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模型的建立及运用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3873672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产品创新模型的建立及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产品创新模型的建立及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产品创新模型的建立及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产品创新模型的建立及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创新模型的建立及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产品创新模型的建立及运用 创新产品是人们始终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创新,路径如何,方法是什么,需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可操作的方法。本文提出的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和产品创新矩阵,是一种创新理念与思想方法,可使创新系统思考,并按一定模式操作。模型以“产品价值要素”为中心展开,依托“产品使用价值与价格”、“产品购买使用过程”、“产品史”三大维度和产品跨界关联组成的模型矩阵,通过各维度要素的系统梳理,通过要素在模型内相互碰撞、比较,通过要素内涵的相加、相减、相乘、相融、改变等操作方法,实现“价值要素”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进而达到产品价值系统创新的目的。 下载论文网产品价值要素;产品购买使用周期;产品史;跨界;碰撞

2、比较;内涵重组;创新1引言产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产品价值的提升和改变,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变化的多种需求。为实现产品创新,人们始终进行着创新规律、方法的探索和总结。可持续的产品创新不是脑力激荡那么简单,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思想方法。2002年4月,王革非先生编著的企业决策工具与方法:欧美工商管理经典工具的解析、使用与操作一书,介绍了著名学者K im与Mauborgne博士的创新方法研究成果“产品战略性创新分析工具”1,2006年林伟贤先生出版了创新中国2一书,其后,又有一些书籍问世。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对创新思想和创新操作技术,进行了相关论述。特别是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二届三次会议

3、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互联网+”创新思想,更是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受“互联网+”创新思想和上述创新研究成果启发,本研究借助矩阵的模式,以产品系统梳理出的“产品价值要素”为创新发端,尝试采用点、线、面、体、结构化的模型建立方式,提出了一套由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和产品创新矩阵组成的创新思维框架。通过多维空间的要素移动、碰撞、比较、优化与重置,整合产品新的价值要素,探索产品创新方向,实现产品价值的改变与提升,完成产品的系统创新思考与设计。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和产品创新矩阵作为产品系统创新操作的工具或方法,可助力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践,是产品系统创新方法研究的新视角、新探索。2产品

4、价值创新模型的建立2.1产品价值创新模型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图1)由产品价值与价格、产品购买使用周期和产品史三个维度构成,可用做产品系统创新活动的思考,在操作产品的创新活动时,以此框架为基础,能够建立起不同产品的价值创新模型。2.2模型组成及构建2.2.1产品价值与价格2.2.1.1产品“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3。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可划分为五个层次:核心价值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a品;潜在产品。通常我们所说的产品竞争,主要发生在产品附加价值层面,即产品增加了什么新内容,如功能、特征及能受到人们重视的其他价值。2.2.1.2产品价值产品具有价值,价值由产品所具有的

5、功能、特征、造型、包装、服务、理念、品牌、咨询、送货、仓储、增值等诸特征构成并体现,价值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这些特征点上。为方便产品创新思考与操作,本模型将产品价值的诸特征及相关元素统一冠以“产品价值要素”称谓(简称:价值要素)。2.2.1.3产品价值要素产品价值要素划分为产品特有要素、产品共有要素和价格要素。(1)产品特有要素。产品独具的业态与特征,其效用与功能是区别产品类别彼此差异的主要标志。产品不同,“特有要素”不同。如,与各类科技场馆比较,水族馆的“特有要素”是水生生物展演、水娱乐和动物保护等。知识产权(IP)在产品中所显现的特征,也属于特有要素一类。(2)产品共有要素。产品除去其具有的“

6、特有要素”外,所具有的产品其他共有特征。包括:互动、乐趣、便利、获取、审美、服务、兼容、智能、虚拟、互联网、增值等。(3)价格要素。价格是产品价值要素的价值体现。创新模型将价格以要素的形式独立出来,称为价格要素。每个创新点要素的价格,都会随要素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是产品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引起顾客关注的重要因素,每个产品的创新,都应考虑到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为顾客提供意想不到的价值。产品的“特有要素”和“共有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随着产品价值要素跨界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本领域共有的价值要素,在另一个领域跨界运用时,可能会变成特色的要素,反之亦然。(4)“产品价值与价格”轴,由特有要素、共有

7、要素和价格要素组成。为凸显产品特征,模型按“特有要素”、“共有要素”的先后顺序排列在“产品价值与价格”轴上,价格隐入要素中,作为要素创新考量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产品价值要素是本模型运用的一大特点。2.2.2产品购买使用周期产品的购买、使用是一个过程,模型将这一过程称为“产品购买使用周期”。过程由多个不同且连续的阶段组成。产品不同,使用过程不同,“产品购买使用周期”也有差异。本模型将“产品购买使用周期”大致地划分成九个阶段:欲望、采买、送达、使用、维保、补充、转移、废弃、回味。模型中的各阶段按过程的先后时序排列于“产品购买使用周期”轴上。精细创新时,过程的各阶段都可再细化、再分解,分解的数量不受

8、限制。对过程进行分解和利用,将对产品价值创新操作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是本模型运用的第二大特点。 2.2.3产品史产品史要素是不同历史时期,产品价值要素状态的综合反映,是产品存续期间沉淀形成的特色、差异与精华,是创新的基础和思考助力。注重产品史要素是本模型运用的第三大特点。2.2.4数字编排序号模型内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在模型图方格内,数字序号从左至右,由上而下顺序填入。要素在模型内交汇、比较时,数字编排序号体现了要素点间的关联和在模型内的坐标位置,每个编号都是一个创新点,都是创新成果所在。标注数字编号越多,表明对产品价值内涵的梳理、划分越细,产品整体创新就会精准,价值创新成功的概率就大

9、。2.2.5要素梳理与各维度建立2.2.5.1产品价值要素的梳理建立模型时,应首先对自身产品的价值要素状态进行系统梳理,这是要素优化与重新配置过程的第一步,是模型构建步骤中最重要的起点。梳理方法:(1)尽可能多而全地列出自有产品价值要素,要素的数量无限制。(2)要素按“特有要素”和“共有要素”归类,同类要素需厘清从属关系及轻、重程度。(3)分析、筛取、选择产品创新所关注的要素,并排序于“产品价值与价格”轴上。2.2.5.2产品购买使用周期的梳理对产品购买使用周期全过程及各阶段进行梳理、划分,清晰产品在购买使用各阶段对不同层面顾客的价值所在。梳理后的各阶段应按时序排列在“产品购买使用周期”轴上。

10、2.2.5.3产品史梳理对产品史要素的梳理可参照“产品价值要素的梳理”方法。关注重点可放在传统、文化、特色、卖点、廉价、耐用、实用等富有生命力的要素上。梳理出的产品史要素可与现实产品要素相对应。2.2.5.4要素梳理的意义(1)以要素为发端,可建立起产品创新活动的起点;(2)系统梳理产品价值要素,可清晰自有产品的价值状态;(3)梳理现代社会最新通用技术要素,可方便新价值的引入;(4)要素梳理可方便产品间要素价值的对比和分析;(5)要素梳理有利于要素价格的创新配置与调整。产品的每个要素存在都不是孤立的,都可能与要素的同一业态相关联。借助这种关联,可产生无尽的遐想与再关联,这就为创新思维与联想打开

11、了视野。随着要素数量的增加和关联链的延长,要素跨界组合将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从产品创新的目的来说,只要有利于市场与顾客需求,此种要素重组与优化就是创新价值所在。2.2.6模型图绘制模型图的绘制可比照图1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形式操作。2.2.7模型编号在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图方格内,填入数字编排序号。至此,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建立完成。提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产品价值创新模型的设计也是动态的系统设计过程,模型内容需要不断调整、丰富、完善。2.3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应用2.3.1模型?/用思路产品价值创新模型设计、应用的思维活动过程用流程图(图2)表示,其中:梳理要素、要素移动、要素优势资源组

12、合是重点。创新活动应以改变产品价值要素内涵为目的。通过对产品价值要素的梳理、重组、优化,通过模型各维度间的要素与要素、要素与阶段、阶段与阶段的移动、跨界、比较,在本模型内,寻找要素间的关联、差异和亮点;完成要素内涵的相互借鉴、引入、融合、延展或改变,然后,运用创新操作技术,实现要素内涵的优化与重置,进而达到创新产品目的。2.3.2模型应用步骤步骤一:梳理产品,建立产品环对自身领域产品做系统梳理是建立模型的前提,因此应先制作出自身产品的产品环(或产品链),目的是从宏观层面审视自身产品及价值,厘清要素、厘清优势,寻找缺陷,明确创新着力方向。步骤二:建立模型梳理要素,建立“产品价值与价格”、“产品购

13、买使用周期”、“产品史”三大维度,制作具体产品的价值创新模型。步骤三:运用创新操作技术,实施要素价值内涵的重置与优化(1)运用创新模型,做要素移动、碰撞、比较、嵌入与优化的系统思考。引导两种或多种要素在模型中做上、下、左、右、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移动,进行要素与要素、要素与阶段、阶段与阶段间信息内涵的碰撞、比较、嵌入、重置与优化。目的是:寻找关联、差异和亮点,实施资源的重置,完成要素的特色、优势内涵引入、借鉴、融合、优化乃至颠覆性改变。(2)运用创新操作技术或技巧,实施创新操作。创新操作技术或技巧包括:梳理、组合与整合、加一加、减一减、乘一乘、扩一扩、融一融、去除、取代、调整权重、逆向思考、量变到

14、质变、颠覆、正负刺激、精细与极致、共享、要素跨界、排列、赋予概念、赋予思维、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T R IZ理论、田口方法、和田十二法、试错法等。运用本模型和这些操作技术,产品创新的奇思妙想将源源而出。(3)根据创新思考成果,重新明确产品的定位与功能。步骤四:价值评估对创新思考结果做出价值评估。注意:行业不同,评估的条件与标准也会不同。步骤五:完成实体产品的创新操作。3产品创新矩阵的建立3.1矩阵构建产品创新矩阵建立在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基础上,是由多个产品价值创新模型组合而成。矩阵犹如跨界创新之桥,目的是引导产品创新中的跨界思考。矩阵建立过程: 3.1.1建立不同领域及产品的创新模型(

15、1)确定拟涉猎的产品领域;(2)梳理各领域产品的相关要素;(3)分别建立各领域产品价值创新模型,操作方法同“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建立”。3.1.2建立产品创新矩阵将建立的多个产品价值创新模型组合在一起,以有时间特征的“产品史”轴贯穿各模型,形成产品创新矩阵(图3)。3.2产品创新矩阵应用步骤一:建立自身领域产品和涉猎领域产品的创新模型。步骤二:组建由各产品价值创新模型构成的矩阵。矩阵内模型数量不限,要素数量不限。步骤三:对自有产品模型内涵的思考(1)比照模型运用思路,审视自身产品(2)在模型内,做要素的移动、碰撞、比较1)移动、碰撞:在各维度间,做要素与要素、要素与阶段、阶段与阶段的相互移动与碰撞

16、,重点审视五方面内容:a.要素的价值是否都得到有效开发?b.要素能否变形,并用其他方式、方法体现?c.要素价格杠杆能力是否已完全用尽,要素无效的价格配置是否已经剔除?d.产品史所列要素优势是否得到有效传承和充分发挥?e.产品购买使用周期各阶段是否都已利用,都已延长?2)比较: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要素间,进行对比和辨别。a.同类要素,重在寻找优势、劣势、差异和亮点。b.非同类要素,重在寻找关联,引入跨界产品价值要素中的各种可利用内涵资源。c.产品史要素,古为今用:换包装借用、找特点嫁接、直接模仿、打名人牌。(3)运用创新操作技术。如整合、权重调整、取代、去除、逆向、精细化、量变到质变、赋

17、予概念、基础创新、引入消化再创新、T R IZ方法等,实施创新操作。步骤四:跨界思考每个领域或产品的创新模型都有自己认知的边界,产品创新矩阵的建立犹如搭起了全方位的跨界桥。(1)非同类要素,寻找关联,引入跨界要素中的优势内涵资源(2)嵌入与融合:以自有要素生态为基础,嵌入外部要素优势资源,做选择性裁剪与结合,塑造新的要素形态与生态(3)运用创新操作技术:使不同领域产品的概念、功能和价值等要素,在自有产品价值中植入(4)完成要素内涵的优化、改变或重置,形成产品的创新步骤五:对创新思考的结果,做出价值评估。步骤六:完成产品创新具体操作。4 示例:中餐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建立与运用步骤一:梳理餐饮产品,

18、建立产品环。步骤二:要素梳理与选择1.餐饮产品价值要素梳理特有要素:食物:如中式菜系餐、风味餐、西餐、冷餐、热餐、异域餐、茶艺餐、咖啡饮品、水果餐、艺术餐、太空餐、运动餐、战时餐、医疗保健餐、半成品代加工、餐饮衍生品等;健康:如健康科学指标+个性化指标;卫生:餐饮卫生+个性化卫生指标;环境:中式、西式、古典、现代、室内、室外、家庭、单位;背景音乐等;售卖形式:桌餐化、超市化、外卖、流动等;社会服务:老人用餐、学生用餐、小学生放学后托管、热水服务、精典杂货代卖、快餐书籍、快递接收、各种代理收费等;社交:亲情、慈善、会议、工作交流等;文化传播: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古典文化、当代文化等现场传播;共享

19、:手机充电、电动车充电、新闻信息分享;卖点:色、香、味、形、器、材、大、小、多、少、精、粗、贵、廉等。共有要素:智能、互动、乐趣、便利、获取、虚拟、审美、增值。价格要素:略2.餐饮产品购买使用周期各阶段梳理阶段:思、行、购、送、吃、添、弃、离等(淡季、旺季、非营业时间阶段都应考虑其不同特点)。3.?a品史梳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餐产品价值状态进行梳理,重点在传统特色。步骤三:建立中餐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图4)将经过梳理、选择后的13个产品价值要素排列在“产品价值与价格”轴上。将产品购买使用周期梳理出的8个阶段排列于“产品购买使用周期”轴上。在模内编号。本模型所编号为104,表示至少有104个点在要

20、素移动、比较时,可思考产品价值的创新。步骤四:启动创新思考过程引导要素在模型内做上、下、左、右、过去、现在和“产品购买使用周期”各阶段之间的移动,做要素间的相互比较和启发,寻找差异点和亮点,通过要素新内涵的融合、延展、改变,建立新的要素内涵组合。思考过程示例如下:a.购 便利比较:以前订餐利用电话或到现场,现在手机网上简单操作预定和微信支付,还能享受优惠折扣。b.吃 社交、文化、互动比较:以前的吃,多是解决饱腹,现在是各种社交活动、享受饮食文化,还可在餐桌上享受餐品与另外一家餐馆或酒水饮品店的互动,享受外部送来的特色佳肴与美酒。c.送 增值比较:客户接受送餐时,获得意外惊喜,如赠送小礼物或代金

21、券。也许有一天,会获得飞行器送餐服务,客户可得到超常态的快速、丰盛、奇葩的用餐增值服务。d.服务 智能 离比较:智能机器人承担跑堂、点餐、下单、送餐到桌服务;客人离去时,把服务送到客人希望送达的地方;厨师上门加工制作餐品服务;网络远程指导顾客餐品加工过程服务、现场可视制作过程等。 e.智能与餐品购买使用周期全程比较:会处处产生价值。如智能送比较,通过数据系统提供的分析与定位,建立稳定的送餐食客群落,可有效扩大原有用餐群落空间。f.乐趣与餐品购买使用周期全程比较:将使客人本来快乐享受的用餐行为,变得更加快乐。如抻面表演、抛饼表演、魔术上菜、调酒花样表演、咖啡拉花等,既为客人用餐助兴,也有广告口口

22、传播的效果。g. 吃 文化 互动比较碰撞用餐中,服?照哂胧晨偷幕?:用餐座位与中国传统礼仪:餐位设置,让食客了解当邀请家人、朋友、商户时,就餐人员应该如何按照国人传统习惯安排座位。餐具摆放与使用:中西餐餐具不同的摆放方法与使用方法、餐品上菜时,恰当合理的摆放位置介绍、中西餐具的使用常识,都是用餐体验的内容和用餐礼仪、文化常识的推广;酒具的使用、酒的品鉴、酒文化、不同地域的饮酒的习俗介绍;餐品养生介绍,加工方法介绍,都会带来众多的商机。对色、香、味、形、器、食材的常识介绍,会凸显消费层次、价值不同与特点,都是赏心悦目的消费体验。h.食物 送餐 产品史比较:传统的提食盒送餐发生变化,餐饮流动加工操

23、作车对接到户,根据手机或网上预定,一桌桌随心所欲,色、香、味、形、器俱佳的盛宴,将使在家聚餐更受欢迎。此作为可大大降低餐馆使用场地的成本。再拓展思路,还可使小小的餐馆加工环节,变成产品加工操作间或移动操作间,流动广告效果明显。i.卖点:卖点是产品价值一般性需求向更高精神需求层次的扩展。产品功能相同,卖点不同,氛围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卖点与产品购买使用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比较中产生亮点,吸引食客。j.虚拟 社交比较:独自用餐时,也能享受到友人跨时空与己同欢对饮的快乐场景。虚拟还可使产品价值的每个要素都能以数字形式呈现和传播,不仅打破了实体产品使用价值的时空概念,还能持久扩展、延伸和补充。k.

24、对服务进行扩展:利用午餐与晚餐间的资源,可以操作小学生托管、小学生用餐等项目,可以大大缓解上班一族子女放学后的管理问题;利用晚餐后的资源,可以开办夜间茶座、棋牌娱乐与夜间专业培训等业务,这是对夜间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百姓夜间文化生活的活跃。目前,餐饮业价格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餐品、用餐环境和现场一般性服务层面。对市场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与特色推送服务,将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推出高价位产品的重要依据。在各种要素碰撞、比较、融合过程中,充分利用上面所列的各种操作技术来拓展产品创新思考,将使创新思维脑洞大开,新意绵绵不绝。步骤五:对上述思维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和价值分析后,提出新产品

25、实体化的设计思路,完成产品的创新。通过上述步骤,利用模型21个大要素在104个交汇点间的移动、比较,完成系统创新思考与设计。此示例与联想方法很简单,如对所有要素都展开这种比较、联想,或再引入其它如经营方式、服务方式、菜式风格,便会形成一个更大的模型矩阵,就会从中看到餐饮产品创新的巨大空间与价值空间。总之,创新是从系统思考开始,由要素比较、碰撞产生话题,而后找到创新切入点,最后组织实施的一个过程。5结论产品价值创新是在产品已有价值基础上,再造新价值的过程,是将现有产品价值要素的价值资源充分释放和利用的过程。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和产品创新矩阵是产品价值创新的一种方法。模型以要素梳理和优化为核心,通过一

26、套矩阵、二三模型、N个要素、四个维度、三线过程的系统梳理和矩阵内外“要素”的移动、跨界、比较、联想,创新操作技术运用,来完成产品价值要素内涵的相加、相?p、相融、引入、改变和重组,形成产品的系统优化和创新思考,揭示产品未来创新方向,实现产品价值的提升和创新。模型使用的效果,取决于要素的类别、数量和细化程度;取决于矩阵的行业跨界幅度与涉及产品领域的数量及深度;取决于思想者知识面的支撑。产品价值创新操作,注重对要素资源的充分发掘与使用;强调对在自身领域不曾出现事物的尝试、借鉴;强调敢于跨界,不拘一格,异想天开,持续改变;强调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强调通过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产品创新活动的启动,标志

27、着产品正在赢得更多的终端消费者,赢得市场。我国仅工业体系就有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产品价值创新模型和产品创新矩阵,可作为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思想实施的助推器使用。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尝试在创新活动中,建立自己的产品创新模型,那么,创新活动开展将会实现系统化、可预期;如果创新模型能够实现共享,将会大大方便全社会的创新工作,并形成中国社会系统创新的生态,开启一个全新的万众创新进程。1王革非.企业决策工具与方法:欧美工商管理经典工具的解析、使用与操作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林伟贤.创新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管理K.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北京海洋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