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786748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部分 “人类失去了艺术,世界将会怎样?”艺术与“感性素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p.1目录引子p.n一、音乐何需“懂”p.n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二、如何“懂”音乐p.n音乐表现的机制三、音乐理解何需“正确” p.n音乐理解活动的特征四、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p.n音乐欣赏的三种基本方式五、“曲高”为何“和寡”p.n“严肃音乐”难以接受的原因分析六、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p.n音乐与生活七、“人类失去艺术,世界将会怎样?”p.n艺术与“感性素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p.2引子每天我们都经意不经意、主动被动地接触大量的音乐。p.3但这门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艺术,也正是给人困惑最多的艺术。p

2、.4关于音乐,要问的问题太多,要讲的话题也太多。在这样一个短短3小时的讲座中,在这样一个薄薄的小册子中,我们提供哪些东西,能够使大家最感困惑的问题得到解答,能够把大家引进音乐艺术的世界呢?这个讲座以音乐美学与心理学为基础,解答了关于音乐最本质的,也是人们困惑最多的几个问题第一部分音乐何需“懂”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p.5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伯牙弹琴的时候,来了个叫钟子期的砍柴人。子期听了伯牙的弹奏,就说“峨峨乎若太山”,伯牙觉得十分惊讶,因为他正在表现高山;于是伯牙再弹一曲,表现流水,子期听了,就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很是惊讶,不管他弹什么,钟子期总能听出其中的意

3、思,于是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不久,钟子期去世,从此再没有人能够听出俞伯牙演奏的音乐表现了什么,俞伯牙十分伤心,把琴摔了,发誓终生不再弹琴。这个故事留下了“知音”难觅的千古佳话,“高山流水”的成语也由此而来。小贴士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汤问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本味p.6在“高山流水”这个故事中蕴含着一个音乐审美观念:能听出音乐表现内容的人,才是合格的欣赏者;“懂音乐”的人,是能听出音乐表现内容的人。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手册上,唱片套

4、、节目单上,电台、电视台的音乐节目里,乃至各个层次的音乐教材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乐曲解说”。当听众“按图索骥”,照着这些乐曲解说的内容去理解音乐时,往往是一头雾水,什么都听不出来,于是越发觉得是因为自己“缺少音乐细胞”,不可就药,慢慢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对音乐兴趣全无,再也不去接触这类音乐了。但在欣赏歌曲时,因为词的作用,人们就不会有“听不懂”的困惑,所以听歌曲的人,就比听纯音乐的人数量多得多。小贴士由下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在阻碍人们欣赏音乐的障碍中“听不懂”占了最大的比重。北京六所高校大学生接受西洋古典音乐情况调查(郭纳,2001)不喜欢“严肃音乐”的原因(%)1.听不出旋律10.92.听不

5、懂,不知道表现的是什么21.73.音响不是乱哄哄听不清,就是不鲜明,缺少变化6.44.乐曲太长10.95.不习惯西洋古典音乐的音调6.46.听的时候,不能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10.97.本人缺少音乐感受力13.0p.7为什么音乐就那么难“懂”呢?p.8音乐美学原理告诉我们,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其构成材料音响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没有“空间造型性”;第二,它没有“语义符号性”。没有“空间造型性”,决定了音乐不能像美术那样直接表现场景、形象等视觉性内容;没有“语义符号性”,决定了音乐能不像语言那样直接传达明确的思想、哲理等概念性的内容。p.9正是音响材料的这两个基本特征,造成了人们普遍有“听

6、不憧”音乐的困惑,造成了“知音难觅”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仅仅是普通听众有“听不懂”的困惑,事实上,专业音乐工作者和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也听不出来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小贴士由下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在问到“搞音乐专业的人能听懂音乐表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专业人士的认可率很低。题目音乐学院同意率普通高校同意率搞音乐专业的人能听懂音乐表现的是什么38.7 %74.9 %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搞音乐专业的人其实也听不出来音乐的表现内容。p.10实际上,造成人们“听不懂”音乐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听众的音乐欣赏水平差、缺少“音乐细胞”,而是有着复杂的综合原因的。广为流传的“高山流水”故

7、事背后所蕴含的审美观念,人们总希望用视觉形象与语言逻辑去把握世界的本能倾向,加之以乐曲解说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普及与教育工作,造成了人们在音乐欣赏中产生一种意愿:总是力图从音乐中听出视觉性、语义性的表现内容。但音乐音响材料的基本特征却决定了,音乐本身不能直接传达那些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主观上,人们抱有着想“听懂”音乐的愿望,客观上,音乐无法直接传达各种视觉性与语义性的内容,二者之间的矛盾,是造成人们“听不懂”音乐的困惑的主要原因。p.11其实,那些专业音乐工作者和资深音乐爱好者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并不刻意地去追求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不受“听不懂”音乐的困扰。在听音乐的时候,即便不知道音乐表现

8、了什么内容,也不会影响他们欣赏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一定非要从音乐作品中听出明确的形象、场景、故事、思想、哲理等等这些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没有必要非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来解说音乐。p.12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总想从音乐中听出文学化、美术化的表现内容是音乐审美的误区。正是因为这个误区,给人们欣赏音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其实,不管听什么音乐,觉得好听、舒服就已经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价值与收获。p.13请大家记住一个口号:音乐何需“懂”!p.14大量的音乐让人无法听出来表现了什么,这是事实;然而,人们在音乐欣赏中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视觉与情绪、情感的感受、思想哲理的领悟,也同样

9、是事实。为什么音乐这样一门纯粹听觉的艺术可以使人产生这些听觉之外的感受呢?让我们来继续分析第二部分 如何“懂”音乐音乐表现的机制p.15请大家注意下面这些日常语言中的说法:“高音”、“低音”、“明亮的声音”、“深沉的声音”、“圆润的声音”、“尖锐的声音”略加注意就可以发现,人们用大量描述其它感官的感觉的词汇,去描述对声音的感觉。高、低是描述空间高度的,亮、暗是描述视觉明度的,圆、尖指的是视觉的形状,深沉则是空间与重量感的结合这种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却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正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学现象联觉。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联觉”的反应机制:当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同时也会联

10、带地引起其它感觉器官的感受。p.16比如:当振动频率快的空气波动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人们会产生听觉反应听到一个声音,不止于此,同时也还会产生空间上“高”的感觉所以人们才会把这个声音称为“高音”,不仅如此,它还让人产生了视觉上“明亮”的感觉,形状上“小”的感觉,重量上“轻”的感觉,运动上“灵敏”的感觉,以及令人有情绪上“兴奋”的感觉;反之“低音”的刺激也使人产生视觉亮度的“暗”,视觉形状的“大”,重量的“沉”,空间的“低”,运动的“笨拙”,情绪的“抑制”除了声音的“高”、“低”之外,声音的“强”、“弱”可以与能量大、小的感觉发生联系;所有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时间与节奏的特征的感觉之间都具有联觉反应

11、,而时间、节奏又与空间的延展,物体的形状、重量、运动状态都有感觉上的联通性;声音的听觉统一性程度,被人们感受为“和谐”、“紧张”,而这两种感觉实际上也发生在所有感觉对统一性的体验中,视觉、内心情绪感受、认知判断中都存在着让人“和谐”还是“紧张”的体验这些来自不同感官之间的共同的体验正是“联觉”的心理现象。p.17作曲家正是以这种“联觉”的感受为依据,选择与组配音响的结构形态,从而实现了表现各种内容的目的。p.18能想象一下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什么样的吗?音高?应该是低音;速度?应该是慢速;旋律的进行方向?应该是下降的旋律。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正是这样的!联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规律,而非专

12、为哪一个人、民族、时代所仅有,并非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因此这首葬礼进行曲无论是肖邦时代,还是21世纪的人们,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能够从中体验到悲伤的情感、缓慢的运动;河北民歌小白菜,不仅大人听了要流泪,小孩听了也伤心;江河水原是一首东北地区的民间乐曲,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的江河水时,也感动得流下眼泪“音乐是世界的语言”这句名言背后的道理与依据就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普遍拥有的“联觉”反应规律。从这一角度讲,每个人先天都生就了“音乐细胞”,人人都可以“听懂”音乐,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去捕捉、体验“联觉”的感受,没有让联觉的反应激活我们的想象与思考而已。p.19第三部分

13、音乐理解何需“正确”音乐理解活动的特征“我在音乐中有时也能找到点感觉,可是我的感觉对吗?” “我也不知道作曲家创作的表现意图,我的理解是不是错了呢?”“我在音乐中有时也有很多感受和联想,可是一看乐曲解说,十有八九都不一样!总也理解不对,让人沮丧得很!”这是很多听众的想法与困惑!p.20担心理解错误又成了妨碍人们去欣赏音乐的另一个障碍!个人的感受与乐曲解说的内容不同,成了让人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面前受挫的又一个原因! p.21其实,音乐心理学对联觉规律的研究,一方面使我们认清了音乐能够表现什么,同时也使我们认清了音乐不能表现什么音乐仅仅能够表现那些和它的音响形成了联觉对应关系的东西,凡是不能与音乐构

14、成联觉对应关系的东西,音乐都无法表现。比如家具、水果、长相,这些明确、具体的视觉的样式音乐无法表现;比如,自由、平等、经济、法律、财政、教育这些没有明确感性特征的抽象的概念,音乐也无法表现。音乐所能表现的东西,必须要能够与声音的高/低、强/弱、张/弛、节奏与速度等方面形成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否则,即便加上文字标题,给出语言解说,配上美术图片,人们也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那些内容。小贴士德国作曲家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家庭交响乐为各种家居用品规定了特定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听众根本就无法从这些音乐主题中听出作曲家想表现的东西!这种做法并非罕见,但我们要指出的是,心理学的规律决定了,类似这样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因

15、为,必须要通过联觉的途径,音乐才能让人感受到听觉之外的东西,这是音乐实现表现内容的心理机制决定的。p.22在这里我们要指出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乐曲解说都包含了很多解说者个人主观臆想的成分。乐曲解说作者,在写解说时,主观臆想地编造了音乐根本没有办法表现的内容。这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一方面误导了听众的理解,使听众因为听不出这些内容而感到沮丧,另一方面也让人产生了音乐“高深难懂”的印象,而这些印象都极大地妨碍了人们去接近这门艺术。小贴士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一个美国人漫步去爱丽舍广场,走过一家敞了门的咖啡馆这位美国人过了河,坐在左岸咖啡馆的露天席上”。引自作曲家格什温本人亲身委托好友为其作品一个

16、美国人在巴黎首演节目单而写的解说词。“美国人” 、“爱丽舍广场” 、“咖啡馆” 、“过河” 、“露天席”这些东西都是音乐根本无法表现的!当然听不出来也就不是听众的问题。p.23还有些作品的标题也并非是作曲家给的,而是后人加上去的。没有人知道这些后人加上去的标题是否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相吻合。小贴士贝多芬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7号第2首:月光,原本并没有标题,湖畔月下贝多芬为一个盲女童即兴演奏而成此曲的故事,是一个报社的记者杜撰出来的,发表在报纸上广为流传后,才有了“月光”这个现在已是风行世界的曲名。p.24还有的作品的曲名,与表现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仅仅是为了表明创作时的其它

17、情况。小贴如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仅仅是为了感谢布雷斯劳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而作此曲;莫扎特的哈弗纳交响曲,其实仅仅是其第35交响曲的别名,音乐的形态与萨尔茨堡市长哈夫纳晋爵的事件风马牛不相及。作曲家有时也乐于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玄”的名字,给人留下深奥、神奇、玄妙,令人琢磨不定的印象。小贴士黄道图、电离、东京速度、天空下的陀螺、纸的时代、 yazi的梦想、点线云、世界反对格里高利圣咏、超越时光 这些标题所传达的信息在音乐作品是完全无法让人感受到的;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大量的诗情画意的标题也都是难以为音乐所表现的:比如在琵琶古曲浔阳琵琶中,10个段落分别被命名为“夕阳萧鼓”、“花蕊散回风”、

18、“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水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这些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标题与音乐音响可能给人带来的感觉距离是很大的。p.25所有这一切到了听众那里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听不懂”!从而产生了“自己没有音乐细胞”的沮丧、挫折感,产生了音乐艺术“高深莫测”、“神秘玄奥”的印象,进而对其敬而远之。p.26我们要指出的另一个事实是:在音乐的欣赏中,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很正常的!实际上,对同一首作品,往往演奏家之间的理解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小贴士其实,作曲们通过乐谱记录的音乐是非常粗糙的。大量的音乐细节以目前使

19、用的五线谱记谱法是没有办法精确描述的。还有些作曲家很少在乐谱上标注演奏的细节要求。巴赫的乐谱上甚至没有速度的标记。这就导致了演奏者通过乐谱还原音乐时的差异。同一首巴赫的古德堡变奏曲,同为Glenn Gould一人演奏,前后两次录音,音乐演奏的时间总长差了20几分钟!速度差异之大令人瞠目。戏剧存在着“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对于音乐表演来说,甚至是“有一千个表演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欣赏中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象、个人的人生感受投射到音乐之中去。作为普通的音乐欣赏者,更没有必要在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是否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相吻合。p.27我

20、们在这里提出另一个口号:音乐理解何需“正确”。p.28总结:担心“听不懂”的障碍,把一大批人挡在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担心“理解的不对”的障碍,又把一批人推出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就是因为“要听懂”、“要正确理解”这些要求,使听众背上了沉重的理解负担,限制了听众的审美想象力;也妨碍了严肃音乐的普及,使大批本来有可能成为音乐爱好者的人,错过了享受音乐这门伟大艺术的机会。p.29第四部分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三种基本方式那么什么是音乐的欣赏方式呢?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体验纯音乐自身的美是音乐欣赏最基础、最重要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

21、,作曲家创作音乐的初衷,也并非是出于想表现某种音乐之外的内容,而是想表现自己内心中对一种纯音乐的审美理想的追求。这些作品要么是根本就没有标题,要么是仅有一个给了听众极大想象范围的非常抽象的标题;而作曲家要么根本就没有透露其音乐作品的表现意图,有时即便加一个标题,对乐曲的绝大部分也没有留下任何说明。小贴士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上,有大量的作品都是“无标题音乐”。比如,贝多芬除了第三交响乐:英雄、第五交响乐:命运、第六交响乐:田园外,他的第一、二、四、七、八交响乐都没有标题,莫扎特写了40余首交响乐,海顿写了一百多首交响乐作曲家都没有关于音乐作品表现意图的说明。p.30所以,事实上,音乐行家和那些资

22、深的音乐爱好者们,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正是以体验纯音乐自身的美的方式来欣赏音乐的,而并不太去想音乐到底表现了什么内容。小贴士正如鲜花不需要长得像什么而美丽,山川不需要看起来像什么而壮观一样;正如人们在挑衣服、选手饰时并不需要考虑它们的图案、款式是否像什么自然界中已有的造型一样,人类存在着对纯粹感观形式之美的欣赏能力与享受的需要。音乐犹如耳朵的美餐,有着仅属于自身的听觉形式之美。出于对这种纯音乐自身的听觉形式美的追求,就产生出了无数的“纯音乐”。在欣赏这些纯音乐的时候,并不需要刻意在音乐中去领会某种听觉之外的感受。正如我们平时欣赏轻音乐一样,感受音乐自身的美就已经达到了音乐审美的目的,而不需要

23、再在听觉美之外去寻求形象、景观、思想、哲理的深层意义与内涵。p.31其次,音乐是情绪的艺术。表现人类难以言传、无可名状的情绪世界活动的感受是音乐艺术最擅长的领域。因为人类情绪活动的结构与音乐的运动形态具有天然的“同构性”,因此情绪与情感的活动感受,成为音乐艺术最擅长的表现对象。没有哪门艺术,能够像音乐那样,如此直截了当、细腻微妙、动态即时地表现人类内心情绪与情感世界活动的感受。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情绪的感受是音乐欣赏中必然要发生的体验。在音乐的欣赏中体验这种微妙的情绪感受就是音乐欣赏的关键性心理活动。小贴士美术长于视觉形象的表现,但它是静态的,缺少时间的过程,而人类的情绪与情感是在时间中铺陈、变

24、化、发展的;文学长于事件描述,也有时间的过程,但对于细腻微妙、倏忽即逝的情绪变化来说,文学的描述是苍白而迟慢的;电影与戏剧兼具时间、空间展示与事件描述的优势,但是对于人类内心的活动变化感受来说,它的表现手段太间接、太外在。音乐是情绪的艺术。音乐起始于语言终止的地方。音乐是从心灵说向心灵的语言。青主p.32第三,音乐是表现丰富、感人至深的艺术。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很多,以联觉为引导,积极的联想、深沉的思考可以强化音乐审美的感受。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因为联觉的作用,音乐可以进而激活广泛的联想,这些联想带动了一系列思维活动,激起相应的经验回忆与思想认识,从而带来更深刻的哲理感悟,更广泛的内心体验,产生更

25、为复杂、综合的审美体验与思想认识,这些综合体验与认识进而反过来又强化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更因为音乐与人类的情绪、情感无时不在的天然联系,使得在由音乐引发的各种联想内容与哲理思考无不包含着情绪与情感的体验,正是因为二者之间的交互强化,使音乐给人带来了感人至深的审美体验。p.33带有内容理解的音乐欣赏虽然并不经常发生,但这样的欣赏方式往往比单纯的听觉感受来得强烈得多,感人至深得多。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音乐何需懂”,但同时也要指出,音乐带给人的感受绝不仅仅是纯听觉性的。广泛的联想,深刻的理解,强化了音乐审美的体验,深化了音乐艺术的价值。p.34第五部分 “曲高”为何“和寡”“严肃音乐”难以接

26、受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严肃音乐”就不像轻音乐那样比较容易以让人接受呢?小贴士通常人们使用“严肃音乐”、“高雅音乐”、“古典音乐”、“经典音乐”来称呼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门类。这些概念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其所指,在此不详述。其实“高雅”、“严肃”、“古典”、“经典”这四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邪恶、凶险、刺激、恐怖、滑稽、可笑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轻松、明快、温柔、甜蜜、清新、秀丽还包括“古典”、“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间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为了方便起

27、见,我们就用打了引号的“严肃音乐”来称指这个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门类。p.35“曲高”为何“和寡”,“严肃音乐”为什么难以让人接受,是一个音乐心理学的问题。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形态存在着简单与复杂的不同,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存在着高低的差异。一个音乐作品是否能够被听者所喜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听众在审美听知觉上能够把握这个作品的音响结构。决定一个作品是“严肃”的,还是“通俗”的,关键在于音乐的音响结构对人的听觉来说是否容易把握。简单、鲜明、柔和、协和的音响容易为人们的听知觉所把握;反之,复杂、精微、刺激、紧张的音响则难以把握。要想感知与把握后者,需要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行。这是“

28、通俗音乐”之所以“通俗”易于为大众所接受,而“严肃音乐”之所以“不通俗”的根本原因。小贴士正如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的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在味觉与视觉能力的发展中均有体现。从味觉上看,味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比较喜欢味道单纯、明确、甜的食品;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味道丰富、细腻、不那么甜的食品。这从小孩喜欢喝软饮料,不喜欢喝酒类饮料,而大人则对甜饮料不感兴趣,却对酒类乐此不疲就能够看出来。从视觉上看,视觉能力不太发达的人喜欢简单、明确、色彩明艳的画面;反之,能力发达的人则喜欢丰富、细腻、微妙的画面。这从商店中儿童用品与成人用品的颜色差异及年画、农民画与油画、水

29、墨画的欣赏群体差别就能够看出来。p.36由于人的听觉审美能力并非先天生就,而是需要培养的,因此,从审美能力的分布来看,能力越高人数越少,这是很自然的;相应的,从总体上看,越是复杂的艺术作品欣赏者也就越少,这是一种常态。审美能力的发展是与经验直接相关的,而经验是与年龄相关的。因此,从总体分布上看,审美能力强的人相对偏向年龄较大的群体是可以理解的;反之,形态相对简单的艺术产品往往会拥有较大的受众群体,并且这个群体会以年轻人为主,这也是很自然的。同理,音乐审美经验较少的人或“通俗音乐”爱好者会对过于复杂的“严肃音乐”难以接受;而“严肃音乐”爱好者也往往会嫌通俗音乐过于简单、单调而不喜欢听,特别是无法

30、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地去品味通俗音乐。人类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的进程是造成“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拥有不同受众群体的根本原因。小贴士我们可以用一个日常生活中很类似的例子来形容“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之间的差异软饮料与酒:“通俗音乐”好比是软饮料,“严肃音乐”好比是酒。软饮料,口味很甜,但是各种饮料之间的味道差不多;而酒类则从低度的米酒、甜葡萄酒,到干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中国白酒种类与口味繁多。软饮料味道简单,甜酸而已,没有回味;好酒则味道醇厚,细细品之,耐人寻味。软饮料除了口味之快外别无它物;而酒则口味之外,带给人精神世界深处的变化。软饮料味道明确,容易接受,人生下来就能够饮用,所以广为年

31、龄较低的人喜爱,但是很少有人终身地强烈热爱某种软饮料;而烈酒味道复杂,强烈刺激,人生之初难以接受,需要很长时间味觉经验的培养才能享受其美,可一旦喜爱,则会终身乐此不疲,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p.37第六部分 “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音乐与生活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听“严肃音乐”呢?p.38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听觉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餐馆进餐时的音乐宜神定性,让人商场购物时的音乐轻松惬音,让人居家休闲时的音乐和谐舒适,让人放松休息时的音乐平和宁静,让人工作劳动中的音乐明快振奋,让人p.39听觉环境不仅仅直接影响着人的听觉感受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它还对人的

32、情绪有极大的影响。早晨清爽爽的长笛曲提神醒脑,下午雄健的进行曲,振奋人的精神,晚上轻悠绵柔的催眼曲,人平和精神,催人入睡,p.40音乐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音乐通过改善环境氛围,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抗日战争中群众性的歌咏运动,极大地鼓舞人全国人民的爱国斗志军歌在激励士气上的作用早已为人所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背景音乐,放松人的神经,降低犯罪者的情绪张力,通过调节情绪,限制情绪冲动激发犯罪的可能性。p.41音乐还具有巨大的精神减压的作用小贴士“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青主p.42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心情需要不同的音乐,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音乐,归为“

33、严肃音乐”名下的一些伟大的经典作品,其带给人的体验超越了简单的感官愉悦,使人产生心灵深处的感动与全身心的震撼。其细腻、微妙、丰富、强烈、复杂的程度,其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的强度、深度、广度都是轻音乐无法企及的。p.43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丰富多彩的音乐。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p.44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那样给我们每个人如此自由、如此自我、如此广阔的精神空间。音乐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兴奋、让我们伤感、让我们无言还是让我们从听开始吧!只要你开始去听,欣赏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审美口味自然就会提升。就从现在开始,去欣赏“严肃音乐”吧!p.45第七部分 “人类失去了艺术,世

34、界将会怎样?”艺术与“感性素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沉重的话题p.46近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国民的经济生活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衣食无忧以后,人们开始去追求生活享受,开始去努力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但是,许多人发现,经济富裕了,物质条件好了,可是期待中的幸福感受,似乎并没有如期到来。为什么幸福的感受没有随财富的增加同步增长呢?p.47作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不仅仅要有获得幸福条件的能力,还要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要想获得幸福的条件需要理性的能力。一个理性发达、头脑清楚,分析问题清晰,解决问题到位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多的生存资源,从而拥有

35、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但是,要体验人生的幸福,还需要感性的能力。如果一个人面对美丽的大自然视觉的美,视而不见;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听觉的美,充耳不闻;吃着珍馐佳肴味觉的美,食而无味;闻着鲜花的芳香嗅觉的美,嗅而不悦那么,他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很多幸福的源泉。体验幸福是需要能力的,感性能力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条件与前提;感性能力低的人,在生活中会错失生命历程中本应享受到的美好与幸福!小贴士在人类的能力结构中,不仅体能存在着能力问题,需要培养,需要训练;智力存在着能力的问题,需要培养,需要训练;人的感觉,也存在着能力问题,它也是需要通过培养与训练才能发展的。我们把视、听、味、嗅、触等等所有人类感觉器官

36、及内感情绪体验等能力概括统称为:“感性的能力”。p.48在人类的各种素质中,有一种素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强调与重视感性的素质!感性的素质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良好的感性能力,二是对良好感性体验的需要。没有敏锐感觉的,就感觉不到生活之美;没有对良好感觉的需要,也就不会去追求、创造美的生活。在同等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地位的条件下,一个感觉敏感、体验细腻、需要丰富的人,比一个感觉迟钝,体验麻木、需要单调的人的生命质量要高得多!p.49缺少感性素质的人是素质不完整的人。感性的素质不仅仅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幸福,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感性素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无处不在! p.50大到河流、

37、湖泊、田野的污染,山体、植被的破坏小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这些触目惊心、俯拾即是的环境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缺少感性素质的具体表现。为什么有人只注意经济增长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什么有人可以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缺少了感性素质,人就会缺少对环境感性质量的要求!缺少了感性素质,人就会在决定一件事情诸多要素的权衡中,忽略和放弃环境的感性质量!大到拙劣的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小到恶俗的室内装修,平庸单调、丑陋不堪的民用产品如果一个人缺少感性的素质,他就缺少享受与创造美的能力!p.51现在我们的生产力发达了,人民富裕了,但是国民的感性素质没有同步提高。p.52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缺少感性素质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艺术教育培养人的感性能力,培养人对美与和谐发自内心、来自感官上的需要。这是艺术教育在人类发展中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功能。p.53让我们向全社会呼唤: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个人艺术素养!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与国家命运的全局性、基础性的大问题!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