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9368852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语文课程标准在给语文学科定性时,除了继续突出语文的交际工具性质之外,更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质,语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过去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质转向重视语文的双重(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质。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一个“工具性”或“人文性”是无法概括语文这一复杂学科的本质属性,而且“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身又是处于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之中。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这一个,张扬另一个的问题。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

2、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推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概括,是近年来人们对于语文学科性质与地位科学认识的最好的总结。正确理解并把握其精髓,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将会起到宏观的指导作用。关于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工具性,这一点大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大家的认识可能不一定统一。因此,要认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首先就得理解其中所提的人文性的具体内涵。语文的人文

3、性,不等于过去所提的道。道,是指文章或作品的思想内容,一篇好作品,一定要努力做到文道统一,文质兼美。语文的人文性,也不等于过去所提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语文教学要加强思想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所谓的人文性,指的则是在语文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考虑到人才成长的差异性,考虑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德育,这只是人文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与成长,立足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用怎样的人类文化去滋润和培育他们,并采用正确而良好的培育方法,这才是语文人文性的应有之义和基本内涵。2、为了体现人文性,语文课本的编选就一定要努力朝这方面着力。有人认为中学生可以不读

4、文言文。如果有人认为我国从诗经到清代的优秀的古典文化遗产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不读也罢。又有人认为课文要体现时代精神,不错。什么叫时代精神,难道读刚出版的日报,看每天的电视新闻就叫时代精神吗?如果这样,看来连活页文选也用不着编,更不要说去编相对稳定的语文课本了。时代在发展,但作为培养人的突出人文性的语文,应当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要按照人成长的需要去配伍,而绝不能用貌似先进的一些理论左右教材的编写。你能说诗经、楚辞没有时代性吗?更何况,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还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去读课本以外的书,去读生活这本大书,而所有这一切,不正是时代的需要因而具有时代性吗?为了体现人文性,还有

5、个如何来进行语文教学的问题。按过去的理论,教师要传道受业解惑,结果,就往往讲得多而杂,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是一种缺乏人文性的教学。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启发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去发现,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鼓励他们在课外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扩大阅读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的表现,这,应该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应有之义吧!有些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提了许许多多问题,而一些问题不用学生思考就可以回答,事实上是假问题,这样走过场的课,恐怕也说不上体现了人文性。能较好地体现人文性的语文课,应当是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朗读、涵泳中得到熏陶与感染的,是能够让学生在课文的

6、学习中增添自信心与自豪感的。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学习质量才会越来越高。重视人文性,与简单生硬的说教无缘,它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上的提高和人格上的成长与完善。3、工具性不等于知识性,新课标谈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时说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怎样来理解这统一呢?看来,对于工具性的内涵,我们还是应当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长期以来,对于语文的工具性,很少有人不同意的。问题是如何去体现,则说法与做法就大相径庭了。为了突出工具性,大大加强语文的知识性,这是最突出的实例。上世纪50年代,语文课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门,在汉语课本中,虽然有不少的练习,但它以语法体系作为课本的知识体

7、系是显而易见的。后来,汉语课取消了,又有人提出了语文课要加强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的教学与字、词、句、篇的训练,并将它作为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当然,提出这些看法的同志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工具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由于强调了语文的知识体系,语文的能力培养得到底怎样,效果并不突出。应该说,语文的工具性,与语文的有关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工具性不等于知识性。工具性,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供人使用,在交际中使用,在学习其他课程中使用,在全面发展中使用,在终身学习和发展中使用。工具,就要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新课标已经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了言简意明的概

8、括与表述,这一基本特点要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生动的体现和切实的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首先,语文教师要对新课标的一整套理念与举措,作深入细致的学习。要将新课标与过去的大纲作比较,看一看在提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研究其中不同的原因。其次,语文教师本人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按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地提高。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当做到。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面至少应不小于新课标的规定。如果要求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语文老师自己却没有读过,这就很难更好地去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老师的写作水平,也应当按照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认真地达到。否则,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很难获得主动权。第三,语文老师在备课时

9、,一定要按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这一理念,钻研教材,选择教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领悟课文,把握课文的亮点,读出兴趣,读出滋味。第四,语文老师还应具备大语文大课堂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这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实践的锻炼中体味到语文的作用并更好地应用课文这一工具为实践服务。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树立起怎样才能算作学好语文的样板。学莫便乎近其人。当一名语文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了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并具备了运用现

10、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一定能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张扬人文精神,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有可能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学生也才有可能通过语文学习,有效地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并为自身的人格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听了王荣生老师讲“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这堂讲座时,我想起来,我想真的要抱憾终身了。参加“国培计划”之前的一件事。有一位参加今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的女孩,来向我请教怎样才能面试成功。她要面试的内容是说课,说句掏家底的话,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去指导她,但盛情难却,我姑且将自己那点看家本领拿出来吧,抱着这样的打算,我见到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她两手空空,见面第一

11、句话就问我:“你觉得评委会让说哪几课?”一听这话,我心里还真犯嘀咕:我要是说了算,还在小学当啥老师?在我的一再提醒下,她借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教科书,但,显然,刚才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她,面对她一次次的追问,我真的很无奈。直到她确定在我这里问不出究竟会出哪几课的说课题目,就失望地说了句:“要不,算了,抽到课之后随便看看,直接说得了!”我问她:“你怎么确定你要教的内容?”她回答:“不就是学学生字,分析分析课文嘛!”我说:“目标怎么定?”“不就是三维目标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我告诉她,看看教参吧,对说课会有帮助。她不置可否的说了句:“那么

12、多,怎么看的完,又不知道是哪一课。”面对她的不置可否,我就很是不爽:我天天备课都要看教参,你个小妮子不知天高地厚,直接拿着课文就上台说课了,我看你究竟面试能得几分!听了王荣生老师讲“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的这堂讲座,让我为自己的无知而惭愧!我们近十几年的教学活动都在紧紧围绕着教参来进行,似乎没有了教参就没有了分析教材的能力,没有了教参,教学活动就寸步难行。有的时候甚至还为了教参上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与同事们争得面红耳赤。曾经,我们教研室的副主任批判过教参,我们教师们的态度真的很抵触,认为一个教研室的副主任明显脱离了教学一线,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教课。如今看来,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我们的副主任的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我才知道,确定教学内容真的不用看教参,不用受教参左右,只要依据文本体式,根据学情,就能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