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6704547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一、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域)是指在非高危行业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较大,作业过程容易对操作人员以及周围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对设备设施和正常生产造成损害,造成的后果超过企业和社会风险可接受水平的区域。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域)的确定必须存在2个约束条件:其一,作业区域内存在能量,且能量的释放可能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二,存在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可能。二、确定方法高危作业区域的划分根据区域内危险的大小和性质确定。根据性质分类,大小分级划分危险区域。首先,要辨识危险的不同类型。根据非高危行业的特点,意

2、外释放的能量可分为物理能量(例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化学能量(例如,火灾、爆炸等)以及电能(例如,触电、灼伤等)。因此,需要根据能量不同的性质,划分不同危险性质。其次,要划分危险大小。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能量的“不期望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可将能量转移分为能量的释放和能量造成的破坏。危险大小的划分可根据改进后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计算。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这个方法主要采用了与系统危险相关的3个指标评价,划分区域的危险性。3个指标分别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危险区域的频繁程度(E)以及事故造成的后果(C)。传统的LEC法没有

3、考虑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控制能力以及应急救援能力对事故后果的控制,例如,消防自动灭火能力,现场救援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可在传统的LEC法基础上,增加一项“事故控制能力(W)”。对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理解为当危险区域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轨迹交叉后即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具体取值范围为0.110,其中“1”为极少情况发生,即意外发生。数值越大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人员暴露在危险区域的时间越长,遭受危险的可能性越大。例如,等量的液氨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泄漏和在荒无人烟的场所泄漏带来的损失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在对事故后果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事故后果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导致的风险叠加现象

4、。事故的后果基本可以分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以及社会影响等。具体取值见表3。事故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事故的发展速度及规模。及时的控制将可能把事故扼杀在初期,避免群死群伤现象的出现。对于事故控制能力的取值,笔者认为可参考表4设定。最后根据公式D=LECW确定划分区域的危险性。危险区域划为5个级别。三、安全管理探讨笔者认为,针对非高危行业的高危作业区域,需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模式,即“131X”模式。所谓“131X”模式是指:1个主体,即以企业为主体;3支力量,即以企业为主体的内部力量、政府监管力量、社会机构的科技支撑力量;1个协同,即企业、政府、社会的内外协同;X措施,即相应采取

5、的措施。1.落实主体责任企业承担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非高危行业“131X”管理模式的主体。企业是风险的第一辨识、管理者,对风险的控制具有绝对优势,同时也是风险的直接承受者,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因此,企业应作为风险分析、识别、评价、管理等工作的主体。2.完善3支力量分工对于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管理,应包括企业的管理、政府的监管、社会的技术支持3支力量。企业的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企业传统安全管理包含了很多方法,例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等。但传统安全管理的系统性不强,有的企业甚至出现部分安全管理要求缺失、重复或冲突。因此,

6、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层次分明,有效的、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例如,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由于高危区域风险较大,产生的后果比较严重,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安全管理体系,都需要在体系中重点关注“高危区域”。政府对于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的管理主要在于监管。政府在监管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注重引导,同时避免形式上的检查与调查。例如,目前有些政府监管部门思想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发生事故之后,仅仅一味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而忽略了对于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忽略了高危作业区域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因此,政府成立的事故调查团队,要深入调查高危作业区域存在的安全问题,

7、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以后的事故预防提供有效的依据。对于许多非高危行业企业来说,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发现、控制风险,同时也不能依赖于政府的监管,因此,这时就需要由社会上的一些安全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笔者认为,其中以安全评价尤为重要。目前安全评价主要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以及安全现状评价。开展安全评价可以对企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企业、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是非高危行业危险区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

8、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行宏观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3.强化“协同”对于非高危行业的高危作业区管理,要实现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的协同管理,就需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接口设计,如关系处理不当,将会产生负面后果。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难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内容,但却因其难以真正落实而屡遭诟病,虽然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笔者认为,企业管理,政府监督以及中介机构服务的不合理结构是其最主要的原因。非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部门、政府监督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虽然这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因素很多,但是应该区分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暂时影

9、响因素和长期影响因素等,从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针对不同因素采取具体的解决办法。目前,随着安全中介机构市场的开放,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很多安全中介机构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安全评价技术、安全培训教育能力、安全咨询服务越来越完善,而且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的认可。安全中介机构的发展为许多小型非高危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福音”。在政府的指导下,许多小微型企业可以不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而通过一些安全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安全咨询、安全培训等服务。这样的协同合作模式,不仅减小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水平。另外,企业、政府、中

10、介机构应通过加强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将一切有利于安全管理的信息、方法建立成数据库以便于资源共享、协同管理。4.落实措施非高危行业企业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在政府的监督下,以及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撑下,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第一,积极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能够有效消除设备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对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域的划分,可以突出管理的侧重区域,在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的过程中,明确重点,避免多余的投入(节省的投入可以用于其他更加需要的地方),同时提高高危作业区域的安全水平。第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是有效控制高危作业区域风险的重要途径。企

11、业应将安全生产责任职责分解完善后,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及每一项工作的安全责任,将安全职责再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切实落实岗位责任。第三,对于非高危行业来说,高危作业区域往往是事故的“高发区”。因此,企业必须通过采取各类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或者延缓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高危作业区域的事故预防,应以技术为主,监管和教育为辅,并始终保持三者的均衡,合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安全技术措施主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监管和教育则侧重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第四,良好的应急救援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事故所产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救援需要协调企业、政府、社会各方的力量,结合人、机、环3方面使应急救援制度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考虑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即便是非高危行业,但高危作业区域的事故依然可能对邻近子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制定应急救援计划过程中,需要重点对高危作业区域进行全面分析,考虑其与相邻系统的相关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