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40569480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光伏发电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光伏发电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光伏发电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光伏发电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发电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光伏发电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1.1电站总平面布置本工程总装机容量是20MWp,由20个独立的发电单元组成。太阳能电池方阵采用固定倾角安装,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占地面积是500亩。结合场址情况,本工程共设40个500MWp光伏发电单元,管理区占地面积1464整个电站建设一座电控楼及一座综合楼。1.2土建工程设计1.2.1建筑设计本工程设计应满足光伏电站生产、办公及生活需要。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体现出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的发展特色。建筑设计分别有:1、子站电气室:本发电工程共分为20个光伏发电矩阵,每个矩阵对应一个子站电气室。电气室由直流汇流柜、逆变器、升压变、高压柜等组成,电

2、气室尺寸16m5m。2、电控楼:电控楼设计为单层,建筑总建筑面积520。设有35kV开闭所、蓄电池室、电容器室、二次设备间等。3、综合楼:设计为二层建筑,一层面积792,二层面积672,总建筑面积1464.综合楼包括办公室、值班室、食堂、宿舍、储藏室、卫生间等。1.2.2结构设计1、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本光伏电站共计20个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设有792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全电站共计15840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每组支架设置6块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支架图如下所示:太阳能电池支架图2、支架基础:太阳能电池板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埋深约为2200mm。3、变压器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尺

3、寸为600mm1200mm2000mm。4、综合楼基础: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5、基础施工基础开挖土方采用小型反铲挖掘机或人工开挖。开挖土方沿坑槽周边堆放,以备回填。先浇筑混凝土垫层,后浇筑基础混凝土。随时监督控制砂、碎石、水泥的清洁和准确的配合比。同时,浇筑混凝土时防止其中钢筋和预埋槽钢变位、变形,不允许基础中固定预埋件移位或倾斜。混凝土浇筑后洒水保湿养护14天。土方回填应在混凝土浇筑7天后进行,回填时分层夯实,并预留沉降量。1.2.3给排水设计1.2.3.1设计主要依据(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2)GB50014-2006室外排水

4、设计规范(3)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3.2.2设计原则(1) 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雨水自然散排;(2) 全站消防采用灭火器灭火。1.2.2.3设计范围站区内生活给水、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水设计。1.2.2.4给水部分站区内主要水源由场区内新水井提供。1.2.2.4用水量(1) 生活用水本工程用水人数按照10人计,最大日用水量为1.5m。(2) 绿化用水最大日用水量为0.7m。(3) 清洗太阳能电池组件用水量最大日用水量为6m。1.2.2.5排水系统本工程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在站综合泵房内设一座30m3给水水箱及一套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含两台生活供水泵,互为备用)。变频调速供水

5、设备型号为:LBP-GM-2.2/2,设计最大供水能力为8m3/h(按最大秒流量设计),供水压力为0.30MPa。水质须达到饮用水标准。生活、绿化等用水均由变频供水设备直接供给。1.2.4采暖通风设计(1)采暖系统本工程各采暖房间均拟采用新型电采暖方案,与传统供暖系统相比,电采暖减少了锅炉房的占地,不需要水,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分室供暖,使用灵活方便,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温度;运行无烟尘、废气、噪音,没有水暖系统的漏水等问题;安装简单,运行维护量低。(2)通风系统按照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中有关规定,配电室及135KV配电室和逆变器室、应设置通风

6、装置;主控制室设有自然排烟系统。35kV配电装置室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的事故排风机,并兼作通风降温之用。经计算其通风换气量为5829.6m3/h,选择2台STF-3/G混流式通风机(风量4075m3/h),通过百叶窗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排除室内余热。各子站电气室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的事故排风机,并兼作通风降温之用。各子站选择2台STF-3/G混流式通风机(风量4075m3/h),共20子站,一共60台通风机。通过机械进风、机械排风,排除室内余热。1.2.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本场地收集的风沙、泥石流及冰雪雹等资料,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为:本场地引发地质灾害或者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小,故无需进行配套建设地质灾害工程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