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产业承载平台与点园区建设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294600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296.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产业承载平台与点园区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s产业承载平台与点园区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s产业承载平台与点园区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资源描述:

《s产业承载平台与点园区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产业承载平台与点园区建设规划(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安 庆 市 发 展 与 改 革 委 员 会安庆师范学院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研究中心2010年8月目 录第一章 安庆市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第一节 园区及其产业基本情况 3第二节 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第三节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的SWOT分析.9第四节 对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17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 20第二节 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 21第三节 战略重点 24第三章 产业承载空间拓展第一节 空间拓展原则 28第二节 拓展宜城板块产业承载空间 29第三节 扩大县(市)产业承载空间 35第四章 产业

2、承载平台的空间布局 第一节 空间布局总体思路 42第二节 产业布局总体框架 45第五章 打造产业承载平台的基本路径第一节 打造产业承载的人力和智力资源供给平台 59第二节 打造产业承载的资本供给和融资平台 61第三节 打造产业承载的技术供给与创新平台 62第四节 打造产业承载的综合交通与现代运输网络平台 65第五节 打造产业承载的物流产业与物流服务平台 65第六节 打造产业承载的市场与交易服务平台 67第七节 打造产业承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平台 68第八节 打造产业承接的信息基础能力和信息系统平台 68第六章 打造产业承载平台的保障措施第一节 思想保障 70第二节 制度保障 71第三节 组

3、织保障 71第四节 土地保障 72第五节 服务保障 73第六节 政策保障 74 附件:安庆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图 75安庆纺织服装产业布局图 76安庆纺织服装产业布局图 77前 言加快产业承载平台及开发园区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与承接环境,增强通过产业链吸引并锁牢转移企业的能力,是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安庆加速崛起的关键所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中所指的开发园区包括示范区内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已批筹和拟筹建的省级开发区以及环石门湖产业承接集中区。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到201

4、5年,重大事项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 安庆市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园区兴则工业兴,工业兴则百业旺,“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区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园区又成为落后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安庆要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必须抓好园区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承接平台。第一节 园区及其产业基本情况一、各类园区竞相发展,园区发展体系初具雏形安庆的园区经济起步于1993年,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即安

5、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9个,即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桐城经济开发区、怀宁经济开发区、枞阳经济开发区、潜山经济开发区、太湖经济开发区、宿松工业园区、望江经济开发区;已批筹建的省级开发区3个,即岳西经济开发区、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宿松临江产业园;另有拟批筹的安庆迎江工业园和安庆化学工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既兼顾均衡又突出重点,每个县(市)、区至少设有一个省级园区;在产业分布上,涉及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和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和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创意、现代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与安庆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基本一致;在园区层次和规模上,已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省级开发

6、区为主体,以乡镇特色经济板块为补充的园区发展体系,各园区竞相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2009年安庆市各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开发区名称等级建成区面积(km2)企业个数(个)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亿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美元)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12.40552100.319.2448.036026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省级8.909513.082.0517.292194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省级2.22445.720.825.903000桐城经济开发区省级9.2114352.002.8627.85300怀宁经济开发区省级9.0017744.472.119.70830枞阳经济

7、开发区省级13.107637.142.7925.3316潜山经济开发区省级10.0010937.900.9714.15163太湖经济开发区省级3.006212.820.526.61342宿松经济开发区省级7.008921.221.117.93984望江经济开发区省级8.308933.721.4921.68793岳西经济开发区省级3.00626.500.177.580安庆迎江工业园省级2.00142.500.113.521266桐城双新开发区省级宿松临江产业园省级安庆化学工业区省级合计81.631512367.3824.24195.5715914注: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宿松临江产业园和安庆化学工

8、业区的建设刚刚启动,无相关数据。二、园区龙头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近年来,安庆市园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全市经济要素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2009年,安庆市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95.57亿元,占全市比重达32.51%;园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15914万美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园区工业总产值367.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6%;园区财政收入24.2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5%,其中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园区达7家。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安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园区的快速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化、

9、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三、产业承接平台不断夯实,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安庆市各园区始终坚持基础先行,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硬件环境,创优发展平台。截止2009年底,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建成面积81.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512个。依托各园区,基本形成了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机电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带。近年来,各园区努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注重招商机制创新,外引内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连续多年,园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过全市的80。园区已成为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的重要窗口。四、 园区特色逐步彰显,主导产业日益明确安庆

10、市省级以上园区基本都有清晰的功能定位,明确的主导产业方向,园区经济各具特色。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做大做强已经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主导产业基础上,正在打造国家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观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为目标,重点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大桥经济开发区侧重承接、壮大食品产业,积极推进食品工业城建设;桐城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当地民营经济优势,全力打造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怀宁经济开发区突出八大专业园区建设,浙商机械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别树一帜,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异军突起;枞阳经济开发区推进“一区七园”的发展模式,轻纺、建材、造船、汽车零配

11、件等特色产业园发展势头强劲;潜山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三片”的空间布局模式,强调工业主导,配套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太湖经济开发区依托本地农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侧重发展旅游文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宿松工业园区、望江经济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业发展迅猛;岳西经济开发区注重后发优势,定位生态型、环保型,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安庆市各园区特色、主导产业一览表开发区名称园区特色主导产业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物流园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化工、生物、制药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城食品加工、纺织业、机械加工制造、电子

12、信息、医药制造和现代物流业桐城经济开发区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印刷包装、机械电子、家纺服装、食品医药怀宁经济开发区八大专业园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新型能源、电子、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枞阳经济开发区六大特色产业园纺织服装、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造船、机械制造潜山经济开发区五大特色产业园区机械机电、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旅游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太湖经济开发区五千年文博园、农博园机械制造及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及塑料纸制品、轻工纺织及服装加工、农林产品及矿产资源加工、文化旅游服务业宿松经济开发区纺织工业园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望江经济开发区纺织产业基地纺织服装、农产品

13、精深加工、新兴加工制造岳西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机械电子、轻纺服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安庆迎江工业园临港产业区机械加工、设备制造、轻工纺织、日用化工、新型建材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包装印刷产业集聚区印刷包装、印刷制版、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宿松临江产业园临江港口工业新城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安庆化学工业区沿江石化产业基地化工第二节 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园区布局分散由于受行政区域分割影响,安庆所辖各县区的园区基本上处于单独规划、自行开发、相对分散的局面,这在宜城板块表现得最为明显。宜城板块内拥有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观开发区、大桥开发区、迎江工业园、和化学工业区等五个园区,它们类型各异、规模不等,但

14、却毗邻接壤,犬牙交错,甚至区在区中。各园区选址缺乏多方案的比较和分析,起点低,没有科学预留相应的发展空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地域的邻近也带来了产业定位上的雷同,功能区分不明确。由于五个园区相互分割,导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共享;产业定位上的雷同,导致各开发园区间的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二、产业关联度低安庆的园区基本上都是工业区,各种工业大杂烩式集中在一地发展。虽然在园区发展问题上地方政府都提出了要发展园区主导产业,但目前各园区主导产业基本上都是多元化的。由于园区企业不是依托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聚集发展,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并不高,导致园区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链条难以拉长,资源的共享性比

15、较差,以至园区目前普遍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产业同构严重安庆的园区由于大多依赖于本地初级生产要素,而各地由于地理接近性,使得资源同一性高,以至各园区产业同构现象突出。以纺织业为例:望江经济开发区把纺织业作为自己发展的支柱产业,宿松工业园把纺织服装作为自己积极发展的主导产业,枞阳经济开发区也着力发展轻纺工业。园区产业同构现象带来的是产业的布局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从原料和市场两个方面限制了地方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四、龙头企业偏少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安庆园区在引进世界五百强等大企业、大项目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各园区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导

16、致园区经济规模扩张速度不快,总体带动能力有限。如在宜城板块园区中,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数量不多,大多数是本地一些小规模、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的简单聚合,不能起到带动宜城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第三节 产业承载平台与园区建设的SWOT分析一、 机遇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动,使得作为示范区重要一极的安庆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这为园区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地位提升的机遇。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安徽曾长期被边缘化,而在安徽发展格局中,安庆又一度被边缘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对皖江城市带的定位是,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

17、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对安庆的具体定位则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组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这样的定位是很高的,标志着安庆从区域发展的边缘开始走向中心,从而也为园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政策支持的机遇。为了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尽快落实见效,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将给予示范区必要的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且允许示范区在经济和社会管理相关领域先行先试。另外,在政府层面上加大合作推动力度,如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结合各自职能,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落实工作责任

18、,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本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在专项规划、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将加强与安徽省的联合与协作,引导和支持本地产业向示范区有序转移。安庆作为皖江城市带的重要一员,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产业调整、园区建设等方面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交通发展的机遇。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中,对安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交通发展进行了规划。对安庆机场、安庆港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性要求,岳西-武汉高速、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安庆长江公路二桥、安庆长风港区工程、安庆石门湖航道整治、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合九铜九

19、铁路扩能、合肥安庆(池州)九江城际铁路等工程列入规划。随着一批重大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安庆将进一步拉近与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为安庆更好地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承接其产业转移带来了具有战略性发展的重大机遇。产业转移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承接了数次大的产业转移。近年来,沿海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产业转移势在必行。而随着包括安庆在内的中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也为安庆带来了新的机遇。二、

20、 挑战分析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安庆园区发展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区际竞争更趋激烈。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各省市之间及其内部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就安庆而言,不仅遭遇周边的湖北、江西等省一些城市的强大竞争压力,而且也面临着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的挤压。在示范区建设规划中,安徽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而安庆处于这“一轴”的末端。其他各市纷纷采取强力措施承接产业转移,以更高的发展定位、更大的措施力度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势必对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形成截流之势。如何在有限的转移企业资

21、源中发挥比较优势,增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成为安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环境压力空前加大。一方面,沿海地区受环境容量所限,正在推动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安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将面临牺牲环境的代价。另一方面,由于安庆的石化产业基础比较好,在全省具有很大优势,所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要求将安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和皖江承接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区。但是,由于企业选址、产业特点等方面原因,重点承接和发展石化产业将给安庆带来很大的环境压力。如何解决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冲突,成为安庆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个必须迈过的“坎”。 锁定效应风险

22、突显。一般来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落后地区的企业很难摆脱产业链末端的命运。发达地区企业往往因本身管理、技术等高位资源征服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廉价人力等低位资源而始终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和处于该产业的主导地位,落后地区的相关企业就被长期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加上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往往给予外来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使得本来处于劣势的当地企业更难独立生存,很快就沦落为外来企业的短工,甚至会在短时间内就被优势企业吃掉。尽管承接产业转移之后GDP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利润已被攫取,当地人民的福利水平很难得到实际的提高,产业对接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如果安庆不立足创新承接,有可能导致在区域分工格局中始终被锁定在产

23、业链的低端,进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三、 优势分析从发展前景、市场潜力、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看,安庆的园区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区位优势独特,发展前景看好。在地理区位上,安庆市不但是连接中国东部与中部的重要枢纽,而且是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庆市处于长江下游的皖江段,从长江经济带看皖江,其在整个长江下游及河口开发中是非常重要的心腹段。现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长江流域这个腹心。安庆市处于这样一个腹心地区,预示着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安庆的交通建设能够跟上来的话,就有可能把区位优势真正发挥出来。产业基础较好,产业

24、体系较为完备。安庆市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尤其是主要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服装纺织等产业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安庆石化、环新集团、华茂集团、海螺水泥等一批特色企业开始涌现;商贸流通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特色明显,是国家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蚕桑、茶叶、水产及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商贸物流业发达,市场潜力较大。安庆市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腹地广阔,同时又通江达海,所以发展商贸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历史上看,安庆市自古以来就是皖西南商品集散中心,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商贸物流业发展长盛不衰。

25、改革开放前,安庆市拥有八大商业二级调拨供应站,处于上海和武汉两个一级站中心。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尤其是交通的发展,缩短了安庆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安庆处在宁汉之间的中心格局及其地位没有改变,决定了安庆可控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从2006年起,安庆市消费规模就稳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消费总额的近10%。稳定而强劲的消费需求成为拉动安庆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重要引擎。安庆光彩大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的兴起,极大地增强了安庆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安庆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无疑对东部沿海企业颇具吸引力。基础教育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安庆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均约占全省行政区国土面积和人口的1/10,劳

26、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拥有劳动力资源420万人,而且劳动力的素质较高,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且已连续30年高考录取人数居安徽省第一。在全市常住总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有36.6万人,占6.0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70.2万人,占11.72%,接受初中教育的161.0万人,占27.24%,这样的人口素质能够支撑各类产业的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土地资源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安庆市工资价位较低,仅相当于国内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的5070),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使安庆市成为安徽省向长三角地区输出劳动力重要基地之一。近年来,全市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130万人,

27、其中在长三角地区从业人员达到70多万人,为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产业工人。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部分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就将回流,安庆丰富的人力资源就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一大优势。四、劣势分析与皖江城市带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市的园区相比较,安庆市的园区发展还存在不少劣势:财力支撑不足。安庆市的财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大部分县还是吃饭财政。而园区要吸引企业落户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显然吃饭财政很难支撑园区不断提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安庆市的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是靠以地养地和银行贷款解决,使园区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增大,处于被动开发的状态。同时部分园区因在土地出让价

28、格等方面优惠过度,致使前期基础设施投入难以在短期内通过土地出让或税收分成得到弥补,使再开发难以为继。开发资金不足、开发速度缓慢,使园区长期处于“低、散、慢”的建设之中,难以实现品位和规模的有效提升,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外的招商引资。交通瓶颈制约。安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瓶颈,安庆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安庆地处长江之滨,水路交通似乎较优。然而,由于安庆的工业相对落后使便利的水路交通优势发挥有限。再加上安庆港口建设比较滞后,使得这一优势更难凸显!另外,周边城市如芜湖、马鞍山、铜陵也同样具备这样的优势!这就使得安庆在这一区位优势上对外部企业的吸引力大大削弱。安庆是安徽省少数有机场

29、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天柱山机场设施落后,加上极其有限的客流使得安庆的民航市场无法拓展,使得这一空中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安庆长江大桥建成后,使公路运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铁路交通却举步维艰,现状十分堪优!只有一条铁轨铺到安庆,即合九铁路从高河引支线到安庆站,安庆成为全国中东部地区为数不多的铁路末端城市。创新力量薄弱。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和科技的生产部门,承载着新知识、新科技的发明和创造。目前安庆市高校数量不多,研究机构数量极少,研发平台严重不足,与很多发达的地方相比在科研创新方面逊色很多。安庆的创新氛围也不浓。安庆是文化之乡,但文化遗产既是一笔精神财富,又是一种历史包袱。并且,

30、文化积淀越深厚,历史负担往往就越沉重。因为,安庆的文化传统是在长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孕育出来的,从本质上讲,它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与现代主流的工业文明是相冲突的,它有一种惰性,即小富即安,安于现状。此外,安庆文化传统中还有一些因素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与当今的市场化大潮格格不入。在现实生活中,安庆人特别容易知足,市民的理想就是图个平安吉庆,过小日子,同时比较老实听话,不敢冒风险,不敢为人先。企业缺乏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所以做不大、做不强。来源:( - SWOT框架与安庆市创新体系构建_方胜_新浪博客经济开放度低。2009年,安庆市外商直接投资仅有16518万美元,在皖江九市中居第5

31、位,投资额不到合肥市的1/5,不到芜湖和马鞍山的1/3。2009年安庆外贸出口4.98亿美元,只有合肥的13.96%,铜陵的22.50%,是马鞍山、芜湖的30.42%和34.89%。和皖江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安庆的经济开放度还比较低,参与国际分工还十分有限,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不多。第四节 对产业承接平台与园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新形势下,为了满足大规模、高水平、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创新,进一步提升开发园区的承载力和支撑力。一、扩园升级与集中区建设要并驾齐驱安庆市省级开发园区大多是在2002年设立的,全面启动园区建

32、设是在2003年。2003年下半年后,国家关紧了土地闸门,而安庆市由于园区建设起步较晚,至使全市10家开发园区(不包括筹建的)经国土资源部核准的面积仅53.46平方公里,甚至抵不上某些发达地区1个开发区的规模。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新形势,安庆市绝大部分开发园区都有区外开发的现实需求,扩园升级的要求十分迫切。各开发园区在积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收缩产业种类,突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市级开发园区分别升格为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高标准谋划并积极推进环石门湖集中区建设,使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载体。二、园区重组与整合要齐头

33、并进安庆市现有的15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包括筹建的)布局较散,关联度不高,主导产业不够突出,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迫切需要通过整合提升实现园区特色化发展。要根据各县(市、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整体功能和发展方向,力求实现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避免彼此间恶性竞争。要统筹各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有关信息和利益共享机制。特别是在宜城板块,要积极探索以国家级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对各园区进行整合,力求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要推进安庆化学工业区与大观循环园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选择若干个省级以上

34、开发区,开展“一区多园”整合试点,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三、 先行先试与推进创新需耦合共融为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国家出台了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为契合国家政策,安徽省又出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十条优惠政策,涉及产业承接载体建设、产业创新升级、建设用地供给、税费优惠和价格政策、金融支持、环境承载能力、人才和智力支撑、内外贸发展、社会建设和就业服务、政务服务环境等十个方面。对于这些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各园区要认真研究并加以梳理,对国家和省里已明确的扶持政策要抓好贯彻落实,切实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对需要进一步跟踪衔接的,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

35、里有关部门支持。各园区要拿出一些突破性、针对性的政策落实方案。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建设园区的新办法、新途径。四、 产业发展硬环境与软环境需整体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有一个好的园区发展环境。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承接来的产业,也不能发展壮大,流进的资本最终还会流走。在硬环境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大交通投入,建设与长三角各城市的通达、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把区位条件变为现实优势。其次,要使现有园区向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完整、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完备的方向发展,营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与承接环境。在软

36、环境建设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努力营造依法办事的法制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宽松快捷的融资环境。相对于硬环境建设,优化投资软环境更是当务之急。而优化投资软环境,基础与核心都是优化人文环境,尤其是要破除安庆人文环境中一些不符合工业化、市场化潮流的消极因素,特别是破除影响创新承接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出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以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以省委、省政府加快皖江开发的战略部署为

37、统领,以建设“大安庆”为理念,以产业承接为手段,以“特色立园、聚式强园、链式扩园”为承载思路,促进产业的科学、合理、有效转移及承载,形成主导产业发达、空间集聚明显、产业结构合理、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体系;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努力把安庆市建设成为产业承载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产业承载平台优越、产业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二、基本原则规划引导、优化布局。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推动园区扩区升级,完善

38、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打造产业承接平台。特色定位、错位发展。各园区要结合自身资源能力优势,承载和吸引符合自身产业基础的企业,打造产业特色,构建特色园区,实现各园区间的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雷同所导致的区域间在招商引资和产品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以打造“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技术先进、产业升级。各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积极选择技术先进、成长性高、环保性强的产业;禁止选择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三高”企业;要通过产业承载带动产业升级。在特色产业承载过程中,要积极承载优势企业和规模企业,争取在短时间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以产业链为承载方向,积极引入特色产业的配套

39、企业,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多元模式、创新承接。鼓励各园区以多种模式承载产业转移,坚持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全局理念,合作发展。各园区要有“大安庆”的战略视角,要有“谋全局、成大事、求长远”的战略思维,要摒弃“逐己利、好割据、偏短期”的狭隘心胸,倡导园区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交互承载、合作共建,倡导打破行政区划的空间概念,探索产业承载的合作模式;倡导“有利于安庆经济发展、有利于环境改善、有利于民生”的承载思维。 第二节 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 一、战略定位 安庆市产业承载平台及园区的战

40、略定位是:依靠创新合作机制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承接发展环境,真正打造成产业转移的优选区;依托石化产业,大力发展下游衍生产品,构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生物质化工循环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依托华茂和现有纺织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轻纺产业基地;发挥现有产业、区位和资源优势,做强做优产业承接载体,成为承接发展汽车零部件及船用设备加工、食品加工以及文化旅游等产业的示范区;成为“园内有配套、园际有协作、特色能成块、产业形成带、集群式发展”的成功典范;真正成为引领安庆加速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二、战略目标: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强化管

41、理的总体要求,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园区总量扩大、质量提升、竞争力提高,使安庆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品位大幅提升、发展方式得到真正转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成为合作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典范。1、近期目标到2015年,园区生产总值力争超过2000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超过16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经过规划期发展,示范区园区实现以下功能明显提升:园区承载力明显提升。占地面积扩充到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180平方公里。园区布局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基本满足

42、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化工、汽车零配件及船用设备、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群,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与长三角全面对接,形成一批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开发园区,外来投资、外贸进出口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产业配套体系日趋完善。搭建主导产业、关联产业、依附产业的聚集平台,使园内配套、园际协作,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在

43、地域空间上形成较强的扩散效应,能自动地通过市场机制吸纳外部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扩大自有生产要素。 人居环境更加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稳步下降,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100%。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类,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现有水平。 2、远期目标: 到2020 年,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及船用设备三大千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居于省内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40%以上。实现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

44、为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环境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示范区。 第三节 战略重点 一、以安庆石化为资源依托,大力发展化工衍生产品生产平台 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抓住安庆石化升级改造有利时机,遵循“大型、先进、系列、集约”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安庆化学工业区建设,重点发展石化深加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产业结构特征明显、化工企业高度集聚、比较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化工园区。加快中国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把安庆石化打造成千万吨级石化企业。支持曙光集团等地方企业依托石化发展壮大,优先建设煤制氢、ABS工程塑料等骨干龙头项目,及早实现销售收入

45、过百亿。引进国内外一流化工企业,延伸石化产业链,承接发展液化气、芳烃、丁辛醇等深加工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占领碳纤维等化工新材料制高点,培育发展35个百亿企业。力争把安庆化学工业区建设成为千亿产业基地,成为承接长三角和国外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区。二、以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为抓手,拓展做大装备和机械制造业承载平台支持环新集团、安簧股份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培育牵动性强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国家级安庆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功能。以中船公司、海军4812工厂、恒昌机械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承接发展大功率中船柴油机及配套部件、船舶电气化配套设备、自动化生产设备、数控精密机床、通用大

46、型石化成套设备等产业,推动整装新型船舶、输送机械、环保设备等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整合市内机械铸锻产业,推动铸锻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中船集团、环新集团、东方造船等一批企业朝着年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目标发展。三、以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为龙头,大力搭建轻纺服装产业平台建设全国重要的轻纺产业基地。加强对轻工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引导纺织服装、羽绒家纺、装饰材料、包装印刷、塑料制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将华泰纸业尽快培育成为百亿企业。依托石化腈纶和望江、宿松等县棉花资源优势,承接发展中高档纺织品、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做大做强桐城羽绒制品和岳西工艺

47、被产业,推动形成以终端消费品为主,融棉纺、化纺、印染、面料、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支持华茂集团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城,推动棉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创新,早日形成百亿产值规模,尽快建成中国棉纺织精品生产基地。四、以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农业特色板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粮食、果蔬、特色中药材、茶叶、油脂、畜禽、水产等七大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推进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整合打响农产品区域品牌,形

48、成面向长三角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坚持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区域化,精深加工集约化,贸工农一体化,加大食品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承接发展天然营养保健食品,着力建设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 五、以山水人文资源为支撑,精心构筑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平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黄梅戏艺术,培育精品剧目演出市场和民间通俗演出市场,加快发展以黄梅戏为重点的演艺娱乐业。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承接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培育壮大文化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与长三角相衔接的文化市场体系。推进大天柱山和宜城旅游经济区建设,整合天柱山、花亭湖、岳西红色旅游、桐城文化旅游和城区人文旅游

49、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融入全国、全省的知名旅游网络,建设面向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发掘丰富的历史、人文、典籍资源,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表演艺术、手工艺品、信息软件、影视动漫、广播电视、出版传媒等创意产业发展。六、用高新技术作支撑,打造建筑建材和新材料产业平台以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承接发展高端建筑产业,支持建筑企业向集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鼓励特色材料行业延伸产业链和扩大规模,继续做强枞阳海螺、怀宁海螺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完善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体系,发展替代实心粘土砖的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重点

50、支持纳米技术在建材、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光伏材料、光纤涂料等节能绿色环保光电材料,开发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及特质棉布产品,着力推进污水处理用环境材料、无磷洗涤剂、电子级玻纤布、深加工玻璃材料等产业发展。依托石化产品资源优势,发展MMA、聚丙烯酰胺及氢氰酸衍生物等产品生产。逐步建成以化工材料为主体,其他新型材料为补充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七、大力培育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积极构建生产服务平台推进港城、港路、港区(园)联动发展,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光彩物流园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联运业态,引进一批大型综合运输企业,带动包装、仓储、信息、策划、保险、评估

51、等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启动建设安庆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化工物流园区,加快马窝、五里庙、海口等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流通方式,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承接发展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促进物流产业整体升级。支持市开发区以留学生创业园为平台,以西安炎兴科技公司为依托,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大型物流集团,推进城区商业中心建设,完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构建联结长三角物流圈、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城乡市场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第三章 产业承载空间拓展第一节 空间拓展原则一、保障发展原则要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和完成2000亿以上生产总

52、值的实际需要,拓展开发区,为三大千亿产业发展和安庆实现追赶跨越提供空间保障。二、有序拓展原则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拓展空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拓展空间,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允许上的高能耗项目,坚决不给发展空间;还要按照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拓展空间,在征地和动迁过程中,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提高入区项目档次和质量。三、组团拓展原则产业空间拓展的本质是通过产业空间优化实现产业价值提升。因此必须根据规划按功能区需要拓展,结合三大产业带建设优先安排项目组团的开发用地。确定园

53、区产业聚集方向。围绕产业链,大力发展具有发展潜力、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项目组团,以项目组团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产品链和技术链。四、集约拓展原则各开发区(园区)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挖掘现有工业用地的潜力,通过提高投资强度、容积率,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与低效利用土地,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把扩园与开发区自身管理体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节能减排和生态化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加强用地调控,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推行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认真落实开发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的要求,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实现园区集约发展。第二节 拓展宜城板块

54、产业承载空间一、 切实抓好现有开发区扩园升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是加速宜城经济崛起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平台,我们必须科学规划空间,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增强产业发展实力,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一)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以着力打造成科学承接与发展的国家级品牌园区为目标,实施“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战略,积极调整园区生产力空间布局,实现一期、二期、三期的错位发展,加快建立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承载平台。 加快已基本建成的开发区一期7.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业转型,重点建设研发产业园,发展主导产业研发平台、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业等生产服务业功能区,引领支持二期和三

55、期园区的发展。在开发区二期3.9平方公里区域内,依托环新、中船、安簧、合叉等现有骨干企业优势,引进大型央企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汽车发动机集成件,整合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配套建设铸锻工业园,建设铸造中心、锻压中心和模具中心,为园区机械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开发区二期宜建设成为承接车船零部件产业的重要平台,其它产业不再准入,用5年时间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重要的汽车和船舶发动机集成件制造与研发基地。鉴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二期发展空间所剩无几,必须在东区扩展建设三期,规划面积42.5平方公里,先期完成5平方公里围合区的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承接产

56、业转移的平台。瞄准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区,实施对口招商,重点承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船舶设备等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转移。(二)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大桥经济开发区批准设立时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大8.6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87%已形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随着示范区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现有的规划面积已无法满足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需要扩区升级。根据安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建议在东至长枫港水系,南抵迎宾东路、西至天柱山机场、北达石塘湖养殖渔场范围内拓展30平方公里,为承接产业转移留置必要空间。充分发挥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和公共

57、服务设施相对完备的优势,进一步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夯实产业承接平台,大力发展与城市经济相协调的工业经济和商业服务业经济。近期应重点建设好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现代商贸物流业。为延伸主导产业链,建议适当发展食品机械、纺织机械生产。整合环大、小龙山和石塘湖区域,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积聚;北部新城应发挥大学城优势,积极发展教育产业、商务服务、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产业准入制度,切实提升北部新城及其产业的品位。(三)安庆化学工业区为延长石化产业链,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主导产业,安庆化学工业区规划30.41平方公里用于承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58、。积极引进国内外石油化工骨干企业,建设沿江原油储备基地和新型石化基地;加快推进安庆原油加工炼化一体化改扩建工程建设,稳步发展煤化工、盐化工,承接发展煤制乙二醇、聚氯乙烯、两碱等产品。依托现有基础,承接发展化肥、硫磷化工、精细化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轮胎、橡塑制品等产业。完善化学工业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特别是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区内管网及道路,确保与生产项目建设同步,使生产项目按计划达产。2015年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其中凤凰片区完成全部开发,山口片区实现部分开发,力争产值达1000亿元。严格控制入区项目的土地利用计划,确保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率:单位土地面积投资额不低于3000万元

59、/公顷,单位土地面积税收不低于400万元/公顷。在政府融资能力有限时,可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将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社会资金进行产业化开发。根据化工产业污染治理要求高的特性,必须实行园区化生产,一定要把化学工业区作为全市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战场,迎江工业园和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的化工生产企业建议在条件成熟时择机向安庆化学工业区集中;对分布在各县的化工生产企业,建议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实时退出。(四)大观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与安庆化学工业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网建设。充分利用石化产业园区的集聚优势,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尽量保留区内大企业、集团工业用地,发展以化工、生

60、物、制药产业、高分子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辅助发展环保产业等关联产业。引导装饰材料、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轻型工业集群化发展。建议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与化学工业园区的合作共建。合作共建园区的发展成果由合作方分享,合作共建期间,引进项目投产后新增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按比例分别计入。(五)迎江工业园为更好地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迎江工业园迫切需要扩园升级,支持迎江工业园以 “安庆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开发区。建议以现迎江工业园2.08平方公里起步区为起点,向东拓展,连片开发。具体范围是:现迎江工业园及其以东至长风路,皖江大道以南,长江大堤以

61、北,包括现林纸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应以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为依托,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新型材料、港口物流业,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充分利用城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十分完备的条件,以及沿江优势,重点发展与繁华商业圈共生荣的现代都市型产业经济和总部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务地产业,打造中心商务区,以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宜居宜商兴业的环境。二、 大力推进环石门湖产业集中区建设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环石门湖区域高水平规划建设80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重点围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产业密集区,有力推进示范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坚持规划先行,用先进理念制定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为集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市化学工业区与大观区共建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集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市、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在规划、项目、产业、资源等方面的联动,完善区域内共建共享及利益协调机制。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编制安池铜集中区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