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学大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789847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地理教学大纲一、说明(一)中国地理的课程性质中国地理是地理科学专业运用区域地理学基本理论分析全国和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是充分体现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地理学科特点的核心课程。分为总论和区域分析两篇。总论部分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中国自然环境各自然要素的基本特征、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分布等;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 8个综合区,分区阐述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教材本学科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赵济等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第3版)和李振泉所主编的中国经济地理(第4版)授课对象地理科学专业(三)中国地理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

2、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具有运用区域地理学理论,分析、评价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基本地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四)自然地理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总学时:80章节内容学时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2第八章中国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6第二章中国地貌10第九章人口与民族10第三章中国气候6第十章土地利用与中国农业地理10第四章中国陆地水10第十一章工业发展与布局10第五章中国近海4第十二章交通运输业4第六章中国土壤与生物2第十三章区划2第七章中国第四纪以来环境变迁2第十四章分区地理2(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教学、讨论、课外调查

3、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六) 考核要求 考试二、正文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地理学科概述一、中国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二、学科特点三、学习和研究方法四、中国自然地理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 中国的领土和疆域一、面积二、邻国三、中国的地理位置四、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中国地貌【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地貌的不同类型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概况。【教学难点】中国地貌形成因素的区域差异性。【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对比中国不同地域地貌类型与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三、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四、山脉定向

4、排列,地形分布呈网格状第二节:影响我国地貌的因素一、地质构造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二、气候因素三:地表组成物质四:人类活动因素第三节:一些地貌单元的简介一:主要山地二:主要高原三:主要盆地四:主要平原五:主要丘陵第三章 中国气候【教学重点】气候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中国气候形成的基本影响因素。【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探讨中国各区域气候的特征与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的联系。第一节 气候特征一、季风气候显著二、气候大陆性强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一、地理位置二、下垫面三、大气环流第三节 气温与降水一、气温二、降水第三章 中国陆地水【教学重点】我国河流的主要基本特

5、征,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讨论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节 水系和流域一、流域和水系二、水系分布概况第二节 河川径流的主要特征一、径流的空间分布与水量平衡二、径流的时间分配三、河流的泥沙和冰情四、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三节 主要河流一、长江二、黄河三、淮河第四节 湖泊与沼泽一、湖泊二、沼泽第五节 冰川与地下水一、冰川二、地下水第六章:土壤与生物地理【教学重点】我国土壤与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土壤与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教学活动】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一、 成土因素二、主要成土过程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一、水

6、平地带分布规律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三、垂直与水平复合式分布规律第三节 植物区系特征一、特征二、我国植被地理分布规律第七章 我国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迁【教学重点】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第四纪环境变迁。【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讨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一节 第四纪环境演变一、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二、现代季风的形成与温带荒漠的扩展三、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四、黄土堆积五、海平面的变化六、植物界和自然地带的变化第二节 全新世环境演变一、气候的冷暖交替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八章 中国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五类主要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7、【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我国自然资源在开发与利用中的原则与对策。【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讨论1:地下水是属于再生性资源还是非再生性资源;讨论2: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概念有否不同,为什么?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三、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我国部分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三、气候资源四、森林资源五、矿产资源第三节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第四节 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一、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二、我国资源总体战略对策第九章 人口与民

8、族【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及结构特征。【教学难点】我国人口的结构特征;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原因。【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讨论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习惯。第一节 概述一、为什么要研究人口,如何研究二、我国的人口三、我国人口增长历程四、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第二节 我国的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2、性别结构3、文化水平结构4、职业结构:5、城乡结构第三节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一、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及其原因二、我国人口的迁移第四节 我国的民族一、我国的民族概况:二、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三、个别民族简要介绍第十章 土地利用与中国农业地理【教学重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粮食作物、经济

9、作物、林业、畜牧业及水产业的布局、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教学难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探讨。【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策三、农业概述三、农业生产的特点四、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第二节 粮食问题及粮食作物生产布局一、粮食的生产和需求形势二、我国可以养活自己三、我国粮食生产概况四、主要粮食作物布局第三节 经济作物布局一、生产特点及影响布局的因素二、分布特点三、主要经济作物布局第四节 林业生产布局一、生产特点二、林业现状及不足三、主要林区布局与特点四、发展对策第五节 畜牧及水产业生产布局一、畜牧

10、业的生产概况二、水产业生产布局第六节 农业的持续发展一、现代化农业二、持续农业三、生态农业第十一章:中国工业地理【教学重点】我国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及原材料工业布局。【教学难点】我国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及原材料工业布局。【教学活动】第一节 概述一、新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二、我国工业发展的趋势第二节 能源和能源工业一、能源概述二、我国能源特点三、煤炭工业四、石油工业五、电力工业六、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第三节 原材料工业一、冶金工业二、化学工业三、建材工业第四节 机械工业一、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二、布局变化三、主要机械工业部门布局第五节 我国工业生产的基本趋势一、工业发展和布局仍保持现有的宏观地域结构二、产业

11、结构以基础产业为主体三、工业生产的地区特色将相当明显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业【教学重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及影响因素;主要交通运输线。【教学难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布局,铁路运输的有关问题。【教学活动】第一节 概述一、交通运输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二、交通运输类型的评价三、影响布局因素四、布局原则五、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状第二节 铁路运输一、地位 二、铁路网三、主要铁路枢纽四、京九线五、青藏铁路第三节 水路运输一、水运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二、内河航道网分布特点三、海洋运输第十三章 区划【教学重点】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我国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区划概况;东北区自然与经济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我国地域分异的特征;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有关问题。【教学活动】 第一节 自然区划一、概念二、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三、中国地域分异特征第二节 行政区划一、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二、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三、行政区划存在的若干问题第三节 经济区划一、经济区划的概念二、经济区划的原则三、我国经济区划的方案第十四章 分区地理(东北区)一、自然地理特征二、资源优势三、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四、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