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6032377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种子的萌发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学习重难点:完成“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的探究活动,并得出结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当玉米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 。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 、 。随后, 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伸长, 发育成茎和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实验小组的展示讨论完成以下问题: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采用什么办法?什么叫抽样检测?抽样调查?进行抽样检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计算发芽率?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三、达标检测1.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2.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 ( )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3.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子数应是( )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4.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5.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

3、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先发芽 B同时发芽 C都不发芽 D乙先发芽6.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7.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8.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各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1234发芽率92 909195 A92 B90 C95 D919.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 中抽取 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 的情况。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 的影响。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调查,则叫做 。10.供试验用的水稻种子400粒,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10天内,有240粒种子萌发;4天后,又有40粒种子萌发。该种子的发芽率是 。11、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示意图,请据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菜豆种子吸收 ,体积膨大。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 、 。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图C所示, 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D图中的 胚芽发育成D 图中的 、 。 4是由种子中的 发育而成的。 5所示的结构是 ,种子萌发后它逐渐干瘪的原因是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