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绪论PPT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7834557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体解剖绪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体解剖绪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体解剖绪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绪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绪论PPT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正常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绪 论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马春媚 : 2013三院骨伤 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 理论课: A314; 实验课:分成 3个或 4个小班 ,在 解剖楼 的 系统解剖学实验室 2、 3、 4、 5室 上课。 上课形式 : 2013康复 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 理论课: A301; 实验课:分成 3 小班 ,在 解剖楼 的 系统解 剖学实验室 2、 3、 4室或 5、 6、 7室 上课。 上课形式 : 期末理论考试占 70分,标本考试 20分,平 时成绩 10分(包括实验课课堂填图、作业、课 堂提问、考勤及其他) 考试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是非常

2、重要的 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先修课。 只有掌握了有关人体的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才能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判断什 么是正常和异常,什么是生理和病理状态,才能 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中有 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 一、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目的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四、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五、 解剖学姿势 和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六、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 解剖学姿势( anatomy position )。 2、熟悉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切面术语和轴。 一、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

3、围和学习目的 研究范围 : 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 学习目的 : 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 要的基础 .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人 体 组 成 概 况 平滑肌分布于血管壁及许多内脏器官 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系统 器官 - 组织 细胞 -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缔组织 心 肌分布于心脏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附近 骨骼肌借肌腱附着在骨骼上 如眼、耳、舌、心、肝、脾等 运动 系统 、消化系 统 、呼吸系 统 泌尿系 统 、生殖系 统 、循环系 统 感觉器、神经系 统 、内分泌系 统 肌 组 织 三、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在我国: 早在公元前 50

4、0年,我国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 ” 中就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 切循而得之,其死可 解剖 而视之 ” 的记载。 清代王清任著有“ 医林改错 ”一书。 描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知 识,并对古医书中的错误 进行更正 。 在西方: 古希腊时代,公元前 500-300年间 Hippocrates和 Aristotle曾作过动物解剖。 Galen(公元 130-201年)著有最早较完整的解剖学 论著 医经 。 Vesalius( 1514-1564)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亲 自从事人体解剖,著有 人体结构 一书,创立了 现代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之父: 安德鲁斯 维萨里( 1514- 1

5、563) 比利时人 维 萨 里 20世纪 30年代电子显微镜问世,使人们能 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因此解剖学的研究进 入到细胞生物学水平。 1972年电子计算机 X线 连续断层图( CT)出现,从而能在活体上观 察人体断面和器官的内部结构。 解剖学它经历了由动物解剖到人体解剖, 从表面观察到探索内部结构,从肉眼观察到电 子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形成了 大体解剖学 、 显 微解剖学 和 超微解剖学 的三个不同阶段。随着 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解剖学的研究也已 进入了分子和基因水平。 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 王清任 清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恩格斯 大体解剖学

6、四、解剖学的分科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组织 的微细构造。 胚胎学: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 系统解剖学 : 主要是按照人体各系统来叙 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消化系统 局部解剖学: 按照人体自然分区 如头、 颈、胸、腹、四肢等叙述 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 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 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 投影等。 腹股沟区 借助显微镜, 研究人 体器官和组织的微细 结构的学科 。 皮肤 组织学: 胚胎学 研究胚胎的发生、发育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其他 外科解剖学 X线解剖学 头部 断面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表面解剖学 五、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 、解剖

7、学姿势: anatomy position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 下肢靠拢,足尖朝前; 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 手掌朝向前方( 拇指在外侧 )。 观察尸体或者标本,以及临床应用时,不论是 整体 或者离体,原位或者变位, 都应按解剖学姿势的规 定,说明各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2、常用的方位术语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使用规定的 方位术语。 上 superior 、 下 inferior: 头居上,足在下。近头者为上, 近足者为下。 前 anterior、 后 posterior: 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为 后。 描述手时则常用 掌侧 palmar surface和 背侧 dorsal

8、surface。 Anatomical directions 内侧 medial 、 外侧 lateral:以身 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 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内 interal、 外 exteral:用以表示 某些结构和腔的关系,近内腔者 为内,远内腔者为外, 应注意与 内侧和外侧区分。 浅 superficial 、 深 deep:以体表 为准,近体表者为浅,反之为深 。 四肢结构的方位: 常用 近侧 proximal、 远侧 distal 描述部位间的关系: -靠近躯干的根部 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 末端的部位为远侧。 近侧 远侧 上 下 下肢小腿部有胫、腓骨并列 ,胫骨在

9、内侧,腓骨居外侧 ,故又可分别用 胫侧 tibial和 腓侧 fibular称之。 描述上肢的结构时,由于前 臂尺、桡骨并列,尺骨在内 侧,桡骨在外侧,用 尺侧 ulnar代替内侧,用 桡侧 radial 代替外侧。 (内尺外桡) (内胫外腓) 桡侧 尺侧 胫侧 腓侧 上 下 垂直轴 矢 状 轴 冠 状 轴 冠状面 矢状面 水平面 (横切面) 横切面 3、轴和切面 轴 axis:以解剖学姿势为准, 将人体设三个典型的互相垂 直的轴: ( 1) 垂直轴 vertical axis:上下 方向,与水平线垂直; ( 2) 矢状轴 sagittal axis:前后 方向的水平轴,与身体长轴 垂直; (

10、 3) 冠状(额状)轴 coronal axis:左右方向的水平轴; axes and relational planes 面: 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 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 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 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 正中线,则叫做 正中矢 状面 median plane。 冠状面或额状面 coronal plane , 是沿冠状轴方向 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 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 面。 垂直轴 矢 状 轴 冠 状 轴 冠状面 矢状面 水平面 (横切面) 横切面 relational planes 水平面或横切面 horizontal plane, 为沿

11、 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 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 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 直。 须要注意的是:器官的 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 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 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 做的切面叫 纵切面 而与 长轴垂直的切面叫 横切 面 。 垂直轴 矢 状 轴 冠 状 轴 冠状面 矢状面 水平面 (横切面) 横切面 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冠状面 Coronal plane 腹部水平切面 Transverse plane 大腿中部横切面 重点提示: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解剖学 姿势。 2、熟悉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切面术语和轴。 五、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1、以 人体解剖学 和 人体解剖学学习指导 为准 2、借助教科书、参考书、图谱、练习册 3、勤动脑、勤动手、勤动眼 4、多观察标本、模型、挂图 5、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随时记笔记习惯 五、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6、有问题多请教老师、请教同学 7、利用图书馆、陈列室、校园网等资源 8、尽快适应解剖学教学模式: 大班与小班相结合、课本与实物相结合、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提问与考试相结合。 定价 12元 定价 8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