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190861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三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德清县第一中学德清县第一中学邵兴新邵兴新2009年年3月月一、专题概述一、专题概述1.地位和功能地位和功能形成基本概念形成基本概念提高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初中科学初中科学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选修5)化学化学2(专题三专题三)丰富、拓展学生丰富、拓展学生对具体的有机化对具体的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构合物的认识,构建新的认知框架建新的认知框架初中科学初中科学化学化学2专题专题1(P14)铺垫铺垫基础基础提高提高拓展拓展本专题本专题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

2、 采用采用从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的编写思路,以生产、生活和食物中的有机物作为切入点,以生产、生活和食物中的有机物作为切入点,将学生将学生对身边、生活中熟悉的物质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与化学对身边、生活中熟悉的物质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相联系,拓宽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实验的科学探究相联系,拓宽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构建新的认知框架。识,构建新的认知框架。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内容的选择与呈现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

3、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及其衍生苯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及其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二)课标落实于本专题的教学目标(二)课标落实于本专题的教学目标1.知识

4、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新教材较少涉及类的概念。只介绍了烷烃的结新教材较少涉及类的概念。只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以及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构特点和主要性质以及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不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也没有介绍烯烃、芳香不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也没有介绍烯烃、芳香烃、醇、羧酸等类的概念。烃、醇、羧酸等类的概念。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发展要求:的发展要求: 能书写碳原子数不大于能书写碳原子数不大于6 6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 2)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

5、质及用途 教材采用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入手,充分利用实教材采用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验研究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白质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实例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酸性高锰酸钾通过实例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对乙烯等不饱和烃的氧化作用。溶液对乙烯等不饱和烃的氧化作用。 以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为例,了解化学家以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为例,了解化学家怎样从分析有机物结构入手进行化学合成。怎样从分析有机物结构入手进行化学合成。课本课

6、本P81(3 3)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类型涉及取代、氧化、加成、加聚、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涉及取代、氧化、加成、加聚、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基本有机反应类型。(4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涉及聚合反应的高分子产物,较多涉及加聚产物而主要涉及聚合反应的高分子产物,较多涉及加聚产物而缩聚反应的产物在缩聚反应的产物在“拓展视野拓展视野”中出现。要求中出现。要求能举例说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以加聚反应以加聚反应为例了解常见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合成。为例了解常见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合成。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3.

7、STS知识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核心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学生观察和亲自动手实践获得认识,既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又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教材通过介绍生产中石油的炼制和煤的干馏,通过“身边的化学”、“科学视野”等栏目介绍STS知识,体现了从生产、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产、生活的编写思路三、新旧教材知识比较及衔接三、新旧教材知识比较及衔接1.新旧教材比较新旧教材比较 (1)教学要求降低。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在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学要求降低。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基本上都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第一和第基本上都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

8、评价、掌握、灵活运用等第三、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评价、掌握、灵活运用等第三、第四层次的要求很少。第四层次的要求很少。 (2)知识点显著减少。新教材是从人们接触的生产、生活中)知识点显著减少。新教材是从人们接触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燃料、食品)出发,研究有机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如的实例(燃料、食品)出发,研究有机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如烃只讨论甲烷、乙烯、苯等少数几种化合物的存在、来源、重烃只讨论甲烷、乙烯、苯等少数几种化合物的存在、来源、重要性质及其应用,删去了烯烃、炔烃等内容,以及乙烯、乙炔要性质及其应用,删去了烯烃、炔烃等内容,以及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等相关知识。烃的衍生物也只是研究了乙

9、醇、乙的实验室制法等相关知识。烃的衍生物也只是研究了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主要性质。有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主要性质。有机合成只要求了解简单有机物的合成,高分子的合成只要求掌机合成只要求了解简单有机物的合成,高分子的合成只要求掌握加聚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握加聚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涉及到)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涉及到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4个,观察与思考个,观察与思考7个,活动与探究个,活动与探究4个,问题解决个,问题解决5个。学生参与活动共

10、有个。学生参与活动共有20处之多。处之多。 (4)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是以)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是以生产、生活的应用为背景,体现了化学来之于生活,服务于生生产、生活的应用为背景,体现了化学来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教材的小标题就可以得到体现,如活。从教材的小标题就可以得到体现,如“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合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等。等。 (5)不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求从具体的物质去认识一些)不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求从具体的物质去认识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对烃、烃的衍生物没有按物质类别、官能常见的有机化合

11、物。对烃、烃的衍生物没有按物质类别、官能团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对官能团的衍变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团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对官能团的衍变过程进行详细研究。 烷烃烷烃烯烃烯烃芳香烃芳香烃 醇醇 酸酸 酯酯多官能团衍生物多官能团衍生物高分子高分子有机有机化合化合物的物的获得获得与应与应用用人工合成的有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化合物塑料、橡胶、纤维塑料、橡胶、纤维化石燃料与有机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甲烷甲烷乙烯乙烯苯苯乙醇乙醇乙酸乙酸酯和油脂酯和油脂糖类糖类蛋白质蛋白质食品中的有机化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合物(1)深广度的变化:)深广度的变化:避免避免“一步到位一步到位”、“一竿子一竿子插到底插到底”化学学

12、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读选读 基本要求:认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基本要求:认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组成、结构特征和主要性质;知道糖类、油脂、蛋组成、结构特征和主要性质;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了解有机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及有机物中特殊的基了解有机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及有机物中特殊的基团团官能团。官能团。 发展要求:了解有机物基团与性质的关系,了解发展要求:了解有机物基团与性质的关系,了解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适当总结有机化学中各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适当总结有机化学中各类物质之间的转

13、化关系。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用结构简式规范书写有机用结构简式规范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2.新课程教学的变化:新课程教学的变化:(2)概念教学的变化:)概念教学的变化:避免单纯地避免单纯地“就事论事就事论事”进进行概念教学,关注概念的建构过程行概念教学,关注概念的建构过程(3)有机化合物教学的变化:)有机化合物教学的变化:注重获得有机化合物注重获得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感性认识,教材的内容特别强调从实验、性质的感性认识,教材的内容特别强调从实验、学生生活实际、已有知识出发,组织不同的内学生生活实际、已有知识出发,组织不同的内容,尽力渗透结构的观点,与旧教材运用容,尽力渗透结构的观点,与旧

14、教材运用“结构结构性质性质”、“物质物质官能团官能团”教学思路有所不同教学思路有所不同四、本专题的教学策略四、本专题的教学策略 重视利用实际生产、生活的知识和社会热点重视利用实际生产、生活的知识和社会热点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的边及生活中的“常见有机化合物常见有机化合物”入手,学习最入手,学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不要强调按官能团类别学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不要强调按官能团类别学习有机化合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表、实验等习有机化合物;教学中要

15、充分利用图表、实验等进行直观教学。进行直观教学。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一条线索。本单元教材以三种化石燃料的存在、)一条线索。本单元教材以三种化石燃料的存在、加工和利用为线索,讨论是如何从化石燃料中获取一些重要加工和利用为线索,讨论是如何从化石燃料中获取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 (2)两个有机结合。一是把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有)两个有机结合。一是把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是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是STS教育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的教育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起来。 (3)两类反应。本单元中通过对甲烷、乙烯、石油性)两类反应。本单元中通过对甲烷、乙烯、石

16、油性质的讨论,突出对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质的讨论,突出对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4)三种物质。从天然气、石油到煤的讨论中,重点)三种物质。从天然气、石油到煤的讨论中,重点研究甲烷、乙烯、苯等三种物质。研究甲烷、乙烯、苯等三种物质。五、教学要求及具体知识点五、教学要求及具体知识点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本单元知识与本单元知识与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联系模块的联系化石燃料与有机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甲烷甲烷乙烯乙烯苯苯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知识的把握:)知识的把握:把握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结构;把握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结

17、构;能把握碳原子的能把握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成键特征; 能识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能识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能判断基本能判断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 要充分运用好实物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及教材中的要充分运用好实物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及教材中的图表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图表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对甲烷的取代反应、对甲烷的取代反应、乙烯的加成等重点内容的突破,可以通过实验等形式的活动探究乙烯的加成等重点内容的突破,可以通过实验等形式的活动探究去帮助学生理解,并注意因结构的差异而导致物质性质的不同。去帮助学生理解,并注意因结构的差异而导致物质性质的不同。如甲烷和乙烯

18、,通过引导学生对甲烷与氯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如甲烷和乙烯,通过引导学生对甲烷与氯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产物,并结合甲烷的结构特征,揭示取代反应的实质。同样,分析产物,并结合甲烷的结构特征,揭示取代反应的实质。同样,通过对乙烯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溴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通过对乙烯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溴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说明乙烯易于和高锰酸钾、溴水等物质反应,并引导学生比较甲说明乙烯易于和高锰酸钾、溴水等物质反应,并引导学生比较甲烷和乙烯结构的差别,真正去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对烷和乙烯结构的差别,真正去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对于苯的学习,可以通过苯与乙烯有关实验现象的比较去

19、认识苯的于苯的学习,可以通过苯与乙烯有关实验现象的比较去认识苯的结构。结构。 (2)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如甲烷的燃烧反应和甲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如甲烷的燃烧反应和甲烷的用途等,结合教材中烷的用途等,结合教材中“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分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形成析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石油通过阅读、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石油的炼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的炼制,引导学

20、生阅读教材,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最后通过列表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清石油炼论,最后通过列表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清石油炼制的几种方法、原理、目的、产物及产物的用途等。制的几种方法、原理、目的、产物及产物的用途等。 (3)要注意初高中知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要注意初高中知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然气、石油、煤这三种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然气、石油、煤这三种化石燃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专题的教学要注意从学化石燃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专题的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同时不要把旧教材和选修教材中有关生已有知识出

21、发,同时不要把旧教材和选修教材中有关“烃烃”的内容强行的内容强行“塞塞”进去,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进去,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区别要求,同时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区别要求,同时也要为将来选修也要为将来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打下承上启下的基的学生打下承上启下的基础。础。 (4)教学设计要围绕三条主线。)教学设计要围绕三条主线。核心内容主线:以甲烷、乙烯、苯等为代表物,研究核心内容主线:以甲烷、乙烯、苯等为代表物,研究探讨其组成、结构及性质,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探讨其组成、结构及性质,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2、。情境素材主线:以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的主要组情境素材主线:以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的主要组成以及其开发利用为主线,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提供成以及其开发利用为主线,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提供背景素材。背景素材。师生活动主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观察师生活动主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归纳、问题解决等活动素材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归纳、问题解决等活动素材开展各项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单边的学生独立活动,也开展各项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单边的学生独立活动,也可以是生可以是生生、师生、师生等多边活动。生等多边活动。发发展展要要求求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3、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C6)。能根据有机化合物中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能根据有机化合物中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质量确定其分子式。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说说明明不宜拓展:不宜拓展: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克服习惯思维、精选习题)克服习惯思维、精选习题)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一课时 教学要求发发展展要要求求乙炔的结构与性质。乙炔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乙烯、乙炔分子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乙烯、乙炔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空间结构。说说明明不宜拓展:不宜拓展: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烯烃、炔烃的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烯烃、炔烃的同系物。同

24、系物。只要求通过乙炔与溴、氯化氢的反应,加只要求通过乙炔与溴、氯化氢的反应,加深对加成反应的认识,炔烃的性质不作要深对加成反应的认识,炔烃的性质不作要求。求。(课本(课本P64 丰富不饱和烃的知识、加深对同系物概念的理解丰富不饱和烃的知识、加深对同系物概念的理解) 石油炼制 乙烯 二课时 教学要求发展要求1.苯分子的空间结构。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说明不宜拓展:苯的同系物。(课本P67问题解决:加深对苯的结构特征的认识)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重视学生已有知识。与第一单元相同,突出了这些烃的衍)重视学生已有知识。与第一单元相同,突出了这些烃的衍

25、生物的来源、存在,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生物的来源、存在,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许多新知识可学,这部分知识还与自己的生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许多新知识可学,这部分知识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一条线索、二种方法。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以食品中的)一条线索、二种方法。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线索,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学习乙醇、乙酸、有机化合物为线索,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学习乙醇、乙酸、糖类、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性质,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糖类、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的

26、组成、性质,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在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点,在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教材没有对较复杂的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原理进行深入的)教材没有对较复杂的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等探讨,而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认识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和转化关系,一系列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认识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和转化关系,也为今后在选修教材中全面学习烃的衍生物的衍生关系奠定基础。也为今后在选修教材中全面学习烃的衍生物的衍生关系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27、乙醇乙醇乙酸乙酸酯和油脂酯和油脂糖类糖类蛋白质蛋白质食品食品中的中的有机有机化合化合物物本单元知识与本单元知识与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联系模块的联系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学生具有一些关于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学生具有一些关于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乙醇、乙维生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在自然界中的酸、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组成、基本性质和应用,并在学习上述各物质性存在、组成、基本性质和应用,并在学习上述各物质性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认识甘油、乙醛、乙酸乙酯

28、、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认识甘油、乙醛、乙酸乙酯、硬脂酸钠等烃的衍生物。硬脂酸钠等烃的衍生物。 糖类 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基基本本要要求求了解几种常见糖类物质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了解几种常见糖类物质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了解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了解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发展要求有机基团和性质的关系。有机基团和性质的关系。说明不宜拓展: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以及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以及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以主干知识为主线。本部分教材设计的合成路线,)以主干知识为主线。本部分教材设计的合成路线,是按照教学过程中,从烃(乙烯)

29、到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是按照教学过程中,从烃(乙烯)到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知识顺序,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乙酸乙酯)的知识顺序,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乙酸乙酯合成的基本思路。乙酸乙酯合成的基本思路。 (2)以生活素材为背景。本单元主体知识的呈现,是以)以生活素材为背景。本单元主体知识的呈现,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为问题的背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为问题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物质合成知识的渴求。景,引发学生对物质合成知识的渴求。 (3)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

30、别到一般。通过乙烯加聚反应的学习,推广到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的合成。通过乙烯加聚反应的学习,推广到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的合成。 (4)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在学习了学生熟)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在学习了学生熟悉的乙酸乙酯的合成思路和方法后,再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悉的乙酸乙酯的合成思路和方法后,再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高分子合成的学习中介绍了乙烯的加聚。并严格的合成反应。高分子合成的学习中介绍了乙烯的加聚。并严格控制教学的难度。控制教学的难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合理使用教材

31、中的资料)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合理使用教材中的资料性栏目性栏目,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充分利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实验用实验,合理开展科学探究。合理开展科学探究。(2)关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教学:)关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使学生知道高分子化合物与小分子化合物的不同;高分子化合物与小分子化合物的不同;使学生了使学生了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胶等)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涂料、黏合剂等);成纤维及涂料、黏合剂等);使学生明确高分子使学生明确高分子化合物是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化合物是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能能正确书写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