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智能传输系统毕业论文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8110027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炭智能传输系统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煤炭智能传输系统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煤炭智能传输系统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煤炭智能传输系统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智能传输系统毕业论文(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PLC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指导教师 贺廉云 学生姓名 孟大伟 学 号 200801702050 专 业 自动化 教学单位 德州学院机电系 (盖章) 二0一二年四月三十日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2011年12月30日院(系)机电工程系专 业自动化姓 名孟大伟学 号200801702050论文(设计)题目PLC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火电厂单机容量及生产过程的控制模块不断增大,运行参数越来越高,主辅机及其相应的热力设备和系统更加复杂。输煤系统是电力生产燃料供应的有利保证,是电厂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2、此在输煤系统中选择比较有优势的PLC控制系统,整个控制过程具有正常运行及事故处理、各种参数的监测、报警信号的发出、装置的调节、控制及设备危险时的保护功能。实践证明PLC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扩大,保证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二、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型火电厂燃料输煤系统设备种类繁多,分布较为分散一般都分布在几公里范围内,由于其实时性要求不高,不是24小时都需要运行,所以其在电厂的被重视程度往往不如主机系统,导致其生产管理及设备自动化水平相对滞后,而不得不使用较多的人力物力,有的电厂甚至出现燃料运行人员超过主机运行人员的现象。在考虑输煤系统的设计中,往往缺乏对大容量电厂输煤系统实际存在问

3、题的了解,为了降低造价,把输煤系统的标准压低,认为能具备发电供煤的条件就行,从而忽视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输煤系统的运行,以致影响发电厂的发电量。因此,随着火力发电厂容量的不断增大,仍采用过去常规的继电控制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新型控制方式的输煤系统才能有利于火力发电厂的经济运行。三、课题设计方案 本设计利用三菱FX1N14MR型号的PLC控制皮带输送机输送过程中的各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 在上煤时,使他们依次启动每台电动机,避免系统遭受过分冲击,稳定启动过程;在停止上煤时,使各皮带机反顺序停机,保证煤的稳定输送,避免皮带机的积料。从而使

4、得常规继电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大为简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都大为提高。四、计划进度安排 主要说明:起止时间及分阶段的进度要求。2011.121-2011.12.31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2012.1.1-2012.3.30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初稿。2012.4.1-2012.4.15提交初稿和期中检查表2012.4.16-2012.4.30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并最终定稿。2012.5.15-2012.5.28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王炜.火电厂输煤系统模糊统计方法的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学报,1998,26(12):20232 王志刚,许晓鸣.PLC在自动配煤系统中的应

5、用.电气传动,2001,14(26):38-453 邱公伟.可编程控制器网络通讯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0-45,4 胡绍林,孙国基过程监控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33355 万兰风.电子称重式皮带自动配煤控制系统.包钢科技,2003,23(2):2835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名: 年 月 日教学单位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 自动化 2012 年 4月 10日毕业论文题目:PLC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孟大伟学 号200801702050指导教师 贺廉云职 称教授

6、计划完成时间: 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计划:2011.121-2011.12.31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2012.1.1-2012.3.30查询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初稿。2012.4.16-2012.4.30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并最终定稿。2012.5.15-2012.5.28毕业论文答辩完成情况:论文初稿已经完成,收获了很多,过程学到了很多课程拓展方面的知识。指导教师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如有其它建议,可另附页) 签 名: 年 月 日备 注:目 录1引言11.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11.2 输煤系统的研究现状12 输煤系统的工艺流程22.1 锅炉上煤皮带输送机系统的全自动

7、控制22.2 皮带输送机的工艺流程22.3 皮带输送机电控原理33 PLC的介绍33.1 PLC的概念及特点33.2 PLC的基本结构43.3 FX1N14MR型PLC介绍84 PLC控制系统设计94.1 系统的硬件设计94.2 系统的软件设计115 结论13参考文献:13谢 辞15德州学院 机电工程系 2012届 自动化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PLC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孟大伟德州学院机电系,山东德州253023摘要:本设计依据PLC的功能强,通用性好、灵活,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一系列优点将PLC技术应用到热电厂输煤系统中。利用三菱FX1N14

8、MR型号的PLC内部的软元件代替皮带输送机输送过程中的各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 在上煤时,使他们依次启动每台电动机,避免系统遭受过分冲击,稳定启动过程;在停止上煤时,使各皮带机反顺序停机,保证煤的稳定输送,避免皮带机的积料。从而使得常规继电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大为简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都大为提高。关键词:输煤系统;PLC;控制1引言1.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在火电厂上煤系统中,皮带输送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送工具,目前在很多的上煤输送系统中,许多还是在使用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如果长期地使用运行,就会出现故障率高,各种元器件包括继电器的老化,检修和维护困难等众多缺点

9、1。本设计的目的:运用新技术,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使企业顺利生产,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设计研究的PLC输煤控制系统的意义:使用可编程控制器上煤皮带输送机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改造。使得常规继电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大为简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都大为提高。1.2 输煤系统的研究现状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大多数的火电厂的主要燃料仍然是煤。火电厂的输煤系统作为火电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发电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火电厂输煤系统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这些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火电厂输煤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对输煤系统的改进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2。火电厂输煤系统的硬件

10、设备种类很多,分布也比较分散。锅炉上煤系统自从实现了机械化后,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如果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操作维护还将会很困难。因为锅炉上煤终点高,设备多,粉尘大,过去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故障率高,检查线路,排除故障费时费力,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由于以上的众多问题的存在,所以,随着火力发电厂容量的不断增大,仍采用过去常规的继电控制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新型控制方式的输煤系统才能有利于火力发电厂的经济运行。2 输煤系统的工艺流程2.1 锅炉上煤皮带输送机系统的全自动控制该系统是由3条连续九十度排列的皮带输送机和ZD振动给料机组成。至于要用多条皮带输送机,其具体是

11、因为要输送的高度比较高,而且一般需要占用的场地比较大,很难采用直线传送的皮带输送机系统,所以采用多条皮带输送机系统,其际的工艺布置如图1所示:图 1 上煤皮带机示意图2.2 皮带输送机的工艺流程煤经料口至ZD振动给料机经振动粉碎后煤变的均匀,保证系统可连续稳定地进行。如图1所示,皮带机输送机输煤流程中有4台驱动电机(M0、M1、M2、M3),各驱动电机的控制回路由3个过载保护热继电器(FR1、FR2、FR3)和4个交流接触器(KM0、KM1、KM2、KM3)组成。皮带输送机会因为煤的各种性状产生过载停机的情况,例如当某一段皮带上积攒的原料比较多时,ZD振动机给料机、上游的皮带输送机和及其过载电

12、动机都必须进行停电处理,防止系统产生堵塞的情况,并造成扩大故障范围的严重后果3。2.3 皮带输送机电控原理(1)按下按钮开关SB1使系统启动,皮带输送机3的电动机M3开始运行,此后,依次启动电动机M2、M1、M0。时间间隔设定为5秒。(2)上煤时,按下启动按钮SB1,中间继电器KA0通电自锁,KM3接通,皮带机M3启动运行,5秒后,KT0延时常开触点闭合,中间继电器KA1接通,KM2接通皮带机2启动运行,KT1通电5秒后,延时常开触点接通,KA2接通,KM1接通,皮带机1启动运行,同时,KT2接通5秒后,KA3通电,KM0接通,ZD振动给料机启动,开始上煤。这种时间延时是分别采用通电延时时间继

13、电器KTO KT2完成的。使他们依次启动每台电动机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系统遭受过分冲击,稳定启动过程4。当停止上煤时,按下停止按钮SB2,各皮带机反顺序停机,先停止ZD振动给料机,依次停止电动机M1、M2,、M3,其时间的延时是采用时间继电器KT3、KT4、KT5,完成的,其延时时间均设定为5秒,这种操作的目的是在于保证煤的稳定输送,避免皮带机的积料。电动机M3停下后,各皮带机应没有残留煤渣,上煤结束5。3 PLC的介绍3.1 PLC的概念及特点PLC 的全名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中文名称是可编程控制器,它是一种通过数字运算来操作的系统。PLC采用可编程的存

14、储器,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通过数字或者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硬件设备控制并检测生产的过程1。PLC兼有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的优点并具备计算灵活、方便的优点,这就使PLC具有其他控制器所没有的一些特性。PLC具有以下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由PLC的定义知道,PLC是专门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因此人们在设计PLC时,从硬件和软件上都采用了抗干扰的措施,提高了其可靠性。(2)适用性强、使用方便PLC产品已系列化和模块化,PLC的开发制造商为用户提供了品种齐全的配套部件和I/O模块。用户在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只需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模块的配置。用户所做的工作只是设计满足控制对象的控

15、制要求的应用程序。对于一个控制系统,只需修改程序,就能变更控制功能。当前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3)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组合灵活方便PLC的各个部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之间可由机架和电缆连接。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自行组合,使系统的性能价格更容易趋于合理。(4)编程语言简单、易学,便于掌握PLC是由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其主要的使用对象是广大的电气技术人员。PLC的开发制造商为了便于工程人员方便学习和掌握PLC的编

16、程,采取了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原理相似的梯形图语言,从而使之易学、易懂。PLC的原理中接线逻辑是被存储逻辑代替,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数量,从而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所需要的周期得到大程度的缩短。 (5)安装简单方便、维护工作量较小PLC控制系统的安装接线工作量比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少得多。由于PLC本身的可靠性高,又有完善的自诊断能力,一旦发生故障,可以根据提高了维护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3.2 PLC的基本结构3.2.1 CPU模块CPU主要由微处理器(CPU芯片)和存储器组成。在PLC控制系统中,中央处理单元(CPU)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中枢,它不断的接收

17、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入运行后,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图2 PLC的CPU模块控制器是用来控制CPU工作的,由控制器来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并执行指令。寄存器的作用是参与运

18、算,并且即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运算器是用来进行数字或者逻辑的运算,它也是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工作。3.2.2 I/0模块输入(Input)模块和输出(Output)模块简称I/O模块,他们相当于人的眼、耳、鼻、手、脚,是联系外部现场设备和CPU模块的桥梁。可编程控制器的CPU所处理的信号只能是标准电平,正是通过输入输出单元实现了这些信号电平的转换。I/O口单元实际上是PLC与被控对象间传递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部件。3.2.3 PLC的工作原理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包括内部处理、通讯操作、输入处理、程序执行、输出处理等五个阶段。整个过程扫描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作扫描周期。当处于RUN状态时,上

19、述扫描周期不断循环,扫描过程。在内部处理阶段时,PLC检测CPU模块的硬件是否正常、复位监视定时器等情况。在通信操作阶段,PLC的工作包括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与一些智能模块通信、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等。PLC内部实际上是以程式编程方式与内存做逻辑控制编辑的,故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控制器所必需的硬件空间。PLC执行阶梯图的运行方式是首先逐行地将阶梯图程式码用扫描的方式读取到到CPU 中然后执行该程序并运行。扫描的过程有以下三步;图3 扫描过程(1)输入处理输入处理也叫输入采样,在输入处理过程中,PLC以扫描方式顺序读入所有输入端子的通断状态,同时将所读入的信息存入到内存中所相对应的映像寄存器中。

20、当输入处理结束后,接着进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程序执行时,输入映像寄存器与外界隔离,即使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其映像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发生变化。 (2)用户程序执行在用户程序执行时,PLC梯形图的扫描原则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逐句扫描,执行程序。遇到程序跳转命令,根据跳转的条件是否满足来决定程序的跳转地址。如果用户程序涉及到了输入输出的状态时,PLC就从输入映像寄存器中读出上一阶段采入的对应输入端子的状态,从输入映像寄存器读出对应映像寄存器的当前状态。根据用户的程序进行逻辑运算,运算结果再存入有关器件寄存器中。器件映像寄存器中所寄存的内容,会随着程序的执行过程而不断变化。(3)输出

21、处理当扫描程序执行完毕后,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状态信息,在输出处理阶段转存到输出锁存器,通过隔离电路,驱动功率放大电路,使输出端子向外界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外部负载。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此三步骤称为PLC之扫描周期,而完成所需的时间称为PLC 之反应时间,PLC 输入讯号之时间若小于此反应时间,则有误读的可能性。每次程式执行后与下一次程式执行前,输出与输入状态会被更新一次,因此称此种运作方式为输出输入端“程式结束再生”。3.2.4 PLC的编程语言本设计中的系统程序使用的编成语言是梯形图。梯形图是使用得最多的PLC编程语言,有时又被称为电路或程序。它是一种反映PLC的输入输出控制逻辑关系的

22、程序软件,是一种软件信息,它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梯形图(硬件)电路不同,它不是真正的物理(硬件)电路,一定不能把它们当作硬件电路。由于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非常相似,具有直观易懂等优点,因此很容易被工厂熟悉继电器控制的电气技术人员掌握,特别适用于开头量逻辑控制。1、梯形图的主要特点(1)PLC梯形图是的某些编程元件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等。但是它们不是真实物理继电器(即硬件继电器),而是在软件中使用的编程元件。(2)根据梯形图中各触点的状态和逻辑关系,求出与图中各线圈对应的编程元件的状态,称为梯形图的逻辑解算。逻辑运算是按梯形图中从上到下、从

23、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的。解算的结果立即可以被后面的逻辑解算所利用。逻辑结算是根据输入映象寄存器中的值,而不是根据解算瞬时外部输入触点的状态来进行的。(3)梯形图中各编程元件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均可无限次的使用。2、梯形图经验设计方法:(1)可根据原有的继电逻辑控制图进行转化设计;(2)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可遵循,试探性和随意性强;(3)由于需要中间变量完成记忆联锁互锁,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4)设计耗时长,且修改麻烦;3、梯形图编程规则:(1)在同一个程序中,当同一个元件线圈使用两次时,即称为双线圈输出,这时前面的输出无效,只有最后一次才有效。这种输出很容易产生误操作的情况。(2)触点不能出现在垂

24、直梯形图线上。若有应重新安排(3)每个继电器的线圈和其触点都必须用同一个编号,元件的触点没有数量上的限制。(4)梯形图中实际上是没有真实的电流的,只是为了方便分析PLC的周期扫描原理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刻意假设在梯形图中有“电流”流动,这个“电流”只能在梯形图中从左向右流动,层数的改变从上向下。 如下图的桥式电路梯形图就是错误的典型。图4(5)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边开始,线圈接在最右边,如下图图(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 图53.3 FX1N14MR型PLC介绍3.3.1 FX1N14MR系列PLC简介FX1N系列是一种卡片大小的PLC,适合在小型环境中进行控制。它具有卓越的性能、串行

25、通讯功能以及紧凑的尺寸,这使得它们能用在以前常规PLC无法安装的地方。图6 FX1N-14MR-0013.3.2 FX1N14MR型PLC的特点FX1N-14MR-001 内置8个点输入/6个点输出(继电器),AC电源。具体有以下特点:(1)成本低廉 无需任何布线,节约资源。在避免对公用设施、建筑物、家庭装潢的破坏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PLC的成本低廉,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都显得更强6。(2)结构非常灵活 FX1N-14MR-001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只要有电就可以建成一个网络,除此之外还可以非常灵活地扩展接入端口数量,最终使资源保持很高的利用效率。 (3)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稳定 FX1N-

26、14MR-001的带宽是14Mbps,这个贷款可以使大部分的应用平台的提供得到保证。(4)应用范围广泛 电力线是最基础的网络,它的规模非常的强大。针对这个特点,运营商可以轻松地把这种网络接入服务渗透到每一处有电力线的地方,从而使得这些地方可以普遍的到这种电力线的服务。当此种技术全面步入商业化阶段,届时将会给互联网的普及带来极大发展动力与空间。4 PLC控制系统设计4.1 系统的硬件设计4.1.1 系统的输入、输出配置:表1输入输出配置启动按钮 SB1 X0电机 KM0 Y0停止按钮 SB2 X1电机 KM1 Y1停止按钮 SB3 X2电机 KM2 Y2电机 KM3 Y34.1.2 外部接线图:

27、本设计中的PLC外部接线图如下图所示:图7 PLC的外部接线图图中Y003、Y002、Y001、Y000分别代替了继电器KA0、KA1、KA2、KA3。考虑到本控制系统中实际用到的输入点数只有3点,输出点数也只有4点,故选用三菱FX1N14MR型号的PLC,该PLC适用于小规模系统的控制,其输入点数为8点,输出为继电器触点点数为6点适当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故选用三菱FX1N14MR作为本电路的主控制器。按照相关说明书完成了系统的接线并经检查无误后,就可把梯形图输入PLC,然后进行运行操作,并进行调试,整个动作过程应和继电器控制的操作系统是一致的。如果出现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必须检查接线和程序的

28、输入是否有错误7。4.1.3 PLC使用注意事项(1)RUN端的接线 PLC都具有RUN端,在RUN端和COM端接入一个按钮开关,可以控制PLC进入运行状态执行控制程序,如果按钮断开,PLC停止运行10。最后用软件编程完成后,先仔细检查程序是否有误,核对无误后,再将程序写入PLC中。先用模拟开关代替原电路中的输入器件,反复检查程序能否满足现场实际控制的要求,确定完全正确后,才能把他装入控制柜中,按图中所示接线,并进行良好接地。主回路不需做任何改动,因主回路相对简单。最后通电试运行成功,圆满完成任务8。每个输入、输出回路增加保险,这样就可以保证元件短路时,不会烧毁电源电路及PLC10。在实际接线

29、方式上,输出负载电流不能过大,否则容易烧毁输出触点。解决办法,采用将系统改造成输出经继电器过渡,实际使用中效果非常好,减少了PLC的故障9。(2)电源接线 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接线,有条件的话采用隔离变压器引进电源、电压,这样可以减少外界设备对PLC的影响。交流电源应单独从机顶进入控制柜中,不能与其他直流信号线、模拟信号线捆在一起走线,以减少对其他控制线路的干扰11。4.2 系统的软件设计本PLC系统的梯形图如下图所示:图8 皮带机的梯形图5 结论本设计采用PLC来控制3个皮带运输机后,使原来的控制电路的复杂联线和时间继电器等元件在其内部进行软连接,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有效地减少故障发

30、生率。此外,本设计也说明了PLC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工业控制领域,用于替代那些原控制电路相当复杂的老式继电器回路并使安装和维修都更为方便。只要把提供输入信号的按钮、限位开关、光电开关和无触点开关等元件与PLC的输入接口相连,把功率输出元件如电磁阀、电磁铁和接触器等与PLC的输出口相连,既安装完毕,检修也一目了然,只要观察PLC的输入、输出口的指示灯,就能正确判断故障所在。参考文献:1 邱公伟.可编程控制器网络通讯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0-45,2 胡绍林,孙国基过程监控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33353 廉晓霞.电厂输煤系统皮带秤的改造及应用.中国仪器仪表

31、,2003,20(22):45584 廖延常.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电厂输煤程控系统中的戍用.广西电力技术,2001,16(20):20305 高亮.火电厂输煤程序控制和监测保护系统设计.电站系统工程,2003,22(24):42-356 王华.可编程序控制器在运煤自动化中的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7 刘志远.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在电厂中的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8 崔国会.燃料设备运行与维护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 叶涛.热力发电厂.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0 Paul iielsenStaeta control System Incnews,2004,25

32、(53):253211 万兰风.电子称重式皮带自动配煤控制系统.包钢科技,2003,23(2):2835Program-controlled System Design of a Power Plant Meng Dawei(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Abstract: The design basis for PLC function, versatility, flexibility, high reliability, env

33、ironmental adaptability, simple programming and easy to use, as well as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low power consumption range of the PLC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coal handing system. Mitsubishi FX1N-14MR models the soft component of the PLC internal instead of relays and infe

34、rmediate relay in the time of the belt conveyor transport, coal, so that they start each motor in turn, to avoid the system from excessive impact to stable start process; stop on coal belt conveyor in the reverse order down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al conveyor to avoid the plot material of t

35、he belt conveyor. Conventional relay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structure is greatly simplified the reli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ystem are greatly improved.Key Words: Coal handling system;PLC;Control谢 辞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要借此机会向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贺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她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贺老师认真负责,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

36、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在我完成初稿时候,老师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使我的毕业论文更加的完善。老师在论文遇到困难时得到了贺廉云老师耐心指导,她学识渊博和为人亲和的态度帮助我解决了论文中许多难题,在她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另外,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许多的专业知识。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此外,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所参考的书籍及期刊文献的作者们。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

37、正,不胜感激。通过这次设计,对本科阶段四年的学习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更加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设计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有很多感悟和体验心得。而且,对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步骤有了清晰的认识,为自己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语院(系): 机 电 工 程 系 专业: 自 动 化 学生姓名: 孟大伟 学 号: 200801702050题 目: PLC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指导教师评语: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语院(系): 机 电 工 程 系 专业: 自 动 化 学生姓名: 孟大伟 学号: 200801702050题 目: PLC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 评阅人评语:评定成绩: 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语 院(系): 机 电 工 程 系 专业: 自 动 化 学生姓名: 孟大伟 学号: 200801702050题 目: PLC在火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 答辩小组评语: 评定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30%)评阅人评定成绩(30%)答辩小组评定成绩(40%)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 月 日综合评定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