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281049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

2、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2.经历猜想、认识、感知、测量、判断、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能力。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

3、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尤其是“分米”,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很有必要,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具体来说1.故事设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从复习、导入以及毫米分米的学习我都采用了“金箍棒”为学具,学习估、量的方法,建立长度单位的直观表象。2. 直观演示

4、。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毫米、分米标准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后,再实际测量。用实物直观演示贯穿教学,目的就是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认识单位长度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的。3.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知”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找

5、、摸、量等活动,自主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另外这节课,我还特别重视估测教学,在估测“毫米”教学时,由于毫米较相对小 ,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下面,我再简单说一说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课前播放动画视频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引出关于长度知识的复习。2.复习:先估测1米、1厘米的小棒的长度,是想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感悟, 通过估测、比划1米、1厘米大约多长,教师贴出标准长度的纸条,都是为了充分唤醒学生对1米和1分米长度表象的回忆。3.估、量最短的金箍棒不到1厘米,到底有多

6、长?,激起疑问,直接引入新课。导入的简约才可能为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第二个环节是探究活动,这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活动一:认识毫米。认识1毫米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关于毫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是想给学生尝试、思考的空间,激发学习主动性。我们经常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不就是在提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吗?学生已经有学习“米”和“厘米”的经验,已经初步了解测量的知识,也就初步了解该学习长度单位的什么知识。还有一点就是,想顺应学生的需要去教学,学生最渴望了解的就是我们的探究方向。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和感知1毫米时,主要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我们都知道,没

7、有什么比让学生亲身体验印象更深刻的。在尺子上找到一毫米,说说你眼中的一毫米,再找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差不多是1毫米,这里是建立1毫米表象的关键,所以学生说出的物体我觉得不能一带而过,所以学生找到后,我要求再量一量、比一比,这样做这也有利于日后的估测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找到最恰当的参照物。认识完毫米了,又安排了再次测量最短的金箍棒的活动,设计二次测量的目的:一是可以巩固测量方法,二是可以强化对毫米的感性认识。活动二:认识分米认识1分米时,我给出一个10厘米的金箍棒让学生量一量以后。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1分米的长度。揭示“分米”,考虑到分米的教学内容和毫米的教学内容是类似的,不想再一步步扶着学

8、生向前走,于是采取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想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源于发现的喜悦,所以尽量多设置些让学生思考后才能发现答案的问题。(出示1分米的金箍棒),先估测,再量一量直接点题,板书:分米dm;1分米10厘米,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自主学习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学习分米的重点。通过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学生会发现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 在感知1分米过程中,“1分米有多长”的表象与生活中的实物相对照,便于日后的估测能力的形成。这一过程和毫米表象建立方法类似。认识了毫米、分米以后,有必要总结、理顺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设计了两个活动:1.是“再次感

9、知四个单位长度”,目的是再次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充分加深学生对单位长度表象的认识。2.是梳理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后,为了能理清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示进率、初步构建认知模型。我设计了这样图示化的板书【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10 10 10新课结束了,安排拓展练习,以便加深认识。我认为精心挑选恰当的习题,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考虑到要实现加深巩固知识这一作用,我还想结合学生生理特点渗透健康教育。此外还注意了习题设计的层次性,以及新旧知识的融合,这都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最后同用“金箍棒”还能变得的“从地面直到云霄”,这究竟是多长?拓展结束全课,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延伸空间。以上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的一点想法和做法,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大家给予指正。有意见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商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