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全国第七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464912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7.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全国第七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全国第七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全国第七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全国第七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全国第七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全国第七届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主题研讨活动安排 龙湾校区校本教研活动安排一览研讨主题:观摩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观摩课研讨内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研讨形式:观看录像,交流评课,形成材料参加人员:教务处人员 孙桂卿 语文教师:)研讨时间: 10、27下午第二节课后(3:505:30)活动附件:1、 课文内容2、 教学实录3、 教师感悟4、 活动总结课文内容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

2、”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

3、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县“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

4、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我非常庆幸,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

5、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教学实录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执教: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 孙莹 获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特等奖课前交流: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这是叶圣陶,你对她有哪些了解?上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师板书课题)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再读课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请打开课文,

6、放开声音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了。开始读吧。(学生自读课文。)师: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学生自读。)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师出示词语,学生领读、齐读。)客厅、皇冠、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师:春风从脸庞轻轻地拂过,应该怎么读这个词呀?再试试。生:春风拂面师:这样读才舒服呢!再读。(继续出示词语)生:映入眼帘师:眼帘指的是谁呀?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课文语段)请你读一读。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

7、线。师:同学们,我刚才听到这个字(曲)大家刚才读得不太一样,有的读q,有的读q,咱们怎么办?生:查字典。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课件出示两种“曲”字的解释。)生:这个字应读q,我是根据第一个解释,弯曲,跟直相对来判断的。曲线。师:哦,你是根据这个解释来判断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生齐读:曲线。师:这里有两组词,你们再来读读,想想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课件出示: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认真平和质朴(学生自读)生:第一组是作者的表情,第二组是叶圣陶老爷爷的表情。师:作者是谁?生:是肖复兴。师:作者肖复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篇课文。当时,他只是一个初

8、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第二组词是写谁的?生:叶圣陶师:叶圣陶先生可是一位生:大作家。师:没错。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在这篇课文当中相遇了。你们想一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的题目中都带着生:爬山虎。师:对了,不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是写植物的吗?它是写生:人的。生:写事的。师:是通过事情来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对吗?再想想看,课文中写了叶圣陶老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啊?这两件事又是怎样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呢?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并提醒学生:默读课文书平放,这样更便于学习。师:让我们抬起头来,一起交流交流。生:15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我

9、”修改文章。师:如果我们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就是生:修改文章。师:修改作文。(师板书)生:610段是写叶圣陶老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师:如也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作客。这样就更好了。(师板书)师:同学们,你们也都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生:一样。师:那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一会儿我们交流。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轻轻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学生自学)师: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

10、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读得真准确。孩子们,“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生:很认真。师:你从哪儿感到到的?生:我是从“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句话感受到的。师:同学们,这“密密麻麻”什么样,你知道吗?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师: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来,读读吧。学生自读。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

11、的修改稿了。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吗?体会体会。生:“一张画像”的“张”和“一幅画像”的“幅”字在画像上,“幅”字用得会更准确一点。师:我们平时说:一张生:(齐)纸师:一幅生: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师板书)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请你再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还看到了什么?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

12、“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读出来了,把感受也读给我们听了。同学们,你们看,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生:(读)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师:叶老改成了生:(读)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师板书),请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是“删改”(师板书)。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一个“删”字,那这“删”字是怎么来

13、的呢?(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小刀给它挖下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对,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那要把“删”字写好,得注意点儿什么呀?生:左边的“册”字中间的一横要改成提。生:“册”字要写得瘦一点。师:(板书)这样写这个字就漂亮了。同学们,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着读一读,体会体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4、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加的确切了。师:句意是确切了,但句子呢?生:句子更干净了。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生:干净了,也规范了。师:对了。(板书:规范)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认真仔细地修改作文,你都感受到什么了?生: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呀?自己试试。生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有1500多字,

15、可叶老就是把这1500多字的文章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我”这样说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音乐起)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呢!所以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

16、面。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生:他还是一个温柔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师:是啊,他还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老人。生:他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师:他给予了我们每一个孩子无尽的关爱。(师板书)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请你们读读看。生自由读。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作文。生:要写具体事实。这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生:从具体事实中透出对王老师的敬爱。师:写好作文还有什么要求?生:(读)肖复兴同学如

17、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生:要想写得亲切自然,就得在这件事上深爱感动。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板书)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100多处?师:快读读第5自然段。知道为什么了吗?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师板书)成了一位大作家。几十年后,这件事仍然不能让肖复兴忘记,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

18、幕。(课件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你们可以用上课文当中的话,选择其中的一句,先试着填一填: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生:愣住了。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生: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如春风拂面。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请你们读红色的部分。(课件出示短文)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生:我一下子愣住了。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生: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生: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师

19、: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感受了叶老的平和,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课件出示句子)先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师:还有吗?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对吗?好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生:没有。师:别着急,下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课。教师听课感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给我的启示 评课人:闫

20、祥芹“孙莹,女,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取得小学高级职称。八年来,她共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40余节。2005年参加北京市首届青年教师作文评优课,获二等奖;2006年参加北京市东城区“东兴杯”语文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07年参加北京市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一等奖。近几年她连续获得史家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东城区优秀青年教师;东城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东城区教育新秀等光荣称号;还被连续聘为东城区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这是从网上搜集到的孙老师的简介。当然,这些与我并没有什么相关,我与她也并不曾认识,但是因为语文让我结识了她。 能认识她缘于昨天的教研,源于她的那一课-那片绿绿的

21、爬山虎。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孙老师将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作为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

22、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仔细梳理了一下,我觉得这节课带给我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首先就是整堂课的整体性和巧妙性。这节课孙老师像是在讲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每个环节的过渡都是那么自然、巧妙。虽经过用心的雕琢却并不显得“脂粉味”太浓,就像那一片爬山虎清新、和谐。可以说,这一堂课的容量是不小的,里面渗透了很多知识,包括对词语的学习,对句子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甚至是作文的修改方法等等,涉及了太多的内容。可是我们看来却并不显得乱,也没有衔接不舒服的地方。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上下了多大的功夫。听多了语文课,感觉自己对语文

23、好像也有了那么一点了解,可真的是眼高手低。通常大家的常态课都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进行,先识字再理解课文再拓展,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路,没有新意,也缺少语文味。感觉这堂课,真的是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觉得它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了有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而感受到他的人品这一方面。而语文的工具性又表现在了由课文学到写作方法以及修改的方法。(写作上要用字准确,句子规范,文章具体、感人;认识了两种修改符号并应用到具体的句子中。)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我们往往会顾此失彼,即使能有所兼顾,也可能会弄得乱七八糟,或者是生拉硬拽的把他们拽到一起,显得生硬。可这堂课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真的如春风拂面

24、,如爬山虎的清新、淡雅,让人耳目一新,却又应接不暇,值得学习的地方真的是太多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说实在话,这么长的,又有点难度和深度的文章如果让我来上,我真的会不知所措,即使能抓到重点也不知该通过何种方式让孩子切实体会到那个“点”上去。这堂课从词语教学到梳理脉络再到对第一部分的细读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不是每位教师都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看来,教师对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还有一颗不断追求、创新的心。特别是学习第一部分的时候,整个过程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通过展示被修改的稿子更深地体会“密密麻麻”的含义,进而更深地体会到叶老的认真,再把这种体会带到读中;通过演示“

25、删”字的造字过程让孩子更深刻的记住了这个字;创设情境读让生越来越深入地感受到叶老对文章的一丝不苟和对人的平易真诚。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另外还有一点,我感觉教师真的是非常注重细节,甚至连课件的底纹、她穿的衣服都能跟文题保持协调、一致。还有板书、教态,对学生的评价等等细节之处都让人看到教师的用心。今后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要发扬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也能把语文课上得如此有“语文味”。记得王崧舟老师曾给课这样定义过:“好课的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课,课即人。这是第三重。乃最高境界。”初读这句话,很有感触。只

26、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语文课也能有点“味道”,也能上出点境界来。 2010、10、27听说孙莹老师的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悟 听课人 李芳每当听了一节优秀的课,心里总是感慨人家讲的真流利,干净痛快。在字词句的学习中,有我许多要学习的地方。教学设计,语言的精练和到位,层次的衔接。文章字词的处理很巧妙。当回过头仔细审视她的教学过程,确实花了许多心思。高年级的生词检查与学习是一个有机体。课堂短短的十分钟,孙老师却把它做得顾及到音义句的结合。我想想后,发现时两条大线穿起来:一是词、词义句句中释词句中多音字(考察字典词条的使用,实际也是一种语感的培养与练习),二是:词词所代表的表情人物文章脉络。当她开始讲文章

27、时,我又有一种悄然而至的感觉,不动声色,衔接似无痕。妙!教会学生阅读文章,怎样做才是最好?我想是每个语文老师定会仔细琢磨问题。孙老师的课给了我以下启发:1、提问问题要有层次,层次必须是递进的,做好下一个问题的传承。例如出示句子“密密麻麻”时,问感受到了什么?引出重点词,孙老师读这个词,问:什么是密密麻麻?学生感受后,顺其自然朗读文章,体会词义。再问:在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对文章的主题的思考。融入感情的朗读。2、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多种方法来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转换词语,让学生在换一换中辨析。用别的词语把文中的某个词语替换,以此启发学生思维,领略这个词特有的情味,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创

28、设情境,让学生在看一看中感受课文中有些语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这时教师就要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演示,如出示挂图、投影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成清楚、生动的形象。抓要害词,让学生在减一减中体味。这种练习方法就是选准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根据需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或修饰成分去掉,然后进行比较,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原词的独特作用。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填一填中思考。运用填充式练习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或句隐去,让学生填空,在练习中体会这些词句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用词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解上升到运用阶段。变换句式,让学生在变一变中比较。变换句型或语序,再和原句比较,诱导学生在

29、比较中鉴别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力度或特点,把思维引向深入。我们通常会听见一句话:成大器者不拘小节。可我在观看优秀老师的课,却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对自己的课严格要求,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简单演示动作。不注重细节锤炼的人是难以成为优秀教师的。 2010、10、2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听课感悟评课人 臧巨雪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作者通过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孙莹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中孙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

30、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叶圣陶的认真、平和。 一、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读是走进语言文字的基本途径。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读的训练。孙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每个环节都将读落到实处。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学生在孙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读出了叶老的认真和关心,也读出了“我”对叶老的崇敬。二、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读书思考发现表达”是阅读文本由理解内容到发现外化的思维活动过程

31、,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孙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时,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读后说“发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渗透了学法,让学生在读、思、说中走进文本,感受叶老的形象,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孙老师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曲线”这个词,将“曲”分成了两组,即“q”“q”,分别通过媒体呈现了这个字的多层意思。在教学中孙老师并没有直接去告诉“曲线”中“曲”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去查看字典理解这个字词的意思,而是将“曲”字的解释罗列好,这是有利于提供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说出“曲线”中“曲”的意思,从而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此外,在指导生字“删”时,师加入了“

32、删”字的由来、“册”字的演变等知识,并提出了“要把删字写好应注意些什么”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注意书写的良好习惯。三、挖掘空白,进行语言训练。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两者不可隔离或偏废。孙老师则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同学们学习完第一部分内容之后,孙老师通过媒体出示了三句话: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这三句话的呈现是同学们对文本内容的一个回顾,看看同学们是否把接收到的信息能有序地表达出来,能否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流畅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有序而又正确地说出了答案。这都由于孙老师在之前环节中抓得扎实,

33、为同学们在此时的说做好了铺垫。总之,在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学习名师处理教材的方法,教学设计的新颖,教学语言的流畅,教师引导的巧妙,以及学生各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等。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探索,自己在教学水平上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2010/10/28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后感 杨雯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觅有用、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次,听了孙老师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眼前不仅为之一亮: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孙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提高

34、语言的理解力;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看完后就觉得这节课无论是字词的处理、课堂的评价,还是情境的创设,都颇具匠心。并且教师既注重引导学生对文中叶老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悟,又能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有机训练,可以说是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不由得想起了叶老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这一课孙老师正是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不仅引导着学生感受到叶老修改作文的认真以及对青少年的关心,而且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5、渗透了学习方法、写作方法的指导。 首先,孙老师关注了语文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训练,上课一开始,孙老师就让学生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并相机指导了“那”“绿”两字的书写。在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时候,对多音字“曲”的处理则是采用了出示字典的几种解释,再引导学生根据解释确定读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方法,再者对“删”字的处理更是巧妙绝伦,令人佩服: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板书:删除符号),一个是“删改”(板书:删改符号)。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一个“删”字,那这“删”字是怎么来的呢?(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

36、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继续通过课件演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用小刀把它挖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生: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孙老师利用汉字的演变,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汉字的渊源,使学生将“删”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生动形象,此举堪称一绝。其次,由浅及深的朗读训练。关注文本,就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作为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遵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阅读原理,让学

37、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这一点,孙老师做得很好,孙莹老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加以引导:“我”跟叶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修改前和修改后有什么不一样?”、“从修改中,看出叶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样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更重要的是,孙老师的引导是有层次的,学生自读做到读懂、读通顺,教师引导读使学生读得有感情,在一次次地朗读中和学生经历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比如在 “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犹如春风拂面。”这一重点语句的学习上,孙莹老师对文中语句间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上处理得相当成功。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孙老师通过资

38、料的补充,创设了以下情境:师: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一共一千五百多字,可叶老正是把这一千五百多字的文章修改了一百多处呢,所以我(引读)生:(读这句话)师:(课件出示叶老为“我”修改的文章原稿)孩子们,你们看看,这就是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文章,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当时是杂志社的总编,每天要批阅大量的稿件。可是他在百忙之中为我这个小学生修改作文,所以我(引读)生:(再次读这句话。)师:当时,叶老先生已是年近七十岁了,夜深了,老人仍不肯停笔,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所以生:(又一次深情地读这句话。)师:此时叶老先生在你的心里还只是个认真的老人吗?每一次读,学生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升, 孙老师通过这

39、三次的引领,使学生的认识一步步提升,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叶老的温暖、慈祥和对孩子的关心,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再次,拓展延伸,加深巩固。课堂最后,孙老师提出了“怎样写出好作文”并出示病句让学生修改,这样让学生把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进内化,并加以巩固,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课上,孙老师还出示了下面的内容: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这一个填空题的设计,不只帮学生理清了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到了“我”的情感变化,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次,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阅读中渗透了大量的写作方法的指导,真正将读与写

40、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加强了读写结合训练。例如孙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的时候,从作者原句与叶老修改后的句子的比较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写作时句子的表达要规范。从“一张画像”到“一幅画像”,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时用字要准确。从叶老的评语中,引导学生懂得写作文要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孙老师还引导学生认识了两个修改符号删除和删改,不但了解了它们的作用,并运用学到的修改符号尝试着修改了一句话,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再如孙老师的课堂语言也不时渗透着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所谓的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字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罢了。”还有教师的板书设计,也为学生归纳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等

41、等。总之,孙老师正是借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导着学生去品味语言,体味情感并用之于作文,让教材这个“例子”成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桥梁。孙老师的课让人觉得目不暇接,繁花似锦。但是细看她课堂里的每一朵花,无一朵是空花,每朵花的盛开都是为了扎扎实实地展开语言文字的训练,收获的是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的“累累硕果”。当然还有很多,我无法一一总结出来,我甚至无法一一体会孙老师设计的良苦用心。 短短的一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索是无尽的。孙老师有句口头禅是“孩子们,不着急”。是啊,她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着急,不浮不躁地展开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但是我听过孙老师的课

42、后要说的是“要急,要急”。早过了三十而立,但是教学毫无长进,实在是羞愧之极,我告诫自己:要反思了,更要努力了。 杨雯雯 2010-10-28 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评课人 田 永教研活动的时间在接待室看了全国优秀教师讲课比赛的实况录像,心中很有感触,借此机会写下来,以便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借鉴。一: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我这里所谓的扎实绝不是合格优秀之类,而是指无可挑剔,从板书到语言,从举止到打扮,无不给人一种清新舒服的感觉,或许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很多老师所缺少的。二:以前听观摩课,示范课、讲课比赛给我的感觉花架子多的,实用的少了,片面的认为那样的课堂只是讲给领导或听课老师听的,对学生起不到实际

43、的作用,今天才知道的是多么的无知和片面:1:学习方法的指导切实有效,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一人指一人读、朗读时课本竖起来,默读时课本放平、根据成语的意思读写成语、根据事情给文章分段、作文的修改。教育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教会学生方法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会学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才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中细节的处理面面俱到:这一方面体现在:删除符号的教学、多音字的教学,曲、一张和一副的区别、删字的演变及写法句子的修改。这些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实用知识,学生能从这样的教学当中真正的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也改变了我对示范课总是花架子的看法。3:教学中过度的自然精巧。由字到词、由

44、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全文,环环相扣、娓娓道来、自然贴切、一气呵成。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驾驭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紧紧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节课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这样学生轻松,老师愉快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三: 当然这堂课的优点实在是太多太多,老师鼓励性的语言用的很到位,因材施教方法也得当,照顾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此外板书设计,作业布置都很出色。都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 每一次教研活动其实就是一次学习,每一堂精彩的课让我们学会很多东西外,孔圣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教学中的学习也需要我们边思边学,踏踏实实,勤勤勉勉,相信在领导的指导,我会很快的融入这个团结的集体,这个优秀的集体

45、,为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10、28 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杨林星听了孙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顿时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舒服、惬意。反复观看,停停放放,仔细地品味,越发觉得孙老师的课就像叶老的人品那样平和可平和之中也带给了我深深地震撼。现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感悟。一 课堂中扎实高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孙老师关注了语文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训练,上课一开始,孙老师就让学生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并相机指导了“那”“绿”两字的书写。在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时候,对多音字“曲”的处理则是采用了出示字典的几种解释,再引导学生根据解释确定读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方法,再

46、者对“删”字的处理更是巧妙绝伦,孙老师利用汉字的演变,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汉字的渊源,使学生将“删”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生动形象,此举堪称一绝。令人佩服。二由浅及深的朗读训练。孙老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加以引导:教师引导读使学生读得有感情,在一次次地朗读中和学生经历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比如在 “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犹如春风拂面。”这一重点语句的学习上,孙莹老师对文中语句间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上处理得相当成功。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孙老师通过资料的补充,创设了以下情境,通过不同的语言引导学生读句子,反复体会。读的

47、深情,理解的透彻。 2010、10、28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听课感悟评课人 刘 娟听了孙莹老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感触很深。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学习的太多了,无论是字词的处理、课堂的评价,还是情境的创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 一、教给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1、“那”“绿”的书写指导。孙老师在上课伊始板书课题时,让学生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并相机指导了“那”“绿”两字的书写。这看似普通的书写指导,其实是在向学生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字不仅要会写,而且要掌握方法,把它写得规范美观。2.查字典掌握“曲线”的正确读音。在教学“曲”字时,在字典中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都出示在大屏幕上,根据曲在

48、句子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从而找出曲这个多音字在句子中的正确读音。认识“曲”,更是在渗透给他们一种读准多音字的方法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重视了读书习惯的培养。在孙老师的课上,我们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默读课文,书平放这样便于你学习”“读完的同学,我们一起交流交流,把你的语文书立起来。”我们看到孙老师在教学第一部分时安排了自学的环节,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孙老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一些读书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三.重视了朗读方法的指导。在理

49、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孙老师设计了多种指导朗读的方法。有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如“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有通过对比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等等。,孙老师通过资料的补充,创设了情境充分引读,领学生一步步走近叶老,课堂上孙老师对多种朗读方法的指导,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而且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达到情感的共鸣。四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阅读中渗透了大量的写作方法的指导,真正将读与写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加强了读写结合训练。从叶老的评语中,引导学生懂得写作文要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孙老师还引导学生认识了两个修改符

50、号删除和删改,并运用学到的修改符号尝试着修改了一句话,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听了孙老师这节课,让我认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平时要多听名家的课,多多研究课堂教学,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评课稿一年级语文 刘丽伟今天在会议室观摩了孙莹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录像课,被孙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巧妙的 课堂设计深深折服。 (一)、这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较多,孙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透露了浓浓的语文味,体现了读思结合、读写

51、结合。(二)、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孙老师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开展教学,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这样安排: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

52、,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三)、由浅及深的朗读训练。 作为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遵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阅读原理,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这一点,孙老师做得很好,孙莹老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加以引导:“我”跟叶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修改前和修改后有什么不一样?”、“从修改中,看出叶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样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更重要的是,孙老师的引导是有层次的,学生自读做到读懂、读通顺,教师引导读使学生读得有感情,在一次次地朗读中和学生经历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比如在 “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犹如春风拂

53、面。”这一重点语句的学习上,孙莹老师对文中语句间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上处理得相当成功。孙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叶圣陶的认真、平和,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春风拂面,信手拈来 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曹纯伟今天有幸观看了孙莹老师讲授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孙老师那娓娓动听的话语,和蔼可亲的面容,一堂课下来,真的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还是好一阵和煦的春风。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心态,总结了几点关于这堂课的感受。首先,感叹于孙老师运筹帷幄的课前预设能力。孙老师的一节课上下来,犹如行云

54、流水般的流畅。在讲授知识的时候看似是因为学生出现问题,老师恰到好处的给予了讲解,而当类似的问题累加出现的时候,才感受到孙老师有多么超强的课前预设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展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孙老师不仅精到的解读了文本,还恰到好处的解读了学生。可以想象,在这节课讲解之前,孙老师已在课前预设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巧妙地将知识的讲解融入其中,看似随意,实则已了然如胸。这也告诉我,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整理,还要很好的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做到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其次,声情并茂的讲解。作为一名老师,除了要合理地安排知识点外,课堂教

55、学时还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堂课上下来,孙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尤其是在讲解“春风拂面”这个词的时候,在学生只是读了这四个字,却毫无感触的时候,孙老师提示了一下春风拂面时的感觉,并配以动作。说真的,听到孙老师的讲解,看到孙老师的动作,我在那一刻都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有人说,要想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孙老师的课充分诠释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我都感到孙老师在讲课时眼睛都亮亮的。作为老师,尤其是一名语文老师,良好的语言素质真的是很重要。再次,给学生以真切的情感教育。在讲解叶老为作者修改文章时,孙老师不仅出示了叶老修改以后的文章,还出示了叶老的伏案的图像,并告诉学生叶老当时的工作和年龄,由此再让学生体

56、会叶老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如此一来,我想学生真的能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叶老的为人。“有血有肉”才能让情感更丰富,而之前的铺垫才使得叶老的形象更加丰满,学生的情感也由此升华,真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课堂事虽多,事事皆上心。在孙老师的课上,由肯定学生的拿书姿势,讲解删除号的使用,再到“删”字的演化、两组词引发的人物分析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听孙老师的课,有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课堂处处皆学问,看来,我要做的还有很多。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赵 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通过作家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

57、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今天听了孙莹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让我不由得对孙莹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佩服不已,对孙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羡慕不已,对孙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赞叹不已。一、 复沓咏叹,升华感情孙老师引领学生对重点的句子进行理解时,采用了复沓咏叹,升华感情的方法。比如在 “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犹如春风拂面。”这一重点语句的学习上,孙莹老师对文中语句间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上处理得相当成功。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孙老师通过资料的补充,创设了以下情境:师: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一共一千五百多字,可叶老正是把这一千五百多字的文章

58、修改了一百多处呢,所以我(引读)生:(读这句话)师:(课件出示叶老为“我”修改的文章原稿)孩子们,你们看看,这就是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文章,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当时是杂志社的总编,每天要批阅大量的稿件。可是他在百忙之中为我这个小学生修改作文,所以我(引读)生:(再次读这句话。)师:当时,叶老先生已是年近七十岁了,夜深了,老人仍不肯停笔,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所以生:(又一次深情地读这句话。)师:此时叶老先生在你的心里还只是个认真的老人吗?每一次读,学生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升,孙老师通过这三次的引领,使学生的认识一步步提升,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叶老的温暖、慈祥和对孩子的关心,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59、二、扎实高效的字、词、句的训练1、孙老师关注了语文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训练,上课一开始,孙老师就让学生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并相机指导了“那”“绿”两字的书写。出示词语时,最后一个出示了映入眼帘。问:映入眼帘的是什么?由此引出对课文句子的理解。真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2、对多音字“曲”的处理则是采用了出示字典的几种解释,再引导学生根据解释确定读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方法。3、对“删”字的处理更是巧妙绝伦,令人佩服: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板书:删除符号),一个是“删改”(板书:删改符号)。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一个“删”字,那这“

60、删”字是怎么来的呢?(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继续通过课件演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用小刀把它挖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生: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孙老师利用汉字的演变,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汉字的渊源,使学生将“删”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生动形象,此举真是巧夺天工,4、 “一幅画、一张纸”课到最后,孙老师提出了“怎样写出好作文”并出示病句让学生修改,这样让学生把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内化,并加以巩固“一幅画、一张纸”,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了量词“幅、张”的用法。 三.最后拓展延伸,加深巩固。几十年以后,我当上了大作家,和作者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幕。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这一个填空题的设计,不只帮学生理清了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到了“我”的情感变化,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听了孙老师的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孙老师为榜样,精心设计教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