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_

上传人:x** 文档编号:25273374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_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_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_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_(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_ 毕业论文答辩总结 答辩前 你是否能进入到答辩环节,除去你的论文是否合格,学分是否够(东北高校MBA学分要求为48)等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就在于你的导师。假如你的导师不同意你答辩,那么你是肯定没有机会参与答辩的。一般来讲,导师至少看过你的论文三稿以上,据我所知有的同学论文被导师修理了八稿以上。就我个人来讲,晚上11点去找导师改稿也发生了两次。记得我的导师有两次与我大发雷霆,就是根据她的要求我没有改到位。提前一个月给导师看第四稿是你应当把握的时间进度。由于这期间你至少要留出半个月的时间来为论文排版。 答辩中 答辩需要预备PPT演示稿和进一步对论文的思路进行理顺,学校会给你一

2、周的时间,这一周的时间是学校也有老师和校外专家来对你的论文进行内审和外审。PPT不要做得太差,要求肯定要脱稿,不能脱稿很简单让人觉得论文不是你自己写的,在PPT中你肯定要把你的核心脉络告诉给你的答辩老师,不足之处肯定要事先声明。答辩中的时间肯定要把握好,宁可早些结束也不要将时间压过线。答辩中需要一些技巧的,五个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向你提问,一旦你回答的不够明白,那么他们又会紧刨根究竟的问,盼望这种问题不要消失你论文的核心问题上,否则你就_了。答辩老师一般都是带着问题来的,他们的问题往往也是从一种角度来考虑的,根据他的理解来推理你的论点就是死的,基于这种状况,假如你事前考虑到了,那么你就和他说明白

3、,假如没有考虑到,那么你肯定要转换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角度。答辩中看法很重要,即使你的论文很牛你也应当敬重你的答辩老师,其实他们答辩也很累。 答辩后 一场答辩下来,估量你已经体无完肤了,假如万幸你的论文没有致使的硬伤,只是一些小的格式或论据不够充分等,你可以根据答辩老师的要求再次修改论文,这大约有七天的时间。改完之后,把论文交给答辩_进行二次验收,假如验收不通过你还得改,直到改到连标点都没有问题的状况。 上面只是我随想随写的,其间还有好多事情和留意事项,在答辩前后的时间段里,我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觉的。假如你想圆满的通过论文答辩,建议你肯定要重视起来,这也是我写此次论文答辩总结的核心愿义

4、所在。 毕业论文的答辩 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与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与答辩。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终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老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晰、不具体、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老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学问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学问把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

5、高。同学通过答辩,让老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力量。这是同学可以获得熬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预备工作 同学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依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预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讨论、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讨论,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_上对某些问题的具

6、体争辩,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觉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预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同学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同学答辩留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留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

7、.坦然冷静,声音要大而精准,使在场的全部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确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看法要虚心。 7.回答问题要留意的几点: (1)正确、精准。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楚明白。直截了当,挺直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士

8、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对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一般话,用词精准,讲究规律,吐词清晰,声音嘹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劝说力、感染力强,给老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总结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7级二班的SDJ。我的论文题目是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教策略探析。我的这篇论文是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陈老师,也感谢张老师和孙老师参与我的论文答辩。下面我将这篇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判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

9、的及意义。 选择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教策略探析这个论题,既是我的爱好使然,也算是偶然引发。始终以来,我对中西文沟通史这一部分比较感爱好,我觉得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会刺激和推动文明的进步。在我选择论文题目时,偶然看到董丛林先生的一本专著龙与上帝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引起我对晚明时期中西文化沟通的关注,决定选择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教策略探析这个论题。 在学术界,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西学东渐进行了讨论。但是特地系统讨论耶稣会士传教策略的文章较少,或者虽有论述但简略而不全面。 21世纪的今日,伴随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的加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差异,不同文明(格外是中西文明

10、)在沟通的过程中摩擦与冲突不断。这就面临一个如何有效促进中西文化沟通以实现互利共赢的问题。回顾中西文化沟通的历史,晚明时期来华耶稣会士确立的调和与适应传教策略是独特而有效的。本文将依据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确立的调和与适应策略产生的背景及历史状况,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调和与适应策略的具体特征,探讨它对当今中西文化沟通所具有的有益启示。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五个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勾画出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为调和与适应传教策略的提出和实践供应一个大的历史背景。 其次部分主要介绍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概况。由它取得的阶段性传教成果引出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只要分析晚明来

11、华耶稣会士的传教策略,即调和与适应传教策略的主要特征,包括:走上层路途、交游传教、送礼传教、学术传教、合儒易佛、敬重中国的礼仪习俗等。 第四部分概述调和与适应策略的影响。 第五部分得出调和与适应策略的现实意义。即两种文明之间的沟通,只有相互敬重,求同存异,增进了解,才能提升沟通层次,实现互利共赢。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学问与阅历缺乏的过程。由于个人力量和资料的不足,论文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例如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只是供应了一个大背景,没有与调和与适应策略的提出很好的联系起来。再者文字驾驭力量也比较欠缺。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批判指正,关心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成进步步。 感谢!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