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视景别

上传人:彧*** 文档编号:240701697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17.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节 电视景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第一节 电视景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第一节 电视景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电视景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电视景别(1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一节第一节 电视景别电视景别一、什么是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景别: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从摄像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是摄像师在从摄像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是摄像师在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及对画面内容

2、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对电视画面中景别的处理,是摄像师进行视觉对电视画面中景别的处理,是摄像师进行视觉创作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创作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从表达效果 来看:正因为景别的存在、排列和组合,才可以造成电视画面强烈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产生特定的观赏节奏和情绪。因此在电视视觉形象中,对景别的把握和控制是摄影风格的重要体现。二、影响景别的因素1 1、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在镜头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拍摄距离的变化造成画面景别的相应变化: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景别越小;拍摄距离越远,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景别越大。2 2、摄像师

3、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画面景别越小;镜头焦距越短,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画面景别越大。注意两点: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事件发展的逻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摄像师对景别的选用,摄像师通过对被摄主体景别大小的设计,引导观众的视线,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所以,景别的大小应当和它的表现内容和情绪变化相适应。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景别的大小通常决定镜头时间的长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摄像师必须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画面上的内容,而不同的景别需要的看清内容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镜头时间也会相应不同。

4、当然,有些时候由于特定的表达需要,如想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那么小的景别也可以占据较长的时间以让观众强烈感受到表达的情绪,或者较大的景别占据较短的时间,让观众直观感受画面而不是看清画面。在实际操作中,摄像人员要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面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的、次要的部分,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景别的选择是摄像师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不同的景别。五大景别图示三、景别划分及特点(一)、远景1、定义 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

5、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远景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1)大远景: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其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2)远景: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画面中人体轮廓清晰可见,但外部特征含糊不清,无法识别具体形象。在远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形象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是只是一个点,远景的表现重点是环境。2、远景的特点:(1)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力求在一个画面空间内表现出景物和事件的空间

6、规模、气势和环境等方面的视觉信息,同时交代事件和环境、人物和场景之间的关系。(2)远景景别中,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远景景别中,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的视觉形象,被完全的视觉形象,被完全“物化物化”了。了。意思是:电视画面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在远景中被摄主体往往混于众多景物之中,环境成为整个画面的造型主体。3、远景的作用 (1)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增加画面的真实性增加画面的真实性。(2)将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以景为将

7、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以景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可以产生特殊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可以产生特殊的情绪效果。的情绪效果。如通过景物环境表现出被摄人物与环境结合时的宁静心态或相当悲观的心理格调、极度的孤独感。(3)远景中的被摄主体往往从属于远景中的被摄主体往往从属于画面内的环境。画面内的环境。观众在观看电视画面时,可以更清晰、更客观地获得有关被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的信息,或者将被摄主体的活动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某种新的信息。(4)远景的景别特征,通常会在观远景的景别特征,通常会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过渡感和和退出感退出感。在影视作品中,远景常常被用于影

8、片的开头、结束或者作为场景间的转换镜头,用于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形成舒缓节奏。4、拍摄远景时应注意的问题:(1)(1)、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表现广阔的视觉空间和景物的宏观现象是远景画面的主要任务,摄像师在处理远景镜头时应该注意对画面气势的表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远取其势”。通过画面的合理构图,对被摄主体进行合理布局、色彩配置、明暗表现和线条安排,形成画面的整体气氛和特殊意境。(2)对被摄主体的对被摄主体的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处着手。处着手。在电视画面中要清楚的表达出环境气氛、空间规模、地理位置、人物与场景的关系、主体的运动轨迹等等,这些不同的表

9、现目的,使远景画面具有一定的视觉意义,要做到言之有物。(3)大远景和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拍摄远景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从而限制、制约人物和摄像机的位置关系。手段:首先,拍摄远景时常选择侧光或者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 其次,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利用线条延伸观众的视线,利用影调将画面分为多个表现层面,避免画面平板、单调乏味。(4)重点处理好画面的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色调和影调。在通常情况下,远景画面中景物数量多、布局杂,摄像师应特别注意利用各种造型手段

10、和技术方法简化画面,使观众获得审美感受;同时,摄像师可以通过对画面结构的安排如利用点线面关点线面关系、线条引导、色彩对比、透视变化系、线条引导、色彩对比、透视变化等方法使被摄主体得到突出;处理地平线地平线时,应经营好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随时注意地平线的水平。(5)摄像师在操作时必须考虑画面视觉变化及产生的运动节奏。远景景别形成的画面效果对观众心理有较大影响。摄像师在处理远景画面时,通常以静为主,多采用静止画面或缓慢摇移的形式。在表现有一定内容的远景画面时,镜头更应该沉着、平稳,并保持一定长度,让观众有足够时间了解画面内容。(二)、全景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在全景画面

11、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者被摄人物的全身被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远景相比,全景画面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通常表现为场景中某一被摄主体的整体视觉形象和动作线条,环境与被摄主体在全景景别中具有几乎同样重要的地位。1、全景的特点 (1)画面视觉效果分析表明,在全景中,被摄主体与环境在视觉关系上是相当的。全景表现的重点是被摄主体,但环境场景对被摄主体起到了烘托和说明作用。在全景画面中,画面主体和场景二者缺一不可。(2 2)全景是对拍摄场景的)全景是对拍摄场景的全面描述全面描述 全景画面不仅可以确定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线条,

12、而且可以表现被摄主体或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方位或多个被摄景物相互间的关系。2、全景的作用 (1)全景镜头往往是每一场景的主要镜头,它决定了场景中的空间关系。全景画面具有完整再现被摄主体和场景全貌的特点,因此通常充当介绍、记录的角色,在一个场景中作为介绍镜头存在。全景镜头有时被称为定位镜头,是对场景中被摄主体的地理位置、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光线、色彩,以及镜头调度和人物调度的描述。在现场拍摄时,全景镜头时必不可少的,在可能的情况下,摄像师应该首先拍摄全景镜头。(2)全景景别的画面中清楚、完整地表现了主体人物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在人物类全景画面中人物是画面的绝对主体,是全景表现的中心,环境

13、空间成为造型的补充和背景。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是全景画面的重要作用,全景画面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感情和心理状态,或者通过环境对被摄主体进行说明、解释、烘托、陪衬。(3)全景镜头可以将全景镜头可以将多个被摄物体纳多个被摄物体纳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环境空间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环境空间。因此,全景往往表现了多个被摄物体之间、被摄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动节目叙事结构向前发展。(4 4)全景画面由于景别较大,可以)全景画面由于景别较大,可以形形成舒缓的节奏成舒缓的节奏,让观众的眼睛可以有暂时,让观众的眼睛可以有暂时的调整和休息。的调整和休息。3、拍摄全景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全

14、景画面是拥有最多表现元素的画面,因此拍摄时要注意各被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喧宾夺主。通常摄像师可以利用影调、色彩对比、线条等等构图手段突出被摄主体。(2)全景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全景镜头是一个场景中其他小景别画面的位置关系、色调和影调的基础。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全景画面在场景段落中表达全面的空间构成关系,特别是突出被摄物体的位置关系,注意在整个场景中各种景别的画面光效和轴线关系与全景画面是否保持一致。全景的使用要和该场景其他不同景别的镜头综合起来考虑使用,以形成必要的画面节奏变化。(3)全景画面是反映被摄主体轮廓线条、形状

15、和运动的主要景别画面,摄像师必须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构图的准确。在拍摄时应该将被摄物体的全部轮廓线收进画面,在必须的情况下需要保留一定的空余空间,让被摄主体有一定的活动范围。(4)拍摄全景时,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环境的渲染,摄像师必须善于利用前景和背景,利用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线条建立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在不影响被摄主体表现的前提下丰富环境内容。(三)中景1、定义: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可以完整的表现出人物上半身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中景画面中,环境处于次要位置,被摄人物的具

16、体形态和活动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可以大致观察到被摄人物的神态表情。2、中景的特点 (1)中景画面中环境空间降到了次要位置。同时画框将人物膝盖以下部位切除,破坏了该物体完整形态,使得被摄体的轮廓局部出画,这样就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与其他物体的交流上。(2)中景画面空间更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的视线、动作线、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具有较强的画面结构和人物交流特征。当使用中景表现人物间的交谈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物之间视线的相交点;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与物的连接线。(3)中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内部结构相对远景和全景要清晰,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内容。所以,中景

17、画面加强和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使画面具有了更多的细节,使观众可以看清楚被摄物体的身体形态,了解被摄物体的具体特征。3、中景的作用 (1)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中景主要表现紧凑空间内的人物活动和关系,这种空间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相近,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因此使电影电视中运用较多的镜头。(2)中景的表现主体是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相互间的情绪交流,但环境依然在画面上占有一定的份额,通过环境的烘托,可以加强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系及动作目的,推动情节的发展。(3)环境表现处于次要地位,多处在背景上。中景画面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以及

18、人物间的关系上面。4、拍摄中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1)、构图要准,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将被摄物体始终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2)避免单调的人物造型,应该从影调、色彩、虚实、动静等关系上强调突出人物,注意画面各物体间的对比与联系。(3)准确地在画面中表现出人物间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拍摄镜头时候必须考虑镜头调度、拍摄方式和剪辑等因素,特别要注意和全景镜头的呼应,尤其要防止出现轴线的混乱。关于轴线,在后面讲课中会详细来讲。(4 4)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表情和动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于变化。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于变化。特别是但所表现的人物上半身处于运动状

19、态或人物之间情绪的交流和联系处于运动状态中的时候,情节中心点就随着这种运动而运动,这种情节中心点位置的不断转换就要求画面构图随之变化,并始终将情节的中心点处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四)近景 1、定义: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与前面几个景别相比,近景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被摄主体的部分形象成为引导观众视觉的主要内容,占据了画面的主导地位;环境和背景开始退到较次要的地位,作用进一步降低。近景使被摄主体与观众在视觉距离上相对较近,因此常用来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特征、质感,或者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2、近景的特点 (1)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和拍摄范围的限制,人物的头部

20、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要注意的是:眼睛成为近景画面的重要表现元素。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被摄人物的眼睛的表现,要有神,如拍摄mtv等应加上眼神光处理。(2)通常近景画面景深较小,环境的视觉感比较弱,画面趋于单一。近景中的环境空间被淡化并推向背景,居于绝对的陪体地位。环境内的各种造型元素,通常看不出具体的形状和内容 (3)近景画面常由较长焦距的光学镜头拍摄,画面中地平线基本消失,空间透视不明显。3、近景的作用 (1)、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被摄主体的头部在近景画面中占据较大面积和主要的位置,面部表情、心理状态、面部的细微动作等等成为主

21、要的表现内容。(2)、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距离。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常被用来表现被摄主体有意义的局部。观众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到被摄主体丰富的细部特征,所以,观众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会随之缩小,容易形成交流感,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3)近景画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近景画面表现出较近的画面距离,可以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表现的主体内容上,对观众的视线具有明显的指向和约束限制作用,这一作用在与远景、全景、中景结合使用的时候体现的更明显。4、拍摄近景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将表现重点集中于物体的纹理结构上。因为,观众通常是通过近景画面观察局部

22、动作和细节的。所以,在拍摄近景画面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近景画面最重要的是传情达意的功能,在拍摄人物时,尤其要注意通过表现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造型上要特别考虑所表现人物最佳角度的选择,同时,在拍摄纪实类作品时,要注意不要造成被摄人物的紧张和不自然。(2)构图中要对手势动作的范围预留空间 要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画面空间太小而挥舞到画外,造成形象的不完整;人物上身的形体动作,特别是肩部运动和手势动作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表现。演员动作幅度要适当放小,动作范围也不宜太大,因为近景会夸大动作幅度,从而分散观众对表现主体的

23、注意力。(3)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 摄像师要避免在近景画面中出现具有同样视觉重量的被摄物体,否则会使观众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上。如果必须有两个被摄物体,则应该使两个物体具有不同的视觉重量,使被摄主体相对具有较大的视觉优势。只要要用近景画面表现两个物体间的平等关系时,摄像师才能使两个物体在画面上占有相同的视觉感。(4)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近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不是环境背景,而是被摄主体本身。因此在拍摄时摄像师应该有意降低背景的作用,避免出现杂乱背景,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中那些明亮夺目、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让人物主体始终处于画面结构的主导位置。(5)注意镜头对焦 近景画

24、面景深范围小,特别是当被摄主体处于纵深运动或者光线反差较低时容易出现对焦不准,焦点不实的现象,所以摄像师要通过多实践多总结尽快掌握拍摄近景画面时迅速调焦的技能。(五)特写 1、定义: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者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拍摄特写时通常将被摄主体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作更为细致的交代,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起到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的意味。2、特写镜头的特点 (1)特写画面通常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或者人物最有表现力的面部,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画面内容单一。特写镜头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使观众容易接触事务深层内涵,达到揭示

25、事物本质的目的。(2)特写最大的特点是避免框架。理解:特写的取景范围是人物两肩以上或物体相当于此比例的部分,而将被摄主体的整体形象排除在画框之外。特写使观众可以更接近被摄主体,消除了影响观众关注的一切因素。(3)环境已经被完全排斥。一方面环境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已经很小,被摄主体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另一方面,特写画面中景深范围很小,环境通常在景深范围以外,呈虚化的形式。3、特写镜头的作用 (1)突出强调人或物的某一局部,放大细小物体,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理解: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特写镜头能深入到被摄主体的内心深处,揭示人物形象更深刻的内涵,反映人物更丰富的情感,揭示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理变

26、化,具有鲜明的造型能力和表情特性。比如,我们通过一个特写镜头看到被摄主体眼神游疑不定,我们就很容易想到这个人心虚或者很紧张。(2)特写画面可以准确的表现出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特写画面讲究物体“质”的表现,也就是通过镜头将被摄主体细节的全部视觉内容或近距离才能看清的局部放大并呈现出来,这样能直接调动观众的触觉经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3)特写是具有极强强迫性的一种景别 在一组由各种景别组合而成的段落中,特写镜头排除了一切视觉元素的干扰,将被摄主体以最大的面积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的注意力被牢固的约束在摄像师选择的视觉中心上。(4)在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

27、力。人物形象或者物体的局部占据整个画面,空间关系由于构图关系和景深关系而完全虚化和淡化。被摄主体的形象通常是残缺、不完整的,正是这种不完整性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张力,给观众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5)特写画面可以调整画面节奏 特写从生理上给人一种近距离仔细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被最大限度的表现在观众面前,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因而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形成了一种抒情性与情绪性交替的心理感受。特写画面可以比喻成音乐中的重音,对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有突出的表现和强化作用,成为画面语言的重心。(6)由于特写分隔了被摄体和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利用特写画面空间表现不确定和空间方位不

28、明确的特点,在场景转换时,将镜头画幅由特写打开至新场景,观众不会觉得突然或跳跃。经常可以看到:前面讲孩子故事,然后孩子的脚在走的特写,拉开后变成青年子在路上走。就完成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4、拍摄特写镜头时应注意的问题 (1)构图力求饱满,尽可能剔除一切多余的形象。摄像师在对被摄主体形象的处理上宁可大一点不要太小,严格控制环境空间的范围。(2)控制好画面的曝光量,对过暗或者过亮的物体应该用手动光圈将曝光量调到最合适的位置。画面曝光的过度或者不足都会直接影响物体质感的细腻表现和画面色彩的饱和度,使特写失去它应有的表现能力。(3)眼睛在特写构图中的位置极其重要,应该尽可能在拍摄时先确定人眼在画面中的

29、位置,通过以人眼为主的面部表情表达出人物性格以及情感。(4)对焦一定要准 对焦时,通常利用被摄主体眼眶边缘反差较大的地方,一方面便于精确对焦,另一方面可以同时使焦点对在眼睛上,最利于主体眼神的表达。特写的总结:特写是影视作品中最奥妙的独特表现手段之一,最能够表现一部影视作品的心理和戏剧含义,因而也是电影电视最基本的、最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表现,它使演出与观众之间不存在任何隔阂。人们不是在看生活,而是变成了在深入生活,深入表现对象。特写镜头适合于表现思想的全部显露,如果以特写镜头表现某一物体,往往是通过表现这一物体间接表现人物的视点,从而通过具象化的手法表现思想感情。第二节: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画

30、面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对多变的拍摄角度和灵活的机位的运用,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摄像师对表现内容、环境以及被摄主体的理解,从而从一个角度反映他的创作风格。对同一个被摄主体来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拍摄会得到不同的视觉形象和画面结构,形成被摄主体在画面上不同的轮廓和线条结构,从而也使被摄主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发生变化。同时,拍摄角度会引起观众的心理反应,比如,由于观众平时对人眼所不能实现的拍摄角度缺乏视觉体验,所以使用这些角度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非正常的心理体验,从而传达出特殊的感情倾向。反之,类似于人眼的拍摄角度则使观众对画面内容产生较为客观的感受。拍摄角度对电视画面透视关系起了很大决定作用,它决

31、定了三种空间关系:1、距离关系 2、方向关系 3、高度关系 同样拍摄角度下,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距离越远,画面透视越小。拍摄距离不变时,拍摄角度变化也可以影响空间透视效果:平摄和正面拍摄减弱空间透视关系,俯摄或者侧面拍摄夸大空间透视关系。从功能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归纳:1、体现空间中的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关系2、夸大、强化原有现实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3、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最明显的,比如以前中国影片中,对坏人常用俯拍,对英雄常用仰拍。下面我们具体来讨论拍摄角度问题,从操作上来看,拍摄角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拍摄方向,一个是机位高度。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

32、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360度范围内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围绕着被摄主体来选择拍摄位置。拍摄方向的变化会带来电视画面中事物形象特征和画面表现意境的变化。包括:正面、斜侧面、侧面以及背面拍摄。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一下。拍摄方向俯视图1、正面拍摄:也就是摄像机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这时,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视线是一致的,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的一个正面平面形象。(1)作用a.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和横向线条b.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c.平摄时,有利于观众产生与被摄主体的交流感,产生亲切感d.在平摄时,有利于表现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2)不足a.空间透

33、视感差,场面缺少立体感b.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c.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画面信息不完整。2、正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的朝向轴线垂直,也就是在被摄主体成90度的位置上进行拍摄。也就是拍人的正侧面。(1)作用 a.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姿态以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和运动的特点;b.在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时,适合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 c.可以同时表现交流双方的神情姿态,照顾双方活动,可以直观的表现平等关系(2)不足a.空间透视感较弱b.观众与被摄主体缺乏交流感3、斜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34、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右后方这些角度,统称为斜侧面方向,这是摄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作用:(1)画面具有较强立体感、纵深感,物体的立体形态表现清晰,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2)由于透视效果,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成斜线,画面生动活泼 (3)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体的作用,最明显的,比如电视采访中,通常采用中景,采访者位于前景,呈后侧角度,被采访者位于中间,呈前侧角度,这样,观众的注意力很自然落到被采访者身上。4、背面拍摄 在背面拍摄时,主体背对镜头,观众与被摄对象的视线其实是同一方向的,使观众可以产生一定主观效果。背面拍摄突出了被摄主体后方的陪体和环境,人物的面部

35、表情无法起作用,而是姿态动作起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作用:(1)使背景中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将主体和背景融为一体。(2)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画面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给观众积极联想和思考的空间,可以加大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尤其要注意在纪实摄像中的运用,利用背面拍摄进行追踪式采访或者拍摄,观众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几乎就是被摄主体所看到的,给人以强烈的参与感,观众随着被摄主体的运动一起在拍摄现场不停观看,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二、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有四种不同情况:平摄: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视线高度持平仰摄:镜头低于被摄主体视线、向上拍摄俯摄: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

36、线、向下拍摄顶摄:摄像机处于被摄主体头顶,向下垂直拍摄 不同拍摄高度可以引起画面中地平线的位置变化,下面分别来讨论一下四种不同的拍摄高度:拍摄高度示意图1、平摄:符合正常人的观察习惯(1)作用:a.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b.画面结构稳定,观众与被摄主体在心理上是平等的,可以反映出亲切和冷静的情绪,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感 c.画面感觉客观、公正,是新闻拍摄和纪实性节目中拍摄的常用角度,摄像师肩扛摄影的角度绝大部分是平摄 d.运动的平摄镜头常常代表被摄人物的主观视点,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2)不足:a.表现同一水平面的物体时,会压缩空间,不利于空间透视和层次的表现

37、 b.画面中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使画面产生明显分隔感,容易显得呆板、单调 所以在运用平摄时,摄像师常常要运用地面上的某些物体突破地平线(穿过地平线),使地平线出现一定变化因素。2、仰摄 由于镜头低于拍摄对象,画面中的水平线较低,水平线以上的景物占了主要位置,所以,主体景物往往安排在画面上部的前景加以表现,环境往往处于画面下部。(1)作用a.后景景物往往被前景遮挡或者被排除到画面之外,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b.观众的视线沿垂直方向的被摄主体向上延伸,有利于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和气势(拍矮子)c.表现跳跃、腾空等动作时,能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d.可以通过场景中的天花板

38、等顶部物体表现透视关系,增强人物与环境的联系,造成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e.观众会产生抬头仰视的视错觉,所以观看时处于心理劣势,同时由于被摄主体往往呈现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因此仰摄画面中被摄主体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2)不足 a.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会产生严重变形效果,因此摄像师在拍摄仰摄镜头时尤其要注意镜头焦距、拍摄距离这些因素。b.仰摄带有非常明显的感情色彩,运用不当会使摄像师的态度过于暴露,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镜头,引起观众的反感。3、俯摄(1)作用:a.有利于展示场景内景物的层次、规模,常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场面,容易给人宽广辽阔的感觉。b.可

39、以明显表现出被摄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空间关系,可以用来表现强烈的冲突和力量对比 c.观众有低头俯视的心理优势,因此被摄主体显得渺小、压抑,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d.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常用来表现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2)不足 a.容易丑化人物形象,不适于表现被摄主体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和正常情感 b.观众看不到被摄主体的全部表情,不利于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细致感情交流 c.被摄主体与背景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所以,在拍摄时,要注意运用构图、色彩、影调和运动等技巧来突出被摄主体。4、顶摄 这种拍摄角度是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的视觉经验,顶摄的画面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往往具有极度的心理

40、优越感,同时可以强调出被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地面上的线条如人物的运动轨迹等等,使画面具有图案形式美感。在拍摄中属于较少使用的角度。三、选择拍摄角度应注意的问题 1、角度的合理性:在大部分情况下拍摄角度要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比如:拍较高的人往往用仰拍,拍较矮的人往往用俯拍,表现两个人物坐着时,往往用平拍或者小角度俯拍。2、对场景段落进行整体考虑 摄像师要根据整体拍摄内容和风格,以一个场景甚至整个影片的总体视觉效果出发,来运用拍摄角度。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先确定总体拍摄角度原则,然后确定每个主要人物的主要拍摄角度,从这些总体原则出发来具体运用,使得拍摄角度既有单个镜头具体合适的表现力又有整体的统一风格。比如纪录片和纪实风格剧情片往往确定以人眼高度的镜头为主要镜头,形成影片的整体客观风格。3、利用拍摄角度表现人物时注意度的把握 特别是在运用广角端拍摄俯拍或者仰拍镜头时,具有明显的概念化表达的倾向,所以要注意度的把握,也就是要在运用极端镜头的同时要注意画面的含蓄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