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中考人工阅卷情况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790842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学科中考人工阅卷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学科中考人工阅卷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学科中考人工阅卷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化学学科中考人工阅卷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科中考人工阅卷情况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学学科中考人工阅卷情况分析理解与应用题第三大题是理解与应用,共包括4道小题,合计21分,考查内容包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与材料;基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气体的检验;粗盐提纯;海水制碱。考查内容难易适当,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其中23题: 让学生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序号填空,学生得分率较高,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常见物质性质用途几方面知识的落实。24题:考察三个基本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阅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比如“Cu”写成“Ca”,氯化氢种的“Cl”写成“CL”、方程式不配平或者配平计量数有公约数。25题:通过实验现象对常见的气体

2、成分进行推断,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审题不清,不按照要求书写化学式。在第二步的实验中,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得到的结论是氯化氢和二氧化碳不确定存不存在,学生在此失分较多,导致其他的空错填。26题教学建议:第(1)题的小题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尽氯化镁,学生出现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氯化镁反应”等所答非所问的情况,造成失分。第(1)题的第小题出现漏填、化学式写错的情况比较常见。第小题要求设计一个清晰可见的实验证明恰好完全反应,出现的问题有: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写成了验证试验,如写成“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则反应完全”,则不得分;将指示剂的变色写错造成的失分也很多。阅卷过程中明显感觉到

3、,学生答题不得要点,不能科学规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第(2)题的第小题,学生得分率较低,原因是不能写出“酸碱有关的反应”的答题要点。若学生写成“二氧化碳显酸性”,则不得分。第(2)题的第小题,写出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能按照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写出生成物,得1分,说明老师们日常教学中对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抓的比较牢固。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分为以下四类(1)学而不会:主要表现学生具备了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知识,但是缺乏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内容能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再现和辨认能力。(2)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或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3)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

4、思路大致正确,但丢三拉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是以偏概全。(4)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教学建议:1. 进一步强化化学基本用语、基本化学方程式的训练,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元素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小写清楚,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写就对”。2.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实现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强化答题技巧,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规范的答题意识和良好的答题习惯。要重视每一个课本实验,掌握实验

5、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自身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严密性,从而引导学生在答题时语言严谨、到位。实验与探究题今年化学中考的实验与探究题注重立足基础;注重回归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注重回归课本、回归课堂。在此基础上,注重能力立意,精心设计多种能力型实验探究题,加强对实验内容与科学素养的培养与考查力度,突出体现了学科核心知识、客观全面的反映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和潜能,很好地体现了学业评价功能和中考的选拔性功能。一、阅卷试题分析在阅卷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精彩答案和出现的问题来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和交流。27题考查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6、装置、基本实验操作及有关知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各1分,共8分。(1)铁架台 酒精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错误】:仪器名称还是有错别字, 如“架”、“酒”字写错最多,写错字扣0.5分;有的仪器名称写成“酒精杯”、“酒精瓶”、“载物台”、“支架”等不得分;“气密性”的“气”字写错在这次阅卷中没有扣分。【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对“铁架台”的名称不熟悉,写错的明显多于“酒精灯”;有的学生将“气密性”写成“气封性”、“气闭性”等,扣0.5分,写成“封闭性”的不扣分;MnO2有的写成“检查试管的气密性”,扣0.5分。(2)2H2O2 = 2H2O + O2 B 【成绩分享】: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

7、原理和发生装置,学生的通过率是非常高的,反映出教师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力度。【常见错误】:有的学生漏掉氧气的气体符号,扣0.5分。(3)反应条件 反应物状态【常见错误】:“反应条件”有的写成“温度”不得分;“反应物状态”有的写成“状态”、“反应状态”不得分。【出现的问题】:“反应条件”有的写成“条件”、“是否加热”等不规范的答案,在本次阅卷中没有扣分。而且写“是否加热”的为数不少。“反应物状态”有的写成“物质的状态”、“药品的状态”、“固体和液体还是固体和固体”等不规范的答案,在本次阅卷中没有扣分。而这样写的学生人数也不少。28题依托课本基本实验,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较简单

8、问题的能力。每空1分,共4分。氢气【常见错误】:有的写成“氧气”。反映出学生对电解水的实验本质不了解。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常见错误】:缺少“体积”扣0.5分。在这道大题中,这个错误是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很多写成“氧气约占空气含量的五分之一”,扣0.5分;有的答成现象“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五分之一体积”扣0.5分。【出现的问题】:学生的语言叙述不严谨,不能准确表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灭火【常见错误】:有的写成“灯火实验”、“干冰制冷”等错误答案不得分。【出现的问题】:有的写成“灭火器”、“灭火剂”等,在本次阅卷中没有扣分;更有的写成“熄火”、“消火”、“救火”等,在本次阅卷中没有扣分。铁

9、中含有的碳(碳、C、碳元素都可)【常见错误】:有的写成“含碳量”扣0.5分。29题为一道根据实验图示,分析、获取、处理信息的实验题。每空1分,共3分。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常见错误】:有的写成“可燃物是否与氧接触”不得分; 有的写成“与可燃物接触”不得分。【出现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叙述不严谨,如写成“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等答案,在本次阅卷中没有扣分。探究铁只与水接触是否生锈;探究铁不与氧气接触是否会生锈是最佳答案【说明】:这个空是题组阅卷前争论、研讨时间最长的一道题。我们翻阅试卷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答案“通过试管做对比,探究铁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能否生锈”,这使我们认识到这道题

10、探究的真正目的,认识到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是缺少的因素,在这道题的评分标准讨论时,很多老师都提了一些合理建议,我们阅卷的标准也就比较好把握了,这道题浅层次看是“铁只与水接触是否生锈”,而深层次的内涵是“铁不与氧气接触是否会生锈”,另外结合看这个条件是铁生锈的唯一因素还是有关因素。“铁在水中能否生锈”;“水能否使铁钉生锈”;“探究铁钉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等答案合理都不扣分,这些答案的落实点在都是铁生锈的有关因素。【常见错误】:只写“隔绝氧气”答案不完整扣0.5分;“氧气能否使铁钉生锈”扣0.5分;“水是否影响铁钉生锈”、“铁钉生锈与水有关”不得分。【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的答案非常笼统“探究铁钉生锈

11、的条件”、“探究铁钉生锈与水和氧气的关系”等,这样的答案不得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目的不清楚,没有综合考虑题干中3个试管的目的,没有弄清要探究的要素是氧气。【精彩分享】:有的学生答案“通过两个实验对比,探究铁钉在隔绝氧气,只有水的条件下是否生锈”,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3)对比(控制变量)【常见错误】:“类比”不得分。【出现的问题】:有的写成“对照”、“比较”等方法,在本次阅卷中不扣分。30题为开放性探究试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第(1)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查阅资料)稀盐酸或稀硫酸(酸、酸性溶液、写化学式都可)【常见错误】:写“浓硫酸”不得分; 写“醋”扣0.5

12、分,因为是工业上(进行实验)氢氧化铁Fe(OH)3 白色沉淀【常见错误】:有的写成“Fe(OH)2”不得分; 有的写成“硫酸铁”、“氯化铁”等错误答案不得分; 有的写成“沉淀”漏掉“白色”扣0.5分。反思与改进(1)取少量澄清废液(0.5分),先加入足量(或适量)(0.5分)硝酸钡溶液(0.5分),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0.5分),产生白色沉淀【常见错误】:很多学生答案,“取少量澄清废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扣1.5分,只给取样分;有的没有取样,扣0.5分; 有的没有说明硝酸钡所加的量,扣0.5分; 有的将硝酸钡和硝酸银的化学式写错,每个化学式各扣0.5分。【出现的问题】:有的写成“取少

13、量或滤液,先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滤液中有氢氧化钾,必须加入稀硝酸,其他都对,不扣分;有的学生写成“先加氢氧化钡”,评分标准同上。有的写成“先除掉硫酸根离子,再检验氯离子”,这样写的应该是比较好的学生,但是因为没有申请题干写操作要点,写成思路了而扣掉2分。未考虑废液中含有酸【常见错误】:有的写成“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沉淀延后出现,说明废液中含有其他物质”,未指明酸的,扣0.5分;这一问题是拉开区分度的一道题。很多学生的错误答案在分析猜想与假设或着是想当然的不合理答案。【出现的问题】:学生还是没有申清楚题干,导致答非所问而不得

14、分。【成绩分享】:虽然这一问有难度,值得欣慰的是,在阅卷中我们还是看到部分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二、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1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失分现象还普遍。化学方程式未写气体符号,氢氧化铁、硝酸钡化学式书写错误还存在不少;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实验知识;燃烧的条件等基础知识仍然不能送分到手。2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对学生答题的文字叙述、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开放性试题答案似是而非或不完整,学生语言表达还缺乏规范。如27题(3)、28题(2)、29题(2)、30题(1)学生回答不规范、出错的特别多。3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钻研题目能力欠

15、缺。对题目的“题眼”和一些关键信息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不能从题干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答题失误,甚至是答非所问。如28题第(2)之所以学生出错的特别多,就在于学生没有明确题目探究的目的,不会控制所要探究的因素而导致丢分。还有30题的最后一问,学生没有申清楚题干“通过分析小刚的实验现象,说明探究过程的不足之处”。4.部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较弱,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实验题中第30题的通过率是最低的,反应出部分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比较薄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高。如“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共存检验”每个学校都讲过很多遍,但是学生对所学

16、知识不变通,当把这个知识放在一个新情景中考查的时候,学生又不不会分析了。三、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严谨的化学思维习惯,有效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学生审题不严, 所问非所答,都是学生科学素养差和思维混乱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建立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模式,不论试题如何开放、如何体现探究功能,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仍然是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问题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思维模式。如综合实验题。近年来的中考化学综合型实验题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四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出发,结合相关的课本实验知识,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着

17、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指导学生审题时要找出关键词语,从而将复杂关系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隐含条件显性化。审题的前提是读题,在读题中要引导学生耐心阅读,提取有效信息。2教师规范的教,学生规范的写在本次阅卷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不严谨答案与教师教学的随意性有一定关系。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也必须科学、严谨,在运用语言方面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化学用语要规范、准确;化学用词要恰当;实验现象描述要科学;实验现象与结论要分清;化学概念要准确等等。只有准确规范的语言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针对化

18、学用语多、中考化学重视对化学用语考查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应在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书面表达的训练,把想法变成话语,把话语变成文字,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回归课本、回归课堂、关注基础、重视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一项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学生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能记得20%;而学生动手经历过的事,却能记得80%,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原则,应充分重视课本的实验探究,重视实验教学,除了继续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外,倡导增加学生的动手实验的机会,特别倡导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由实验到结论、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其

19、在这个过程中既形成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真正理解化学的精髓,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到动心。初中化学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学教学的启蒙外,还需要对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实验能力,知识归纳,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分析与计算题本题共2道题,分值10分31题考查的是溶液的有关基本计算,共3小问,每空一分,共3分。本题整体得分率比较好,但也表现出两极分化严重的特点。满分和低分较多。个别学生放弃得分,本题3分一分不得,表现出极大的厌学情况。 第一问求100 g15%的乙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正确答案是15

20、g,极个别同学写成85g,通过答案可以看出学生的概念不清,即分不清求溶质还是溶剂;(2)是关于溶液的稀释问题,正确答案是5%,个别学生写成1/20,得05分;(3)是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计算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答案为10%,个别学生计算出75%或25%,即没有充分考虑溶液混合时溶质的质量是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而仅仅考虑了其中一种溶液提供的溶质质量了。教学建议:即使是最基本的溶液的有关计算,也建议在教学中落实到概念讲授清晰,特别是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规范的解题过程要让学生感受到题目中体现的化学原理的应用。32题阅卷情况:该题是一道计算与实验的综合分析题,突出了分析与计算

21、中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给出的实验装置部分来源于教材,部分进行了创新,这样的命题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该题既考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分析,还涉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设问的角度深入、细致,较全面的考查了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是一道非常好的中考试题。这道题中的计算并不复杂,关键是从化学原理上选择题目信息中有价值的数据来参与计算,体现了化学计算是以化学原理为核心和基础,以数学计算为手段,使同学从量的方面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学习解决化学反应及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本题有3小问(1)中的第小问是分析题目所给的两组数据,得

22、出反应后硬制玻璃管及所盛固体总质量减少的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得一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元素观的应用能力有欠缺,具体的分析错误有:有的说成是氧气的质量,有的直接认为是二氧化碳的质量,还有的学生答非所问,直接写出2.4g,这样就不得分;第小问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的考查,题目要求依据B装置总质量变化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学生这时应依据第二组数据首先计算出B装置增重的质量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这样就顺理成章的带入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方程式的基本运算了。但是,学生在答题时出现了数据处理不恰当,不会用已给材料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而是在那里猜,有的直接

23、用2.4g认为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导致过程和结果都错。还有其它一些基本计算的问题是:例如:出现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配平不准确:有配错化学计量数的,个别学生出现气体符号和条件标注不正确,化学式书写错误的,例如氧化铁化学式分别写成FeO或Fe3O2、Fe3O4,有一部分学生不能从题给信息中提取有用化学原理,而是直接写出氧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导致一分不得。相对分子质量算错的较多,比如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但算成150的较多,3CO2依然用44的相对分子质量,这与学生不爱动笔进行简单运算有关系,建议即使是求相对分子质量这么简单的运算也要让学生落实到纸上写出,比例式依然有列成

24、160:x=176:6.6g的,建议平时教学时,格式要规范;计算过程没有单位、解设答没有写、没写*100%的学生也较多,同样建议平时教学时,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建议平时在授课时教给学生一定要把答题过程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涵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经分析这类题目所提供的数据,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已知的信息,注重格式规范,准确、严谨。(2)是对所给的两个实验方案进

25、行的评价,评价的角度较多,可以从环保的角度、操作中是否需要加热、实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学生整体的答题情况较好。(3)本题目要求:如果小强还想计算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简要说明对其方案的改进方法及原理,答案是:准确测量所使用稀盐酸的质量或体积(0.5分)。依据氢气质量可以求出铁及与其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0.5分),再求出氧化铁及与其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0.5分),两部分氯化氢质量之和即为溶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0.5分)。还有的学生另辟蹊径,例如:准确测量所使用稀盐酸的质量或体积,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量碳酸钙,铁粉,氧化铁都可以)等,生成

26、白色沉淀(或气体或固体消失)准确称量所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然后用氯化氢的质量除以稀盐酸的质量,即为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本小题采用采点给分,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只要4个要点都有,即得2分。本题的语言叙述量较大,能很好的展示学生良好的思维过程,也能展示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语言表述不规范,分不出稀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而认为还是盐酸;有的逻辑思维混乱,表述不清自己的设计方案。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实验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一定要落实到纸面上,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进行落实,教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答案都做出批改,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学生思路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