调度系统1)功能要求。保密电话调度系统实现国务院对部门、省级应急平台的保密电话调度,应具有组呼和群呼、电话会议、数字录音、优先呼叫、连选等功能。2)性能要求。每个调度台应能同时接入4路电话、同时接听2路电话,同时呼出4路电话,可显示被叫号码,被叫号码能自动

11、关联用户名及相关信息系统。系统可靠性不小于 99.9999%。3.1.1.2普通电话调度系统1)功能要求。实现国务院对部门、省级应急平台的电话调度,应具有组呼和群呼、电话会议、数字录音、优先呼叫、连选等功能,调度台具有优先呼叫功能,并可对其它有关电话进行强插强拆(可选),5可与部门、省级应急平台电话调度系统互联。调度电话应做到呼入、呼出一次拨号。与普通电话网互联,可组织包括党政专网普通电话、公网电话、移动电话、卫星电话及无线集群电话等的电话会议。2)性能要求。每个调度台应能同时接入4路电话、同时接听2路电话,同时呼出4路电话,可显示被叫号码,被叫号码能自动关联用户名及相关信息系统。系统可靠性不

12、小于 99.9999%。3)接口要求。调度交换机应具备电路型2.048Mbps或155Mbps中继接口;须支持中国7号信令、ISDN PRI、BRI信令。4)引用标准。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3.1.1.3IP 电话调度系统1)功能要求。国务院应急平台以内、外网为承载网分别设置IP电话调度系统,内、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连接到各副省级以上及部门单位,省内和部门可根据需要和有关规定向下延伸;应急IP电话调度系统作为普通电话调度系统的补充和备份,应具备热线电话、组呼和群呼、电话会议、数字录音、优先呼叫、连选、强插

13、强拆等功能。2)性能要求。系统的可靠性不小于99.999%。单路呼叫建立时间应在5s以内;端到端延时应小于400ms,其中网络时延小于250ms,两侧终端处理时延小于150ms;系统网络时延抖动小于80ms,丢包率小于3。语音编码支持G.711、G.729、G.723.1,可选支持G.726,语音质量达到MOS 3.5级以上。具有传真功能,支持T.30协议和T.38协议。IP地址和域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划执行。IP电话调度台应具备同时接入4路电话、同时接听2路电话,同时呼出4路电话的能力,可显示被叫号码,被叫号码能自动关联用户名及相关信息系统。3)接口要求。IP电话终端支持IP协议,并支持IEE

14、E 802.3af以太网供电能力。4)引用标准。YD/T1264-2003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YD/T1434-2006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3.1.1.4数字录音系统普通电话调度系统和IP电话调度系统配置数字录音设备。1)功能要求。数字录音系统应实现对普通电话调度系统和IP电话调度系统的录音。系统应具有对调度台录音、存储、备份、查询、放音和录音监听、管理等功能。2)性能要求。数字录音系统需支持高精度的DTMF检测,可准确检测混合在话音里的信号;支持话音能量检测和声控录音,支持自动录音增益控制,支持自动校时,支持录音声音自动增益平衡 ,支持至少4路同时录音。数字录音系统的文件存储格式

15、能依据标准可调,语音支持可调压缩比可为 2,4,8等。数字录音设备的容量满足在线存储3个月的数据,离线存储6个月的数据。3)接口要求。数字录音设备应支持E1接口、以太网接口或模拟用户线接口等。3.1.1.5无线调度系统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和有关规定,依托北京市已建的800MHz数字集群系统,北京市数字集群网络应为国务院应急平台分配专用VPN,实现国务院应急平台和在京各有关部门、北京市政府之间的无线调度通信。国务院应急平台至少配置1个调度台及20个手持式终端,有关部门应急平台配置10个手持式终端。调度台具有组呼、群呼、紧急呼叫、强插等功能 ,手持终端具有双向通话功能。3.1.2多路传真系统1)功能要

16、求。支持不小于16路传真同时收发,支持接收传真自动识别分发、传真到达自动提示,人工接收确认等功能。系统支持发送传真优先级设置、紧急传真优先发送、传真线路自动负载均衡的功能;当大量传真或群发传真时,能自动排队、自动寻找空闲的线路发送,并均衡每条传真线路的传真负载量,可具有保密传真功能。系统支持可定制的群发、定时发送、详细日志、查询、统计 和存储等功能。6系统支持与部门、省级应急平台已建的多路传真系统互联,满足应急值守的需要。2)性能要求。传输速率应支持4800bit/s、9600bit/s、14400bit/s,可选支持更高速率。纵向分辨率为3.85线/mm时,通信建立率和报文成功率应达到100

17、,文字可读度达到100。多路传真系统存储设备的容量满足在线存储3个月数据,离线存储6个月数据的需要。3)接口要求。接入电话网的接口参数应符合YD/T514的相关规定。4)引用标准。GB/T3382.1-2003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GB/T3382.2-2003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2部分: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传真传输规程YD/T514-1998非话用户终端设备与公用电话网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589-2006电话网上文件传真三类机承受传输损伤能力的基本要求 YD/T945-1998公用电话交换网和

18、点对点二线专线电路上使用的数据信号速率高达 33600bit/s的调制解调器3.1.3卫星通信系统3.1.3.1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国务院应急平台 和部门、省级应急平台与现场移动应急平台间进行话音、数据和视频图像信号的传送。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宽带卫星通信利用国家应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国家应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设置两个异地备份的主控站,其中一个主控站设置在北京 ,各省设置卫星固定站。国务院应急平台利用北京卫星主控站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现场移动应急平台之间话音、数据和视频图像信号的传送。在国家应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成之前,将规划利用运营商宽带卫星资源,采用过

19、渡期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满足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应急通信需求,同时保证能够平滑过渡到国家应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1)功能要求。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能支持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送。实现全国统一组网,支持动中通、静中通移动平台接入,实现卫星通信网络和地面网络的有效互通和备份。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能以VOIP的形式实现话音功能,语音通信实现单跳,系统具有内置回音抵消功能。实现各级应急平台之间的IP数据传输和数据广播功能,数据的传输速率可变。支持基于 H.264编码的IP视频会议、图像传输和图像多播业务。宽带卫星通信系统配置相应网管系统,实现应急使用时卫星系统、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网管系统采用标准和通用的网络管理

20、协议,便于系统的维护升级以及与其它相关网管系统的接口和通信。2)性能要求。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带宽能力不小于 36MHz。支持话音业务时,应达到语音清晰、连续、延时小,通话质量达到长途电话质量要求。支持视频会议业务时,每路图像的传输速率应达到 384Kbps1024Kbps,高清图像传输业务每路传输速率应达到1Mbps2Mbps,图像分辨率达到4CIF以上。当采用IP技术实现话音和视频业务时,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实时图像和话音传输的QoS能力。卫星的主控站与固定站之间系统可用度在99.8%以上;移动站与固定站之间系统可用度在99.5%以上(上述系统可用度含空间链路可用度和地面站设备可用度等因素)

21、。大型移动应急平台卫星移动站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 2Mbps,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卫星移动站的网络带宽不小于1Mbps,并实现动中通功能。卫星移动站应能够接受宽带卫星上级网管系统的管理。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卫星便携站网络带宽不小于 384Kbps。3)接口要求。卫星地面主控站、固定站、移动站应具备以太网接口、可选 E1接口,实现数据和图像的接入。卫星地面便携站具备以太网接口、可选 2线电话接口等。4)引用标准。YD 5050-2005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T 5028-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7YD/T 1513-2006农村VSAT卫星通信网络/系

22、统技术要求3.1.3.2过渡期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在北京建设卫星关口站,关口站应充分利用运营商北京机动通信局的现有地面站资源;远端站以国务院及各省新建移动应急平台卫星站为主,以机动通信局卫星通信车为辅;远端站与关口站之间点对点通信。过渡期应充分利用省和部门已有卫星资源以及地面站,省和部门经过地面网络将现场信息传送至国务院应急平台。1)功能要求。支持现场移动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双向传送; 可提供省级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之间的备份路由;可根据过渡期应急通信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及扩充。2)性能要求。系统采用Ku频段;日常网络带宽应达到2Mbps,可接入1个移动应急平台;应急网络

23、带宽应达到6Mbps,可接入3个移动应急平台(或2个移动应急平台接入和1条备份链路)。3)接口要求。关口站应具备以太网接口、可选E1接口接入地面网络。3.1.3.3卫星移动通信电话系统可根据需要配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卫星移动便携式通信终端,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通话和数据、图片传送。3.2计算机网络系统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的要求,国务院应急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含骨干网和城域网)。其中局域网提供各应急平台内部数据承载与交换;骨干网提供跨地域网络连接 ;本地各部门局域网从本地城域

24、网接入,实现业务互联。 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进行设计和建设,广域网主要依托国务院内、外网网络资源,满足应急平台信息报送、数据交换和共享、音视频数据传输的需要。3.2.1局域网局域网分为内网局域网和外网局域网,两个网络之间物理隔离。3.2.1.1内网局域网内网局域网是满足国务院应急平台内部办公、管理、协调和监督的需要。1)功能要求。满足综合应用系统的运行需要,支持海量信息的存储、交换和共享等功能。2)性能要求。网络性能符合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标准的有关规定。支持TCP/IP等通讯协议,网络可靠性达到99.999%。内网局域网上联带宽采用万兆骨干连接,接入设备 10/100/100

25、0M自适应到桌面,部分重要用户千兆光纤到桌面。内网局域网针对不同要求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应用,提供集中管理的QoS解决方案。内网局域网的IP地址规划和VLAN的设计符合现有局域网的IP地址整体规划要求。3)接口要求。能够上联到现有内网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接口速率为万兆;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应采用1000M接口;与网管系统连接主要采用基于SNMP协议的接口。4)引用标准。YD/T1170-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总体YD/T1171-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358-2005路由器设备安全技术要求中低端路由器YD/T 1359-2005路由器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高端路

26、由器RFC 2370 MPLS网络支持IP 区分服务RFC 3411 SNMP管理框架的体系架构描述3.2.1.2外网局域网8外网局域网主要满足应急平台非涉密系统及移动应急平台接入的需要。1)功能要求。应支持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应用系统,支持非涉密数据交换和共享业务,确保应急平台获取内网以外的信息资源。2)性能要求。网络性能应符合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标准的有关规定。网络性能应支持TCP/IP等通讯协议,网络可靠性要求达到99.999%。核心网络设备上联带宽采用万兆骨干,接入设备 10/100/1000M自适应到桌面,部分重要用户千兆光纤到桌面。IP地址、VLAN、路由协议规划设计

27、应符合外网的整体规划。所有网络设备应支持MPLS VPN,IPSEC等协议。3)接口要求。国务院应急平台外网局域网上联到现有外网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接口速率为万兆。能够向客户端提供所需要的接入接口类型,支持10/100/1000M以太网接口、光纤接口等用户接口类型。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应采用1000M接口。4)引用标准。局域网主要参照以下标准建设:YD/T1170-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总体YD/T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GB/T 18018-1999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RFC 1349Internet协议集的服务类型RFC 3411 SNMP管理框架的

28、体系架构描述3.2.2网络与系统管理能够统一便捷地管理国务院应急平台局域网中的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等,通过对应急平台的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以及安全设备的统一管理,实现对 网络运行环境的性能、事件的采集、管理和监控,将日常运维的管理、监控和排障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软件系统的统一配置和发布。1)功能要求。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性能检测、故障诊断、设备配置、远程操作等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实现对网络的拓扑管理,网络设备、网络连接状态的监控,网 络的性能管理,网络的故障管理等功能;同时还应提供对监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实现完整的网络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功能。对服务器的CPU

29、、内存等资源以及操作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以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实现对数据库关键任务应用程序的集中、便捷管理,确保关键任务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实现对SAN等存储系统的集中管理,能够发现、管理SAN拓扑、能够将可用磁盘资源按照管理员定义的策略自动分配到托管主机,以保证基于SAN应用的持续可用性。安全设备管理功能。统一管理系统中的多种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以便实施全网统一的安全策略,避免安全漏洞;广泛采集各类设备的日志、报警和审计信息,统一保存 和处理。2)接口要求。网管系统与网络设备间主要采用基于SNMP协议,系统管理与安全设备管理主要采用SYSLOG协议。3)引用标准。R

30、FC 3411SNMP管理框架的体系架构描述RFC 2819远程网络监控管理信息库3.2.3服务器与存储系统服务器系统和存储系统根据需要分为内、外网两套。在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资源的基础上,配备专用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设备。1)功能要求。服务器系统采用服务器集群方式,主要包括综合应用服务器、 地理信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等。应满足并支持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数据存储管理、视频会议系统和图象接入系统等的需求。9存储系统应采用SAN与NAS相结合的存储架构技术。2)性能要求。服务器系统中,综合应用服务器和地理信息服务器应满足系统TPMC值要求达到35万以上。数据库等其它服务器应满足

31、系统TPMC值要求达到60万以上。存储系统中,磁盘阵列应应支持多种存储网络,提供多种接口,支持混合连接环境。 存储系统根据内网、外网的业务数据量进行合理配置。图像接入系统与视频会议系统共用一套NAS存储系统,图像信号经编码后分别通过内网、外网接入NAS存储系统。NAS系统采用容错体系结构设计,包括冗余电源和双存储处理器,多路千兆网络接口,支持链路聚合和故障切换。主要的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采用双千兆光纤捆绑接入网络。3)接口要求。服务器采用1000M接口,SAN光纤交换机采用4GB带宽的光纤接口,支持冗余配置。3.2.4广域网广域网分为内网和外网,主要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其中内网必须与外网、互联网物理

32、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内、外网广域网示意图如下:图 4广域网络示意图3.2.4.1内网广域网国务院应急平台的内网广域网依托电子政务内网。省级应急平台的内网广域网按照电子政务内网有关规定建设和完善。1)功能要求。内网广域网应满足国务院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 IP语音系统等业务承载需要,应为宽带多业务网,具有区分服务类别和服务质量保障的能力,具有支持 IP-VPN的能力。内网广域网应具有数据完整性、保密性的保障措施。内网广域网应具有多路由结构和网络故障时路由自动迂回保护、恢复的能力。2)性能要求。网络可靠性应达到99.999%。网络性能应能达到以下各类业务的承载需

33、要:业务指标语音视频会议非实时交互式多媒体业务高质量数据尽力而为平均时延上限250ms100ms400ms1sU10平均抖动上限80ms30msUUU最大丢包率3*10-21*10-21*10-31*10-3U最大错包率1*10-41*10-41*10-41*10-4U注:1)U 代表未做规定,定义为 U 的参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大;指标评估的时间间隔建议为 1 分钟;平均时延上限包括分组插入时延,规定最大分组长度为 1500Byte。2)语音业务性能指标参照“IP 调度电话系统”技术要求;视频会议业务参照“视频会议系统技术要求” ;其它业务参照“ITU-T Y.1541”标准。内网广域网的

34、其它网络性能应符合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标准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电子政务规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内网具有相对独立的应急管理域名(域名的定义规则另行发布),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统一IP地址规划。国务院应急平台内网出口带宽应不小于142Mbps,部门应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内网接入带宽不小于15Mbps。3)接口要求。网络应能支持E1、10/100/1000M以太网、PoS等接口;网管系统与网络设备应提供支持SNMP协议的接口。3.2.4.2外网广域网国务院应急平台与各部门、各省级应急平台间外网连接依托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1)功能要求。应满足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非涉密系统,包括视频会议系统

35、、图像接入系统、IP语音系统、移动应急平台等业务承载需要。应支持宽带多业务传送、区分服务类别和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具有支持VPN的能力。具有数据完整性、保密性保障措施。具有支持移动应急平台接入、远程VPN接入、移动办公接入的能力。具有接入至少两个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相互业务保护。2)性能要求。网络可靠性应能达到99.999%,网络性能应达到以下各类业务的承载要求: 业务业务指标指标语音语音视频会议视频会议非实时交互式多非实时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媒体业务高质量数据高质量数据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平均时延上限250ms100ms400ms1sU平均抖动上限80ms30msUUU最大丢包率3*10

36、-21*10-21*10-31*10-3U最大错包率1*10-41*10-41*10-41*10-4U注:1)U 代表未做规定,定义为 U 的参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大;指标评估的时间间隔建议为 1 分钟;平均时延上限包括分组插入时延,规定最大分组长度为 1500Byte。2)外网性能指标不包括卫星链路。语音业务性能指标参照“IP 调度电话系统”技术要求;视频会议业务参照“视频会议系统技术要求”;其它业务参照“ITU-T Y.1541”标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外网应急管理域名依据电子政务外网的域名规则建设(另行印发)。国务院应急平台外网出口带宽不小于130Mbps;部门应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外网

37、接入带宽不小于15Mbps。3)接口要求。网络应支持E1、10/100/1000M以太网、PoS等接口。网管系统与网络设备应提供支持SNMP协议的接口。4)引用标准。YD/T1170-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总体YD/T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358-2005路由器设备安全技术要求中低端路由器11YD/T 1359-2005 路由器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高端路由器GB/T 18018-1999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YD/T 1162.1-2001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总体技术要求RFC 2370MPLS 网络支持IP 区分服务RFC 2547BGP

38、/MPLS 虚拟专用网(VPNs)RFC 3270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支持区分服务3.3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按照规划统一建设,其中包括内网视频会议系统和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内网视频会议系统依托内网进行建设;外网视频会议系统依托外网、卫星宽带网等网络资源进行建设,满足移动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的需要。国务院应急平台配置MCU和会议终端,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终端接入国务院应急平台,满足国务院应急平台召开视频会议需要,也可作为转接终端连接省级和部门视频会议系统。3.3.1功能要求能够同时召开多个分组会议,会议中具有多路混音功能,能够接入计算机信号,具有混速功能、分屏显示功能,设备可

39、以通过级联或模拟转接方式实现会议延伸。内网的视频会议系统连通到省级(含副省级)及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外网的视频会议可根据需要通过外网网络、卫星宽带网等延伸到移动应急平台。3.3.2性能要求新建的内网视频会议系统采用统一规划的IP地址,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应支持跨不同网段的IP视频会议;内、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应满足同时并发数各不小于76方会议的要求;视频会议系统应达到如下要求:带宽768kbps以上(支持H.264,CIF,25帧以上),网络时延100ms,抖动30ms,丢包率小于1%;内、外网视频会议系统采用H.323 V4以上协议;视频编码支持:H.261、H.263、H.264;音频编码支持:G.

40、711、G.722;PAL制式,在速率不小于384K时视频不小于25帧/秒;视频格式固定场所:CIF、4CIF;视频格式移动场所:CIF、4CIF、QCIF。3.3.3接口要求固定场所终端要求:能够与会议系统集成,具有独立回声抑制接口;具有多路视频输入接口,连接辅助镜头;支持双显示器显示,会议期间能够同时显示本地画面和远端画面;移动场所终端要求:能够方便、安全的加入视频会议系统, 设备抗干扰能力强。固定场所视频输入/输出接口要求:RCA复合信号和S-VIDEO、VGA信号(可达1024*768像素);移动场所视频输入/输出接口要求:RCA复合信号;输入/输出阻抗:75;数据接口:RS-232C

41、或RJ45;终端接口:LAN 10/100BASE-T,nxRJ-45。3.3.4引用标准ITU-T H.261-1993 关于P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ITU-T H.263-1998 关于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ITU-T H.264-2005 关于高压缩比通信的视频编解码ITU-T H.323-2000 基于不保证QoS的分组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框架协议(V4)ITU-T H.225-2000 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输协议 (V4)ITU-T H.245-2003 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V10)3.4图像接入系统12图像接入系统依托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的现有

42、图像监控系统,图像接入采用数字方式,由各有关部门、省级应急平台负责将本系统的图像转换为数字方式后上传。3.4.1功能要求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调阅,支持点播图像抓帧。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文件并回放。图像信息来源应包括本地固定视频监控图像、移动平台现场图像、下级平台上传的图像、有线及卫星电视信号、互联网图像、指挥场所内图像。能够存贮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图像信息、用户远程下载和回放的录像文件 ,重要的视频信号能够同时连续存储8路信号、720小时,满足存档和回放的要求。建立索引,形成图像信息数据库。授权用户可索引并提取回放相关重要历史图像信息。终端用户有权限

43、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需要获得有效授权。语音编码格式支持G.711、G.722、G.728标准协议。3.4.2性能要求1)系统时延。图像的一次编解码系统延时(编码设备和解码设备之间直接连接)小于 300毫秒。数字图像传输图像数据的延时小于50毫秒。2)移动监控图像接入。详见移动应急平台部分。 3.4.3接口要求1)传输接口采用以太网接口。2)通讯协议采用TCP/IP,UDP。3)图像接入编解码主要采用H.264协议。3.4.4引用标准GB/T 17191.3-1997 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

44、的编码 第3部分:音频GB/T 17975.1-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系统GB/T 17975.2-2000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2部分:视频GB/T 20090.2-2006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2部分:视频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3.5综合应用系统系统的应用以应急流程为主线,强调综合应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应用,采用国务院 内网已有的统一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应用系统包含综合业务管理、风险隐患监测、综合预测预警、智

45、能辅助方案、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和模拟演练等系统,关系如下图所示。13事件接报信息发布预测预警综合研判指挥调度事件评估与总结培训演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综合预测预警系统智能辅助方案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应用系统事件信息库、预案库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案例库、知识库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模型库、知识库模型库、知识库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事件信息库、预案库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预案库、基础信息库事件信息库事件信息库、预案库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知识库预案库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现场跟踪信息反馈预案库、案例库、知识库事件信息库、预案库

46、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案例库、文档库应急流程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图 5综合应用系统关系图3.5.1技术架构要求国务院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基于J2EE技术的三层架构进行设计,研发和选用成熟的中间件产品。采用基于B/S为主,C/S为辅的混合模式及组件化技术进行构建。系统架构在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权限管理和监管环境上。操作系统采用国产Linux,或采用Unix平台;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或DB2、MySQL等。3.5.2运行环境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主流的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支持 TB级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基于Web的海量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多源数据集成、二次开

47、发、跨平台等能力。应用模式:B/S和C/S模式相结合。3.5.3性能要求1)应用系统并发用户数不小于全部使用用户的30。2)应用系统具有7*24小时稳定运行的能力;关键业务系统支持集群系统,避免意外的系统宕机 。3)系统处理操作响应通常不大于1秒;复杂查询响应小于3秒;智能辅助方案、预测预警等复杂业务实现生成操作小于5秒,特殊操作可适当延长。4)具备支持业务扩展及流程变更的需求。5)系统具有集成其它应用系统接口的能力。6)应急平台服务器系统时间与标准时间应实现同步。7)信息接报的途径:网络、电话、传真、短信等。3.5.4综合业务管理141)功能要求。主要包括日常业务管理和系统监控与运行管理。值

48、班业务管理包括值班管理、通讯录管理、文电公文管理、电话录音管理和传真管理等。信息接报包括信息接收、汇总审核、接收续报、响应指示、协调调度、灾后汇总等 。与GIS系统的集成,可在GIS系统标绘事件发生的相关区域位置和相关信息。事件管理包括应急事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预案管理包括对各级各类预案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调用、预览、查询等功能。报表管理包括生成和管理各类报表。信息发布包括向应急相关机构和人员以及公众发布经过审批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事件信息、处置信息、公众防范信息、公众培训信息等。 依托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项目,建设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

49、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主要渠道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发布网络。数据管理与维护,系统监控与运行管理。图 6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图2)性能要求。值班系统实现与电话调度系统连接并协同工作;事件接报处理速度不低于1,000条/秒;至少可实现5个事件的并行处置;信息接报系统适用于各级应急平台。完成分析后,报表生成速度不低于300条/秒。3.5.5风险隐患监测防控1)功能要求。实现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监测信息和风险分析信息的汇集,接入防护目标、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等监测数据,并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或筛选,对其中一些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判读信息内涵或其标志的状态,进行风险评估分析。15图 7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

50、输入输出关系图2)性能要求。能实现数字图像在GIS地图上的叠加显示,部门风险隐患监测数据接入时间小于1分钟,能自动形成风险评估分析报告。3.5.6综合预测预警1)功能要求。应具备信息获取和汇总,模拟预测和综合研判,预警分级核定,预警结果输出,模型管理,预警信息管理、预警分析指标管理功能, 包括:获取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用有关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模型,进行模拟预测 和综合研判,并将结果进行二、三维可视化。根据事件信息汇总分析、模拟预测和综合研判结果,比对分级指标,确定事件目前预警级别 ,必要时可对分级进行调整。对预警分级指标(标准)进行管理维护。图

51、8综合预测预警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图2)性能要求。有关部门预警信息报送至国务院应急平台后,在20分钟内较短时间实现预警信息的综合预测预警;综合研判来自至少两个部门应急平台的预警信息,以模拟仿真技术实现预警信息的多维可视化展现。3.5.7智能辅助方案1)功能要求。智能辅助方案系统应包括应急预案数字化过程、方案生成、方案调整和方案查询与方案要素配置部分。预案数字化。完成应急预案数字化,包括数字预案内容以及预案涉及的救援机构、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医疗急救、现场警戒等应急资源等信息的 智能检索。方案生成。根据事件接报及周边信息、专业部门预测分析和综合预测分析的结果,与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类似案例以及处置经

52、验和知识,可供利用的应急处置力量和资源等信息,生成 实施方案。方案调整。根据事件现场反馈的信息、新的预测分析结果等,对已生成的方案进行实时动态调整。方案查询与方案要素配置。包括对已生成的智能辅助方案的查询、分析、统计,以及对方案生成和调整中所用到的方案内容要素、方案对比分析要素的管理和维护功能。16图 9智能辅助方案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图2)性能要求。在突发公共事件过程的前、中、后期等阶段的自动生成多种智能辅助方案。预案匹配调用时间小于10秒,预案流程提取时间小于10秒,决策模型运行时间不大于10分钟,辅助方案生成时间不大于5分钟。3.5.8指挥调度指挥调度系统内容包括事件要情、预警信息、资源调配

53、、职责 分工、应急流程、注意事项、调度指令、实施措施等信息。根据发布内容,通过采取多种方式下达。1)功能要求。实现情况接收、处理、综合显示、信息分发;部署调度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实现任务分析、计划跟踪、方案推演、命令生成、执行反馈、过程监督、效果评估。2)性能要求。可实现10个以上单位并行调度无明显延迟感;实现指挥调度方案的网络发布接收方不少于150个单位;每个事件指挥调度纪录可支持10万条。3.5.9应急保障1)功能要求。应急保障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监控(应急资源跟踪反馈、应急资源分布、应急资源状态等), 以及资源储备、配置、

54、调度和编码管理等。应急资源的信息编码、目录汇编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标准另行 印发)。2)性能要求。支持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应急资源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最小可设置为10秒更新一次。3.5.10应急评估1)功能要求。应急评估系统包括应急过程再现、事件评估、应急能力评估、评估指标管理、评估模型管理。实现对应急过程的环节再现;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对比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 统计分析;根据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并生成 应急能力评估报告。2)性能要求。对应急管理的每个阶段生成评估报告,评估时间一般不大于1分钟,评估精度满足应急管理需要。3.5.11模拟演练1)功能要求。进

55、行人员分组、人员分配、流程配置、环境配置,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将演练方案分发到各个所辖机构,并将参演机构制定好的计划汇总形成模拟演练报告。根据模拟计划准备事件信息、演练场景等数据,根据各类信息快速构建二三维模拟场景。监控整个模拟演练过程,调整演练流程,记录整个模拟演练过程,可在演练结束后进行回放。评估演练效果,形成演练评估报告。2)性能要求。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模拟演练,实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演练软件系统。三维场景初始化时间服务器端不大于5分钟;客户端场景初始化时间不大于30秒,三维场景画面不低于25帧/秒。173.6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事件信息数据库、

56、模型库、知识库、案例库和文档库等。数据仓库主要存储从应急平台数据库系统中抽取的相关数据,实现数据的海量存储和管理。总体结构图如下:图 10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图国务院应急平台集中存储常用基础数据及地理数据、事件信息等,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获取分布在部门和省级应急平台中的有关数据。有关数据库格式规范和应急元数据标准另行印发。3.6.1功能要求依托国家基础数据库进行建设,主要包括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 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集中存储公安、民政、国土资源、 测绘、水利、林业、农业、卫生、环保、安全监管、地震、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有关基础数据。数据库系统应与国务院办公厅已有数据库保持一致

57、,数据内容完整,确保综合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务院应急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与省级、部门应急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根据权限获取共享数据;通过文件交换等方式获取未建立应急平台的部门、机构数据。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及时对所提供的共享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3.6.2DBMS 性能要求支持ANSI/ISO SQL 99标准,多语言数据库,中文及unicode编码;支持集群系统。具有与主流GIS平台的良好接口,支持企业级的JAVA处理引擎,支持ODBC、JDBC等应用程序访问接口。达到C2或以上级安全标准、多级安全控制,提供在线备份及恢复功能。3.6.3基础信息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指常用

58、的基础性数据,包括应急资源信息、危险源信息、防护目标信息以及专题信息等。应急资源信息包括应急指挥管理机构、应急人力资源、应急财力资源、应急物资设备、应急通信资源、应急运输资源、应急医疗资源及应急避难场所等。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源描述、危险品类别、危险等级、所在位置、所属单位、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影响范围、可能灾害形式等。重点防护目标包括国家级重要部门、国家骨干管网、核设施、航天基地、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机场、港口等。专题信息包括人口统计信息、经济统计信息、安全分区信息、地震地质信息、气象水文信息、土地信息、环保信息、矿业信息、主要森林草场信息等。与地理位置紧密相关的基础信息数据,

59、应采用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统一的地理编码、坐标系统、分类编码等,与地理信息进行整合。3.6.4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存储基础地理信息,是其他各种信息的载体和定位框架。包括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道路、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以及相关的描述性元数据组成。充分利用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实现业务信息的共享和服务。18基础地理信息的种类有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和地名数据等。DLG数据包括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的数据,对于重点城市或地区,可存储 1:1万或更大比例尺数据。DEM数

60、据包括1:100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的数据,对于重点城市或地区,可存储1:1万或更大比例尺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应包括30米分辨率的TM遥感影像。对于重点城市或地区,可存储更高分辨率(如10m/2.5m/1m/0.61m等)的航空航天影像。地名数据库包括1:100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数据。主要引用标准:GB/T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 13923-199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9710-2005 地理信息元数据3.6.5事件信息数据库事件信息数据库

61、包括事件接报信息、预测预警接报信息、信息发布、监测监控信息、值班管理信息、指挥调度信息和系统管理信息。事件接报信息包括事件标题、事件地点、事发时间、报送单位 、事件描述、影响程度等;预测预警接报信息包括预警标题、报送单位、预警级别、事件类型、预警内容、影响时间、影响范围、防范措施等;指挥调度信息包括标题、研判结果、领导批示、调度记录、会商记录以及处置记录等;监测监控信息包括风险隐患监测信息和事件现场监测监控信息等;信息发布包括发布标题、类型、对象、内容、范围、 时间和发布渠道等。3.6.6预案库预案库包括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省市和地方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和国家大

62、型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预案库设计要使国家、部门、地方、基层预案相对接,使预案库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预案库采用知识库管理技术实现预案的数字化,并能够实现共享。数字预案的综合集成与预案有关的地理信息、应急相关信息、模拟预测模型、应急业务流程等,根据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对应的文本预案,进行预案的结构化存储和管理,生成数字预案。存储属性主要包括预案名称、预案类别、预案级别、版本号、主题词、发布时间、发布单位、预案内容等。3.6.7模型库存储相关专业模型,包括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识别与模型、综合预测预警模型(衍生次生灾害预警模型、人群疏散避难模型)、智能研判模型、评估模型等。模型库包括模型实体

63、和模型目录、模型元数据以及模型参数。模型实体须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可以独立运行或以 Web Service 接口封装,独立运行的模型应具有标准的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定义。模型目录用于模型的管理;模型元数据包含描述模型的使用范围、限制条件和使用说明等主要属性;模型参数用于描述各种模型的接口方式和输入输出参数要求。根据权限管理,向各级应急平台提供相关的模型库共享服务。3.6.8知识库知识库存储与应急有关的常识类信息、累积知识和策略知识等。知识库应满足智能研判等要求。知识库存储与应急有关的常识类信息、累积知识和策略知识等 ;常识类信息应包括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常识和经验等;累积知识应包

64、括应急工作中积淀、总结、提高形成的知识信息等;策略知识应包括应急知识分析、总结的手段方式的归纳等。建设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题知识库,积累并提供全方位的应急知识服务。根据权限管理,向各级应急平台提供相关的知识库共享服务。3.6.9案例库19存储1900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包括案例基本信息和案例扩展信息。案例库存储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包括案例基本信息和案例扩展信息,以及与案例相关的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根据权限管理,向各级应急平台提供相关的案例库共享服务。3.6.10文档库文档库主要存储现有的相关文件和应急平台中所产生的正式文档、公文,包括多媒体格式的文件等信息

65、,与现有的电子公文格式保持一致和兼容。3.6.11数据仓库应急平台的事务处理数据存储于数据库系统之中,数据仓库通过数据挖掘从应急平台数据库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实现辅助决策信息的海量存储和管理。根据应急业务主题的划分,将分散在部门、省级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以及国务院应急平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在统一的模式下对不同数据源的历史数据进行集成和集中存储,以支持各级应急平台应急业务的联机分析、决策支持和综合业务信息的共享等。3.6.11.1功能要求1)数据仓库以多维数据模型组织数据,与省、部门和国务院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规范兼容。2)应能根据分析和辅助决策所关心主题,从省、部门和国

66、务院应急平台数据源进行有目标地选择和抽取,经过数据清洗、集成、转换,按多维数据模型组织数据的形式,加载到数据仓库中。3)建立数据集市,从数据仓库中独立出来区域级的数据视图和专题数据视图,以有效地支持区域性特定应用范围内的联机分析和决策支持。4)数据仓库的前端用户分析操作界面,需要支持用户进行复杂的联机分析和即席查询,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支持工具,需要针对具体业务应用进行定制和开发。3.6.11.2运行环境数据仓库的运行环境与应急平台数据库相分隔,具有独立的运行服务器和数据加工和贮备的物理区域。3.6.11.3性能要求满足TB级的数据存储容量,百万级数据记录的查询访问,支持以百位计量的用户联机分析,支持数据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以数据分析和查询的高灵活性为系统建设的主要指标。达 到C2或以上级安全标准、多级安全控制。3.7应急指挥场所国务院应急指挥场所包括国务院应急指挥厅、总值班室、会议室会商室、专家工作室案例室、领导休息室等。主要建设显示系统、供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灯光照明系统、音响系统、智能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统等。3.7.1显示系统1)功能要求。国务院应急指挥场所在应急指挥厅、值班室和会商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