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启示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3873670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启示(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启示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理应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应随之增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幸福感反而有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及其内容的解析,希望从中得到些许启发,以加强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高幸福感。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幸福;幸福观;启示DOI10.13939/ki.zgsc.2015.17.1291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将幸福定义为“人的灵魂的各有逻各斯的部分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1从定义中看出,合乎德行是获得幸福的首要前提,若没有良好的德行,得到的幸福就没有意义,甚至

2、变味。德行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理智德行,二是伦理德行。在很大程度上,伦理德行是低级的、低层次的,主要指人的欲望活动;理智德行则是德行中最为高贵的部分。只要人类活动是合乎德行的,得到的幸福就是最美好的幸福,是人间至福。然而这两种德行必须相互统一、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效用,才能拥有人间至福。2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容2.1 幸福是最高的善在对亚里士多德“幸福是最高的善”阐述之前,应先对“善”的含义作以区分。通常,大多数人认为“善”无非是好的方面,与“恶”和“坏”相对,多用狭义。亚里士多德所指的“善”是指事物的效用,对其应从广义上加以理解。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指出,在宇宙中,一切事物均有目的,

3、只不过目的各不相同,例如,树木向更深的地下扎根是为了养分,眼镜蛇突然发动攻击是为了自卫。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有不同的原因,各种事物不会平白无故的存在,它们都因某种目的而存在,这种目的便是至善。人们在追求到最高的善之后,又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人生最终目的。2.2 幸福是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并不是来自神的恩赐,而是人理性,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地讲,幸福需要践行和追求。2.3 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理想的城邦做了设计,城邦也应是至善的城邦,设计的制度是公正、正义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并未仅仅停留在某一个体幸福之上,同时,他也关注整个城邦的幸福。由

4、于城邦之中的人应是至善和合乎德行的,那么,城邦由众多至善的个体组成,城邦也应是至善的,这是他心目中的城邦,在理想的城邦中,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是何种关系?对此,他仍然主张整体主义,这两种幸福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在功利主义看来,整体利益、社会幸福是以组成社会所有单个成员的利益总和。社会利益仅仅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只要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也会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幸福的个人是组成幸福城邦的前提和基础,不过,在他那里,城邦的幸福高于个体幸福,因为一个至善的城邦更让人敬仰,生活在善的城邦中的人们也觉得那是种荣耀。他虽肯定集体的幸福,但并未忽略个人幸

5、福,他尊重个体的幸福自由。只是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个体幸福要为集体幸福做出牺牲和让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圆满。他的幸福观,对个体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城邦依然如此。2.4 友爱是幸福必不可少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生活、友爱和朋友都十分重要。他觉得友爱是一种德行,是处在社会共同体之中的人们所必需的。一个人若没有朋友,他的生活将无法想象,他也就失去了个体生存的基础,缺乏友爱和朋友的生活注定只是孤独,他的人生注定留有遗憾,将不会圆满。亚里士多德对友爱作了分类,一类是从动机方面出发,将友爱分为三个小类:是以有用性作为标准,对自身有用的就是朋友,无用者便不成为朋友,这叫感情投资。是以快乐与否为标准,快乐是他们

6、相处的目的。当两者之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心理上的愉悦时,他们很快就交往起来,建立联系,因为他们快乐。是真正完美的友爱,这种友爱超越前两种,朋友就是真心、平等相待,以真心报真心,友爱建立的基础是善的人,基于真心和情感,这样的友爱更长久。第二类是以双方身份、地位等划分:平等的友爱,交往者之间平等对待,互相珍惜彼此友谊,共同维系;是不平等的友爱,往往受到身份、辈分、等级的影响,例如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这种友爱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应追求一种以善为基础,平等的友爱,拥有真心朋友,才能过一种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2.5 思辨生活是最高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就是中道,在事物两端寻求平衡点,做到恰到好处,是

7、追求幸福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但他并不止于从个体的行为上去做分析,他对幸福作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人的行为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他认为,思辨生活是人类最高的幸福。他对思辨的特点做了如下分析。一是思辨是人类特有的本性。二是思辨具有自足性。理性、智慧的人,可以自己进行独立思考,无须外人、他物帮助,个体只需维持生存即可。三是思辨就是一种目的,并且具有连续性。四是思辨能给人带来纯洁的快乐。五是思辨的生活需要闲暇。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幸福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若只是一直向前,却错过头上的星星和脚下的小草,这样的生活注定不是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需要闲暇,思辨的生活需要闲暇,停下脚步,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思考,才

8、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总之,合乎德行的幸福是,人们要通过德行控制自己,去追求一种善,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中道原则为人处世,正确处理好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他的幸福观是积极有益的幸福观,为后人探求幸福提供有益参考。3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我们的启示任何一个东西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也不例外,有一定的缺陷,但我们对于亚氏幸福观探讨的最终目的,渴望从那里得到启发,为己所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3.1 幸福在路上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幸福的获得,要积极行动起来,这对当今人们获取幸福极具借鉴意义。3.1.1 为了幸福而不断奋斗幸福

9、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取。早在革命时期,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为了新中国的胜利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号召,这些话语仍不过时,对于今天正在追求幸福的人们仍具价值。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作为一种积极幸福观,需要人们认真对待和把握。当今社会,极具变化,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们生活成本提高,压力与日俱增,人们往往疲于奔命,更多的提高物质基础,而忽视对幸福的追求。人们不能因为心里恐惧而不敢尝试,不能因为困难而止步不前。就像亚里士多德强调的那样,幸福的获得就是一种现实活动。幸福的获取不仅是口号挂在嘴边,而是吹响战斗的号角,去战斗、去拼搏、去争取,到那时,幸福就在眼前。3.1.2 享有幸

10、福重在体验过程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无论艰难困苦,还是快乐愉悦,都需要放在同等位置,平等对待。提出享有幸福重在体验过程,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其实,结果和过程同样重要,只是在追求幸福时将关注的重心放到正确位置,事物未结束前,多关注过程,这样的幸福更有意义。3.2 要正确处理好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幸福作为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但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需要做进一步探讨。在认识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幸福的时效性问题。3.2.1 正确认识幸福时效性是处理物质财富与幸福关系的前提人的需求欲望符合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个体某一需求而言,达到顶点时,会呈递减

11、趋势;对人类整个过程来说,人们需求不断提升,档次不断提高,呈递增趋势。3.2.2 把握幸福的规律有助于处理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幸福具有自足性,幸福一旦获得,就不会增加或减少,他指的幸福就是一条直线的终点,达到这一点后,不会再递减。然而,通过经济学来分析,幸福的分布规律,呈倒U形曲线,在幸福感达到最高峰之前,呈递增趋势,达到极值之后,呈递减趋势,这种分布规律对人们正确认识物质财富与幸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追求幸福有无规律可循,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出答案,幸福的感受度该如何评价?美国的萨缪尔森给了一个公式,即幸福=效用/欲望。由此可以看出,幸福大小程度与欲望成反比,与效用成正比,若欲望一定,则效用越大

12、,幸福度就越高。然而事实是,因为效用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时因地都在变化,主体不同,感受就不一样。效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想提高效用,以此来增强主体幸福感,还要处理好许多事情。若效用一定,欲望越少,幸福感就越强,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在了解两个规律之后,我们知道,虽然物质财富作为基础,但过多的金钱并不能提高人们的幸福,也买不来幸福,这正好应了“金钱不是万能的”那句话。面对人们幸福感下降,人们更应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非物质性的层面上来,以此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提高对幸福的感受和认识,才能生活的更幸福。3.3 幸福的尊严界定幸福,就涉及幸福的评判标准,即幸福的尊严问题。温总理曾说:“要让人民有尊严的生活。”可见,尊严对人的重要性,同样幸福也有尊严。所谓幸福的尊严是指幸福的获得不失幸福的身份,体现对幸福尊重和敬畏,幸福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权利争取和享有。幸福在于争取,而不在于施舍与恩赐。平等、有尊严的幸福,才是高贵的幸福。不因为了幸福,向邪恶、肮脏、卑鄙低头,更不能为了幸福,出卖肉体和灵魂,这样得来的幸福,注定没有意义。在幸福面前,我们要好好珍惜,站的笔挺,抬头挺胸,心怀对幸福的敬意。仔细品味幸福,品味人生。参考文献:1汪子嵩.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