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县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081914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富川县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富川县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富川县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富川县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川县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富川县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废弃利用率低的有效途径。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佳化,从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富川县农业产业化现状和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揭示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复杂利益分配和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农村;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Study on the Land Circulation Mode under the

2、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chuan County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 large numb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y.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nd, idle wa

3、ste extensive cultivation and other serious phenomenon,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rural l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effective way to use rate is not high and deserted,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best

4、efficiency of land utiliz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to a more reasonable direction, very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ol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ituation

5、 of land circulation in Fuchuan Count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mplex interests distribution and contradictions faced by the current rural land transf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Keywords: Rural area;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land circulation目

6、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22.国外研究现状4(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51.研究方法52.研究思路5二、概念界定6(一)土地流转6(二)农业产业化6三、研究区概况9(一)富川县自然条件概况9(二)富川县社会经济条件概况10四、富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12(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12(二)深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模式12(三)水川区高效设施农业牵引模式12(四)农民工返乡创业拉动模式12五、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的关系13(一)农村土地使用权13(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13(三)地租地价13(四)规模经营14六、富川县

7、的土地流转14(一)土地流转地区分布14(二)土地流转形式15七、如何推动富川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16(一)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61.产业化的前提:明晰产权关系162.产业化的核心:价格机制的合理化163.产业化的推进器:建立和规范土地流转中介机制174.产业化的保障:宏观调控18(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的配套措施181.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18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19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19五、结论20参考文献20致谢21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如今,中国在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在飞速发展,其中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

8、增大,成为推动中国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亦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进行的土地改革中,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的农村改革中,国家对农村实行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明确了集体和农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农民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经营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3万平方公里,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耕地面积维持在135万平方公里,虽然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明显放缓,但人均耕地占有量相比于很多发达国

9、家来说还是很小的。所以中国处在一个人均土地资源稀少,人地关系矛盾尖锐的时期。我们需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25%的人口,如何防止耕地面积减少,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土地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土地资源受市场机制调节与配置的程度即土地市场的成熟程度,影响着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要素流转市场,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与有效配置,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重要问题。所以土地同社会上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需要通过产业化来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就必须极大地发挥

10、信息充分、交易费用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开始外出务工或从事相对高利润的非农产业,导致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失,出现土地资源低效率耕作甚至荒芜的现实情况,使农户们意识到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16年农村人口为60346万人相比于2000年的80837万人减少了20491万人。全国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增速迅猛,但是受非农就业机会的限制,大部分农户还是主要依靠农业,尤其是土地来维持生存和寻求新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这种现实状况使农民们对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均有要求,从而为农村土地使

11、用权流转的产业化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空间。2.研究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它既符合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推进农村经营按经济规律办事;又符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还符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

12、村城镇化发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农民在不断探索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涌现出各种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例如转让、转包、抵押、出租、转租、入股、拍卖等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方式实际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的意识浅,造成交易频率低;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时通常是口头交易,流转程序不规范,造成土地关系冲突;土地流转一般在农户或者亲戚朋友间进行,使得土地低偿甚至无偿流转,等等。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看待现实问题,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如何在制度改革中克服不足之处?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如何进一步

13、促进流转产业的发育?笔者尝试着从经济学(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即意图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来实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持久的利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土地流转问题之所以能成为近些年来我国土地经济学和土地法学界的热门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国家不断推动下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内学者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现状与问题、利益分配、制度创新、法律法规等。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张红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偏低。根据农业部1993年的抽样调查,1992年全国有473.3

14、万户承包农户转包活转让农村土地1161万亩,分别占承包土地农户总数的2.3%和承包土地的总面积的2.9%1。杜培华等通过对江苏省典型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体蒂流转市场已逐步形成,但是存在着发育缓慢、流转不规范、产权不清、资本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市场与产权状况、参与主体状况等3类因素综合影响着农户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动因的研究,钟涨宝等通过对浙江和湖北23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在农业生产收益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且获得了比从事农业生产更高的收入,所以部分农户自愿流转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3。冯炳英从家庭联产承包责

15、任制的实施在改革初期产生了巨大的制度绩效,但随着制度绩效的下降,推动着农村土地流转4。吴郁玲等认为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之间的效益差异从事农业生产和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收入差异,农村土地使用权出现了实现流转的内在动力;同时认为土地流转制度的形成是以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5。曹建华等认为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各因素一个关键因素是土地供求双方的农户决策行为,且提高土地流转租金会增加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度6。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缓慢的原因的研究,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农村土地对农户而言,其保障功能远远大于其生产功能,且土地流转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非常缓慢。国内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市场

16、发育缓慢的产权原因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性。陈曜认为中国大部分农村的土地流转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农村土地集中经营没有产生规模收益;二十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了对土地的需求;三是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7。周飞认为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很多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基本处于信息完全不对称的状态,即土地转出方找不到土地转入方,土地转入方找不到土地转出方,这样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非常高昂,即中介服务组织的缺乏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8。在国内学者的各种研究下,笔者认为流转缓慢、农民进行粗放经营或者抛荒的原因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收益不高,不能给农民的收入带来显

17、著性变化,不能使农民从土地的保障功能中脱离出来。因此,进行有效的劳动力转移能更好的促进土地的流转。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许多国家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土地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在国外土地经济学和土地法学的研究中,很少使用农村土地流转这个概念,更多使用的是农村土地交易。国外农村土地交易中既包括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买卖,亦包括农村土地租赁、转让等使用权的流转。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对土地流转进行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家。土地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它本身虽然不能移动,但土地的权利可以转移。因此,土地权利流转是整个经济流转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马克思认为,土地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法权关系,而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

18、的实现形式就是地租,从而建立了马克思地租理论。从大部分国家的土地改革来看,土地流转早已开始进行了。Vikas对印度独立后实行土地改革以来的农村土地交易状况进行了研究,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得没有土地和土地较少的农户可以通过土地分配、佃农登记、土地交易三种渠道得到土地。相比较而言,有难度的土地远不比土地租赁活跃,大约有20%的印度农户是通过佃农登记而获得土地9。Wegern对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实行土地私有化以来的农村土地交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俄罗斯在实行土地私有化以后,农村土地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农村土地交易异常活跃。1995年俄罗斯约有25%的农户进行了农村土地交易。1

19、998至2000年,各种各样的私人土地 交易增长了25%,而在所有的私人土地交易中农村土地交易所占比重较大,例如2000年农村土地交易占所有私人土地交易的12%10。德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的特点为土地私有制是德国土地制度的主体,租佃居于次要地位,但是近年来,土地租佃关系呈上升趋势。中东欧国家在原有大农场的改组中,大农场要么被撤消,要么实行了彻底的内部管理改革。政府支持农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新成立的农场土地与劳动规模都小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农场,这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经历是一致的。美国则采取的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相对产业化的方式,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产业间比较收益的差异,依靠市场经济手段逐步

20、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城市化,从而不断推进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本文以富川县为具体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地区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方式。2.研究思路首先根据

21、农村土地流转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土地流转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发展进行了解;随后,通过一些基础理论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基础来证明它的可行性;最后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制度以及政府应有的作用。论文以富川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为切入点,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问题,形成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土地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地租地价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研究成果,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进行判断和评价,进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与措施。 二、概念界定(一)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

22、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其要点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建立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一部分农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市郊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公有制与市场的深度融合,促进和集体经济的发展。(二)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

23、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产业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

24、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2.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3.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

25、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4.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5.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6.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7.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

26、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8.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上述特点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从这些丰富的内涵中,还可以引伸出其他许多外延作用和意义。例如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等。三、研究区概况(一)富川县自然

27、条件概况富川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为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 富川瑶族自治县版图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末,下辖9个镇、3个乡,总人口32万人,其中瑶族人口1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5%。1水资源富川瑶族自治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75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拥有量为6197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为2.3-2.5亿立方米。 2.植物资源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林木类植物主要有杉、松、油茶、油桐、梅、李、桃、栗、榛、柚、柑、枣、石榴、柿、椿、柏、樟、槐、枫

28、、柳、杨、桑等等。竹类主要有猫竹、紫竹、方竹、筋竹、苦竹、大头竹、斑竹、凤尾竹、长节竹、水竹、南竹、毛竹、船稿竹、罗汉竹等等。草类要以茅草、芒草、茂草、鞭草、竹节草、竹叶草、狗尾草和蕨根草等为主。 3.动物资源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哺乳类动物主要有虎、豹、鹿、狐、狼、野猪、箭猪、水獭、狸、野牛、山羊、野兔、果子狸、松鼠、黄鼠狼、竹鼠、田鼠、猴、飞虎、蝙蝠等。鸟类主要有雉、鹊、鸠、乌鸦、翡翠、黄莺、八哥、白鹇、杜鹃、锦鸡、鹞鹰、竹鸡、画眉、白头翁、白鹭、野鸭、猫头鹰、啄木鸟、燕子、麻雀等。爬行类主要有龟、鳖、穿山甲、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乌梢蛇、嗅蛇、南蛇、水蛇、竹叶蛇、烂泥蛇、狗婆蛇、壁虎、三步

29、蛇等。两栖类主要有田青蛙、山蛙、犁头蛙、三角蛙、蛤蟆等。鱼类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鳜鱼、鳝鱼、斑鱼、鲭鱼、鲢鱼、黄京鱼、石鯸鱼、马尾骨、白水条、红眼鱼、泥鳅等。此外,还有螺、蚌、蚬、虾、蟹、蚯蚓、蜈蚣、百脚虫等动物。4.矿产资源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锡、金、铅、锑、锰、磷、稀土、铁、花岗岩等30多种,其中藏量丰富的有铁、锡、铜、锰、花岗岩等十多种。(二)富川县社会经济条件概况2014年,富川瑶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74亿元,比2013年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74亿元,下降6.1%;第三产业实现增

30、加值14.3亿元,增长7.2%。从三次产业的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1.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拉GDP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1.9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3.6:40.8:25.6。 1.第一产业2014年,富川瑶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0.0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20.32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水果产值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13.3%;林业产值0.94亿元,增长20.9%;牧业产值7.01亿元,同比增长6%;渔业产值0.84亿元,同比增长6.5%。全县实现水果产量34.7万吨,同比增长13.7%,其中:梨1.14万吨,

31、同比增长4.8%;柑橘类水果32.18万吨,同比增长14.6%;其他水果1.37万吨,同比增2.4%。全县生猪存栏26.89万头,同比增长15.01%;肉牛存栏0.8万头,同比增长9.59%;家禽存栏137万只,同比增长13%。出栏肉猪33.9万头,同比增长8.7%;出栏肉羊1.05万只,同比增长18%。实现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0.4万吨,同比增长6.35%。 2.第二产业2014年,富川瑶族自治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70.33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1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6.31亿元,同比下降15.5%,2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4.6%。全部工业增加值完

32、成17.84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32亿元,同比下降9.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4.13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6.7%。重工业完成总产值44.21亿元,同比下降24.1%;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2.11亿元,同比增长9.3%。大中型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9.2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4.21%。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两增四减:啤酒5704.28万升,增长47.38%;饲料11.82万吨,增16.6%;松香3088吨,下降57.7%;铁矿石成品矿1.59万吨,下降50%;水泥234万吨,下降5.42%;发电量86.31亿千瓦时,下降25.89%。2014年,富

33、川瑶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2.4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63.86%;实现税金1.49亿元,增长30.54%。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6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1.65%。 3.第三产业2014年,富川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6.0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7.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12.49%。从城乡情况看,城镇实现社会零售总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8.1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08%;乡村实现社会零售总额2.72亿元,同比增长32.8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92%。全县年内共接待游客94.9万人

34、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43亿元,增长22.8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3.71亿元,同比增1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96亿元,增长13.09%。四、富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该模式就是龙头农业化加工企业通过租赁农民的土地,一方面,解决企业原料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吸收被租赁土地家庭人员进入企业务工。(二)深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深山区的土地撂荒面积大而广的实际,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与被撂荒户协商,对撂荒地进行连片耕作,发展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和饲草种植。(三)水川区高效设施农业牵引模式该模式就是充分发挥水川

35、地产出率高、适宜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的优势,通过龙头企业规划经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体系。(四)农民工返乡创业拉动模式该模式就是由外出多年并掌握一技之长的务工返乡人员,借鉴外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某村民在打工时发现,枸杞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食品、饮料、医药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需求量很大,它的出口、加工、销售前景也十分广阔。返乡后,组建成立了陇原红枸杞合作社,历经两年的试种、试验,枸杞亩产干果 800斤,亩产值 1.6 万元,纯收益可达 9500 元。目前,该合作社已流转土地 240 多亩,建成了 250 亩的枸杞园,拉动了当地的枸

36、杞规模发展。五、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的关系(一)农村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的用益物权。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规定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以及其他国务院各部委、各地方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性文件。综合观之,我国目前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种类主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是指农村土地使用权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偿、有期限的流

37、动使用。它要求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在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并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辅以政府调控,形成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使用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产业化,只是一种趋势、取向,并不是说现阶段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就可以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转,可一律由市场机制来配置土地资源,而是指在现行政府干预色彩浓厚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中,尽可能地引入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以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由于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流转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的管理,不可

38、能彻底地完全产业化。因此,这里的产业化更确切地说,是指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改变当前土地利用低效混乱的情况,促使农村土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三)地租地价狭义地租是指使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报酬或收益;广义的地租是指超额的利润、工资、利息及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超额报酬或收益。地租的本质是超额报酬或收益。地租通常是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使用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地价是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

39、土地的价格。我国目前通常所讲的地价,是出让或者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人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土地和地租地价的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土地是未开发利用时,这部分土地虽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供求关系,其使用价值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表现为地租为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货币额。二是己开发利用的土地由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构成,这部分土地的价值包含土地资源价值和土地资本价值。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要求的地租包含真正的地租、土地资本的折旧和土地投资的利息

40、。如果土地改良投资是土地使用者投入的,则土地使用者参与土地资本价值的分配。第三,地租、土地收益和土地价值具有本质的联系,在量上是相等的。地租相对于土地所有者是地租,相对于土地使用者是土地纯收益。地租和土地价值实际上都是以土地作为分配条件而分得的部分国民收入,都是通过土地产权的转移来实现。(四)规模经营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租价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

41、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六、富川县的土地流转(一)土地流转地区分布据统计,截止2016年12月底,富川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6.36万亩,占其总承包地面积的3.62%,涉及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12.36%。在土地流转总量上,最高的是富阳,土地流转总面积约4.18万亩,其次是白沙镇,流转总面积为3.75万亩,而最低的是莲山镇,土地流转总面积仅为0.8万亩,见图1。图1 富川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分析可见,在总量上,富川县土地流转地区差异明显,最高的富阳比最低的朝东镇多3.33万亩。在县流转总面积占其总承包地的比率上,最高的是朝东镇,其流转总面积占该县总承包

42、面积的6.45%,其次是白沙镇,流转比率达6.37%,而流转比率最低的是宁阳县,其流转面积仅占总承包面积的2.50%,其次是白沙镇,流转率2.79%,见图2:从图2还可以看出,由于不同乡镇承包土地面积的不同,而使得土地流转总量大的地区,其土地流转率并不一定高,如流转总量最高的富阳市,其流转率为4.15%,比流转率最高的朝东镇低1.7个百分点,而流转率最高的朝东镇,其流转总量仅为800亩,为流转总量最高的富阳的20.3%。图2 富川县农村土地流转比重(二)土地流转形式富川县土地流转形式成多样化,且以农户间为主。其中:农户自发流转的有118446.4亩,占土地流转面积72.4%,乡村集体统一组织流

43、转的45153.6亩,占土地流转面积27.6%。从土地流转形式上看,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及其它形式。具体情况见下表1:表1 富川县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统计表土地流转形式流转数量(亩)各流转形式占总流转量比例转包76564.846.80%出租26994.016.50%转让25194.415.40%互换31574.819.30%其他3272.02.00%从表格结果显示,富川县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其中以转包形式流转的土地数量为最多,占总流转土地数量的46.8%,其次是互换形式,占总流转土地数量的19.3%,以出租和转让形式流转的土地数量相当,分别占总流转土地数量的16.5%和15.4%。七、如何

44、推动富川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产业化的前提:明晰产权关系明晰土地产权的内涵和外延,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的具体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使用、收益等权利。各级政府对农牧民群众土地的征用必须依法依规,不得随便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期限,更不能任意收回。紧密结合拉萨市农村上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断加强土地流转政策、法治的宣传力度,引导农牧民群众自发参与土地流转,树立土地是一种流动资产的市场意识,消除土地流转变更承包关系等种种错误认识。2.产业化的核心:价格机制的合理化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的,现有的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缺乏一种价格机制。

45、政府介入推动性的流转是没有价格机制可言的,农户自发的流转虽然说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是其规模小、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土地的价值,因为就目前而言,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是对土地依赖性较小、收入水平较高的那一部分农户,在土地产出激励不高时,愿意转入土地农户较少,土地需求缺乏弹性,土地流转价格偏低,这与我国农地资源稀缺,特别是人均农地资源的稀缺是不相符合的,土地流转价格没有完全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鼓励农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创新。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流转方式的创新。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土地租赁市场,因为土地使用权租赁市场的完善最能体现土地流转市场机制,董晓媛(201

46、6)则认为,土地买卖市场存在风险、道德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特别是不发达国家中,土地买卖无助于在农业方面的资源有效配置。反之,土地租赁通常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配置机制,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可以使土地交易效率提高。从土地租赁市场与土地的再分配的比较看来,无论从农户间转移土地面积的大小还是土地转移的频率,土地租赁市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行政性再分配,尽管两种机制都倾向于将土地转移到生产效率高,但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户,但土地租赁市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好的兼顾了土地分配的公平。3.产业化的推进器:建立和规范土地流转中介机制土地使用权流转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交易过程,不但涉及流转的多个主体,而且要顾及

47、土地市场的地域性、层次性等特点。为使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有序化、高效化,必须建立相应的中介服务体系。发达国家土地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尤其是美国,已形成了规范的地产经纪人制度。而我国土地市场的中介体系相对比较落后,虽然经济比较发达、土地流转规模较大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已经出现了诸如土地信托、土地流转中心等中介,但是就大多数农村来说,我国土地市场的中介机制正处于缺位或尚待完善的状态,迫切需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咨询、预测和评估等服务系统,使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具体来讲应该建立以下几个方面中介服务环节:一是土地投资经营公司。专门从事进人市场的农地交易活动。二是土地评估事务所。通过事务

48、所评估,赋予土地使用权一定的价值,为土地交易提供合理的数量界限。三是土地银行或土地融资公司。从事土地抵押业务或土地储蓄业务,对放弃土地使用的农民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以便从事二、三产业。四是土地保险公司。从事对土地投资、经营业务的保险活动,同时也给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农民提供新职业的培训、养老金,它还可以通过收受逾期抵押土地并将其出租、转变等活动,来充当土地交易中介组织。五是委托代理机构。主要是接受客户的要求为之买卖土地。六是土地租赁公司,专门从事收购那些经营能力凋萎者的土地,转租或转卖给那些经营能力旺盛者,通过这种活动来促进土地的有效流转和集中。七是土地证券公司。专门从事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场所,这种

49、公司也可与土地经营公司经营(实物)合并在一起。4.产业化的保障:宏观调控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划调控和市场调节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个体的土地利用行为是经济利益。受比较利益驱使,仅靠市场机制不可能做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不可能实现对耕地及其他社会公益性用地的保护。必须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等措施,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干预和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科学的、重要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土地市场有序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保证。国家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实现对土地流转的比例和总量控制,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向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但土

50、地规划本身的制订首先要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第二,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租税费制度,建立合理的土地租税费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尽快明确现行农村土地租税费的内涵,将本质属于地租的各种租、税、费规范其名称。第二、农村进行“费改税”改革。农村里各种“费”的名目繁多,农民负担沉重,应尽快作“费改税”改革,扼制各种“费”向农村土地摊派。如“提留统筹”费改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且其税负总额不得超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人的5%,同时将其纳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第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要实现高效、有序流转,同样也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针对现行不完备的法律法规:一要

51、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法规建设,及时修改目前不利于土地流转市场形成和互相冲突、矛盾的法律条文,并以法律形式对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条件、范围、程序、形式、违约责任、利益调节等重要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以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运作的健康有序。(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的配套措施1.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滞后,导致部分农民失业或隐性失业,他们视土地为唯一的生产资料,在几亩土地上干与他们劳动力极不相称的农活,这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阻碍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业化。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52、,应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建设小城镇,实现农村城市化。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转移造成大城市人口急剧饱和,而住房、就业无法得到完全保障,农民生活压力巨大。那么积极向农民传播兴建小城镇的创新制度,引导农民在小城镇自主创业,例如,务工经商、兴办加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这既可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能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与民营企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与民营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灵活性强、投人资本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不高的特征,适宜农民就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三是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城乡劳动力统一的市场。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53、机制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不平等,造成农民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所受的待遇与城镇居民的相比相差甚远。农民只能将土地作为生存的保障,土地使用权的保障功能就成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而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产业化,首先要求把土地作为单纯的生产和经济要素,以效率为标准优化配置土地资产。这就需要我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具体办法可通过先建立“承包地+个人帐户”的双重社会保障制度,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在积累一定的资金后,承包地的保障功能逐步退出,即将“承包地+个人帐户”的双重保障体制向单纯的“个人帐户”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化,还土地以正常的生产要素性质,尽可能地发挥土地的经济功能。3.大力发展农村教

54、育事业近年来,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下的扶贫工作顺利进行,为提高农村文化素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地区文盲、半文盲的比例还相当高,加上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依然无法接受到教育。这种情况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影响到土地使用权的产业化流转。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学生积极参与西部或偏远地区教育支援计划,对提升农村的教育基础和职业技术尤为重要。五、结论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改革发展的持续深入,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集中度越来越高。从

55、当前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来看,最多的焦点之一就是农村土地流转。安定区是一个集大工业、大农业于一体的城市,城乡之间差并明显,农业收入不高,农民与市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而农业现代化是安定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安定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安定区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稳妥进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参考文献1韩瑞云.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J. 经济论坛,2007,10:126-127. 2国家金库安仁县支库课题组,卢兵生,李松.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 金融经济,2011,04:55-58. 3黄延信,张海阳,李伟

56、毅,刘强. 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5:4-9+110. 4侯艳杰,侯树河. 贫困地区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集约化经营的关键三点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6:103-104. 5陈青.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138-139. 6段明亮.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探究J. 法制与社会,2014,02:207-209. 7孙翱翔,刘远风.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热的理性思考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1:43-47. 8张树根.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和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9王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10穆义财. 城镇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资源,2010,01:27-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