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099526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165 大小:1.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归类填表和在条形统计图上画出来。教学用具制作教材的复习题,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2、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2)学生实际操作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三、实践操作四、作业设计:2、数据的整理。(1)统计表。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想:图中的每格代表几?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1、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2、测量自己的身高厘米数和体重的千克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板书设计: 数的收集和整理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2、数据的整理。(1)统计表。(2)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

4、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2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分组整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情感目标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重点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教学用具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引探教学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1)教师出示记录单, 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

5、学的平均身高?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4)看书回答问题: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1课堂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5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2、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男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女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全体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学生填写统计表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分组整

6、理原始数据的方法三、课堂实践四、作业设计: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分组整理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2.、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

7、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3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复式统计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能力目标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情感目标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作用。教学用具放大的例3 统计表。教学方法尝试法 讨论法 引探教学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1出示。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

8、2人。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 人。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1小组合作讨论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2小组合作实践做第9页的“做一

9、做”首先让学生口述怎样填写;再让学生独立去填;最后回答: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到什么?今天学习的内容;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1、 做练习二的第1、3题。2、 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作用。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复式统计表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数学组:

10、男生14人,女生8人。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 人。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4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识。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识。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内涵,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

11、识。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内涵,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用具小黑板统计表教学方法归纳法 讨论法 练习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数据的收集。二、复习数据的整理。回忆一下,数据的收集有几种情况,又有几种方法。讨论后归纳: 收集到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一般有确定范围、分组、分别统计(填表或画图)几步。 1、出示错例: 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体重记录单: 293426313730322840363027333237283529263430 二种情况:收集静止的数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数据。 方法:第一种情况可逐项数出;第二种情况可用画“正”字的方

12、法。 说说用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写出要收集的数据的名称;随着数据每增加一,则写一笔;最后总计。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内涵,培养良好的习惯。三、作业设计:根据以上记录单制成下表: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人数 7 8 4 1 上面的表对吗?问题在哪? 调查一项自己喜欢的项目,并把它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上面的表对吗?问题在哪? 如改成下表,对吗?谁能很快找出其错误?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人数 9 7 4 1 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13、的认识。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种情况:收集静止的数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数据。 方法:第一种情况可逐项数出;第二种情况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说说用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5 课时课题认识稍复杂的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例1、例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参与,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

14、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求平均数。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归纳法 讨论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须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例1 。1、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2、思考并回答: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2)必须要知道什么?(3)你会解答这道题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通过统计表求平均数。三、

15、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课堂作业六、作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例2。1、观察比较:例1与例2 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例1 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做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1、练习三的第2题。练习三的第1、3、4题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参与,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板书设计: 认识稍复杂的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例1 (28+33+

16、23)(10+11+9)=2.8(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例2 (2.5123113.210)(121110) =9533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6 课时课题求平均数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深化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能熟练地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于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教

17、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解答求平均数问题。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归纳法 讨论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复习二、练习口述解答下列各问题所必须的两个条件。(1)两块实验田,平均每公顷产粮多少千克?(2)两块实验田,平均每块田产粮多少千克?(3)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用一星期看完了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a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b页,这星期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比较(1)与(2),(3)与(4)。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复习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为下面的练习做准备和铺垫。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于服务于

18、生活的思想教育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课堂作业1、看统计表计算(投影出示下题)下面是王师傅开车从甲往乙3小时中行驶路程与节油情况统计表。2、比较练习: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710题填写完成这张统计表并回答下面问题:(1)哪1小时平均每千米节油量最高?(2)汽车3小时共行多少千米?一共节约用油多少升?(3)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的路程中平均每千米节油多少升?简要小结:3小时的总节油量3小时的总路程平均数结合统计表,分层练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清问题所对应的两个条件。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练习课(1)宏光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前3天平均每

19、天生产化肥3.5吨,后4天共生产化肥16.8吨。这一周,这个化肥厂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2)宏光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3.5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4.2吨。这一周,这个化肥厂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3)宏光化肥厂在一周中平均每天生产化肥3.9吨,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3.5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7 课时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清从原始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到制定统计表和填写统计表的要领,

20、初步领会简单的统计内涵,掌握统计方法,能看表进行问题的比较与分析。能力目标理解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把握解题的关键,能正确地分析解答求平均数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初步知识,求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求平均数问题。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归纳法 讨论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二、练习1、什么是原始数据?2、统计表:3、平均数。1、P17页第1题。出示题目,引导观察,提问:这些数据称作什么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一眼看出成绩

21、的分布情况吗?2、P17页第2题。出示题目,引导观察,提问: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统计表应该怎样设计?画“正”字的方法。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1)分段整理。(2)填写统计表,集体反馈。(3)小组讨论: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研究指名反馈填写完成统计表。使学生进一步理清从原始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到制定统计表和填写统计表的要领,初步领会简单的统计内涵,掌握统计方法,能看表进行问题的比较与分析。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3、议一议(1)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有什么用?(2)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制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复习求平均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2、(1)出示第3题,引导审题,理解题意。(2)分析讨论:求三月上旬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你认为必须知道什么?你打算怎样求?组织反馈,板书解答过程。(3)小结解题思路,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1、什么是原始数据?画“正”字的方法。2、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3、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8 课时课题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课型实践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调查

23、与统计的实践活动,了解周围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喜欢情况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与统计的实践活动,了解周围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喜欢情况教学难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用具参考统计表教学方法动手操作与实验调查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分组活动1、 导入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伴随人们休闲时光的一种重要内容,每个人由于需求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选择的栏目也不相同,谁来说说每天你的家庭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哪些栏目?2、 出示课本第19页的第一个参考统计

24、表小组统计教师进行辅导。(1)、从表中你可获取什么信息?(2)、从这些信息中,你可以作出怎样的情况分析?礼拜调查的结果,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制成统计表通过调查与统计的实践活动,了解周围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喜欢情况三小组讨论四、交流讨论结果五、活动总结在小组内议一议从调查统计表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1、 书中提供的四大栏目,观众最多的是什么栏目?有多少人?这些人中是男的多还是女的多?2、 哪些栏目的观众最少?假设你是这个栏目的主持人你会做出怎样的改进?经过这样的调查和体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数学对生活的应用方面谈谈,也可以从立志成为电视人的方面去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

25、数学的应用意识。板书设计: 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哪些栏目的观众最少?假设你是这个栏目的主持人你会做出怎样的改进?数学对生活的应用方面谈谈,也可以从立志成为电视人的方面去谈自己的想法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4、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9 课时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

26、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学用具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教学方法尝试法 直观演示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实践1、 观察后回答: 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平面图形)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实验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装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这只量筒里水面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7、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空间”这一概念。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完全相等?(2)认识长方体的棱。(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口诀:(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长方体的特征。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立体形,

28、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0 课时课题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教学难点建立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学用具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教学方法尝试法 直观演示法教 学 过 程

29、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实践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2、填好表后请回答: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1)观察并回答:(2)小组讨论。(1)什么叫做棱?(2)什么叫做顶点?(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3)用填

30、空的形式小结。(4)做第22页的“做一做”。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首先将复习与新课的两张表合在一起(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1练习五的第8题。2练习五的第9*、10*题。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1)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

31、 6 个正方形围成的 立体 图形。正方体也有 12 条棱,它们的长度 相等 。正方体也有 8 个顶点。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1 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目标教学重点表面积的意义。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

32、教具教学方法引探法 直观演示法 练习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实践探索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看图回答。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这个长方体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学生试着说一说。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课堂实践四

33、、课堂小结五、课堂练习(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1.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2、测量五年级教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它的表面积(地面除外)。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

34、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2 课时课题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

35、念教学用具一个正方体纸盒和例3的实物模型教学方法尝试法 直观演示法 练习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实践探索1 看图并回答2看看各自准备的正方体回答问题。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1小组合作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样?(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三

36、、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课堂练习2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投影显示例3,拿出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做练习六的第5、6、7题。售米的木箱是什么体?“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计算。学生讲所列出的算式的含义,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集体订正。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板书设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336 或者326 =

37、96 =96 =54(平方厘米) =54(平方厘米)说明:上面两种做法都对,32表示2个3相乘。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3 课时课题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应用问题。能力目标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应用问题,提高分析解题的正确率。养成认真分析题的良好习惯。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用具一个长

38、方体牙膏盒和一个墨水瓶盒。教学方法练习法 动手操作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基本练习 二、应用分析 1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正方体呢? 2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小结解题的注意点。尤其是第(5)题,注意给定的是棱的总长,要先计算棱长;第(2)小题单位名称应作好转化统一工作。下列各题的表面积计算,究竟是求哪几个面的和?(1)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2)长l.2分米、宽5厘米、高5分米;(3)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 (4)棱长6厘米;(5)棱长的总和是24厘米的正方体。(1)做一个无盖的正方体木箱的用料。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39、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应用问题。三、表面积计算的应用解题四、独立作业 1取出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墨水瓶盒,量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保留整数)。2取出一个牙膏盒子,量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再剪下上、下两个盖子,就成了通气管子的模型,请计算出这个模型管子的表面积。总结:解题的关键在于面的分析,在于确定相应面的长方形的长、宽究竟是几。完成练习六第9至12题,选作最后的思考题。作业讲评后总结全节的要点,并自我梳理(2)给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全面喷漆。(3)给车间的一个长方体排气管加高所用的材料平方数。(4)粉刷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1)管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2)每个面的长方形长、宽各是多少

40、厘米?(3)求管子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面的分析,在于确定相应面的长方形的长、宽究竟是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4 课时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情感目标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

41、体积单位教学难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用具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 引探法 讲授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二、探索研究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1实验观察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

42、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2教学体积单位。(1)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3 )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第31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

43、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5 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运用。教学用具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一大块橡皮泥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引探法教

44、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实践探索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1、 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

45、正方体的体积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abh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4)它的体积是多少?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2、做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3、做练习七的第4、6题。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运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abh教学反思:1、 教

46、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6 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理解底面积。教学难点根据物体体积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法 直观演示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1观察。(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

47、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2思考。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由 确定的。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理解底面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课堂实践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 = sh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3.2平方分米,高是1.2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根长3米的长方体木料,已知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4.42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3、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

48、评。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 = sh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7 课时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能力目

49、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用具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引探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提问: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长、

50、正方体的体积大小由 确定的。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为下面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做准备和铺垫。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将练习八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

51、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8 课时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能力目标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感目标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重点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