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519903 上传时间:2021-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我国建筑节能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越拉越大,为了减小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建成低耗能建筑,就要求设计人员了解建筑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从而设计出节能建筑。本文主要对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热环境,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影响 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室内热环境是否舒适,主要表象就是冷热感。这种冷热感取决于人体向周围环境散发的热量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让散热量和产热量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那么,这种环境对

2、人体的健康和舒适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平衡状态,即使在外界环境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使体内核心组织的温度波动很小。为了使室内环境达到这种热平衡,我们就要了解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湿度四个方面。 二、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设计 1、建筑采暖 在冬季,居住建筑室内温度一般要求达到18,甚至较高的要求要达到20。为了保证室内温度达到要求,就要不断的向房间内提供热量。由于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建筑物会通过围护结构从室内向室外散失热量,所以,为了保证室内舒适的温度,在采暖地区需设置采暖设备,并配有适当的通风换气设备。建筑物能够吸收并得到的热量我们称

3、之为建筑物的总得热。建筑物的总得热经分析可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70%75%为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15%20%为太阳能热量,通过窗户和建筑物围护结构传递给室内;8%12%为建筑物内部得热,这部分包括家电和人体散热、照明散热和炊事散热等。建筑物在得热的过程中同时也会散失热量,热量散失渠道主要有:70%80%为建筑物围护结构散热,20%30%为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热量。采暖设计时,一般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这些产生热量很少的建筑,在进行供热负荷计算时一般只考虑由门窗等缝隙或孔洞进入到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经过以上分析,在建筑物采暖设计过程中要想达到节能的目的,需要采取以下

4、几种措施:(1)为了减少空气渗透耗热量,需要提高建筑物门窗的严密性;(2)为了减少传热耗热量,需要加强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并尽量减小建筑物外表面积;(3)尽量利用太阳辐射得热。总之,在尽量减少建筑物总失热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建筑物的得热,最终达到节约供热量的目的。 2、建筑空调 夏季空调降温建筑的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2。在夏季空调建筑的总得热来自于以下几个环节:(1)太阳的辐射。太阳的辐射可以直接通过窗户进入到室内形成热量,另外,太阳辐射还可以通过外墙和屋面吸收最终传入到室内;(2)室内外温差传热。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建筑物门窗形成空气渗透换热;(3)建筑内部产生的热量。主要包括家电及照明,人体的

5、散热和炊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这些建筑物总得热,一部分被内部围护结构所吸收和暂时储存,其余的均构成了空调负荷。为了达到空调系统的节能,就要抑制室内产生热量,抑制热量进入到室内,同时要促进室内的热吸收,促进热量向室外散去。抑制辐射热进入室内需要考虑透射传入、反射传入和受热面的条件等。对于透射传入,最好设障碍物,而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为了促进导热散热,要考虑到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室内的热就会通过建筑构件由室内向室外传导。为了冷却建筑物,就要促进这种热传导。受太阳辐射的建筑部位外侧,温度一般都很高。但这些热在凉爽的春秋季节,可以通过受不到阳光照射的外围护结构的阴影部位向室外导热

6、。 三、建筑设计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的外形主要受到其所在地区环境的影响,并且建筑外形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创新。在另一种层面上讲建筑物是气候的产物,建筑物是人们为了应对环境改变而创造的。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起到调节建筑热环境的作用:建筑物的方向、建筑物结构的形状、建筑材料的好坏、建筑物与其所在环境的整体设计等,做好上面这些有助于保障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 为了创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在建筑物外部环境设计时就要先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是为了整体建筑节能做考虑。所以在建筑的选址、规划以及形体和朝向等方面,都要进行周密的考虑。对于建筑选址,要考虑到当地的土质、水质及气

7、候、地形等,还要综合考虑周围现有的环境条件。这些因素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建筑物所选位置微气候环境是否适宜。除了要考虑周围微气候环境要适宜建筑物的建设,还要考虑建筑物建成后是否会影响到现有的周围生态环境,要保证建筑物建成后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使周围的微气候环境遭到破坏,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对于建筑物的形体设计,要使其适应周围微气候环境,做到合理设计。在建筑的规划布局上,为了保证在无风的条件下也能够使建筑物形成自然通风,就要使建筑物的向阳面和背阴面的气压存在压差。另外,可以在建筑物的外形设计上增加风洞,能够让自然风在风洞中回旋,使建筑物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2、建筑的单体设计 建筑的单体设计,可

8、以有效的利用和改善微气候环境。当建筑物的朝向和位置确定以后,其所处的外部微气候环境就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所以此时若想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就要在建筑单体设计时稍加考虑。比如,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建筑物分隔空间的设计来达到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目的。也可以考虑选用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来影响室内环境的目的。建筑的体形和平面设计都会对室内热环境和节能效果产生影响。其体形的控制参数为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可以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外露面积来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相同的建筑物,外露面积越小,热损耗也越少。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无论对于减少冬季失热还是夏

9、季得热都是有利的。同样大小的建筑平面面积,由于其平面布局的不同,其外露面积可以相差悬殊,从而影响到建筑热损失。建筑构造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及其解决防潮、防结露、防冷热桥等问题的设计方法。而其中外墙由于占全部建筑围护结构的60%以上,通过外墙的耗热量约占建筑物全部耗热量的40%,因此,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室内热环境及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节能建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保护必然将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核心。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前卫建筑师们最时髦的话题。建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变得和传统的要

10、素,如功能、空间、形式等同等重要,而且将会影响到建筑最后的形象。由于我国城镇化的步伐加大,建筑行业目前正飞速的发展着。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数高达16亿m220亿m2,已经达到甚至是超过所有的发达国家每年建成房屋面积数的总和。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全国房屋面积将达到20世纪初的两倍。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我国现有的约400亿m2建筑中,基本上都为高耗能建筑,即使是新建的正在建设中的建筑仍有高达95%的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这些建筑,就单从采暖耗能来看,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可见,我国建筑节能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越拉越大,为了减小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建成低耗能建筑,就要求设计人员了解建筑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从而设计出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韩学廷,李国富,孟超.论建筑本体(热工)、建筑总体及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主旨与区别J.区域供热,2014,01:116-120. 【2】祁文芳,代长敏.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241. 【3】马跃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的热环境与节能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 【4】朱道斋.建筑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