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004326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东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食品工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朝阳产业,健康稳定的食品工业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解决了人们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将目光转移至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上。因此,培养高层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2005年东北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始设立并招生,标志着我校食品科学领域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办学领域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健全。我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省是农

2、业大省,有全国“粮仓”的美誉与重任,东北农业大学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大力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管理等支撑,还能在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从而,为保障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基础。根据学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黑龙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东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和食品学院“十二五”的总体规划的建设目标,结合我校发展优势和特点,为加强我校的食品质量与安

3、全专业建设,全力把我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成全省、全国特色专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更好的为我省、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服务,特制定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一、“十一五”建设情况总结 在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帮助下, “十一五”期间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始在国内相同专业领域崭露头角,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将“十一五”期间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具体如下:(一)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整体水平,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方向齐全的师资队伍是“十一五

4、”期间的工作的重点。经过建设,目前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职工共38人,其中教师系列30人、科研试验系列8人,教师系列中全部具有研究生学位,其中84%具有博士学位、26%具有硕士学位,有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科研实验系列7人中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教授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级实验师3人、中级职称3人。经过5年的建设和锤炼,已经初步形成了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方向较为齐全、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及教学经验的教学团队。(二)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食品微生

5、物学、食品生物技术、畜产品加工学、食品发酵工程、谷物加工工艺学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对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实现课程群整体质量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开设双语教学课程2门,网络课程3门,满足了学生的选课需求和实现了网络远程同步教学。课程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十一五”期间,共主编、副主编教材、著作31部。教学用教材选用最新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和部分国外英文版教材,紧跟国内外专业技术发展最新进展、实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与质量。(三)实验实习

6、基地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教学条件和环境极大改善。实验室现共有7名实验系列专职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实验室总面积1292.88m2,仪器设备总价值672万元,生均设备1.52万元,其中800元以上的设备400台(套),价值人民币400余万元、精密仪器室设备价值人民币160余万元。共开设实验课16门,试验开出率100%。实验教学中心下设14个实验室,包括第一实验室(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设备)、第二实验室(肉品科学与技术、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第三实验室(膨化与焙烤、膨化食品工艺学)、第五实验室(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果酒加工、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第六实验室

7、(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畜产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安全性评价)、第七实验室(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检验与分析)、第八实验室(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第九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学、营养学、食品生物化学)、第十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第十一实验室(乳品科学与技术、蛋品科学与技术、畜产品加工概论)、精密仪器室、无菌室、感官评价室,在承担基本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对学生开放进行课外创新性试验、大学生科技大赛、校开放性试验等项目,充分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十一五”期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不断加强与

8、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大力开发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5年来,在学校和各地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全部的教学实习工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0余个,其中校内实习基地位于东北农业大学南区,基地占地面积达3000m2,主要分为乳制品加工车间和肉制品加工车间两个部分,车间总面积达到了1600m2,完全能够完成本科生的实验实习教学任务,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九三油脂集团公司、完达山乳业集团、黑龙江龙丹乳业集团、哈尔滨高新科技开发股份公司、北京三元乳业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摇篮乳业有限公司、大庆日月集团公司、阳霖油脂集团有限公司、

9、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蒙牛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哈肉联、双城雀巢乳业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保证了本科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四)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情况“十一五”期间,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硕果累累,承担国家研究项目30余项,省部级研究项目60余项,累计研究经费1800余万元;发表论文600余篇(第一作者);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促进作用显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等

10、各级各类科学技术项目研究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创新能力,如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试验”、“东北农业大学开放性试验”、“丹尼斯克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意大赛”、“美国大杏仁科技大赛”、“顺达杯大学生烘焙创新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以本科生为主体完成的大学生科学研究比赛中,本专业学生都获奖15项,包括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意大赛一等奖1项2项、SIFE团队全国赛三等奖2项等,并且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篇,扩大了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教学研究方面,“十一五”期间,本专业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

11、目18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6项、校级7项;发表教学论文33篇;获省级教学优秀成果2项。实现了本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有效的推动了特色专业的建设步伐。二、“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一)建设指导思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全面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根据本专业的特色、规律和培养目标制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将专业建设容纳在学校

12、整体建设目标之中。(二)建设总体目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培养面向未来、面向食品工业,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食品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质量与安全监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办学质量、学术水平、教学质量,通过改革、建设、充实与发展,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成具有一流师资队伍、教学-实验条件完备、学术气氛浓厚、社会作用明显的食品科学教学和产业化人才培养基地,为食品产业提供雄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为建设目标,到2015年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为国内领先专业,并争取达到国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三)建设发展定位我校食

13、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瞄准国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校食品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热爱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养的德、智、体均衡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紧缺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到2015年,力争将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有较大作为的一流专业。(四)建设具体目标与规划遵循教育规律,以黑龙江经济建设

14、、社会发展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全国食品产业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以高水平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主体,以专业实验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充分利用我校食品科学领域的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到2015年,各项建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要求,力争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如下:1、人才培养规划根据我校办学条件、专业优势与特点,2011-2015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计划招收本科生90名/年,硕士生40名/年、博士生6名/年,整体规模达到我校中上等规模的水平,初步建构高水平的本科人才

15、培养体系。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原料安全生产、分析与检测、加工与包装、安全控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营贸易等方面的完整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等工作,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整理、分析能力。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本专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整体水平。

16、采取“引进,提高、外聘”的团队建设策略,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方向齐全的师资队伍。计划到2015年实现教师系列中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100%具有硕士学位。为了适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课程设置、拓展研究领域、强化人才培养,在学校及学院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等,重点加强学术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具体规划如下:(1)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总数达到42人以上,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2)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高级职称教师达到总数的85%以上,35-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总数的85%以上。(3)专业和研究

17、方向更加齐全、学缘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方向覆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涉及的相关专业,50%以上的教师具备其它院校的学历或进修经历。要实现这一目标,将在以下的几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改进现有的师资力量:(1)在自我培养提高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和政策,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力争到2015年前从国内外的一流院校中引进人才2-3人。(2)通过继续推行有序的学术交流、互访活动和其他的各种途径,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国外或其他院校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五年内将选送3-5人进行继续培养或深造。(3)通过国际合作,邀请4-5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与本专业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聘为客座教授(研究员

18、)、访问学者,充实和提高对现有的师资力量。(4)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有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老教师,在学科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让每一个教师都关心、参加专业建设,培养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感。(5)采用“教学、科研、服务”综合测评,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和教学科研环境。(6)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参加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创新能力和国内外影响力。(7)到2015年,实现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建设目标,打造和锤炼一支在食品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团队。3、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

19、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广泛的国内外调研,完善并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重点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以化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生物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检验等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以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包装、食品工艺学、食品企业管理、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等课程为延伸,建设全方位、立体化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明确研究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保证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到2015年,力争新增校级精品课2-4门,省级精品课1-3门,并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

20、程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由精品课程群引领的优质课程群,显著增强本专业在国内同领域的影响力。(2)教材建设教材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学习工具,加强教材建设,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硬件条件。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特色与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计划到2015年编写教材、专著10-15部,积极引进国外教材,加快教材建设速度,具体措施有:1)整合现有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基础课和现代新技术性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专业优势与特色。2)全面采用国家规划统编课程教材,或者农业院校统编教材,适当的引用国外优秀教材(尤其是在研究生教学工作

21、中),并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双语教学等方式,全面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3)强化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积极鼓励教师主编、参加国家统编教材编写,力争在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出版专用教材4-5部。4)重点加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加大投入、深入研究本专业运行规律,结合我校优势、吸收国外同领域研究成果,形成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4、图书资料及软件建设 计划到2015年,实现新购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图书2000余册,专业杂志10-15种,并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完善本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建设信

22、息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资源。及时了解学术动态,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5、教学设施建设积极鼓励教学手段多样化,完善多媒体教学,鼓励教师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开展多媒体课件/授课大赛,加大投入以教学研究项目的形式资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评选多媒体课件等,提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展示效果,形成一批高水平多媒体授课课程群,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6、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门实验性强的技术学科,完善的仪器设备条件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优秀人才的必备硬件、软件条件。食品

23、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学校的重视下,经过前期的重点建设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试验基地、充足的仪器设备,完全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依托我校国家级试验示范中心,积极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实习基地。在充分利用我院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基础上,依据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规划到2015年建成营养学实验室、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学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食品毒理学实验室、食品质量检验室、食品安全控制实验室,充实并更新实验仪器和设备。2011-2015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以“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为原则,继续完善和强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点完善食品

24、科学实验室、食品检测实验室、食品营养实验室、食品安全控制实验室等的建设。同时,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与组合,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先进性、连续性和创新性”的根本目标,力争所有的课程的实验课开出率为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80%。加强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的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创造活动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帐物卡一致,做到精密仪器、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98%以上,使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和管理水平达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现有企业实习基地基础上,积极增设新的企业实习点,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

25、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在实习企业得以实现,实习内容更加充实。到2015年,力争新建实习基地5个以上,重点建设与大、中型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销售流通行业关系密切的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质量监控、食品监督管理等实习基地。7、管理体制建设在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下,完善本专业教学的过程化管理,摸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任课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考试、考核、考分考纪和试卷评判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评判及答辩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等)和质量监控(各项听课制度、质量反馈体系等)。(五)专业建设的创新和突破点1、以社会需求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为导向,密切关注国际上本领域的发

26、展动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内容及内涵,坚持走我校特色发展道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以重点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培养、引进等多种方式造就一支国内本专业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团队。3、以现有国家级试验示范中心为依托,完善本专业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搭建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社会服务与实践创新平台。4、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人才为核心,以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与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六)预期实现的标志性建设成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学校政策、经费、软硬件等方面的支持下,经过2011-2

27、015年建设将取得下列标志性建设成果:1、完善与我省经济建设及农产品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新体系;主编或参编教材10-15部;建设校级精品课2-3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1-3门。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力争使其成本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性教学单位。2、实现本专业本科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在校期间参与全国性食品科技大赛取得名次或获奖10-20人,应届毕业生优秀论文获得率25%以上,外语四级通过率达到50%以上,六级通过率达到30%以上,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30%以上,获得省级

28、优秀毕业生3人以上。3、教师系列博士学历达到90%以上,在国内外相关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170篇,其中SCI、EI索引文章30-50篇,申请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20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30篇,参与修改或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国家、省级标准10-15项。4、新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基地5个以上。力争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成为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5、为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奠定坚实基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年度发展规划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工作分五年进行,每年都按总体规划有步骤地执行。基本规划是: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全面开展各项建

29、设工作,重点进行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使得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新增加1名,选送1名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完成专业内课程的设置、调整工作,使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衔接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并且在有条件的课程中,优选2门开展双语教学,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基地1-2个,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维持在95%,发表论文30-40篇,其中SCI/EI索引5-10篇。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引进高水平教师或领军人才1-2名、选送青年教师1人赴国外学习。同时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1-2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套,并且为研究生引进国外专业教材2部,强化学生

30、创新能力培养,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20%以上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或发表研究论文,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建设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精品课1-2门,发表论文30-40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左右。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基地2-3个。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培养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引进高水平教师或领军人才1-2名,选派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外进修。教编写材、专著3-5部,在传统优势学科领域编写系列丛书1-2部,扩大专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同时进一步改善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为教师、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好的实验环境。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其论文质量超过学校要求,达

31、到国内一流院校的水平,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维持95%,建设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精品课1-2门,发表论文30-40篇,其中SCI/EI检索10-15篇。第四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完善外来智力引进和合作工作,引进高水平教师人才1名、与3名左右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教编写材、专著3-5部,建设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精品课2门,发表论文30-40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左右,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维持提高至95%,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基地2-3个。第五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总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80%,专业整体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国内农业院校同专业排名占到前10位,教编写材、专著2-3部,建设校级精品课1-2门,发表论文30-40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左右,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维持95%,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基地1-2个,拟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11年11月16日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