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811073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9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上)(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2 2章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本章揭示本章揭示人类认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论,它把,它把科学的实践科学的实践观观引入认识论,把引入认识论,把辩辩证法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学的认识论。 物质世界物质世界运动规律运动规律意识能动意识能动认识规律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与第一章的逻辑关系与第一章的逻辑关系第一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识论体体

2、 现现认识的基认识的基础和本质础和本质 认识的认识的 运动过程运动过程真理与真理与 价值价值本质论本质论过程论过程论目的论目的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章的逻辑结构本章的逻辑结构认识与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践的统一方法论方法论第第1 1节节 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第第2 2节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 第第3 3节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 验标准验标准第第4 4节节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事物能否成为客体,取

3、决于事物能否成为客体,取决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需要第第1节节 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2 、 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是认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提出认识课题,推动人实践提出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探索。们去探索。 好奇心,求知欲不好奇心,求知欲不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原因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是认识发展动力是认识发展动力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是认识、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是认识的来源的来源 人通过实践接触事

4、物,产生认识人通过实践接触事物,产生认识实践变革事物,使认识深化实践变革事物,使认识深化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毛泽东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4、实践是检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标准5、实践是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的 目的目的主体主体客体客体模写模写选择选择建构建构创造创造认认识识实践实践新新的的实实践践指指导导制制约约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1、

5、认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的相对独立性 认识是主体的精神活动认识是主体的精神活动 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不完全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不完全统一:统一: 可以落后、超前、同步可以落后、超前、同步于实践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理论的性质不同对实理论的性质不同对实践的影响不同践的影响不同认识使实践活动具有认识使实践活动具有自觉性坚定性预见性自觉性坚定性预见性2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由认识和实践的本性决定由认识和实践的本性决定 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与先验论:反映论与先验论:1、唯物主义反映论、唯物主义反映论:主张:主张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坚持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的认识路线,原则上正确,认识路线,原则上正确,但忽略了认识的能动性。但忽略了认识的能动性。 墨子说:墨子说:“知者,以其过知者,以其过物而能貌之。物而能貌之。”红花!红花!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本质的科学理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反映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论的缺陷离开实践考察认识离开实践考察认识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主 体体客客 体体主主 体体实实 践践客客 体体孟轲认为孟轲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人之所不

7、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知也”,“仁、义、礼、智,非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 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坚持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的认识路线。表现为:表现为:“生而知之生而知之”; 天赋观念天赋观念 神的启示。神的启示。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所固有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原则上错误,原则上错误,但也看到了认识的能动性。但也看到了认识的能动性。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可知论:、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认为物质和意

8、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认识的。 凡以知,凡以知,物之理也;物之理也;可以知,人可以知,人之性也。之性也。荀荀子子费尔巴哈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2 2、不可知论(怀疑论、相对主义、不可知论(怀疑论、相对主义、先验论)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否反:认为人的认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是人类无法回答也映客观存在,是人类无法回答也无权提出的问题。无权提出的问题。 代表人物:庄代表人物:庄子;休谟;康德。子;休谟;康德。实质:是夸大了感觉的主观性相实质:是夸大了感觉的主观性相对性对性庄子庄子休谟认为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

9、而且人心也不能经验到这些感觉与物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外界物是否存在?它是怎样的?这是我们无法知道的。康德的“不可知论”:我们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能被我们认识的。康康 德德、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创立及、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创立及意义:意义:1、扬弃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扬弃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2、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体化的双向互动关系。3、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过程、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

10、论,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的辩证性质。 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克服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直观性、被动性,实现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直观性、被动性,实现了认识史上的变革了认识史上的变革。 1、 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具有摹写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具有创造性 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插播黑猿灭火 能反映现在、追溯过去、能反映现在、追溯过去、 预测未来预测未来 “能创造客观世界能创造客观世界” (四)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四)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

11、的能动反映3 3 、认识的反映性与创造、认识的反映性与创造性是统一的性是统一的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为基础创造以反映为基础考研题精选(单选)考研题精选(单选):“从物到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感觉和思想”与从与从“思想和感觉思想和感觉到物到物”是()的对立:是()的对立:A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 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选选 D1 1、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识向 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的飞跃2 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

12、动飞跃动飞跃3 3、认识运动的总过程、认识运动的总过程 实践实践 认识认识 实践实践第一次能动飞跃: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前提和基础)第二次能动飞跃: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目的和归宿) 认识过程两次能动飞跃的关系认识过程两次能动飞跃的关系一、从实践到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飞跃(一)感性认识(一)感性认识(perceptual knowledge) 1、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官直接 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和外部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联系的认识。 特点特点:直接性、具

13、体形象性:直接性、具体形象性 一、从实践到认识 感觉感觉是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知觉,表象表象硬硬!红红!甜甜!圆圆!感感觉觉 知觉知觉是是对事物表对事物表面现象和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外部联系的综合反的综合反映。映。 表象表象是在知觉是在知觉的基础上的基础上形成的感形成的感性形象性形象。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rational knowledge)1、含义: 人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人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进行加工 概括而形成的概括而形成的 关于事物关于事物内

14、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内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 特点是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水果水果鸟鸟鱼鱼2 、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判断和推理推理推理判断判断 鱼是用腮呼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吸的水生动物 鸟是长羽毛鸟是长羽毛的动物的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鲸用肺进行呼吸鲸用肺进行呼吸鲸不是鱼类动物鲸不是鱼类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鸭子长羽毛鸭子长羽毛鸭子是鸟类动物鸭子是鸟类动物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直接性、生动性间

15、接性、单纯性间接性、单纯性表面的、外部的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低级阶段高级阶段高级阶段(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 1、对立:、对立:内容不同;内容不同;特点不同;特点不同; 层次不同层次不同 墨子:墨子:“知者,接也。知者,接也。” “” “虑,求也。虑,求也。”2 2 、统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依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识 插播怪坡之谜3 3、

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A A 主体已有的理性认识制约、渗透于主体已有的理性认识制约、渗透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B B 感性认识要借助于理性形式来表达感性认识要借助于理性形式来表达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扬弃;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扬弃; 理性认识借助于感性材料来说明理性认识借助于感性材料来说明4、反对、反对经验论经验论(empiricism)和和唯理论唯理论(rationalism): 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有唯物唯心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有唯物唯心之分,在实践中分别表现为经之分,在实践中分别表现

17、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四)感性认识向理性(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认识飞跃的条件1、掌握丰富并合乎实、掌握丰富并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际的感性材料2、对感性材料进行思、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维加工 运用理性思维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方法。十六字诀十六字诀 发挥想象、直觉、发挥想象、直觉、灵感等思维方式的作用灵感等思维方式的作用(五)认识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五)认识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意识意识认知认知情感情感意志意志逻辑因素逻辑因素非理性非理性因素因素理性因素理性因素非逻辑因素非逻辑因素1 1、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选择认知对象;选择

18、认知对象;规范处理信息;规范处理信息;形成理论解释;形成理论解释;进行合理预见;进行合理预见;指导人的知行。指导人的知行。盲从与无序理性与有序2、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习惯本能、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习惯本能、幻想、想象、直觉、猜测、灵感。其作幻想、想象、直觉、猜测、灵感。其作用是用是 : ( 1)对认识的发展有激活与驱动作用)对认识的发展有激活与驱动作用 (2)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有参照作用)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有参照作用 筛选信息筛选信息 调控情感发挥能动性调控情感发挥能动性 (3) 对认识过程有调节作用:促对认识过程有调节作用:促使

19、思维定势形成和解除思维定势。使思维定势形成和解除思维定势。 (4)幻想、想象、直觉等能使对象简)幻想、想象、直觉等能使对象简化、纯粹化有利于创造性构思化、纯粹化有利于创造性构思。 直觉直觉思维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思维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考研题精选:凡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考研题精选:凡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观事实的真实反映答案要点: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答案要点: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0、才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分)。二、二、 由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第二次由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第二次能动飞跃)能动飞跃)(一)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一)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 1 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 2实践本身的要求: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实践本身的要求:实践

21、需要理论指导 3 检验、发展理性认识的需要检验、发展理性认识的需要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列宁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毛泽东毛泽东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和途径(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和途径 1 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 3 理性认识要为实践主体所掌握,理性认识要为实践主体所掌握, 才能变成物质力量才能变成物质力量 4 4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如调查研究,试验等如

22、调查研究,试验等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与无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与无限发展限发展(一)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一)认识发展的总过程1、含义、含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 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而实践和认识 之每一循环内容,都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卷一卷一P296-297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 从形式上看;从形式上看; 从内容上看从内容上看 (二)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的(二)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的原因原因 1 受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受

23、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2 受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条件的限受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条件的限制制 3 受主体因素的影响:生理条件、受主体因素的影响:生理条件、社会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条件和主观条件4 从人类认识的总体来看,认识从人类认识的总体来看,认识的发展是无限的。的发展是无限的。 2008-18题:题:18.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选选 a b d 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n1、由实践的具体性历史性决定的由实践的具体性历史性决定的n2、主观与客观相脱离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是“左左”右倾右倾错误的根源错误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