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148546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的特点和问题,以及在跨交际过程中表现的不适应性甚至发生误解。基于此本文作者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跨文化交际实例进行中外文化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更深刻解本族文化,同时了解其他文化,具备跨文化意识。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农村生源  跨文化意识1引言据广州日报)2009年1月2313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

2、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根据国家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占551,而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却只占大学生总数的l77。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农村生源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之所以能够考上大学,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和其他学科成绩相对较高,而分数则较低。虽然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但是这份报道表明农村学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却明显下降,与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部分原因是家庭观念的差异与家庭的不同,使得一部分学生过早辍学,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农村学生较差的英语成绩使得他们与大学失之交臂。与上述情况相反,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农村生源人数则占绝大多数,几乎高

3、达90。但共同的问题是英语学习的问题。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突出、问题突出,如何能够教好、学好英语对于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笔者在此针对农村生源的特点和显露的问题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2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21职业院校农村生源英语学习现状首先,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能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话。在学期初的自我介绍中,部分学生使用的英语句子仅仅限于“Mynameis”“Im from”“Thereaie3peopleinmyfamily”,“Ilike”等几个基本的句子。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练习过英语听力,只是听以前的英语教师讲过英语。有些对英语学习感

4、兴趣的学生则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缺乏自信心,表现得焦虑、学习劲头不大其次,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加之英语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拒绝英语。有些学生说:“我是中国人,干嘛要学英语?”“中国有好几十种语言,为什么要学英语?”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首先已经在上和态度上排斥英语学习。再次,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和跨文化交际实践。95以上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培训班,从未接触过外国人也没有读过任何外国作品。虽然看过一些外国。但也都是通过阅读中文字幕完成观看或观看有配音的译制片。最后,中文基础知识不足、城乡差别显著。这些学生的中文中经常出现错别字;遇有需要发表见解的问题时通常的回

5、答就是简单的“好”或“不好”,却不能有条理地列出论据:有些来自北京的农村生源甚至从未进过城市、从未到过动物园、从未放过风筝,更不能说出5处以上的首都名胜古迹。22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受地域影响,农村生源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家长缺乏相关知识,难以帮助学生作出合理规划;接触英语之初没有较好的英语师资。据问卷显示,将近30的学生的第一位英语教师兼教英语、地理、等多种科目。另外,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落后于城市学校。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照搬教材忽略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入城市的学校后,带有地方口音的英语发音大大挫伤了农村学生讲英语的信心,使得他们更加羞于张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