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33645584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建立完 善区域性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提高危重孕产妇救 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降低 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本指南。第二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设置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医疗 资源,原则上依托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或产科实 力突生且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协作机制的妇 幼保健院或专科医院。第三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辖区危重孕产妇的救 治、会诊和转诊工作,并对下级救治中心开展技术指导和双 向协作。第二章区域组织管理第四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设置应当遵循统筹规划、 择优确定、科

2、学布局的原则。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 当在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医 疗资源情况和危重孕产妇救治需求对区域内危重孕产妇救 治中心的数量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本级危重孕产妇救 治中心。省级应当建立若干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县两 级均应当建立至少 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第五条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各级各 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建立危 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省级和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 心依托产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三级 妇幼保健院或三级妇产医院设立;县级救治中心原则上依托 已建有ICU病区,且产科实力和综合

3、救治能力较强的二级以 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医院设立。各级各类医疗卫 生机构应当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功能定位和职责 任务,配合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会诊 和转诊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要保障危重孕产 妇救治床位,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原则上要设立重症监护 室。第六条 承担危重孕产妇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 较强的危重孕产妇临床救治能力。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应当具备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服务能力等基本条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 求见附件1) O产科床位调整应当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规划,优先在医疗机构内部调剂。第七条

4、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由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保障母婴安全协调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助产机构、急救中心和血站联动机制,强化救治、用血、转运等重点环节保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 解决工作中的突生问题。 组建由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 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的区域危重孕产妇急救专家组,明确职责和任务分工,指导 参与辖区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第八条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强化危重孕产妇 救治分片责任落实。要结合医联体建设划定危重孕产妇救治 责任片区,指定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对口负责若干市(地、州)、县(市、区)的危重救治工作。省级、

5、地市级 危重救治中心应当与对口市(地、州)、县(市、区)建立 危重孕产妇会诊、转诊、技术指导等双向协作关系,确保转 诊救治网络覆盖全部助产机构。第九条 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尤其是三级医疗机构应 当按照职责,切实承担起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会诊和接诊任 务,定期派员下沉到辖区助产机构指导,提升基层高危孕产 妇管理水平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动态配置。豉励三级医疗机构牵头组建产儿科专科联盟,以专科协 作为纽带,重点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大力发 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产儿科远程医疗协作网, 豉励三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

6、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 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第十条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督促医疗机构畅 通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绿色通道,加快建成分级负责、上下 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急救、会诊、转诊 网络。医疗机构对于病情需要转运且具备转运条件的孕产 妇,应当及时安排医务人员携带急救用品、相关病历资料随 车护送至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对于不具备转诊条件 的,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通过电话、视频等远程指 导或派员赴现场会诊、指导。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要建 立急救绿色通道,有专人负责接诊工作,并向护送的医护人 员询问病情和前期抢救情况,查看病历和抢救记录,确保有 效衔接和绿色通道

7、畅通。第十一条 各地要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管理信息系统建 设,覆盖辖区内所有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助产机构和院前 急救机构,逐步完善省、市两级救治中心对下级救治中心的 远程会诊和患者转运过程中的 GPS定位功能,实现危重孕产 妇系统管理、转运定位、院前急救处理以及救治中心床位使 用、救治处理情况和随访管理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转运 效率和救治成功率。第三章机构管理第十二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要设立产科安全管理办公 室,由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协调建立高 危孕产妇救治、转诊等机制,建立院内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的

8、沟通合作,实现高危孕产妇全程管 理以及危重孕产妇的有效救治、快速会诊和迅速转运。完善 产科、儿科协作机制,豉励产科与儿科共同确定分娩时机, 儿科医师按照院内会诊时限要求准时到达,确保每个分娩现 场有1名经过新生儿复苏培训的专业人员在场。第十三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 长,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以及内科、外科、妇科、急诊 科、麻醉科、放射科、输血科、检验科、药剂科、介入血管 科等相关业务科室专家为成员的院内危重孕产妇急救小组 (传染病专科医院需增加相关传染病科专家),救治中心具 他成员由以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未设立内科、外科的 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应当与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

9、综合医 院建立转会诊协作机制。救治中心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 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可配备相关技术人员。(危重 孕产妇救治中心人员配备要求见附件2)。第十四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环境 卫生学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流程合理、 洁污分区明确,标识正确清晰。第十五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设有危重抢救设备设 施齐全的抢救病房或病区。抢救病房或病区应当设置于方便 危重孕产妇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以邻近产房、手术室、 急诊室为宜。救治中心抢救病房具体建设标准参照综合医院 ICU建设标准,并满足危重孕产妇救治需求和突生产科特色。 救治中心工作用房应当明确划分病房区、医

10、疗护理辅助区、 工作人员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第十六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抢救床位数量根据服务 区域层级、服务范围大小、辖区人口数量和实际收治患者的 需要设定。救治中心抢救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应当适当扩大规模。救治中心抢救床位根据医院实际 情况配置在产科或ICU。(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床位配 备要求见附件2) o第十七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按照功能任务要求系 统化配置相关设施条件以及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并保证 开展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有的监护和诊疗技术项目。病区内应 当配备中心监护系统,每床除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 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外,

11、还 应当配备床旁监护,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 每个单元应当配备便携式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等设备。(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设备配置要求详见附件3)第十八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家属接待区应当有清楚的 识别标志,便于家属到达时能够快捷地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第十九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通讯、监 控、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库,收集 危重孕产妇救治信息,并按要求及时向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 门报送相关信息资料。落实孕产妇死亡个案月报制度,发生 孕产妇死亡应当第一时间通报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第四章业务管理第二十条

12、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要针对产后由血、新生儿 窒息等孕产妇和新生儿主要死因,制订应急预案,逐一建立 完善抢救程序与规范。第二十一条 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建立业务能力 持续提升机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医师和护士应当具备相 应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知识更新。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 中心要强化对基层业务指导,结合收治的上转危重孕产妇情 况对基层进行培训。基层救治中心对上转的危重孕产妇要进 行追踪,及时了解和学习上级中心的救治方案,有条件的应 当参与上转孕产妇的救治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救治中心人员 的救治能力。第二十二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建立快速反应团队,每季度开展至少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

13、队急救 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紧急剖宫产自决定手术至 胎儿娩由时间(DDI)应当努力控制在 30分钟以内并逐步缩 短。保障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第二十三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确保贯彻落实医疗 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危重孕产妇 监护诊疗工作特征相符合的基本工作制度和医疗护理常规。第二十四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危重 孕产妇救治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 诊疗常规。建立完善高危妊娠管理、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孕 产妇死亡评审等制度(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基本工作制度见 附件4) o第二十五条 危重孕产

14、妇救治中心应当建立健全人员、设 施、设备、药品、耗材等各种管理制度,及时保障危重孕产 妇救治所需的药品、耗材,并保持救治所需设备功能均处于 正常状态,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运行。第二十六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成立质量控制小 组,制定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相关制度和规范,定期分析医 疗与护理质量,提由改进意见并落实,常规开展孕产妇病情、诊疗效果评估工作,保证本中心医疗与护理技术质量和服务 质量的持续改进。第二十七条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 理,制定符合孕产妇特点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 程,有效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发生风险。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二十八条

15、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基本设施建设、设 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能力、技术项目、工作制度等要求 应当对照本指南加强建设与管理。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本指 南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第二十九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立省级危重孕 产妇救治质量控制中心,定期开展逐级督导和质控,对辖区 内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进行质量评估、检查指导和动态管 理。对连续发生孕产妇死亡,发生产科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 件或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负 责人应当及时进行约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通报并严肃 处理。第三十条 建立完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考评制度和退由 机制。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期组

16、织对现有的救治中心进 行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优秀的机构应当予以豉励,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机构应当进行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摘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一条 本指南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2.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床位和人员配备要求3.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设备配置要求。4.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基本工作制度。附件1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机构基本能力序号项目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县级市级省级1产科床位数(张)原则上学30原则上学40402年分娩量(人次)2000400040003高危孕产妇比例40%70%70%

17、4ICU支持原则上应当有独立ICU,并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床位应当设置ICU,并保障孕产妇救治床位设立独立的产科 ICU或医院ICU保障孕产妇救治床位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酌情调整。二、人员基本技能(一)救治中心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接受过严格的专业理 论和技术培训,须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相应资质,能够 胜任对危重孕产妇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二)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经过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完成专科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三)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具备高危妊娠和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 理生理学知识、救治中心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 念。(四

18、)救治中心妇产科医师应当掌握高危妊娠的基本理 论知识:1.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 产科由血、休克、DIC、羊水栓塞、严重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等);2.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 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外 科合并症等);3.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4.阴道助 产技术;5.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6.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 的其他知识。(五)救治中心重症医学医师应当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 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基本理论知识:1.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

19、.严重肝功能障碍; 8.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由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2.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镇静与镇痛;14.严重感染;1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紊乱。(六)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掌握孕产妇危重症诊疗和 救治的基本技能:1.分娩期并发症包括子宫破裂、 羊水栓塞、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及其并发症、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其并发症等处理措施;2.产后由血及失血性休克防治措施;3.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各种救治技能;4.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及早产儿处理:5.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的其他技能。(七)救治中心相关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

20、和治疗技术外,应当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 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 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 8.电复律 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10.持续血液净 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八)救治中心相关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 知识更新。(九)救治中心相关护士应当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 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附件3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床位和人员配备要求序 号项目危重孕广妇救治

21、中心县级市级省级1抢救床位数2682医师床位比0.80.80.83护士床位比2.52.52.54医师高级职称构成比30%40%40%5业务负责人技术职称副高级以上1人,从事相关专 业10年以上副高级以上2人,从事相关 专业10年以上副高级以上4人,从事相关 专业10年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救设备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县级市级省级1专业抢救设备及器械1.1胎心监护仪1.2多普勒胎心监护仪1.3产包1.4清宫包1.5缝合包1.6宫纱(或水囊)1.7产钳1.8胎头吸引器1.9阴道拉钩1.10宫颈钳1.11新生儿抢救台1台1台2台1.12新生儿监护仪1台1台2台1.13新生儿转运暖箱1台1台2台1.14新

22、生儿喉镜(气管插管)1台1台1台1.15新生儿呼吸机1台1台2台1.16T组合复苏器(新生儿复苏囊)1台1台2台1.17新生儿低压吸引器1台2台2台1.18胎粪吸引管2ICU基本设备2.1床头设备带或吊塔(含吸氧、负压吸引、压缩空气,UPS 漏电保护装置等)床位数100%床位数100%床位数100%2.2ICU专用病床(含床头桌、防褥疮床垫)床位数100%床位数100%床位数100%2.3中心监护系统1套1套学1套2.4床旁监护系统(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 压力监测模块)床位数100%床位数100%床位数120%2.5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小要求1台1台2.6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

23、监测设备(心排量测定仪)小要求1台1台2.7呼吸机床位数80%床位数80%床位数80%2.8便携式呼吸机1台1台1台2.9便携式监护仪1台1台1台2.10除颤仪1台1台1台2.11体外起搏器1台1台1台2.12纤维支气管镜1台1台1台2.13心电图机1台1台1台2.14血气分析仪(床旁)1台1台1台2.15输液泵床位数100%床位数200%床位数200%2.16注射泵床位数200%床位数300%床位数300%2.17输血泵1台2台2台2.18肠内营养输注泵床位数50%床位数50%床位数50%2.19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器械2.20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含急救器械)1台2台2台2.21电子升降温设

24、备1台1台2台2.22输液加温设备1台1台2台2.23空气消毒净化设备根据具体房屋面枳确定根据具体房屋面枳确定根据具体房屋面枳确定2.24血糖仪1台1台1台2.25床旁彩超1台1台1台2.26血液净化仪小要求1台2台2.27床旁X光机1台1台1台附件5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基本工作制度一、高危妊娠管理制度;二、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三、危重孕产妇转运急救流程;四、接受转诊和信息反馈制度;五、疑难危急重症病例讨论制度;六、危重孕产妇抢救报告制度;七、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制度;八、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九、培训和急救演练制度;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制度;十一、抢救用血制度;十二、各级医师负责制度;十三、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十四、信息登记制度;十五、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十六、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十七、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十八、伦理学评估和审核制度;十九、不良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二十、危重孕产妇医患沟通与媒体沟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