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场景和道路优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482350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场景和道路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场景和道路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场景和道路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场景和道路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场景和道路优化(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果上报申请书成果名称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道路和场景优化成果申报单位成果承担部门/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姓名成果专业类别*无线成果研究类别*现有业务优化省内评审结果*(按填写说明3)关键词索引(35个)商用终端 感知度 场景优化应用投资产品版权归属单位对企业现有标准规范的符合度:(按填写说明4)成果简介:简要描述成果目的和意义,解决的问题,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成果主要研究基于TD-SCDMA商用终端感知度的场景优化,以往的网络优化都是基于测试终端的优化,在2G时代,由于终端的成熟,基于测试终端的优化就是针对用户感知的优化,用户的感知可以从测试终端的表现来体现;但基于目前TD终端的发展水平,从实际

2、情况发现,基于测试终端的优化结果不能代表用户的感知,因此必须要摒弃以往优化思想,探索基于商用终端,基于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方法和网络参数方案。北京公司基于TD商用终端性能不佳,主动提出了“优化服务前进一步”的网络优化新思路,就是用前进一步的态度,主动去适应商用终端测量精度较低、稳定性和兼容性不佳的客观现实,以商用终端性能为标尺,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提高用户感知度。本成果针对城市典型场景,采用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优化方法,总结和提炼了室外道路和室内多种场景的优化方法和案例,在TD网络大会战中,采用本成果,北京公司对全网主要道路和室内场景进行大规模网络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各项网络指标改善明显,网络

3、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用户感知度明显提高。为TD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内试运行效果:描述成果引入后在本省试运行方案、取得的效果、推广价值和建议等。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自TD大会战以来,采用本成果对城区道路和室内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测试终端道路掉话率从优化前的6.59%降到目前的1.33%,商用终端掉话率从优化前每条路3.7个下降到1个。全网CS掉话率从优化前的2.73%下降到目前的1.52%左右,用户感知得到极大提高。根据目前TD终端水平,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道路和场景优化能较大的提高用户感知度,提高网络质量,为TD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带来极大的帮助,具有全网推广的意义。 文章主体(3000

4、字以上,可附在表格后):根据成果研究类别,主体内容的要求有差异,具体要求见表格后的“填写说明5”。见文章主体。文章主体:一、背景情况为全面提升北京重点道路和场景的用户感知,提升商用终端的感知度,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开展了基于商用终端的不同场景的网络优化研究。以商用终端感知为优化目的,以无线网络优化为主要内容,探索出在3G时代适用于商用终端的新的优化方法及方案。 以往的网络优化都是基于测试终端的优化,在2G时代,由于终端的成熟,基于测试终端的优化就是针对用户感知的优化,用户的感知可以从测试终端的表现来体现(测试终端的表现即可以体现用户的感知)。但从目前TD终端的发展水平来看,基于测试终端的优化结果远

5、远不能代表用户的感知,如下图所示,北京二、三、四环商用终端测试和测试终端测试差异相差很大,商用终端较测试终端性能较差,不仅稳定性存在问题,而且掉话、接续失败等质量问题发生次数远高于测试终端。因此必须要摒弃以往的优化思想,探索基于商用终端、基于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方法和网络配置方案。本成果正是探索基于商用终端、基于用户感知的不同场景下的网络优化方案。图1.1 商用终端与测试终端测试结果差异二、技术方案2.1 商用终端与测试终端对比为了定位商用终端性能差异的根源,北京公司进行了终端测量精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商用终端测量电平值普遍低于测试终端,因此,商用终端对网络覆盖和质量要求更高。图2.1 各款手机

6、测量精度对比图图2 .2三星i688与测试终端在同一地点信号相差可达8DB测试终端:三星I688手机、酷派6168、大唐8120。测量精度测试过程:定点测试,以30秒为粒度,每隔30秒记录一次各商务终端接收到的场强RSCP值,整个测试持续10分钟。测试结论:灵敏度最高的是DT8120手机(测试机),其次是三星I688,最后是酷派6168。正是由于商用终端测量精度较低并且终端测量波动较大,因此对于用户的感知带来很大的影响:商用终端信号弱,用户感知覆盖弱;商用终端切换测量不准确,可能导致不切换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最终产生同频干扰掉话或拖带电话,这一问题对TD/GSM互操作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型

7、号终端和同型号不同个体终端差异较大,导致性能波动,优化调整困难。2.2 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网络优化方法与流程北京公司基于TD商用终端性能不佳,用户感知恶劣的情况,主动提出了“优化服务前进一步”的网络优化新思路,其理念,就是用前进一步的态度,主动去适应商用终端测量精度较低、稳定性和兼容性不佳的客观现实,以商用终端性能为标尺,进一步提高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通过集中组织大量商用终端对网络进行拉网感知测试,以商用终端测量电平、切换情况、业务性能为标尺,在各种应用场景下对网络覆盖和参数进行精细化优化。北京公司积累不同场景和道路的优化经验,形成了基于商用终端感知度的网络优化流程和优化方法。图2.3

8、优化流程图从测试手段来说:结合测试终端和商用终端分别进行测试。测试终端依赖路测软件和后台信令分析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商用终端主要由后台信令分析及前台掉话统计发现网络隐性问题并优化提升用户感知度。从优化队伍前后台配合来说:前台负责现场优化测试、工程参数调整、提出参数优化建议及验证等;后台负责后台参数核查规划、信令跟踪及分析、指标跟踪、无线参数修改等。从2/3G融合来说:优化注重2/3G互操作,在3G弱场区域优化了2/3G邻区和切换参数。 2.3 场景分类根据现网特点和目前网络的建设进度,我们选取室外道路和室内两大类场景,其中针对道路优化,我们又从道路场景和道路周边站点两个维度对室外道路进行了分类,

9、具体分类场景见下表。图2.4 场景分类三、应用效果北京公司在TD网络大会战中,采用优化服务前进一步的网络优化新思路,主动去适应商用终端测量精度较低、稳定性和兼容性不佳的客观现实,以商用终端性能为标尺,不断提高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3.1室外道路地形场景分类:3.1.1下沉路段场景场景特点:是道路低于周边地形,桥体结构不利于信号穿透,多存在弱覆盖、快衰等现象。优化策略: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改善桥下信号,考虑在快衰前尽快切至2G。案例分析:中关村三桥至学院桥(北四环)此段覆盖站点为中科院声学所、世纪科贸大厦、双龙4S店和华清嘉园。由于这几个站点均离弱覆盖区域1公里左右并有高层建筑阻挡。弱覆盖区域为地

10、下部分并伴有快衰落。 站高较低,50米内下沉路段覆盖良好。UE如果IDLE状态进入,很容易重选回T网,再起呼仍有掉话风险 图3.1 北四环中关村三桥至学院桥下沉路段根据测试情况将分别调整学院路和华清嘉园到GSM上的小区偏置,使UE在此路段更容易切换到GSM网络上。23G切换本系统门限从-90dbm调整到-85dbm,使得商用终端在掉话前及时切换到2G。同时,考虑到下沉路段内有“双龙4S店”站高较低,对该站附近的路段仍有较好的TD覆盖效果,存在乒乓重选和切换的可能。故继续调整该站覆盖范围,将该路段覆盖完全交给GSM。 经验总结:1. 如果确定要切至2G,就尽早切,防止快衰来不及切换;2. 在确定

11、的2G覆盖路段,收缩3G覆盖,减少不必要的23G重选和切换。 3.1.2高架桥、立交桥场景场景特点:高架桥桥体高度较高,周边站点没有高度优势,影响对道路的覆盖距离,容易形成弱覆盖区域;立交桥是城市道路的特色,车流量大,无线环境复杂。优化策略:首先考虑调整路边站点高度、下倾角等,如无法实现可以考虑将其从切换链中剔除或直接切至2G。案例分析一:西直门立交桥西直门立交桥位于西北二环交界区处,为北京二环线路的交通要道,立交桥总分为三层,车流量大、无线环境较为复杂。 图3.2 西直门桥地形图 图3.3 西直门桥实景图 图3.4 PCCPCHRSCP(优化前) 图3.5 PCCPCHCI(优化前)西直门立

12、交桥是北京市内大型立交桥之一,道路复杂且车流量大,是非常典型的立交桥场景。在西直门立交桥的优化过程中,出现以下比较典型的几类问题:QI问题区域分析:西直门内大街由于西直门桥东1小区191漏配邻区C/I指标差,并发生掉话。Q2问题区域分析:西直门桥下行驶,由于国家药监局4692切换至4691较慢,C/I指标差。Q3问题区域分析:西外大街C/I指标差,由于展览馆1小区越区覆盖,且与榆树馆西里1小区9917同频干扰,洲际华侨酒店277 、278美化天线无法调整,C/I指标差。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立交桥场景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在立交桥区域必须确定一个主覆盖小区、必须严格控制小区覆盖范围、避免小区

13、越区覆盖、减少同频干扰。通过采用工程调整、功率参数调整、邻区调整和频点修改等优化手段,增强主覆盖小区的场强,减少同频干扰,提高C/I指标,使得西直门立交桥网络覆盖情况有了较大提高,用户感知进一步得以提升。问题点小区优化工作所属RNC问题点1展览馆1下倾角6度调整为9度RNC22榆树馆西里1频点由10104调整为10120RNC22洲际华侨酒店1PCCPCH功率由33调整为27RNC22洲际华侨酒店2PCCPCH功率由33调整为23RNC22问题点2国家药监局2PCCPCH功率由35调整为33RNC7国家药监局2国家药监局2小区4692到国家药监局1小区4691个体偏移值由0调整为3RNC7问题

14、点3西直门桥东1与西直门东北1小区13044添加邻区关系RNC22西直门桥东1与银铃老年公寓1小区51添加邻区关系RNC22调整后测试情况如下: 图3.6 PCCPCHRSCP 图3.7 PCCPCHC/I调整前后指标对比统计:区域覆盖业务RSCP=-90CI=-3呼通率切换成功率切换次数西直门桥调整前96.67%95.81%83.4%92%25西直门桥调整后99.75%98.64%100%100%28终端类型终端数量优化前掉话次数优化后掉话次数测试终端大唐8120220商用终端Dopod S700220Samsung i688210注:测试采用长呼测试方式。案例分析二:机场第二高速管庄附近路

15、段高架桥路段站高太低,没有能力覆盖好道路,造成远站越区覆盖。图3.8 机场第二高速管庄附近路段问题分析:凯迪克酒店基站(东坝京华纸箱)状态正常,并且凯迪克酒店1、2扇与爱迪学校西侧2扇已有邻区关系,但是造成爱迪学校西侧2小区越区覆盖现象,并导致掉话。究其原因是因为“东坝京华纸箱”站高只有10米左右,附近的机场二高速又正好是高架桥路段,所以该站无法对道路覆盖作出贡献,造成爱迪学校西侧越区覆盖。解决方法:最根本的方法调整站点高度,如果不可行,可以考虑调整邻区关系,去掉越区覆盖的邻区关系,尽量让终端切换至临近站点,如果不成功直接切至2G。涉及参数调整:邻区关系参数调整;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考察近站的切换

16、情况,如果不理想再23G调整本系统、异系统切换门限,或者到GSM的小区偏移。3.1.3道路两侧存在高密度楼宇场景场景特点:该场景特点是道路周边高楼较多,影响路边站点对道路的覆盖,造成近处弱场,远站越区覆盖,甚至有楼体反射扰乱切换链优化策略:调整切换链,做好扰码和频率规划,较少系统内干扰。案例分析:南三环方庄桥路段分钟寺桥3越区覆盖道路两侧站点均被建筑物遮挡1扇区被挡3扇区被挡 图3.9 南三环方庄桥路段道路周边,丰台速8酒店1扇、3扇都遭到严重的阻挡,信号无法覆盖三环主路,丰台芳星园也遭到较严重的阻挡,只能由分钟寺3扇来越区覆盖此段三环路,因此未降低分钟寺3扇的功率(分钟寺3扇功率为35dBm

17、)。经规划周围频点分配,继而避免了两扇区的同频切换,修改后,两小区切换正常,掉话问题得到改善。经过以上调整,此处干扰得到控制,掉话次数明显减少。但是商用终端在此处依然存在掉话,我们又根据商用终端信令跟踪的结果进一步调整了道路切换链,前后对比如下:图3.10 东南三环顺时针切换链优化前后对比图3.11 东南三环逆时针切换链优化前后对比3.2室外道路无线环境分类3.2.1道路弱覆盖场景场景特点及优化建议:该场景包括道路周边缺少基站、道路周边站高不够或道路周边有建筑物遮挡等。针对这种场景可以通过压低(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最终如何调整,压低还是抬高)天线的方向角来缩小该小区的覆盖范围,降低2、3G切换

18、参数(如测量门限、测量时间),让终端提早切往2G。优化案例:阜成门路段(二环)切换链上“北京外事职高”站与“甲六居”站相居1.3km,其间又没有其它站点,在短期内无法新建站的情况下,采取切换至2G的方法。弱覆盖区域切换链上两站相距1.3km图3.12 西二环阜成门弱场路段解决方法:最根本的方法调整站点高度,如果不可行,可以考虑调整邻区关系,去掉越区覆盖的邻区关系,尽量让终端切换至临近站点,如果不成功直接切至2G。涉及参数调整:邻区关系参数调整;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考察近站的切换情况,如果不理想再23G调整本系统、异系统切换门限,或者到GSM的小区偏移。3.2.2道路切换链复杂场景:场景特点及优化建

19、议:该场景多出现于城区路段,覆盖情况良好,但由于站点较密集,道路切换链过于复杂,存在乒乓切换及掉话隐患。可以将不必要的站点从切换链中去除。优化案例一:东长安街路段东长安街基站相对较为密集,同时由于周边建筑较多,造成在长安街接收到的信号较为复杂,切换链不是很稳定。如下图所示:切换频繁盖针尖覆盖盖闭站收覆盖越区覆盖盖图3.13 调整前后东长安街路段切换链图对于频繁切换的道路,优化的方向是要减少不必要的切换,增强覆盖区域的主覆盖小区的场强,通过天线方位和下倾角度的调整控制其它非主覆盖小区信号,减少针尖覆盖、越区覆盖等不合理现象。在切换链的设计上要考虑道路双向的切换链,切换链要清晰简单。采集数据后分析

20、,在长安街附近的小区需要进行pccpch功率调整,且有的小区在长安街存在较大的隐患(同频干扰),综合考虑后做了以下调整:优化调整小区修改前功率修改后功率小区闭塞所属RNC华龙街23024RNC6东城区建外大街5号TD13020RNC6东城区建外大街5号TD22717RNC6东方广场西侧33327RNC6金安皇都13323RNC6北京电线厂22717RNC15北京市邮政公司10闭塞RNC6北京市邮政公司30闭塞RNC6东方广场西侧20闭塞RNC6东方广场东侧22719RNC6东方广场西侧13325RNC6东城行政服务楼23325RNC6调整后东长安街的切换链明显得到改善,均在一层相邻小区内进行切

21、换,切换趋于合理,切换成功率得到较大提高,切换顺序为:北京饭店2-东单路口3-东单路口1-交通部3-交通部2-建国门3-建国门东北2-北京电台3-北京电台2-京伦饭店3-京伦饭店1-大北窑2-招商局1-百事和大厦3。切换的关系的调整极大地减少了掉话隐患,增强了用户感知。经过调整,东长安街的的切换顺序效果如下图:图3.14 调整后东长安街小区覆盖图通过对优化前后东长安街的测试,可以发现经过对切换关系的梳理和切换链的调整,用户感知得到明显提高,掉话次数明显减少。终端类型终端数量优化前掉话次数优化后掉话次数测试终端大唐8120200商用终端Coolpad 6168230Dopod S700240Sa

22、msung i688220注:测试采用长呼测试方式。优化案例二:火器营桥至万泉河桥路段(四环)火器营桥至万泉河桥切换频繁存在隐患,此处为四个站覆盖,分别为万柳高尔夫、万柳高尔夫北、万柳高尔夫南、万柳高尔夫东北4个为灯杆站。这4个站方位角和下倾角都很难调整。测试结果如下图:关闭万柳高尔夫北站万柳高尔夫北站严重干扰切换链图3.15 调整前后道路切换链对比根据测试情况此路段解决方案如下,关闭万柳高尔夫北,由其他3各站点覆盖此路段,经过测试覆盖良好,切换正常。(采用比较极端手段)经验:对于站点密集,切换链过于复杂场景,尽量不要选择删除邻区关系,因为在道路优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区域覆盖,防止造成人为孤岛扇

23、区。3.2.3越区覆盖、乒乓效应场景:场景特点及优化建议:该场景由于近端弱覆盖、远端站点覆盖面积远或是特定地形原因造成远站越区覆盖,存在切换失败等风险。优化案例一:国资委-月坛附近(二环)西二环天宁寺附近,由于国资委站挂高较高,同时覆盖方向上无遮蔽建筑物,形成越区覆盖:越区覆盖图3.16 二环国资委至月坛附近路段解决方法:调整下倾角、降低功率,调整下倾角时,逐步降低角度,不要一次性下压太大,优先调整天线下倾,实在无法调整后再进行功率的调整。优化案例二:东北二环乒乓切换东北二环道路两侧站点由于受遮蔽影响,对道路的覆盖不好。该路段测试终端没有出现掉话,而且从测试Log分析,切换链比较正常(如图12

24、所示)。但是商用终端经常会出现掉话,通过对商用终端信令的分析,我们发现商用终端在该路段的切换关系非常混乱,存在乒乓切换的现象:图3.17 测试终端切换链图3.18 商用终端一切换链图3.19 商用终端二切换链经验:由于商用终端存在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在道路切换链的设置上必须考虑到商用终端的特殊性,要使切换链尽量简洁、主控小区尽量清晰。3.2.4同频干扰场景:场景特点及优化建议:该场景多出现于城区站点较密集路段,频率复用度较高,路测C/I指标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调整小区频点,降低无关同频小区下倾角,或直接降低无关同频小区功率。优化案例:西三环南段丽泽桥路段(三环)西三环南段丽泽桥附近主服小区蓝源

25、公司1小区频点为10104,丽泽桥1小区频点也为10104,在三环主路上有同频干扰,易造成掉话,将丽泽桥1扇PCCPCH功率由31dBm调整为27dBm,调整后复测C/I有所改善。调整前后对比如下图:此二站同频 图3.20 C/I调整前后对比3.2.5 3G孤岛站场景:场景特点及优化建议:场景特点是TD信号无法形成连续稳定覆盖,在两段2G信号覆盖中形成3G孤岛。道路测试中容易出现频繁的23G切换,从而增加掉话的可能性。优化策略:针对这种场景可以修改孤岛站邻区关系,将其从切换链中去除来解决。优化案例:双桥东路路段燕京制药厂孤岛站双桥东路路段燕京制药厂站周边缺站存在大面积覆盖弱场,无法形成TD的连

26、续覆盖,道路表现为频繁的2G/3G切换,极易掉话。图3.21 双桥东路站点分布考虑到该站日均400MB的数据流量,我们没有选择关闭孤岛站。而是对该站邻区关系进行了调整:删除该站3G的出入邻区,保留2G的出邻区和2G共站的入邻区。调整后切换关系相对简单,掉话现象得到改善,如下图所示:周边缺少3G覆盖,形成孤岛站2G / 3G切换点2G / 3G切换点出城方向 进城方向图3.22 调整后出城进城双方向切换关系清晰3.3室内场景分类:3.2.1有覆盖的电梯场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在电梯中进行通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加强电梯内网络质量是提高用户感知度的重要网络优化内容之一。工程方面:电梯覆盖一般贯穿整个

27、楼层,通常1层进出电梯用户最多,建议将电梯覆盖与1层的小区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内部不设置切换区。同时,电梯和低层应设计为同一小区,以减少用户进出电梯的切换。但高层用户出入电梯时,将发生类似街道拐角效应的瞬时切换,对用户主观感受影响较大。为了提高电梯切换的成功率,需要提高电梯内覆盖信号场强。 图3.23 室内电梯场景主要思路是:加大电梯覆盖天线密度和天线输出电平,增强电梯覆盖场强,电梯井内信号可以扩散到电梯门厅中。当用户进入电梯厢中,电梯内信号很强,无须电梯门关闭来减少电梯外小区信号就已经切换到电梯中去,当用户离开电梯厢中,信号很快衰减,可以顺利从电梯厅切换到电梯外部小区。切换参数方面:当电梯内

28、配置的小区与出电梯的室内小区不一致时,就需要让用户能更快地切换至目标小区,否则在电梯门关闭后,如果用户还未切换至该层使用小区上,很容易造成掉话。建议电梯内的小区与其他平层之间的时间迟滞参数设置为640ms。3.2.2有覆盖的室内场景从用户感知度出发,对于有覆盖的室内环境要尽量减少用户在室内与室外小区间乒乓切换,使用户尽可能驻留在室内小区。当用户驻留在室内小区时,由于室内信号比较单纯,网络质量比较可靠,用户满意度高。但当用户处于窗边时,由于室外信号较强可能导致用户切换至室外宏站信号,这时需要严格控制室内覆盖的天线点位置,控制功率,使微站信号强度大于室外宏站信号,避免切换至室外。楼宇的小区规划建议

29、将楼宇的低层与高层单独划分小区,将低层小区与出入口处的室外宏小区配置邻区关系,高层小区不与室外宏小区配置邻区关系,避免高层的乒乓效应和握手现象,降低室外宏小区对室内高层覆盖的影响。 图3.24 有室内覆盖的场景3.2.3有覆盖的室内外切换场景当用户出入有室内覆盖的楼宇时,必定会发生室内与室外的切换或重选。用户对在大楼电梯内、急救通道、比较狭窄的工作间内和地下停车场等场景可以正常通话表示非常满意,如果在上述地带不能正常通话,用户满意度则会急剧下降。室内与室外的交界处,正是用户感知敏感区域,对于此类场景的处理越来越成为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工作。 图3.25 有覆盖的室内外切换场景针对出入口场景,我们

30、建议:工程参数:首先要确保室内TD微蜂窝设计合理,需要严格控制室内外的信号泄漏。一方面要确定该建筑的实际建筑穿透损耗,另一方面对切换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对室内天线位置和发射功率进行合理规划。切换带优化:室内外切换带我们建议在大厅口外5-8米左右。切换带的优化主要依靠对小区功率参数的调整,功率的调整既要能保证切换带的相对稳定,又要确保室内不能对室外过度泄漏。这个过程需要对建筑物外围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找到合适的室内小区功率值。建议导频信号边缘控制在-90dBm。3.2.4未建设室内分布的室内与室外切换场景未建设3G分布系统的室内环境在现网中数量众多,一方面我们正在加强工程建设,以期覆盖所有数据业务

31、热点地区;另一方面必然存在有些室内区域将长期无3G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而有2G网络覆盖,这类场景的优化必定是未来优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借助于2G网络深度覆盖,通过23G互操作优化,使用户平滑过渡到2G网络是此类场景优化的最重要手段,选择好室外邻区,设置好邻区和切换参数则是实际工作的重点。 图3.26 未建设室内分布的室内与室外切换场景针对此类场景,我们建议:邻区选择:合适的邻区选择是实现23G平滑过渡的关键之一,因此2G微蜂窝与室外3G宏站的邻区配置是一项重要工作。首先通过基站位置信息初步选定微蜂窝的3G宏站邻区,其次在室内现场测试3G小区信号强度,选择3-4个最强小区作为室内2G微蜂窝的最终邻区配

32、置。参数优化:此类场景中,主要为跨系统的切换和重选,且主要为3G切至2G,即3A切换机制判决算法。此类场景我们推荐CS域Tused:-90dbm; CS域TotherRAT:-80dbm;;切换迟滞时间为1280ms。四、省内推广情况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自TD大会战以来,采用本成果对城区道路和室内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测试终端道路掉话率从优化前的6.59%降到目前的1.33%,商用终端掉话率从优化前每条路3.7个下降到1个。全网CS掉话率从优化前的2.73%下降到目前的1.52%左右,用户感知得到极大提高。 基于商用终端的不同场景的网络优化研究是在3G时代对网络差异性优化的初步探索。通过前期大量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测试经验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区别于以往2G时代基于测试终端的优化方法,和以商用终端的感知为目的的测试方法。通过对八个典型场景的差异性优化,获得了包括室内室外多种场景下的优化经验,这些场景基本覆盖了现网中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但是在实际优化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场景都会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实际优化工作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考虑每个场景本身的特殊情况,有的放矢,将网络优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合起来,用不断提高的23G网络质量来满足用户感知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