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阶段复习课 第2课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948693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阶段复习课 第2课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阶段复习课 第2课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阶段复习课 第2课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阶段复习课 第2课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阶段复习课 第2课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课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核心速填(建议用时5分钟)1离散型随机变量如果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的取值都能一一列出,则称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2条件概率的性质(1)非负性:0P(B|A)1.(2)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3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1)推广: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相互独立,那么这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1A2An)P(A1)P(A2)P(An)(2)对于互斥事件A与B有下面的关系:P(AB)P(A)P(B)4二项分布满足的条件(1)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2)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3)每次

2、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4)随机变量是这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次数5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1)超几何分布:P(Xk)(其中k为非负整数)(2)二项分布:P(Xk)Cpk(1p)nk(k0,1,2,n)6期望与方差及性质(1)E(X)X1P1X2P2XnPn.(2)D(X)(X1E(X)2P1(X2E(X)2P2(xnE(X)2Pn.(3)若ab(a,b是常数),是随机变量,则也是随机变量,E()E(ab)aE()b.(4)D(ab)a2D()(5)D()E(2)(E()2.7正态变量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1)P(X)68.27%.(2)P(2X2)9

3、5.45%.(3)P(3X3)99.73%.体系构建题型探究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学习相互独立事件的前提和基础,计算条件概率时,必须搞清欲求的条件概率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概率求条件概率的主要方法有:(1)利用条件概率公式P(B|A);(2)针对古典概型,可通过缩减基本事件总数求解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导学号:95032213】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

4、件AB.(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的事件数为n()A20.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A)AA12.于是P(A).(2)因为n(AB)A6,所以P(AB).(3)法一(定义法):由(1)(2)可得,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P(B|A).法二(直接法):因为n(AB)6,n(A)12,所以P(B|A).规律方法条件概率的两个求解策略(1)定义法:计算P(A),P(B),P(AB),利用P(A|B)求解(2)缩小样本空间法(直接法):利用P(B|A)求解其中(2)常用于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跟踪训练1抛掷5枚硬币,在已知至少出现了2枚正面朝上的情况下,问:正面朝

5、上数恰好是3枚的条件概率是多少?解法一(直接法):记至少出现2枚正面朝上为事件A,恰好出现3枚正面朝上为事件B,所求概率为P(B|A),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n(A)CCCC26,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n(B)C10,P(B|A).法二(定义法):事件A,B同上,则P(A),P(AB)P(B),所以P(B|A).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与二项分布求相互独立事件一般与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时应分清事件间的内部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基本事件之间的交、并、补运算表示出有关事件,并运用相应公式求解特别注意以下两公式的使用前提:(1)若A,B互斥,则P(AB)P(A)P(B

6、),反之不成立(2)若A,B相互独立,则P(AB)P(A)P(B),反之成立一个暗箱里放着6个黑球、4个白球(1)依次取出3个球,不放回,若第1次取出的是白球,求第3次取到黑球的概率(2)有放回地依次取出3个球,若第1次取出的是白球,求第3次取到黑球的概率(3)有放回地依次取出3个球,求取到白球个数的分布列和期望. 【导学号:95032214】解设事件A为“第1次取出的是白球,第3次取到黑球”,B为“第2次取到白球”,C为“第3次取到白球”,(1)P(A).(2)因为每次取出之前暗箱的情况没有变化,所以每次取球互不影响,所以P().(3)设事件D为“取一次球,取到白球”,则P(D),P(),这

7、3次取出球互不影响,则B,所以P(k)C(k0,1,2,3)E()3.提醒:有放回地依次取出3个球,相当于独立重复事件,即B,则可根据独立重复事件的定义求解规律方法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P(AB)P(A)P(B)”是判断事件是否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也是解答相互独立事件概率问题的唯一工具(2)涉及“至多”“至少”“恰有”等字眼的概率问题,务必分清事件间的相互关系(3)公式“P(AB)1P()”常应用于求相互独立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跟踪训练2红队队员甲、乙、丙与蓝队队员A,B,C进行围棋比赛,甲对A、乙对B、丙对C各一盘已知甲胜A、乙胜B、丙胜C的概率分别为0.6

8、,0.5,0.5.假设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1)求红队至少两名队员获胜的概率;(2)用表示红队队员获胜的总盘数,求P(1)解(1)设“甲胜A”为事件D,“乙胜B”为事件E,“丙胜C”为事件F,则,分别表示甲不胜A、乙不胜B、丙不胜C的事件因为P(D)0.6,P(E)0.5,P(F)0.5,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知P()0.4,P()0.5,P()0.5.红队至少两人获胜的事件有DE,DF,EF,DEF.由于以上四个事件两两互斥且各盘比赛的结果相互独立,因此红队至少两人获胜的概率为PP(DE)P(DF)P(EF)P(DEF)0.60.50.50.60.50.50.40.50.50.60.50.5

9、0.55.(2)由题意,知的可能取值为0,1,2,3.P(0)P()0.40.50.50.1,P(1)P(F)P(E)P(D)0.40.50.50.40.50.50.60.50.50.35,所以P(1)P(0)P(1)0.4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和方差1.含义:均值和方差分别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及其稳定性2应用范围:均值和方差在实际优化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同等资本下比较收益的高低、相同条件下比较质量的优劣、性能的好坏等3求解思路:应用时,先要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然后求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对于一般类型的随机变量,应先求其分布列,再代入公式计算,此时解题的关键是概率的计算计算概

10、率时要结合事件的特点,灵活地结合排列组合、古典概型、独立重复试验概率、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等知识求解若离散型随机变量服从特殊分布(如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等),则可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其数学期望与方差一次同时投掷两枚相同的正方体骰子(骰子质地均匀,且各面分别刻有1,2,2,3,3,3六个数字)(1)设随机变量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求的分布列(2)若连续投掷10次,设随机变量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大于5的次数,求E(),D()解(1)由已知,随机变量的取值为:2,3,4,5,6.设掷一次正方体骰子所得点数为0,则0的分布列为:P(01),P(02),P(03),所以的分布列为:P(2),P(3)2

11、,P(4)2,P(5)2.P(6).(2)由已知,满足条件的一次投掷的点数和取值为6,设其发生的概率为p,由(1)知,p,因为随机变量B,所以E()np10,D()np(1p)10.规律方法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步骤跟踪训练3为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某乒乓球比赛允许不同协会的运动员组队参加现有来自甲协会的运动员3名,其中种子选手2名;乙协会的运动员5名,其中种子选手3名从这8名运动员中随机选择4人参加比赛(1)设A为事件“选出的4人中恰有2名种子选手,且这2名种子选手来自同一个协会”,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2)设X为选出的4人中种子选手的人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1)由已

12、知,有P(A).所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2)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2,3,4.P(Xk)(k1,2,3,4)所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1234P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E(X)1234.正态分布的概率对于正态分布问题,课标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求了解正态分布中最基础的知识,主要是:(1)掌握正态分布曲线函数关系式;(2)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3)记住正态分布在三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运用对称性结合图象求相应的概率正态分布下两类常见的概率计算(1)利用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对称性研究相关概率问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是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对称,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2)利用3原则求概率问题时,

13、要注意把给出的区间或范围与正态变量的、进行对比联系,确定它们属于(,),(2,2),(3,3)中的哪一个设XN(10,1)(1)证明:P(1X2)P(18X19)(2)设P(X2)a,求P(10X18). 【导学号:95032215】解(1)证明:因为XN(10,1),所以,正态曲线,(x)关于直线x10对称,而区间(1,2)和(18,19)关于直线x10对称,所以,(x)dx,(x)dx即P(1X2)P(18X19)(2)因为P(X2)P(2X10)P(10X18)P(X18)1,P(X2)P(X18)a,P(2X10)P(10X18),所以,2a2P(10X18)1,即P(10X18)a.

14、母题探究:(改变结论)在题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P(8X12)解由XN(10,1)可知,10,21,又P(8X12)P(102X102)0.954 5.规律方法正态分布的概率求法(1)注意“3”原则,记住正态总体在三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2)注意数形结合由于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具有完美的对称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因此运用对称性结合图象解决某一区间内的概率问题成为热点问题跟踪训练4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男生的身体发育状况,抽查了该地区1 000名年龄在17.5岁至19岁的高三男生的体重情况,抽查结果表明他们的体重X(kg)服从正态分布N(,22),且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如图22所示若体重大于58.5

15、kg小于等于62.5 kg属于正常情况,则这1 000名男生中属于正常情况的人数是()图22A997B954C819D683D由题意,可知60.5,2,故P(58.5X62.5)P(X)0.682 7,从而属于正常情况的人数是1 0000.682 7683.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