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源热泵研究现状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896258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壤源热泵研究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壤源热泵研究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壤源热泵研究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土壤源热泵研究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源热泵研究现状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壤源热泵研究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空调系统主要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冷热源,由于其“室外机”受环境空气季节性温度变化规律的制约,夏季供冷负荷越大时对应的冷凝温度越高;而冬季供热负荷越大时对应的蒸发温度越低,为此增加了大量能耗。根据热力学原理,若降低冷凝温度或提高蒸发温度都将提高制冷循环效率并节约能源。为此若能寻找到更理想的新热源形式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多采用的空气热源,无疑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明显的节能效果。与地面上环境空气相比,地下5米以下全年土壤温度稳定且约等于(略高于)年平均温度,可以分别在夏冬两季提供相对较低的冷凝温度和较高的蒸发温度。所以从原理上讲,土壤是一种比环境空气更好的热泵系统的冷

2、热源。已有的研究表明土壤热源热泵主要优点有:节能效果明显,可比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约20%1;埋地换热器不需要除霜,减少了冬季除霜的能耗;由于土壤具有较好的蓄热性能,可与太阳能联用改善冬季运行条件;埋地换热器在地下静态的吸放热,减小了空调系统对地面空气的热及噪音的污染。所以若能用土壤热源热泵部分取代空气源热泵,则必然节约能源并有可能形成新的空调产品系列。从目前已有的使用情况分析,它的主要缺点是:埋地换热器受土壤性质影响较大;连续运行时,热泵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土壤导热系数小而使埋地换热器的持续吸热速率仅为2040Wm-2,一般吸热速率为25 Wm-2 2,导致埋地

3、换热器的面积较大,如平面布置的埋地换热器的面积约为房间面积的2倍左右。尽管土壤热源存在以上不足,但World Energy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等国际著名组织及从事热泵的研究者都普遍认为,在目前和将来土壤热源热泵是最有前途的节能装置和系统,是国际空调和制冷行业前沿课题之一,也是地热利用的重要形式。1998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的ASHRAE技术奖就授予土壤热源热泵系统3,从70年代末开始,土壤源热泵的研究逐渐活跃。欧洲在80年代初先后召开了5次大型的土

4、壤源热泵的专题国际学术会议,瑞典已安装了1000多台(套)土壤源水热泵装置。美国从80年代初开始,在能源部(DOE)的直接资助下由ORNL(橡树岭)、BNL(布鲁克黑文)等国家实验室和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为土壤源热泵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对埋地换热器的地下换热过程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这些成果反映在J.E Bose、J. D Parker 4、P.D Metz 5及V.C Mei6等人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中。这一阶段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两本ASHRAE出版设计安装手册中7、8和文献9中。90年代以来

5、,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热点依然集中在埋地换热器的换热机理、强化换热及热泵系统与埋地换热器匹配等方面。与前一阶段单纯采用的“线源”传热模型不同,最新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相互耦合的传热、传质模型,以便更好的模拟埋地换热器的真实换热状况10、11;同时开始研究采用热物性更好的回填材料,以强化埋管在土壤中的导热过程,从而降低系统用于安装埋管的初投资12、13;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有关埋地换热器与热泵装置的最佳匹配参数的研究也在开展14、15。国际最新研究动态表明,有关埋地换热器的传热强化、土壤源热泵系统仿真及最佳匹配参数的研究都是土壤源热泵发展的“核心”技术课题,也是涉及多个基础学科领域且极具挑战性的研究工作。

6、自90年代初期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国内开始了对土壤源热泵的探索性研究,但在如何有效地降低系统初投资、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其主要的原因是已开展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局限于对所建立的实验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与传统的空气热源热泵性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得出土壤源热泵节能的一般性结论16-19。由于缺乏对埋地换热器在土壤中复杂的传热、传质综合传递过程的深入研究,使得这些结论只适用于某一具体实验系统,所提供的基础数据较少而不能作为设计依据。综合国内外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影响土壤热源热泵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1)缺少针对不同土壤特性或回填材料所进行的热物性

7、实验研究;(2)缺少用新的理论描述埋地换热器传热传质机理及强化传热过程的理论模型;(3)缺少根据不同冷、热负荷确定合理埋地换热器形式并把此与土壤热泵系统最佳匹配参数相结合的研究;(4)冬季从地下连续取热时,难以保证埋地换热器与周围的土壤有足够的传热温差。目前,地源热泵系统突破了以往国外应用于小规模别墅的限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我国,已有多处大规模地源热泵工程实例,例如南京某工程,占地面积16万平房米,采用了新式的桩基式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建筑现有桩基埋设换热器,从而节约了系统初投资。另外,上海、武汉、西安、南京等地的一些实际工程,也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埋孔数量200600不等。大规模地源热泵

8、系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对于地源热泵的理论研究,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埋地换热器一直是地源热泵技术的难点,同时也是该项技术研究的核心和应用基础。所以,针对目前工程所作的研究均围绕埋地换热器进行,其主要内容为:新型的桩基式埋地换热器与传统的埋管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差异;大规模地源热泵系统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土壤的恢复时间,以及合理的埋管间距等;U型管与W型管的换热性能比较;U型管内部热干扰的影响。同济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情况地源热泵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以来,同济大学就开始了对于地源热泵的研究。1997年在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容闳科技教育奖的资助下,在同济大学建成当时国内规模最大,可测项目最多的太阳能-土壤

9、源热泵综合实验台,所进行的相关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内容主要为地源热泵系统冬夏季启动工况的研究以及土壤类型对于换热过程的影响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近期,同济大学暖通研究所参加了“南京朗诗”、“武汉清江花园”,“西安都市之门”、“上海明园森林花园”、“张家港杨舍镇”等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咨询等。针对目前国内地源热泵系统规模大,埋地换热器数量多的特点,进行了大规模地源热泵系统对土壤温度场影响及恢复特性的模拟研究。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如下:1 周亚素 土壤热源热泵动态特性与能耗分析研究 博士论文 2001.112 李元旦 土壤源热泵冬季工况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3 高晓兵 华东地区土壤及土沙混合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4 徐琳 土壤热源热泵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研究及节能分析 硕士论文 20045 李雅昕 桩基式土壤源热泵系统管群换热及恢复特性研究 硕士论文 预答辩时间2007.1发表的论文如下:1.李元旦,张旭,周亚素,陈沛霖, 土壤源热泵冬季工况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暖通空调,2001(1),vol 31,17-20.2.张旭,高晓兵 华东地区土壤及土沙混合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暖通空调,2004(5),vol 34,83-89.3.徐琳,张旭 土壤热源热泵系统节能分析,煤气与热力,2006(3),vol 26,42-4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