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229103458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7下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7下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7下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7下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下三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邓稼先年 级七年级主备教师段清英使用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对比突出人物特点的手法。学会归纳总结,找关键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时间 2课时

2、教学准备1. 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环 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

3、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3关于杨振宁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选聘pn 无垠yng 殷红y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4、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第一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展开课本,随着作者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的,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板书课题,并简介作者)新 课【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

5、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

6、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

7、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作 业基础训练;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复习导入,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新 课一:合作探究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二:研读欣赏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8、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默读第一部分。说

9、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默读第四部分

10、。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小 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运用了如此富于变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传记客观平淡的语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语言的变化,表达深厚的感情,告诉读者,这不是一般的传记,是功臣的赞

11、歌。作 业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板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 胸怀祖国 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 刻苦钻研 忘我工作 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 患病去世 实践誓言教学反思:邓稼先学习目标: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感受邓稼先在崇高民族理想的追求中所呈现出的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体会民族文化对人的滋养、孕育作用,激励同学们要树立个人追求的目标,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感。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大厦(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家喻户晓:

12、妇孺皆知:3选词填定(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者。 ( ) A开始 B开辟 C开创 D开展(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学习质量测评能力提高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

13、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1、段中的“那”改为“这”好不好?为什么?2、段如果改为“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哪句效

14、果好?说 说你的理由。3、段中“今天”与“一个世纪以后”似有重复,如果去掉“一个世纪以后”,表达效果有 什么变化?4、文段表现邓稼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这样写的作用。5、简析文段在语言上的特点。【答案】:学习质量测评预习导学1xin zi sh xi ji yn2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家每户都知道。 知名度很高,妇女儿童都知道了。3(1)C (2)A。能力提高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15、。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阅读理解1、不好。“那”是远指,表追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作为表现邓稼先的历史背景。2、原句效果好。原句运用反复,渲染、突出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有强烈的艺术效 果。3、“一个世纪以后”既表现了中华民族屈辱史时间之长,更突出了结束这种屈辱史的艰 辛奋斗历程。4、主要运用了对比。把邓稼先伟大的历史贡献与其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对比,从而突出

16、了邓稼先高尚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形象。5、文段以饱含激情的短句为主,多以独句成段,运用排比段结构,高度凝练、简洁地 概括了邓稼先的伟大历史贡献和主要形象特点,在“大舞台”中把人物写得气势磅礴,以设悬 念开头,富有吸引力。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年 级七年级主备教师段清英使用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

17、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环 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一资料交流,资源共享。1、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

18、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2、 闻一多3、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

19、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4、 二注音和词语Shui h di qi jing kngkilnl 衰 微 赫 然 迭 起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慷 慨 淋 漓 (1)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2)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3)潜心贯注: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4)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5)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第一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

20、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新 课整体感知:1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2教师范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 2 )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明确:(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3)分

21、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22、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 第一、二自然段。(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

23、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作 业1、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2、阅读闻一多诗集。第二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新 课研读第二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学生朗读

24、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略)探究学习:(1)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2)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3)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1) (略)(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3) 明确:“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

25、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拓展延伸:(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小 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作 业选用课时

26、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教学反思: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 目不窥园( ) 沥尽心血( ) 仰之弥高(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1)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3)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5)气冲斗牛:学习质量测评 能力提高3填空(1) 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该文的作者是_(2)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

27、。(3)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越坚,_。(4)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5)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气冲斗牛,_!(6) (6)他,是 的巨人。他,是 的高标。(7)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8)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9)5、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

28、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

29、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6、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7、文中记了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件事的内容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_第三件事:_8、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答:过渡句是_9、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

30、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学习质量测评1xi h ku l m2很不一样。迥:差得远。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3(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做了再说(3)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4)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5)鼓壮志,声震天地。(6)口 行4、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

31、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5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阅读理解6、“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请教”7、第一件事:父亲画一个人牵几只羊,青年农民看到。

32、他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第二件事讲的是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并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第三件事是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就的。 8、父亲说到做到9、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谈到自己的理解时,也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具体的理解略。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年 级七年级主备教师段清英使用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课文中疑难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通过人物速写练习,学习塑造人物的

33、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深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人物外貌的技法。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环 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知识链接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音乐世家,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

34、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五部(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弥撒曲两部等。注意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重荷(h) 深su(邃) 喧嚣(xio ) pn石(磐 ) 下颏(k) chu躇(踌)(1)杂乱无章:文多又乱,没有条理 (2)不见天日:看不见天和日(3)惹人注目:引起人注意,吸引人去看

35、 (4)零乱不堪:形容很乱,不能入目第一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此事颇不可思议,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而喻。新 课整体感知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

36、,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1默读全文,筛出生字。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3小结要点一。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

37、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以此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作 业课外阅读贝多芬传第二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新 课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

38、貌的技法1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2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归结全文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课外拓展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小 结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作 业给贝多芬的事迹和精神,写一段

39、评价性的话。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近处: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性格:刚毅、顽强、善良、执着 教学反思:课题: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年 级七年级主备教师段清英使用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思维、口头表达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文中提到的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感受到他们渊博的知识、宽广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查

40、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环 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2、学习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资料链接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18 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字词注音和解释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滑稽 捋着 头颅l 义愤填膺

41、 第一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在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文章中,写的都是单个人物。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写的却是人物群像。这些人物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请跟莫泊桑一起去看看新 课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研读赏析1、福楼拜家为什么吸引这么多客人前往呢?请用笔勾画出原句,并说说哪几个词用得好。2、全班讨论交流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的大笑着用手拍打击下对方的肩头。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3、明确:正因为主人的热情好客,博学多

42、识,所以客人愿意来4、学生圈点勾画出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总结性格特征6、全班讨论交流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于文学事业,博学多才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作 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第二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大文豪福楼拜星期天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他家去感受一下吧!新 课整体感知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回顾

43、上节课的内容,想想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1)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回答:可见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意思对即可)(2)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回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3)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回答: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

44、,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4)从对福楼拜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博学善辩。(5)找有关福楼拜动作描写的语句。“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6)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

45、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把关键词语通过重读表现出来。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7)“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8)找出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肖像描写的是“白的脸”。语言描写

46、是“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9)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博学多识。老年持重。(10)刚才我看到大家把关于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都在书上勾画出来了,通过这些描写你们看这是两位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征的大作家呢?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课外拓展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

47、经掌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小 结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作 业课后习题及练习册板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博学善辩、热情大方(语言、动作)屠格涅夫:醉心文学、博学多识(语言)都德:言语生动、活泼快乐(语言、肖像)左拉:聪慧坚强、沉默寡言(肖像、动作)教学反思:课题:孙权劝学年 级七年级主备教师段清英使用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

48、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过程与方法目标:点拨法、讨论法、诵读法、角色扮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吕蒙前后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及教学磁带、学生课前预习。环 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 掌握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2、 了解文章中从涉及的文学常识,作者,题材,出处等作者作品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49、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1掌握下列词的意思。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3字词的注音卿(qng) 岂(q) 涉猎(sh) 孰(sh) 遂(su)第一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新 课整体感知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

50、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疑难词语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例:谓曰:对说 /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51、。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作 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复习导入新 课合作探究: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

52、让人“刮目相待”的?(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

53、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互动释疑“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明确: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明确:“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说明:吕

54、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明确: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课外延伸: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55、都可以用此语。小 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作 业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劝学:辞就(恳切、关心)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教学反思:课题: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年 级七年级主备教师段清英使用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名人,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开拓学生读书视野,培养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交际能力,树立高尚情趣,为健康生活而追星。教学重点从个人实际出发,寻找恰当合作对象,确定个人活动方案,充分展示个性特长。教学难点根据个人实际,充分展示个性,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指导学生制定个人活动方案:环 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活动方案;制定并宣布活动方案一确定个人参与活动的内容:参与此次活动,首先要确定自己追“星”的目标。尚若无崇拜目标,可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自己敬重的名人目标。如不想追“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