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游憩培养目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0963791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森林游憩培养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森林游憩培养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森林游憩培养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森林游憩培养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游憩培养目标(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森林游憩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态学、旅游管理、森林游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林业、旅游等部门从事生态旅游开发、策划、管理,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在生态旅游研究机构从事科研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旅游地质地貌、土壤学、旅游气候学、野生动物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森林景观学、观赏植物学、旅游解说系统、生态旅游法规、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游憩生态学、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户外游憩导论、森林旅游学、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生态经济学、旅游景观设计、野营地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林业、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生态旅

2、游景区、教学单位、科研机构和规划设计等单位从事开发、策划、管理、营销、教学、科研等工作。 林产化工: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技术,受到制浆造纸的系统专业训练,并熟悉相关学科(如生物技术、印刷、包装等)的高新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及过程控制、植物纤维化学、造纸湿部化学、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分析与检测、制浆造纸工厂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纸浆、造纸、化工(造纸)助剂、化工(造纸)机械等生产企业胜任制浆

3、造纸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到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工作,还可在相关部门从事商检、贸易、环境治理及保护工作。 木材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木材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木材科学与加工技术、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材料科学基础、国际木业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木材工业工程、家具设计制造及室内装饰工程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设备管理、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及木业贸易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木材学、胶粘剂与涂料、热工学、木材干燥学、木材切削原理与

4、刀具、人造板工艺、家具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导论、美学基础、建筑设计基础、造型原理、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表面装饰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木材工业工程、家具设计制造、室内装饰工程、经济与贸易等领域的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从事工程设计、工艺和设备管理、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木业贸易等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资源环境监测和城乡规划设计等技能,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

5、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与管理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 第二篇: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态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森林游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林业、旅游、城建等部门从事森林游憩资源保护、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及旅游规划设计的高级管理和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生态学、林学、工商管理。 主干课程。地质地貌学基础、植物学基础、旅游学概论、森林环境学、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原理、有害生物防治学、旅

6、游心理学、旅游政策法规、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公共关系学、观赏植物学、森林游憩、区域旅游规划、户外游憩规划设计、景区管理、游憩生态学、狩猎学、户外教育等/旅游地质地貌、土壤学、旅游气候学、野生动物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森林景观学、观赏植物学、旅游解说系统、生态旅游法规、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游憩生态学、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户外游憩导论、森林旅游学、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生态经济学、旅游景观设计、野营地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在林业、旅游、城建等部门从事森林游憩资源保护与管理、旅游规划设计、户外游憩管理、户外教育等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地理学、森林资源

7、保护、旅游管理和森林游憩资源评价与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森林游憩业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公众教育、森林游憩市场运营与分析、游憩资源经营管理和协调森林游憩与森林资源关系的基本能力。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及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从事管理、开发、经营和规划、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科研训练,以及园林设计方面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旅游管理、规划

8、、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领域的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原理,具备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业务运做、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3)掌握旅游资源评价、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4)具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基本知识,熟悉森林资源管理、开发、培育与经营的理论,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 (5)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用外语交流和开展相关业务,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相关软件。 第三篇: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培养方案2021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f

9、orest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reation专业代码:090302学科门类:农学(森林资源类)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为林业、园林、旅游等部门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热爱林业、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具备林学及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知识,兼有森林游憩管理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林业、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以及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规划设计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物理、化学、数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生物学、生态学、林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重点

10、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防火以及森林游憩管理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游憩的关系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林业、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旅游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国内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防火、森林旅游等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可以从事林业、园林和旅游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林业与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工作。 本专业兼顾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游憩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符合教育部对该专业培养目标

11、的总体定位,且以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为鲜明特色。 二、专业培养方式 采用“一主两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即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自学获取知识为主线,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为两翼支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准则。具体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等多种培养方式。在培养过程中逐步推行研究型教学,注重个性化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1.主干学科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森林保护学科、生态学科。

12、2.主要专业课程 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森林生态学、生物防治、植物化学保护、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动植物检疫、森林景观与游憩、林火生态管理。 四、全学程教学安排 在144周的教学周数中,用于教学安排共计7学期112周,用于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共计1学期14周,在教学安排中理论教学92.5周,考试7周,军事训练1周,入学教育1周,教学实习22周,公益劳动2周。各项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见全学程时间安排表。 本专业开设40门必修课,共计99.8学分。开设21门专业选修课共计40学分,学生必须从中选修33学分。 五、主要实践环节安排 本专业实践环节主要由实验课、课程实习、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组成,包括

13、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昆虫分类学、菌物分类学、生物防治、植物化学保护、动植物检疫、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植物学,第2学期,小龙门林场,1周,1学分。 树木学,第2学期,北京,1周,1学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野外识别树木的能力,巩固所学树木学知识。 气象学,第5学期,北京,0.5周,0.5学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气象学知识。 土壤学,第4学期,北京,0.5周,0.5学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土壤学知识。 森林生态学,第5学期,北京,1周,1学分。培养学生应用生态学原理分析解决问

14、题的能力,巩固所学森林生态学知识。 昆虫分类学,第6学期,北京,1周,1学分。培养学生野外识别常见昆虫的能力,巩固所学昆虫学知识。 菌物分类学,第3学期,北京,1周,1学分。培养学生鉴定常见菌物的能力,巩固所学菌物分类学知识。 生物防治,第6学期,北京,1周,1学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掌握生物防治的基本过程。植物化学保护,第6学期,北京,1周,1学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器具使用,掌握化学防治从试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与效果评价的全过程。动植物检疫,第7学期,北京,1周,1学分。通过对北京地区与动植物检疫相关的机关、

15、单位工作的实地考察及听取相关报告,较全面地了解动植物检疫的事务,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加深对行业的理解和认识。 综合实习,第6学期暑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教学实习林场,3周,3学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要求每个小组在对实习地点情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定调查或研究的项目,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的同时,完成自选题目的调查与分析。科研训练,第 5、6学期,北京,10周,不占学时,第4学期末选定指导教师,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自选题目,一对一灵活进行。目的是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基本素养,使学生及早了解和熟悉

16、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环节;要求学期末进行成果集中汇报,评定成绩。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主要安排在第四学年,14周,14学分,毕业实习地点随导师课题而定。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拟定开题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深入科研、生产实践,收集加工各种信息、数据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科研报告和学位论文的能力。 六、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如举办讲座、开展社会生产实践、参与教师科学研究、科研训练、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及第二课堂等培养大学生文

17、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七、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八、相近专业林学 九、毕业合格标准 修完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核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总学分:166.3理论教学:131.3(2405学时) 必修课学分:99.8(1745学时) 选修课学分:33(其中公选:10学分 专选:23学分)实践环节学分:45 第四篇:专业政策与法规(森林保护与游憩)第一章专业政策与法规 (一)政策的定义。“政治策略”治理国家的谋略。是政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对制定者、发布者,它是一项

18、实现目的的重要措施和行动方案;对执行者更多的体现人们的行动准则。 (二)政策的特点:1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伦理道德:软规范;政策:中性规范;法律:硬规范)2主要是通过引导来发挥作用(号召、激励、行政组织)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明显的灵活性(总政策或基本政策,不能经常变,要稳定。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我国天然林开发利用政策,现在天然林保护政策,又有它的灵活性。我国要达到1052万公顷林地目标。) (三)政策的性质: 1、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反映社会各方面对经济利益的正当要求。 2、是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代表全国人们的共同意志。 3、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全面反映。当

19、代政策应当成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杠杆,如产业、技术、环保政策”。 二、专业政策的概念和实质概念:是政党和国家及国家各级主管部门为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规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策略。它具有双重意义:对专业外部社会作用,对专业内部行业作用。实质:是党和国家促进专业发展,实现专业发展总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专业方面告诉人们鼓励、限制、禁止什么。 三、专业政策的作用具有指导、统 一、规范、协调和促进作用。 四、专业政策体系 (一)各种专业政策构成完整的体系。其指导是想、理论基础、历史使命是共同的。 (二)各级专业政策也构成完整的体系。中央省地县。 (三)单项政策也是一个系统。由政策

20、目标、内容、形式三部分组成。 五、专业政策分类 (一)按政策所调整的专业关系的重要程度和地位的不同,分为:专业基本、具体政策。 (二)按政策所调整的专业社会关系所处的领域不同,分为:专业管理、经济、科教政策。 第二节 专业法规概述 一、法律、法规的概念 法律。广义是法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有效法律的法律解释。狭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法规。广义除宪法以外,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在内的一切法律规范。狭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如林业法规。 二、专业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一)专业法规的概念。是专业方面

21、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等统称。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更新管理办法等都属于专业法规的范畴。 (二)作用。具有引导、制约、评价、预测和管理的作用。 三、我国法规的立法体系所有法规均以宪法的原则为指导,如“森林法”以该法为核心,有不同层次的有关森林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构成的系统。 第一层次是森林法及有关全国人大的决议。第二层次是国务院颁布或批准的贯彻执行“森林法”的行政法规。第三层次是国务院各部委依据“森林法”和有关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规章。第四层次是地方人大和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森林资源的地方性法规及地方行政规章 第三节 专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一、专业政策与专

22、业法规的联系 (一)专业政策和专业法规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二)专业政策是制定专业法规的基本依据法规的制定是以政策为依据,法规是政策的具体化、定型化和法律化。 (三)专业法规的适用与实施要以专业政策为指导 (四)专业法规是实现专业政策的重要工具 二、专业政策与专业法规的区别专业政策不能代替专业法规。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1、创制机关不同。政策由政党或政府机关制定,法规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2、表现形式不同。政策多注重理论,如号召和原则指导性,法律则是明确肯定规范语言。 3、实施手段不同。政策多靠宣传、说服、动员,法规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 4、稳定性不同。政策具有灵活性,法规具有稳定性、纲领性。

23、 第二章 林业及森林政策法规 第一节 林业政策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林业政策:是政党和国家及国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林业发展目标而规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策略。林业具有双重意义:对专业外部社会作用,对专业内部行业作用。 实质。是党和国家促进林业发展,实现林业发展总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林业方面告诉人们鼓励、限制、禁止什么。 一、林业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一)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调擦研究。 (二)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1、必须以_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建设。 2、要充分运用当代林业研究的理论成果。 3、要掌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理论。 二、林业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

24、(一)理论依据。理论是政策的灵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现实依据: 1、制定林业政策时要注意政策本身的社会需求 2、林业政策要根据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制定。 3、实践依据。通过实践正确的坚持执行,失误或错的纠正。 第三节林业政策制定的程序 林业政策制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掌握政策制定的技术程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林业政策制定过程的客观规律,明确政策制定的基本步骤及具体要求,从而增强按基本程序制定政策的自觉性。 根据我国林业的长期实践,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大体上应遵循下列四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二、拟定政策方案 1.提炼法 2.移植法 3.嫁接法

25、 三、政策方案论证 四、政策方案的确认和批准 第四节林业政策实施的程序和方法 一、林业政策实施的程序 1、实施的准备工作。思想、组织、物质准备。 2、实施过程。指挥沟通控制协调。 3、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政策目标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反馈达到预期目标。 4、林业政策的反馈和调整: 二、林业政策实施的方法 1、行政方法。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来组织落实各项政策要求的方法。直接、强制。 2、经济方法。通过经济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各种经济手段的运用,来实现党的林业政策目标的方法。 3、法律方法。借助林业法规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对保证重大林业政策实施,维护政策权威性

26、、严肃性具有重大作用。 第三章 现行林业政策 第一节 林业建设方针 林业建设方针是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并决定着林业各项政策的方向。“森林法”规定:我国林业建设方针是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一、我国林业建设方针的基本内涵。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二、我国林业建设方针的沿革及背景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保护森林,1950-林业建设总方针。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业建设总方针:普遍护林护山、大力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这一年全国造林面积1400万公顷,等于建国前35年的造林面积总和。林业部颁布的“关于东

27、北国有林内划定母树及母树林有关问题的决定”、“森林抚育采伐规程”、“采种规程”等。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五-六原则通过“森林法”试行,林业建设总方针:一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1978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决定。1984六-七通过了修订后的“森林法”,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1985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九-二会议关于修改“森林法”的决定,未作修改,继续执行。 第二节 森林资源管理政策 一、林地、林权和森林资源管理政策1.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林地登记发证制度。 2.立即停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依法严

28、厉打击毁林开肯违法犯罪行为。 3.有计划使用林地,坚决制止乱占滥用林地。 4.按法定程序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 5.明确规定审批权限6.有偿使用林地。 7.建设临时林地使用,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 8.林地使用权流转政策。 9.森林资源监督。 二、森林采伐政策1.实行限额采伐,控制资源消耗。 2.统一木材生产计划。 3.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凭证加工制度。 三、森林更新政策1.资金支持,政策优惠。 2.解决营林难题,促进更新活力。 3.强制采伐单位进行森林更新。 4.惩罚措施。 四、森林防火政策1.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制度和法规。 2.建立护林防火责任制和健全各项制度。 3.加强森林防火

29、宣传,健全防火设施。 4.划分火险等级,强化预测预报。 5.加强用火管理,严格控制火源6.做好火灾扑救及善后工作。 五、森林病虫害防治政策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2.认真调查,明确发生发展规律,做好预测预报。 3.健全机构,实行责任制。 4.强化检疫。 5.做好森林病虫害防除工作。 第三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政策 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繁育政策 二、野生动植物合理利用政策 三、野生动植物产品流通和进出口管理政策 四、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 五、湿地保护政策 第四节 植树造林政策 一、全民义务植树政策 二、谁造谁有政策 三、封山育林政策 四、造林扶持政策 第五节 林业产业政策 一、明确了调整林业

30、产业结构的原则 二、确定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 三、制定了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政策 第六节 林业投资政策 一、林业投资政策的目标1.保证充足的林业资金来源 2、保证合理的投资规模 3、保证合理的投资结构 二、现行林业投资政策 1、全民义务植树 2、大型林业建设工程 3、林业发展优惠政策:(1)财政政策方面(2)税收政策方面(3)信贷政策方面 三、调整林业投资政策国家增加林业投入,增加林业信贷资金投入,对林业实行轻税制,林业亏损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减轻林业社会负担。 第三章 森林法制度 第一节 森林法概述1.森林法。是调整人们在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31、总称(广和狭义)。 2.意义(1)森林面积:我国占世界面积3.3%。(2)森里覆盖率:179个国家中,我国排名123位(13.92%),人均森林面积排名120位。(3)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8%。(4)沙漠化:26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7%。 3.森林法三个时间:(1)试行:1979年。(2)实施:1985年1月1日。(3)重新修改实施:1998年7月1日生效实施,共7章49条。 4.森林法立法的目的(1)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2)加快国土绿化。(3)森林面积: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作用。(4)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需要。 5.森林法的基本方

32、针。(1)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2)鼓励提高林业科技水平的防针。(3)依法保护林农和承包造林者合法权益的方针。(4)在林业开发方面给民族自治地方优先权的方针。(5)对林业建设中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建立的方针。(6)对森林资源特殊保护的方针。 第二节 林权1.林权的概念。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林权的归属。(1)森林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2)林木的所有权归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 3.林权的确认和纠纷:(1)林权:根据森林法规定,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所属分别向有关行政部门报批。(2)林

33、权纠纷: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因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林木、林地而发生的争执。(3)林权纠纷处理有三种形式:协商处理、政府调节、司法解决。 第三节 森林经验管理一、林种的划分:森林法规定我国森林分为五大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二、关于对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及进行森林资源清查的法律规定:森林法( 13、14条)规定有林业主管部门实施。 三、关于森林、林木、林地依法转让的法律规定。森林法规定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木、林地可以转让。 第四节 森林保护 一、关于建立护林组织和配备护林员的法律规定。 二、关于森林公安机关、武装森林警察部队职责范围的法律规定。 三、关于

34、预防、扑救森林火灾的法律规定(21条)规定: 1.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 2.规定防火期。 3.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 4.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火灾。 5.对扑救火灾中负伤、致残、牺牲的职工给予医疗、扶。 四、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木种苗检疫的法律规定(22条)。 五、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规定(24条)规定。 1、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2、划定自然保护区的机关。 3、对自然保护区内珍贵树木和特殊价值植物资源保护的特殊规定。 六、关于林区内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25条)规定: 1、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不能扑杀。 2、因特殊需要捕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特殊规定。

35、七、关于禁止在林区从事工副业生产毁林的法律规定(23条)规定:1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 2、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 第五节 植树造林 关于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规划和任务、造林者所有权、封山育林( 11、 26、27条)的法律规定。 第六节 森林采伐 关于采伐量和限额、采伐方式和对象、采伐证申请、采伐证数量控制、采伐监督、采后更新造林、木材运输和检查、出口珍贵树木及制品、衍生物的(2938条)法律规定。 第七节 违法森林法的法律责任 一、盗伐、滥伐林木应负的法律规定。 1.盗伐林木的概念及行政处罚规定。行为人违反森林法和其他保护森林规定,无采伐证,擅自砍

36、伐国家或他人林木的行为。未构成犯罪者,补种10倍树木,没收树木,卖出的罚3-10倍树木价格款项。 2.滥伐林木的概念及行政处罚规定。行为人违反森林法和其他保护森林规定,无采伐证,虽有证但数量、方式、地点和树种多出限额采伐林木的行为。未构成犯罪者,补种5倍树木,没收树木,卖出的罚2-5倍树木价格款项。 3.关于盗伐、滥伐森林或其他林木的刑事处罚。对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345条规定:(1)盗伐:数量较大: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2)盗伐:数量巨大: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盗伐:数量特别巨大: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4)滥伐:数量较大:3年以下有期徒刑,

37、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5)滥伐:数量巨大: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6)关于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或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 二、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刑事处罚规定。 根据刑法344条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字特别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法的概述 1、自然保护区。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我国自然保护区

38、的种类。目前有六大类。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3、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意义(1)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2)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3)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4)有利于打击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5)有利于促进对自然规律、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拯救濒危物种、探索大自然

39、奥秘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1、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2、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责(9项)。 3、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要求(1)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8条)。(2)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9条)。(3)对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6条)。 第三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1、擅自移动或破坏界标、未经批准进入科研活动,100元以上5000以下罚款。 2、违反法律规定,在该区内进行开采、伐木、狩猎等活动,除行政处罚外,300元以上10000以下罚款。 3、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拒绝上级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300元以上3000以下罚款。 4、自然保护区管

40、理机构违反本条例定,未经批准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等,给责任人行政处分。 5、在其内进行非法活动,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进行赔偿。 6、对妨碍执行公务,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7、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二、刑事责任 1、妨碍公务罪。 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3、玩忽职守罪。 第五章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野生动物保护法概述 1、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概念。是指调整人门在保护、管理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有广义和狭义。1988.11.8全国人大第七次常委会审议通过,1989.3.1正式生效 2、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珍贵

41、、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1988.12.10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首批公布了335种。其中,国家一级97种,如大熊猫、虎、羚羊、金丝猴、豹、野马等;二级238种,如小熊猫、天鹅、穿山甲等。 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227种列入。 中澳候鸟保护协定,92种列入。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和渔业法。 3、依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意义(1)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2)野生动物具有科研价值。(3)野生动物具有经济价值。(4)野生动物具有种源价值。(5)野生动物具有药用价值。(6)野生动物具有审美价值。 4、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体系第

42、一层次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基本法,共5章42条。 第二层次是保护野生动物的行政法规。 第三层次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 第四层次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地方法规。 第五层次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地方政府的行政法规。 第六层次是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中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规范。 第二节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1、野生动物分级保护制度(1)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称为“国宝”,如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等。(2)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2、自然保护区制度(1)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2)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3、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制度 野

43、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是指野生动物获取食物、栖息、活动和繁衍所必须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体。(1)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2)加强环境监测工作。(3)依法确定禁猎区和禁猎期。是指政府或行政部门为保护野生动物依法划定的暂时禁止猎捕活动的区域和时间。(4)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 第三节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 1、野生动物资源的主管部门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11条)。野生动物资源协管部门的职责是(5条) 2、野生动物的狩猎管理(1)狩猎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的特许审批制度。(2)狩猎非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审批制度。(3)

44、对狩猎方法和狩猎工具的管理。(4)对狩枪及弹具的管理。 3、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1)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许可制度。(2)申请驯养繁殖许可的条件。(3)申请驯养繁殖许可的程序。(4)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其他要求。 4、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管理(1)关于野生动物的出售和收购。(2)关于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3)关于在集市经营野生动物。(4)关于野生动物的运输。(5)关于餐饮业经营野生动物及制品。(6)关于经营野生动物的收费。 第四节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野生动物法规定:(共15条)。行政责任的基本形式:(1)罚款。(2)没收违法所得。(3)没收猎捕工具。(4)吊销营业执照或许可证。(5)没收捕获物。

45、(6)吊销特许猎捕证或猎捕证。(7)行政拘留。(8)补收资源管理费。 2、民事责任 (1)恢复原状(法34条规定)。 (2)赔偿损失(法28条规定)。 3、刑事责任(1)非法捕捞水产品罪。(2)非法猎捕、杀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3)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制品罪。(4)非法狩猎罪。 (5)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6)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第六章 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 第一节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简介 一、纳入世界性保护名单的旅游资源及其保护组织机构 1、世界遗产 2、人与生物圈计划成员 3、绿色环球成员 二、欧美国家的国家公园与文化遗

46、产保护管理体制 三、案例旅游警察和生态警察局 四、中国现行的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体制 1、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 3、森林公园。 4、地质公园。 5、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 一、国际公约、条例。1972.11.16 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197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家自然和自然保护同盟商讨,共同起草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0.3中国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一道,发表和共同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了三大目标: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1995

47、.4.24-2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世界旅游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到会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会议最后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和法制比较完备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成为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在法律体系构建上也基本具备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宪法。 2、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1979.12.26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旅游环境法和旅游资源法。旅游环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48、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旅游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城市绿化园林管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西湖水域保护和管理条例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 此外,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公约具有同我国法律同等的效力,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三、风景名胜保护的政策法规

49、我国第一个是1978年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2年,国务院审定了第一批44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四、文化艺术保护的政策法规国家:1961.3文物古迹管理暂行条例、198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省、自治区、直辖市:山西省文物保护法规、贵阳市文物保护条例等。 五、其他相关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陆生野生动物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条例等。 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第五篇:城市游憩商业区城市游憩商业区 百科名片 城市游憩商业区

50、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和里克特(rickert)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提出的:所谓rbd就是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此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对rbd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特点,把rbd解释为: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其主要特点是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共生性和空间共生性。 中文名:城市游憩商业区 rbd是在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51、。主观上,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一方面使其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产生了对游憩休闲的精神需求,游憩成为有效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购物观念的变化促使人们将购物也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而且希望是“一站式”的高效化购物。同时,外地游客在停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同样要求购物休闲化和高效化。因此,人们的游憩需求和购物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主观需求。客观上,城市rbd的形成能充分挖掘旅游者的购物潜力,促进购物旅游和旅游城市化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城市游憩地及游憩设施的发展必须满足其对一定门槛人口的需求,并与人们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空间有良

52、好的“共生关系”,因此城市游憩业的发展也需要rbd的形成。所以,城市商业、旅游业、游憩业发展的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客观需求。 编辑本段rbd形成的动力机制 一个城市的自然、文化、交通、工商业、旅游业、金融、城市环境、社区与政府、媒体等因素都会影响rbd的发展,影响rbd发展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各种因素组成了rbd发展的互动型动力系统。(1)需求系统和供给系统rbd的形成首先要具备供需双方,即人的游憩需求、购物需求、城市商业、旅游业和游憩业的发展,构成了rbd形成动力机制中的游憩需求子系统;而游憩景观、游憩设施、游憩活动、服务设施构成了游憩产品供给子系统,为需求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

53、(2)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rbd的形成只具有需求和供给双方是不够的,还需要由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环境卫生、城市交通、游憩政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因素组成rbd的支持系统作为rbd发展的基础和支持条件;并通过由城市良好的形象、公众口碑宣传、广告宣传、便利的旅游交通、旅行社服务引导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中介系统对rbd进行宣传促销,引导和促进人们在rbd的消费。总之,rbd的形成与发展,既要有持续旺盛的游憩需求,又要有持续的游憩吸引力,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城市大环境的支持以及积极主动的宣传、培育和引导。因此,将rbd的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创造城市游憩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解决好影响rbd发展的各种问题,为rbd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编辑本段城市rbd的类型 (1)大型的购物中心型(shoppingmall) (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