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热点问题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2982079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原热点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原热点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原热点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马原热点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热点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热点难点问题列表1、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问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3、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4、马克思主义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吗?它有没有什么缺陷?5、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坚持什么样的态度?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7、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为什么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前苏联社会主义还会解 体?8、西方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态度?9、如何看待西方的马克思主义?10、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可为什么现阶段中国出现了信仰危 机呢?11、为什么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会出现重读马克思主义的热

2、潮?12、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会不会失去马克思主义原本的精神?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何不同?14、怎样全面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15、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有什么本质的区别?16、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是什么?17、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是什么?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的欧洲,用来指导中国社会,会不会有时间地域上的局限性? 如何才能区别开哪些是它的局限性呢?19、既然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思想成果,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不采纳呢?20、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观点有什么不同之处?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实践?22、

3、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唯心主义为什么仍然还存在?23、唯心主义是否是一无是处?为什么说唯心主义是孤立、静止的、片面的?24、为什么作为唯心主义的宗教仍存在于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呢?25、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是什么?26、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吗?还有没有别的标准?2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到底是实践重要还是真理重要?2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既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呢?29、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那么有绝对的真理吗?真理为何具有相对性?这个相对性怎 么解释?30、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1、如何理解列宁资本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帝国主义理

4、论)的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32、如何理解新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质?33、如何理解金融垄断资本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联系、区别及启示?34、如何理解全球化视域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及实质?)35、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实质及趋势?36、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37、如何认识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38、如何认识知识经济、新科技革命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39、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逻辑演进及其对“两制关系”的影响?问: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可以从内容

5、和历史使命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从内容上 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从不同的理论角度 和侧面论证和解决共同理论主题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具体的说,马克思主 义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然 观;历史唯物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理论观点。两 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论证

6、资本主义社 会的发展趋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理论验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指向,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规律和发展趋势,预测和描绘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 空想变为了科学。综上所述,从理论内容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 同的理论层面论证和展示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命题,三者紧密 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 解放无产阶级及全

7、人类来说,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自然对人的束 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社会对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马克思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下,如何解放无产阶级;科学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前景与方面的描绘。三者从时间、空间、条 件不同的维度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总之,无论从理论内 容,还是历史使命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也通过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彼此联系展现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科学认识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认识和

8、把握。问: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为什么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前苏联社会主义还会 解体?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终极理论,由于时代背景 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面临着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的境 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解决新 问题,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得丰富和发展。但前苏联社会主义自斯大林伊始,教条地理 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顾前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 立的历史前提有所不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条地搬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描 绘,形成了前苏联

9、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并在此基 础上出现了种种社会矛盾,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本身已经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所倡 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戈尔 巴乔夫上台以后,面对着西方社会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大举压境,不仅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 反而在“新思维”的指导下,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指导作用,这才是前苏联社会 主义解体的真正原因。问: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吗?还有没有别的标准? 答: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存在其它的标准。 当然,这并不排斥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真

10、理性过程中的作用。可是,逻辑证明尽 管重要,但它毕竟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结论,仍然要通过实践检 验去确定其真理性与科学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检验的必要补充,却不能代替实践检验,也不 能脱离实践单独进行。具体的实践有局限性,实践检验认识只能是一个过程,无限发展的实 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因此,在坚持实践标准时,要防止把实践标准简单化。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 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客

11、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 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 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问: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价值是不是唯一的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 机器设备是否也能创造价值? 答: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商品的价值也只能是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 机器设备并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因为机器设备并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它不能离开其他生 产要素(特别是人的劳动力)而独立存在。机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离不开包括科技

12、人员、生 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众多的“总体劳动者”的艰辛劳动。机器设备的开启、监视、调 试、信息处理和检修等,也都离不开人的劳动。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只是 作为“物”的要素、作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的价 值可以通过活劳动转移到商品当中去,但它本身不会创造新价值。现实生活中,采用先进设 备的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能实现较多的利润收入,原因主要在于,先进的 机器设备虽然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却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劳动 生产效率。在某一部门劳动生产率既定的前提下,如果哪一个个别企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机 器设备进行生产,

13、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就会大大高于部门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其所生产 的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社会价值,而商品在市场 上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因此,采用先进设备的企业在市 场交换过程中就可以获得超额的价值补偿,获得较高的利润收入。问: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不是只有坏处, 没有好处? 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问题,马克思向来是非常辩证地看待的。马克思认为,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一方面具有破坏性,但另一方面也具有建设性。因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从失败 中吸取教训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吃一堑,长一智。资本

14、主义制度也是如此。正是从 不断的危机中,资本主义才得以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致力于解决问题,采取措施不断 地防范问题的发生,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危机的实质在于: 它不仅意味着再生产过程的矛盾的暴力爆发,还意味着这些矛盾的暴力的、暂时的、局部的 解决。他同时指出,作为暴力的解决,它表现为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恢复平衡,为生产力新 发展扫清道路。这就是说,经济危机对于资本主义而言不见得全是坏事,虽然方式上比较“暴 力”,但它有助于再生产恢复“健康的、正常的”联系。具体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危机促成 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促进

15、了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危机中,大量的中小 企业倒闭,可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却可以利用这一时期来重新装备企业,改进技术,率先进行 固定资本的更新,用新机器、新厂房、新设备来代替旧机器、旧厂房、旧设备,以求降低成 本,取得竞争优势。这无疑促成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向新的更 高的水平发展打下物质基础。其二,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不断调整和改革。如正是因为 1929-1933 年大危机的爆发,才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才使得国家更多地通 过各种宏观调控的方式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也才使得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建立起来, 也就是资本主义各国在保证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的前

16、提下,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也才使得西方各国出现了长达20 多年的快速发展。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会促使资本主义发生一些变化和调整,但马克思强调,危机 “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 的爆发”。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是不可能最终消除的。因为经济危机是从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问:“福利国家”是否能成为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入口处”? 答: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真的改善雇佣工人生活水平过低的状况, 而只是为了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

17、环境,以便使得资本家赚取更多的利 润。无论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怎样的福利制度,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 决定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两级分化现象,更不能从根本上铲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各 种社会矛盾的经济根源。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属性依然是资本主义性质,它的建立不是为和 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入口”,而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问: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 答: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在理论上从空想变成科学,形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伟大历史作用。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是不 容否定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

18、基石,是社会主义从空想 发展为科学的关键。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哲学基础,剩余价值学 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发展的理论起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以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涵盖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领 域,具有宏观的总体性。科学社会主义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又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只有通过科学社会 主义才能显示其历史作用,才能转化成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 的理论表现,是指导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行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科学。问:如何理解

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重要思想的辩证关 系? 答:“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重要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 有机统一。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著名论断,揭示了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我 们称为“两个必然”的重要思想。1859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 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

20、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我们把这个论断概括为“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这两个重要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为 以下三点:第一,“两个必然”是社会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两个决不会”的逻辑结论。 第二,“两个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两个必然”的实现进 程不是一条向前延伸的直线运动,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线发展。这是一个同步的渐进过程。 当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殆尽,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就完全成熟,“两 个必然”也就将全面实现。第三,“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 统一,不仅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而且揭示了社会

21、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社 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问:当代资本主义主要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答:1、在生产力方面,生产力诸要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生产力快速发展2、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与调整一是产权关系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股份制经济发展以及股权分散化。 股份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之一,扩展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几乎控制了整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发展。二是劳资关系出现了管理民主化的趋势。 三是分配关系上出现了收入分配社会化的趋势。3、阶级结构和社会阶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4、上层建筑领域,当代资本主义在坚持资产阶级根本统治不变的前提下,在国家政权结构、法

22、 制建设、管理经济和社会的形式等方面都作了调整,资本主义统治能力增强,社会的民主水平 和法制水平进一步提高等。问: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发生新变化?(原因) 答: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 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形态,在当代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诸多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新科技革命是引发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因。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力内部,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内 在根据。第三,先发优势与现存国际经济分工的影响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经济条件。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

23、,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与斗争是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发展的国 际政治条件。问:全球化视域下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答: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第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第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工人阶级受剥削被雇佣的阶级地位没有变。第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2、从全球化不断演进的视角考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后危机时代这一全球化的新形 态如影相随,将其置于后危机时代语境下进行深入考量可以更清楚地把握资本主义新变化的 阶段性特征与实质。第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虽然当代资 本主义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却表明资本

24、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国际金 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些新变化正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国 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 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也不同于列宁所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是资本主义自身扬弃发 展的一个新阶段。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有不同于自由竞争资 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鲜明特征、作用机理和运行方式。其作用和运行的实质在于资 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所作的局部性调 整和变革,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因而不可能最终摆脱经济危机,甚至

25、还有 可能引发更大程度的经济危机,直至私有制、资本主义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资本主义 的这些新变化还表明在资本主义肌体内部,已开始长出一些“新社会因素”,这标示着资本 主义自身也在逐渐变质,调整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其生命力在不断衰弱。第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全球化内部各种力量之间重新博弈的必然结 果。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凭借其强大的经济、 政治、军事实力主导全球化的进程,维持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全球化的资本主义 性质导致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全球化内部各种力量之间的深刻矛盾,最终导致全球金融经 济危机,在危机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力量

26、受到极大程度的削弱,各种新兴力量、社会主义力 量、反全球化力量得到相对加强,这就使得在各种力量的重新博弈中,资本主义整体实力的 下降和被迫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变革,使得全球化向着更加公正、均衡、合理、多赢以及 多元化的方向发展。3、从长远来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本质上作为“建立在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相 分离基础上的本末倒置、头脚颠倒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来生产决定分配、 交换和消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但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产业资本丧失了它在经济中的决 定性地位和作用,金融资本成为统治一切的经济和社会的力量”。必然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生产与消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金融帝国

27、之间、金融帝国和债务国之间的矛盾, 最终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破坏性的方式消解全球结构性矛盾,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最 终退出历史舞台,这充分表明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它是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也很有可能是最高和最后的阶段。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如俄罗斯、日本等的关系答:(1)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对立性和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各自的作用(2)分析矛盾: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大国,在经济上既存在相互的依赖,同时也存在着 利益上的冲突。从同一性方面看,较大的合作空间,相互依赖较强。但两国存在利益上的分 歧,本着互利互惠和双赢的目的,两国

28、的经济在相互的合作与斗争中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 展。(3)中国的选择:在斗争中求生存,在对话中求发展。 问:人的认识为什么能够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答:(1)认识具有物质基础。人的认识能力首先是一种遗传性的获得。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是物 质自身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受物质运动一般规律的支配。(2)认识具有实践基础。人类本身及其各种感官和思维器官,都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 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的产物。(3)认识的科学基础。科学理论不仅指导人类扩展和深化对世界的改造,而且历史地扩展 和深化人类的认识系统。总之,人的认识以概念的辩证运动来表达和描述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从而正确地反映事物, 达到主观和

29、客观的统一。问:为什么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答:(1)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鲜明地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根本要求 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者是改革开放以 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巨大优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关注民生问题放在重要地 位,十八大报告更是将“人民”举过头顶,最后谈及党建部分,“人民”二字就出现了 20 次之多。充分体现了我党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优秀传统。(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未来愿景 问: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和历史人

30、物之间的关系? 答:(1)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的含义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活动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阶级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形态、阶级结构和社 会发展的具体进程不同,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从量的规定性上,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在任何时代,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员。从质的规定性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 作用的社会力量或人们。所谓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个人即是人类社会中的个 体,是社会群体的“细胞”,没有一定数量

31、的个体就不可能有群体。而个体也依赖于群体。 离开群体和社会,任何个人都无法存在和发展。按照个人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大小不同, 个人又分为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历史人物,即在历史上留下明显痕迹的“知名人士”,按 其对历史影响的性质,又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2)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的作用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民群 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最后,人民群众是 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承认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 特别是承认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甚至起重大的

32、影响作用。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其一,在性质上,推动或阻碍历史进程;其二, 从影响的程度上,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其三,从结果上,局部改变历史进程的面貌。(3)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总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 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不是天生的或神秘的超人,他们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是特定阶 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历史人物必然要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会直接 导致英雄史观。问: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理论是真理?答: (1)共产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过艰苦探索、科学论证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的

33、 构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进步的。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唯物史观作为指 导,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的大量事实中,从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尽管在当代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还没有实现 但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不依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关于共产主义,具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是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体系;其二,它 是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其三,它是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建

34、立 这种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行动。世界上自从有共产党起,就产生了共产主义运动,就有了 共产主义实践。(4)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 问:关于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1 世纪不仅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和发展。一是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后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马 克思热”,马克思主义的重新传播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在一些原

35、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正在重新集聚。四是亚洲、非洲特别是一些拉美国家在饱尝新 自由主义苦果之后,左翼政府纷纷上台执政。总之,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在国际交 往中,只能是一个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曲折前进的过程。问:如何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答: 科技进步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人类从科技进步中既可能得到幸福,也可能惨遭 灾祸,这取决于社会条件。它要求人们不仅认识到自己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而且要按照我们时代的进步理想和价值目标,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要有效规避科学技术的负 面效应,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问: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是由当时 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所决定的。20 世纪 70 年代末,世界正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发达国 家正迈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中国依然中贫困中徘徊。中国共产党毅然按照“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当代中国命 运攸关的时刻,改革开放既是摆脱我们党和国家所处严重困境,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的唯 一选择,又是赶上新一轮科技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汇入世界文明潮流的必然选 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