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合辑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064682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666.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合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合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合辑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合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合辑(1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内容。这一节课内容较多且难度大,大量的专业名词和实验推导过程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节内容我分为两个学时,第一个学时重在介绍概念和杂交试验过程,第二课时推论和讨论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知识的重要基

2、础,又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2的重点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与原教材比较,有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对实验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其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

3、的总结完全是根据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最后,在讲述孟德尔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1.2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1.3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2 学情分析后代的许多特性与亲代相似,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毕不可少的基础。3 教学目

4、标设计31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32 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4 教学方法设计问题引领诱发探究心理-分析、推理解释性状分离的现象-模拟实验突破思维的难点-分析测交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归纳、概述分离定律-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5 教学过程概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讲述:简介孟德尔。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讲述: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

5、的结构特点: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获得真正的杂种;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讲述利用挂图让学生比思考边讲解。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

6、例,大致都在3:1左右。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教师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 1.遗传因子是 独立存在的. 互不融合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

7、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将抓取的小球放

8、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巡视检

9、查学生习作的情况。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即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之比接近11。设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孟德尔设计测交试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介绍假说演绎法。四、分离定律依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技能训练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

10、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课堂练习:书本8页6、教学反思: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

11、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

12、神。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31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312

1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1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32过程与方法321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32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教学设计思路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已经学习“假说演绎法”的基础上,本节课采用“假说演绎法”的思路来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14、建构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大致思路如下:讲趣味小故事引入新课,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回顾分离定律得出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观察和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归纳综合、总结规律:自由组合定律。讨论、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从中学到科学实验方法以及得到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踏实掌握基本概念

15、。讲练结合,注重夯实基础。5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引入讲趣味故事: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肖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假如我和你结合,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 肖伯纳给她回信说:“你的想象是美妙的,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问题探讨:培养优质奶牛问题。设疑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呢?交流、探讨、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入新课。新授课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引导回顾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所

16、采取的科学方法。讲述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述:今天要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仍然是按照这一方法来揭示的。问据“假说演绎法”第一个步骤应该是什么?(观察和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讲述教师边展示课件和根据学生的回答边讲述: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实验现象1、P杂交: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问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据此可以判断哪两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吗?提示:据显性性状的定义。2、F1自交: 黄色、圆粒 F2: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 9 3 3 1 )问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有什么不同? F2

17、代中两种新性状(重组性状)组合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二)数据分析问如果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即黄绿和圆皱分别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1、分析每对性状的F2: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31 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 31 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问P10旁栏思考题: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数量比有什么关系?(是每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31)2)回忆、概述:“假说演绎法”。阅读P9P10相关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忆什

18、么是显性性状?并做出回答。思考并做出回答计算相关比值并做出回答思考并做出回答以旧学新加深理解判断显隐性的基本方法。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做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数学角度引导学生建立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理解从单因素到多因素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埋下了伏笔。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问据“假说演绎法”接下来孟德尔应该做什么?(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初步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结合投影和板图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重点讲解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用课件形象直

19、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并用抓扑克牌或小球模拟自由组合现象,体验假说。 1、杂交:纯黄、圆 X 绿、皱 P基因型(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 YyRr (黄色圆粒) 2、F1自交 F1配子: / YR yR Yr yrF2: 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问F2代中有几种性状表现类型?几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它们在F2代中所占比例各是多少? 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多

20、媒体投影课件归纳:1、4种性状表现类型:黄圆(9/16)、绿圆(3/16)、黄皱(3/16)、绿皱(1/16)。其中绿圆和黄皱是重组出的新的性状表现类型,占6/16。2、9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YYRR(1/16)、YYRr(2/16) 、YYrr(1/16)、YyRR(2/16)、YyRr(4/16)、Yyrr(2/16)、yyRR(1/16)、yyRr(2/16)、yyrr(1/16)。3、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位于棋盘的一条对角线上,每种各占1/16,共占4/16;双杂合子即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杂合子(YyRr)位于棋盘的另一条对角线上,共占4/16;单杂合子即只

21、有一对遗传因子杂合的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以纯合子对角线为轴在棋盘上呈对称分布,每种各占2/16,共占8/16。教师精讲利用分离定律结合数学概率来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第一步:利用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各对相对性状F2的性状表现类型、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及比例。F1 黄色(Yy) 圆粒(Rr) F2遗传因子组 YY Yy yy RR Rr rr合类型及比例 1/4 1/2 1/4 1/4 1/2 1/4性状表现类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型及比例 3/4 1/4 3/4 1/4第二步:利用数学概率乘法原理进行计算。黄色圆粒:3/43/4=9/16 黄色皱粒:3/43/4=9

22、/16绿色圆粒:3/43/4=9/16 绿色皱粒:3/43/4=9/16YyRr:1/21/2=1/4 yyrr:1/41/4=1/16练用上述方法验证F2代中其他几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的概率。布置作业练习绘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完成P12课后练习基础题2和拓展题;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思考并做出回答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初步了解孟德尔作出的解释,并产生一些疑惑。结合图文听讲,积极参与、观察模拟实验。仔细观察、分析结果,然后讨论并进行归纳。听讲中获得些解题方法技巧。利用数学概率乘法原理进行计算、验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为突破难点做铺垫。将抽象内容具体直观

23、化,突破教学难点。学会棋盘法分析。对子二代(F2)中4种性状表现类型和9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应用。再次从数学角度引导学生建立两对性状与一对性状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从单因素到多因素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巩固新知识,为下一节课教学做铺垫。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第二课时引入先利用多媒体投影,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讲述: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假说演绎法”的前两个步骤:观察和分析问题,并作出假设,那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演绎推理验证)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问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F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问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

24、,可用什么方法?(测交法)讲述按照孟德尔的假设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何?叫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其他同学自己在纸上写,教师巡视检查。)亲本: 黄圆 X 绿皱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1/4) (1/4)(1/4) (1/4) 100% YyRr yyRr Yyrr yyrr 1/4 1/4 1/4 1/4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1 1 1 1讲述据演绎推理可预测测交后代有4种性状类型且比例为1111。那实际上是否如此呢?课件展示孟德尔所做测交实验结果(P11表1-2)。引导学生分析测交实验结果与

25、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思考、回答问题。绘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预测实验结果。自查,纠正错误。看表1-2,思考与讨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完全符合。从而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巩固旧知识,导入新课。使学生巩固绘制遗传图解的基本方法及测交实验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表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自由组合定律(总结规律)引导引导学生归纳自由组合定律。 并回顾分离定律,说明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总结自由组合定律,回顾分离定律。共同总结,印象深刻。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分小组讨论交流孟德尔的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结合课本

26、P11“思考与讨论”中的几个问题,快速阅读教师多媒体展示的有关素材(也可结合自己课前查询的资料),然后分组进行讨论。问从孟德尔身上大家得到了一些什么启示?总结1、选材准确自花传粉中闭花传粉的自然纯种豌豆;人工传粉杂交后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结果可靠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矮;圆粒-皱粒;)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后多对相对-,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3、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4、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5、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阅读素材,以“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分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合

27、作精神;让他们体会孟德尔的成功原因。体现面向全体学生。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讲述举例讲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因、等位基因的概念。例:水毛茛叶的两种形态;高茎的基因型可是DD或Dd等实例。总结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思考:基因型能完全决定表现行吗?举例说明。学生踏实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关系。七、讲解课后练习讲解习题时归纳遗传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如通过拓展题的讲解,给学生归纳由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以豌豆的高、矮茎这对相对性状为例):1、后代全高亲本基因型为:AA X AA(或Aa、或aa);2、后代高3矮1亲本基因型为

28、:Aa X Aa ;3、后代高1矮1亲本测交:Aa X aa ;4、后代全矮亲本基因型为:aa X aa 。练习、听讲。归纳总结。讲练结合,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及知识运用能力。6教学反思在这一部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领悟 “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习。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让学生活动代替一切,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不能动摇,我们应该当位出色的“导演”。关于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情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更困难。所以在

29、教学中,借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并还用抓扑克牌或小球模拟自由组合现象,以突破教学难点。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高一生物减数分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第一部分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精子形成过程。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和初中生殖

30、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31、的减数分裂。4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二、说学法由于本节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应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三、说教法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

32、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一)课前预习:导读(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 (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 (四)形成性测试:导练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大体可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减数分裂概念以及受精作用首先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先请学生根据本节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介绍减数分裂发展史,激发学

33、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假设: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则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同学们体细胞的染色体就应该是你爷爷的3倍,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你们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

34、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第二部分的受精作用和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

35、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要通过多媒体课件逐图出现。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

36、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

37、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成的的连续动画过程。最后,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五、结束语: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

38、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六、板书设计(教学课件)二 受精作用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第1节作为一个教学主题,其内容需要分解为3课时来完成,为了使“受精作用”的教学相对完整、独立,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我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二)教材整合:1、模型建构的第一部分“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和“技能训练(识图和作图)”,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都与“减数分裂”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我把它们前置到“减数分裂”的教学中进行,但本课时继续使用模型建构的方法。2、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逻辑出发,我将“受精作用

39、的过程、实质及意义”前置到“生物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前进行,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教材必修2 遗传与进化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2、理解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来源和数目的变化,以及配子的随机结合对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难点:模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行为数目的变化及配子间的随机结合。(五)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法定教法,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体验,组织交流与

40、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动脑相结合,自主创新学习。二、学情和学法、教法: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1、知识基础: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能力基础: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观察、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对生物多样性有感性认识,体验过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考虑到高中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我将学情综合归纳为以下几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而学法的确定还要依据学情,因此针对不同的学情特点我确定了不同的学法和教法:三、教学程序设计:(一)课型及操作流程采用“问题活动”

41、式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理论与具体事例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试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开展他们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操作流程为:问题激趣活动探究归纳提升应用迁移,当然这个流程不仅仅是在这节课的开始,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二)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2、播放录像,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和意义;很多学生在看录像的时候都是看热闹,没有什么目的性,录像一停,脑子里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观看录像前我先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和思考,进而总结受精作用的过程。看完录像之后,学生基本能够总结出受精作用的过程,但

42、对于其实质还处于比较肤浅的状态,这时可展示生命环进行形象的说明:假设亲代性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有4条2对同源染色体,那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雌雄配子各从亲代获得了2条染色体,经受精作用后就会完成核与核的融合,同时各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也就完成了“会师”,染色体数就又恢复为4条,所以说受精作用的实质就在于精子与卵细胞核与核的融合,最终使来自双亲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其意义就在于恢复了染色体数目,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生命环的使用既是对模拟活动的提升,帮助学生理解了实质,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结构化认知,同时还可以继续利用它提出问题既然子代都是各从双亲处获得了一半

43、的染色体,那为什么却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现象呢?从而引入到下一个环节。3、循序渐进,进行探究,归纳生物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你能用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来模拟一下形成原因吗?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性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会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如果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的话,又会有多少种类型呢?人的细胞核内有46条染色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又有多少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模拟受精作用的过程吗?如果前后两个小组合作,将一个组产生的作为雌配子、另一个小组产生的作为雄配子的话,你们还能够共同找出什么原因吗?4、巩固练习,夯实基础。新授课结束后,适当的练习对学生进一

44、步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精心地设置了3个层次的巩固练习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这些练习既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让教师对本节课的授课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板书: 略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 教材分析1.1 内容与地位萨顿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教科书紧结着介绍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即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介绍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至此,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

45、验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遗传规律,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在此安排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2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3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 学情分析2.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

46、,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3 教学目标设计31 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2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4 教学方法设计引导学生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导学生:画减数分裂示意图-引导学生活动: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介绍萨顿假说-介绍摩尔根实验-学生运用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4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总结5 教学过程概述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提示这个替换似乎可行。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一、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细胞的存在方式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同左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左形成配子时的行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类比推理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类比推理二、基因

48、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作答。(如果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 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 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板图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 XWXW X 白眼XwY XW Y 红眼 XWXw 红眼XWXW :红眼XWXw:红眼XW Y:白眼Xw

49、Y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教师的引导提问)、思考、讨论、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经过分析、推理,培养学习能力,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分离定律: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总结:再次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课堂练习:书本31页

50、6、教学反思: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第3节 伴性遗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敬请批评指正!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十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

51、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研究伴性遗传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应用和深化.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还可为今后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

52、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

53、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设计理念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

54、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及课前预习案(2)搜集查阅有关人类红绿色盲的资料。七、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我市大班额、课时紧的情况下,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

55、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具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2)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分组讨论法2、说学法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倾听故事 引起关注故事呈现:首先媒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

56、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获得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2、盲图体验 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3、问题探讨 导入新课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提出问题

57、: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 二 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1、资料对比 突出关键 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 介绍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 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2、资料分析 确认位置 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