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西师大版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139904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西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为加点字注音。(1)所宝以百数(_) (2)一日曝书画(_)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尾搐人两股间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2、少楼台烟雨中。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2.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注释)俛:通“俯”,头低下。业:本事、能力。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

3、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吾曰(尝:曾经)B.颇晓书疏(疏:记事)C.稍欲通解(欲:快要)D.异哉(异:不一样)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颇 晓 书 疏 教 其 鲜 卑 语 及 弹 琵 琶 稍 欲 通 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译为:_(2)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为:_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1)士大夫的教子观念:_(2)颜之推的教子观念:_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

4、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涉:过,渡。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1对“刻舟求剑”中“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寻找B.要求C.请求D.追求2对“舟止”中“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脚B.停止C.阻止D.中止3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4与“刻舟求剑”的寓意最相近的一项是()A.自相矛盾B.亡羊

5、补牢C.守株待兔D.揠苗助长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l)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_)(2)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_)(3)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认为别人都是一无是处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_)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6、遂烹彘也。(注释)女:同“汝”,你。反:同“返”。彘(zh):猪。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不同含义。曾子之(_)妻之(_)市,其子随之(_)而泣。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泣:哭。B.妻止之曰。止:制止。C.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3翻译句子。(1)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_(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_4你是怎样看待曾子的做法的?_5.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

7、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6. 课外阅读。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众人。游:玩。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果真这样。1文中形容路

8、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7.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仿写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善哉乎鼓琴,_;善哉乎鼓琴,_。

9、4“_”这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9. 阅读下面的

10、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字稚圭(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匡(kun)衡:西汉经学家。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凿洞。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_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 )A.囊萤映雪B.凿壁借光3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_10. 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1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_)A看见 B听到 C通“现”,出现(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A急忙 B重要 C严重2用“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3翻译下面的句子。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_4这则短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1. 文言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注释)楚:楚国。 陷:刺穿。 夫: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表议论。1解释加点的字:鬻:者:誉:之:吾:莫:其:或:弗:应:

12、2解释全文。_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_1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3. 课内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文中用_的方法叙述两人学弈的态度。2

13、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_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世乱_云_鞭乎_释之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

14、文中画线句子。_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1解释:栖(_)阴(_)夫(_)斯(_)孰(_)徐(_)谕(_)省(_)一(_)2翻译:时岁饥民馁 :_正色训之:_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