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

上传人:只**** 文档编号:231185376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浙江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浙江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浙江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浙江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 (20102011年) (征求意见稿) 为大力推动我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中医药工作存在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中医药人才缺乏和素质不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不高、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等主要困难和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以及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重点任务实施好并取得实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2011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1016号)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意见(浙政发200873号)文件精神,现提出2010年至201

2、1年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细则。 一、切实加强农村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科室建设 (一)强化县级中医医院区域规划,巩固和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建设 1.各地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加强对公立中医医院的规划、设置。县级政府应举办好一所中医医院,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改变其性质。县级中医医院的规模应达到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 2.各地要根据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要求,既要保持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变,又要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探索公立中医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方面 1的改革。要贯彻落实XX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实施方案,充

3、分发挥县级中医医院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承担起举办、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 3.扎实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加强对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医院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落实配套资金和优惠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的项目建设要求,按期保质地完成建设任务。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要抓紧完善人员、设备和技术的配套,尽快发挥效益;正在建设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建设计划,加快建设进程,形成新的实物量,保证建设质量和建设安全;已经列入项目库还未启动的,要抓紧落实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以便争取中央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继续推进“中

4、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加强医院业务用房的建设和改造,全面规划,科学设计,滚动扶持,每年继续重点支持58家中医医院建设,并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监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在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时,重点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临床科室基础条件建设,积极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在环境形象和内部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 2(3)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加强16所未达到国家标准的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各地

5、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当地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分批予以重点建设,改善中医医院诊疗条件。 (二)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设置 1.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制定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设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于已经达到基本标准的,要不断巩固与提高;对于已经设置中医科,但尚未达到标准的,要抓紧时间予以整改提高,对于尚未设置中医科的,要按照基本标准尽快设置到位。要将中医科的设置及业务开展情况纳入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中予以考评,力争到2011年底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按照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社

6、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建设,集中中医药优势资源,优化服务流程,重点建设好一批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在实施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纳入统一规划,开展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按照标准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至少包括: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tdp神灯、中药 3雾化吸入设备等。 3.认真贯彻落实XX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在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考虑中医药服务功能的完善,设置中医科室,并按一定比例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加快推

7、进我省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协调发展。 (三)不断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建设,扩大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各级财政支持,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开展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1)配置好村卫生室中医诊疗设备。至少包括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 (2)配置中药柜。有条件的村卫生室中药饮片柜(药斗),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3)设置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倡导村卫生室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 (四)努力推进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

8、作 1.各地按照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把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纳入到整个农村中医药工作中,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建设支持。 2.积极开展省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的创建工作,按照浙 4江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同时,县级综合医院应设置一定比例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床。 3.积极争创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争取到有23家县级综合医院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五)积极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1.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中医在农村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 2.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

9、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六)努力提XX县区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1.继续开展中医名院建设。建设好一批代表区域水平、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显著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发挥其在新形势下中医医院建设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开展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启动新一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县级中医医院的指导和监管,县级中医医院要按照XX省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开展各项工作,争取有9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 3.继续开展中医名科建设。在全省巩固和建

10、设好一批具有较强中医药临床优势、明显专科效益、合理人才结构、较强技 5术辐射能力和较高管理水平的中医药重点专科,继续加大对中医名科的补助力度。加大对市县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的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财政支持,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在开展省级项目建设的同时,再选择2-3个中医专科开展市县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中医药重点专科协作组工作,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协作组,并积极开展工作。 4.加强中医药先进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和应用。 (1)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结合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电子病历等,切实做好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发挥中医药在疾

11、病防治中的疗效优势,不断提高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 (2)积极引进成熟、先进的中医药现代技术与方法,培育和巩固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工作,切实提高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科技贡献率。 5.加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 6.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对县级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提出具体要求。各地要按照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为县级中医医院配置必要的诊疗设备,特别注重加强中医诊疗设备配置。 7.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急救能力建设,将中医医院纳入120急救网络。县级中医医院应根据医院规模,合理设置急诊

12、科室, 6加强急诊能力建设,并充分中医药在急救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在甲型h1n1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应将符合救治条件的中医医院纳入定点医院。 (七)扎实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1.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 (1)通过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督促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业务指导。 (2)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县乡中医药业务管理一体化模式。 (3)对尚未设立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县级中医医院可以通过轮流下派等方式予以援建,对下派

13、到乡镇卫生院的医师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上予以倾斜。 2.积极参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成药应用水平。 3.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项目等方式,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突出中医药特色,并逐步形成专科(专病)优势,建成一批以中医药服务为特点的乡镇卫生院。 4.鼓励和支持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按照有关规定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 三、大力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中医药人员 7素质 (八)多途径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1.各地在贯彻落实XX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应根据本地区农村中医药人才岗位需求,组织实施好定

14、单定岗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2.积极开展市县级名中医评选工作,培养一批代表区域水平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名中医药专家。探索在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名中医工作室,为名中医药专家配备助手,切实做好学术经验的整理和继承工作。 3.继续开展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和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为农村培养优秀的中医药骨干队伍。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农村中医骨干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抓好西学中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 4.贯彻实施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52号),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培养实用性

15、中医药人才。 5.建设一批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在省内建设好一批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并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培训基地条件建设,利用当地中医药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省22个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18个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17 8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作用,为农村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九)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配备和水平提高 1.在实施国家和省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计划中,加强中医类别医师的招聘工作。 3.按照XX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

16、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配足配好中医药人员,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市、区),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以上中医医师不得少于2名。 4.大力推广从民营医疗机构中招聘中医药人员、西医学习中医、带编定向培养中医人员、对口支援等经验,多途径补充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 (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1.贯彻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印发的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方案,通过考核和农民评议等程序将一技之长中医民族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加强其执业规范。 2.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各地要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内容纳入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和培训计划,按照

17、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 93.继续实施乡村医生中医大专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学历层次,2年内再培养300人左右。 四、积极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利用中医药诊治疾病的能力 (十一)进一步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1.切实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每个乡镇卫生院推广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每个村卫生室推广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任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我们已经翻印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和第二册,并已发放到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各地要及时

18、将手册发放到每个适用对象,省将适时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各地要积极为培训工作搭建合适平台,提供保障经费,培养好师资力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实效,强化考核。 (1)针对西医人员,重点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推广临床广泛应用的、简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2)针对中医人员,重点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推广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毫针刺法、艾灸疗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针等。 2.各地要认真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

19、。 103.加强全省11个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对建设单位的规范管理,并督促建设单位根据要求完成创建任务。示范基地要围绕我省中医药“三进”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社区推广计划实施工作,并总结推广应用模式。 4.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社区”活动,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各地应筛选3-5项适用于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省将组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组,赴各市(县)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项目实施以县级医院为主,面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每个项目至少举办1次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社区”活动,区域

20、对口专业人员培训率要求达到75%以上。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对适宜技术培训成效进行考核。 5.加强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建设。强化中心力量,进一步充实、优化专家库。结合我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围绕技术项目进行科普宣传,每一项目落实技术负责人撰写一篇科普文章,面向农村、社区、家庭,普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知识,促进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2年内,举办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期,培训人员5000人以上。 五、切实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 (十二)贯彻落实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服务补偿比例的有关 11政策 1.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局2009年印发的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

21、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提出的“统筹补偿方案要重点提高在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和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在基层就医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2.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浙卫发2008172号)文件规定“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中药、中医诊疗项目的补偿比例原则上应高于西药、西医诊疗项目20%以上”以及关于做好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民健康体健工作的意见(浙卫发201021号)文件规定“提高参合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的补偿比例,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应用中医中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中

22、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各地要积极协调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补偿比例。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对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3.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好督导检查工作,进一步推动全省各地落实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积极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政策。 (十三)继续研究制定降低中医医院和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起付线等其他补偿政策 继续推广开化、绍兴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示范和引导, 12如对中医医院降低起付线或对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降低起付线;对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门诊费用可享受住院补偿比例;对中医服务项目特别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给予财政补贴或提高补偿比例;县级中医医院享受与乡镇卫生院相

23、同补偿政策等。 各地要结合实际,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确定适合的补偿政策,引导农民选择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特别是中医药在费用和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六、认真做好公立中医医院对口支援 (十四)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协作关系 1.建立和完善三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协作关系。 (1)认真贯彻落实XX省继续实施“万民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对XX省中医院等13家三级中医医院(支援方)和XX县区中医医院等32家县级中医医院(受援方)支援协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城市中医医院支援县级中医医院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我省县级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

24、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在对口支援工作中,要将农村中医药人员技术培训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组派城市中医医师到农村基层临床带教,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技术推广班,安排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进 13修学习及人员结对、跟师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村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加强对XX省XX县区和XX县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按照协议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支援任务。同时,根据XX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支援的规模和数量。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促进农村中医药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五)扎实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评价 1.研究制定农村中医药工作

25、评价指标体系。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评价,将县级中医医院设置、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提供以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列为关键指标予以评价,2011年底力争80%的县达标。 2.将农村中医药工作纳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各地要协调相关部门将农村中医药工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设置、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提供纳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予以考核。 3.贯彻临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评价标准,重点考核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步建立鼓励中医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度安排完XX县区级中医医院考核评价工作

26、。 (十六)组织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1.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的基础 14上,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4家。 2.采取回头看或重新评估的形式,加强对我省已经获得全国或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的地区,按照新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予以巩固和提高,扎实推进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认真组织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农村中医药工作指南,切实承担或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第二篇:医患沟通学考试重点浙江中医药医患沟通: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

27、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时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患者及家属的需要。生命安全需要,特别生理需要,伤病相关信息需要,关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高质量生存需要,合理支出需要。 医学模式。是人类抵御疾病和认知人的生命的实践中对医学的总的看法,即医学观。它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既表现了医学的基本特征,又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医学模式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

28、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2.确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原则3.利于现代医学健康发展的原则4.利益共享是新型医患关系的本质 医学关系的伦理特征: 1.具有一致性和相容性2.具有不平衡性和矛盾性 医患沟通的伦理原则: 1.以人为本,发扬人道2.平等公正,诚信友爱3.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4.知情同意,保守医密5.医术精湛,优质服务 情绪形成的三要素: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2.恐惧心理3.抑郁心理4.孤独感5.依赖心理6.退化心理7.猜疑与怀疑8.愤怒9.否认心理10.自我概念变化和紊乱 医患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主体

29、是国家医药卫生行政机关,医药卫生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内容是指医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存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客体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行为,物质和精神产品。信息沟通:指一个组织成员向另一个成员传递决策前提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包括信息策划、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信息反馈、信息干扰。沟通六要素:发出者,信息,系统,语言,接受者,环境。 沟通基本原则。诚信原则,明确原则,简明原则,连续性原则。 以人为本是沟通最根本的思想 医患沟通的目的: 1.医学发展的深层动因2.完善医疗过程(1.正确诊断疾病2.更有效治疗疾病3.融洽医患关系4.妥善解决医患纠纷)3.医患互惠双赢(患方之赢:

30、1.享受到人情温暖,感受到人格尊严2.更好更快地战胜伤病3.免受医患纠纷之忧,社会和谐4.降低医疗费用5.获取医学知识,自我保健医方之赢: 1.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发展医学2.医患合作,感受尊重3.减少医患纠纷,化解医患矛盾4.赢得市场,收入提高5.学习患者,获取综合经验)医者沟通技能要素的构成: 1.人文素养2.礼仪习惯3.语言技巧4.善解人意5.大方宽容6.社会阅历7.医学知识8.通俗表达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2.诚信原则3.平等原则4.整体原则5.同情原则6.保密原则 7.反馈原则8.共同参与原则 医务人员的言语沟通技巧: 1.运用得体的称呼语2.充分利用语言的幽默3.多用

31、称赞的语言4.语言表达简洁明确5.讲究提问的技巧6.使用保护性语言,忌用伤害性语言7.不评价他人的诊断与治疗8.医疗各环节正确沟通的常用语和忌语 医务人员的非言语性沟通技巧: 1.重视第一印象2.举止端庄3.目光接触4.面部表情5.身体姿势6.距离与方向7.用超语词性提示沟通8.接触 医患交友的意义和原则 意义: 1.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2.有助于医患双方的诚信合作3.减少医疗纠纷4.有利于医疗的延续 原则: 1.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医患交友的前提2.尊重病人的权利是医患交友的基础 3.注重与病人的谈话技巧,并增加工作外沟通4.避免交友的庸俗化 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预防,治

32、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 门诊患者特征: 1.身份的各异性2.病情的复杂性3.就诊的随机性4.心态的多样性 门诊工作特点: 1.诊疗工作的繁重性和时限性2.换诊过程的不连贯性和风险性3.就诊环节的关联性和复杂性4.业务工作的专业性和多元性 医患沟通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新的服务模式2.加强技术力量,严格推行首诊负责制3.掌握沟通技巧,做好诊间的诊疗工作(问诊,体格检查,病情分析,提出治疗方案)4.运用合适载体建立护患良好关系(接诊过程,分析过程,治疗处理过程)5.掌握心理学知识,注重心理抚慰与疏导6.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全程导诊服务7.诊疗服务多样化,探索人性化服务模

33、式8.各科室通力协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处理 急诊特征: 1.病情的急危重性2.情况的突发性3.求医的紧迫性4.后果的严重性 工作特点: 1.节奏的紧张性和有序性2.诊疗的随机性和规律性3.技术的专业性和全面性4.矛盾的突出性和尖锐性 途径: 1.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提供医疗服务2.迅速果断准确,积极有效实施急救3.各科协作配合,救治疑难危重患者4.讲究沟通艺术,注重人性化关怀5.认真交代病情,如实记录救治经过 内科特征: 1.病程较长,疾病常有反复2.病情复杂多变,症状不典型3.治疗见效较慢,多需长期服药4.与生活相关性疾病增多5.早期干预改变了疾病的自然经过6.多种内科疾病并存现象7.身心疾病增

34、多 患者特点: 1.情绪变化较大2.多伴有社会心理问题3.局伴有人格的改变4患者的心理变化较为复杂 途径: 1.营造宽松的会谈气氛2.认真投入地谈话3.正确引导会谈方向4.力求信息准确可靠5.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性术语6.处理好于谈话中的沉默7.不评价他人的治疗8.医患会谈中的注意点 外科特征: 1.效果好,收效快,有局限性2.合作性治疗3.风险性较长4.心理社会因素患者特点: 1.手术前2手术中3.手术后p204 途径: 1.用心倾听2.全面接受患者3.澄清事实4.为治疗留有空间5.与患者及家属共渡难关6.做好术前术后指导 妇科特征: 1.年龄跨度大,疾病谱广2.患病率高,受重视程度低3.涉及个

35、人隐私多4.病情变化快,发生情况突然5.原因不明者多,举证困难6.诊断技术局限,不能完全满足产妇的期望身心特点: 1.讳疾忌医,耐受性强2.怕到男医生处就诊3.怕做妇科检查4.忽视孕妇保健,拒绝孕妇治疗5.盲目追求剖宫产6.优生优育愿望强烈,不能接受病残儿的发生 途径: 1.提高妇产科医疗技术2.强化对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疏导3.普及妇产科及优生优育知识 4.提高语言沟通技巧5.优化环境,缓解病人紧张情绪6.开拓思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儿科特征: 1.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2.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多端3.各年龄阶段儿童患者种类不同4.与成人疾病种类有很大不同5.小儿对致病因素所致的病理反应与成人不同

36、6.免疫系统功能未完善,防御疾病能力差 患儿特点: 1.自我表达能力差2.情感控制能力低3.对疾病耐受性低4.患病后心理变化大5.检查及治疗时不易合作6.自尊心强与心理承认能力的不相适应7.患病后依恋及依赖性增强家长: 1.焦虑和紧张2.家长对患儿过分的照顾和溺爱3.家长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宽容和支持 4.怀疑和不信任沟通 沟通: 1.根据不同患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2.解读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形体语言 3.客服儿童患者的恐惧心理4.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5.医疗技术与医患沟通6.医疗环境与医患 沟通 中医科医患沟通 患者身心: 1.期待心理比较严重2.侥幸心理较多3.囿于知识水平4.容易接受

37、暗示5.初诊患者对针灸、拔火罐等容易产生恐惧6.部分患者对服用中药饮片有厌恶恐惧心理7.对综合性中医医院开展大型手术有疑虑心理8主要社会因素: 1.环境污染2.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压力 肿瘤疾病特征: 1.恶性肿瘤分布面广2.恶性肿瘤为广谱性疾病,多科学参与3.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确定,治疗费用高昂4.治疗方法复杂,没有统一的治疗规范 身心特点: 1.病人对疾病的知情权受到侵犯2.病人及其家属对恶性肿瘤认知水平较低3.病人及家属对治疗的期望值过大4.病急乱投医,对治疗方法选择不当 沟通: 1.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客观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疾病信息2.提供相应治疗方法供病人及家属选择3.提供病人及家属治

38、疗过程中充分的信息4.主动防范医疗纠纷,所有治疗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5.提供人性化的服务6.治疗过程中始终和病人及家属保持沟通7.保持和相关治疗学科的协作,不妄加评论同行的治疗8.合理使用药物及相关技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9、做好临终关怀 传染病 常见病特征: 1.疾病谱广,临床变现多样2.具有传染性3.年龄跨度大4.疾病谱不断变化,有些疾病尚无有效药物彻底根治 患者身心特点: 1.忧郁、沮丧、焦虑、紧张2.孤独、自卑、自责、内疚 3、四处投医,盲目治疗4.参与诊疗意识过强,自行更改治疗方案 第三篇:浙江施工图审查实施细则XX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 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细则 (修订

39、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提高施工图审查及勘察设计成果的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众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含勘察)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及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国家对施工图实施审查制度,凡需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含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构筑物和涉及结构体系和荷载改变的装修等工程)

40、,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道路、桥隧、给水、排水等工程)都应进行施工图审查。施工图未经审查以及审查不合格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1以上规定以外的工程,如农民自建房等,业主自愿报审,各审查机构应积极支持,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 第二章机构认定 第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以下简称审查机构)的认定,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审查机构认定初审及相关工作。 第五条所有在本省境内从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的审查机构,必须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定。 审查机构的机构认定、换证等申报工作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具体通知要求执行。 第六条审查机构中专

41、门从事审查工作的审查人员不得低于各专业审查人员要求数量的50%,兼职从事审查的注册人员与审查机构签订至少一年(含)以上的聘用合同。 审查人员只能在一个审查机构从事审查工作。 审查机构申请某一类型市政工程认定的,其配套专业人员与本机构其他类型市政工程或者房屋建筑工程的专业人员相同的,其人员可以通用。 审查机构认定标准的未尽事宜,参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134号令)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委托审查 第七条建设单位可以自主选择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审查,但审查机构不得与被审查项目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

42、系。 施工图审查原则上应委托本省的审查机构,特殊情况下建设单位确需选择省外审查机构审查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由项目所在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开展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委托施工图审查时,应先向审查机构提出审查要求,填写送审表(附件一),提供审查相关材料;再与审查机构签订施工图审查专用合同书(附件二)。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查机构提供下列资料,并对送审文件、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责任: (一)勘察、设计合同或委托协议书; (二)勘察、设计单位相关资质证明(外省勘察、设计单位备案证明); (三)批准的立项文件、规划审批文件、初步设计批准文件

43、及附件; (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五)四套或四套以上施工图设计文件(一次性提供); (六)各专业计算书、计算光盘; (七)装修工程涉及使用功能更改、外观改变的,应附规划部门审批文件,涉及结构体系和荷载改变的,应由原设计单位或经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由具有与建设项目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安全复核; (八)审查机构确认与审查工作相关的其它资料(例复杂环境中周边建筑物、市政设施等资料)。 第四章审查要求 第十条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 (一)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二)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三)勘察设计单位是否越级或超范围承接业务; (四)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设

44、计人员是否按照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 (五)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六)其他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第十一条审查机构所审查的内容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内容重复或相交叉时,对人防、消防、防雷、抗震等工程均应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提出审查意见,认真履行职责,4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有关协调与衔接,确保审查成果质量。 第十二条审查工作应当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核对送审表和送审材料,签订审查合同,并填写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项目登记表(审查机构自制); (二)分专业进行审查,填写专业审查记录表(附件三); (三)汇总专业审查意见,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审查报告书(

45、附件四); (四)确认意见回复是否满足审查要求,填写审查报告书中“审查人确认”一栏,提出终审意见,填写“终审意见”一栏,合格的向建设单位出具审查合格书(格式已统一); (五)审查合格书和专业审查记录表应具有各专业的审查人员亲笔签字,审查报告书需进行意见汇总,各专业的审查人员签字可以电脑打印,但必须与专业审查记录表上的签字一致;审查报告书经审查机构技术负责人签发,加盖审查机构公章,审查合格书经法定代表人确认,加盖审查机构公章。 (六)审查机构在审查合格书发出5个工作日内将审查合格书、审查报告书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审查机构应当在一次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上加5盖“审查合

46、格章”,在一次审查不合格的施工图纸上加盖“审查章”,待确认建设单位的书面回复意见满足审查要求后,在施工图纸上的“审查章”附近加盖“审查合格章”,凡直接更换施工图纸的,按第一次审查的图纸进行审查(凡图纸上同时出现“审查章”和“审查合格章”,必定有相应的修改联系单)。 审查机构应当一次性在送审图纸上盖“审查合格章”,原则上不予补盖。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收到审查报告书后,应联系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调整修改,书面回复审查机构,可采用修改联系单或直接更换施工图纸的方式,并在审查报告书的“意见回复”栏中注明“见XXX号修改联系单”或“已更换图纸,见XXX号”等字样。书面回复意见需加盖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的公章

47、,待审查机构确认。 第十五条审查不合格的,审查机构应当将施工图退建设单位并书面说明不合格原因。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属审查不合格,审查机构应在审查完毕之日起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 (二)施工图设计深度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的; (三)施工图存在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重大安全隐患的; (四)挂靠勘察设计或者违反资质、注册执业管理规定的; (五)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生产厂、供应商的; (六)违反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情况。 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或规划审批文件的,经审查机构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整改后符合有关标

48、准、法规的,属审查合格。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收到审查机构退还的施工图后,应当要求原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施工图报原审查机构审查。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在项目审批条件内确需修改的,涉及本细则第十条内容的,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施工图送交原审查机构重新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应重新备案。 第十八条勘察、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对审查机构提出的施工图审查合格报告或审查意见书有重大分歧时,由建设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审申请,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作出复审结论,复审费用由承担责任方支付。 第五章机构建设及行政监

49、管 第十九条审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7审查人员学习、交流计划,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自律,认真履行审查职责。各专业审查人员应做好审查记录,认真统计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并定期汇总。审查中凡全省统一格式的有关文本和施工图等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二十条审查机构应建立施工图审查季报及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审查机构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每季度向所在地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审查项目及审查中发现违法、违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审查机构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负责,承担审查责任,审查机构法定代表人对施工图审查应全面负责,审查

50、人员对其审查质量负相应的审查责任。 审查人员在审查时玩忽职守,未能发现存在的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错误,造成工程重大质量事故的,不得继续从事审查工作,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审查机构超出资格范围从事审查的,所颁发的审查合格书无效,由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审查机构收回审查合格书,并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技术力量薄弱、无审查机构的县、市,本省行政区域8内的审查机构可在这些地区设立施工图审查受理窗口或者办事机构,须向所在地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审查机构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攻关,做好典型工程案例、勘察设计质量通病的总结、

51、技术研讨与交流等方面工作,努力为提高本地区勘察设计质量与水平。 第二十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施工图审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施工图审查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并接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审查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机构认定的技术骨干到位情况; (二)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与运行情况; (三)工作场所和技术装备及计算软件等配备情况; (四)审查工作质量及工作业绩; (五)审查人员工作执业道德; (六)法律、法规、规章与本细则的执行情况。检查中若

52、发现审查机构和人员存在严重问题、整改仍不能到位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取消其审查资格。 9第二十六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审查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督促审查人员确保完成每年40学时的培训,对未参加培训或考核不通过的审查人员暂停或取消其个人审查资格。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施工图审查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中的审查机构资格申报表、送审表、施工图审查专用合同、专业审查记录表、审查报告书、审查合格书全省统一格式,其余审查中使用到的文本由各地市统一格式,报省厅备案。 第二十九条

53、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细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贯彻实施意见。 第三十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近期重点工作汇报近期重点工作汇报 一、12月份招投标工作情况 1、2010年12月末2011年1月初开标项目6项,包括:盘营路电力、燃气、再生水等综合过路管网工程、1号路两侧电缆套管工程、滨水生态住区软基工程设计、西扩区土方一期工程、吹填造地bt建设项目和2011年基础设施项目监理。 2、2010年12月底前发公告项目7项,包括西扩区土方工程、3支线延长段道路及其配套工程、4支线延长段道路及其配套工程、40号路延长段道路及其配套工程、新荣线道路工程和吹填造地及围堰工程设计。 二、西扩工业

54、区土方、道路工程情况 根据2011年基础建设计划,为了加速西扩区建设步伐,满足入驻企业需要,目前,西扩区土方、道路、给水等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情况如下: 1、土地平整工程。土方工程平整区域约15平方公里,包括:台湾长春集团、华锦集团、和1号路北侧虾池等。 以上区域现状地面平均海拔高程2米左右,平整后平均海拔高程约为3米,土方工程总量约为1200万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约3平方公里,土方量240万立方米。 2、道路工程。西扩区道路工程按现状设计情况进行施工,1号路延长段路槽开挖1700米,铺设山皮石1200米;支2线路槽开挖900米;支3线路槽开挖1600米,铺设山皮石750米; 支4线路槽开挖280

55、0米,铺设山皮石100米。 3、供电工程。沿1号路、新港路和2支线架设临时供电线路12公里,以满足投装1万kva变压器。 4、供水工程。为了满足振奥化工和日本印染供水需求,铺设临时供电管线3公里。 附。招标工作统计表。 2010 年12月17日 第五篇:近期重点工作梳理侯波: 1、保密工作。4月15日之前上报保密工作情况。 2、政府工作报告和十项重点工作:6号之前上报1-3月份 完成情况,4月15日之前上报市台账办1-2月各月计划和1-3月每月完成情况。 3、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4月15日之前上报 市政府复前审核。 陈春丽: 1、信息工作: (1)做好XX市卫生信息编撰工作。 (2)

56、做好向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及省卫生厅信息中心、 河北卫生、健康报的信息报送工作。 (3)统计各县(市、区)、各单位、各科室的信息上报情 况,每季度印发政务信息采用情况的通报。 2、外宣工作:每月搜集本系统工作亮点和新闻线索,于每 月25日前上报市委宣传部。 3、大事记。办公室大事记的撰写工作。 4、例会记录:做好例会汇报提纲、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的 撰写工作。 5、年鉴工作:做好地方志办公室、地名办办公室、省卫生 厅医学情报站的各类格式的年鉴撰写和报送工作。 6、季度工作要点。 王震: 1、做好综治维稳和信访稳定工作。 2、做好机关的网络维护工作。 3、做好今年卫生系统的群众工作。 李伟超: 1

57、、及时编发卫生信息,目前共编辑29期,并及时发给局 领导和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各医疗机构。 2、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重点工作。 3、进行卫生政务网上公开工作。 4、向各个领导及其主管科室及时传阅文件。刘波。 1、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牛泽楠: 1、做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 2、向各个领导及其主管科室及时传阅文件。2 内容总结(1)要贯彻落实XX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县级中医医院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承担起举办、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2)对于已经设置中医科,但尚未达到标准的,要抓紧时间予以整改提高,对于尚未设置中医科的,要按照基本标准尽快设置到位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