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2823481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322 大小:19.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保护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1页
第1页 / 共322页
环境保护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2页
第2页 / 共322页
环境保护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3页
第3页 / 共322页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3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概论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目的与要求:掌握本课内容的同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做环境保护的使者、宣传者。3内容第一部分 环境与发展包括:绪论、生态学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二部分 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包括:水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及其资源化、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第三部分 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4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第一节 环境概述第二节 环境问题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第一章

2、绪论5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一、环境的概念1.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绪论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即是以人为中心事物而存在于周围的一切事物。6二、二、环境分类和组成环境分类和组成自然环境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人工环境人工环境(artificial environment)社会环境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第一章绪论是是指指未未经经过过人人的的加加工工改改造造而而天天然然存存在在的的环环境境。它它是是人人类类发发生生、发发展展与与生生存存的的物物质质基础。基础。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是指在自

3、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7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第一章绪论环境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又可分为:环境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又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境、宇宙环境。8(一)、聚落环境(一)、聚落环境(settlement environment)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聚落环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

4、环境,是人类有计划、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存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最直接的环境。它包括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它包括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第一章绪论9(一)、聚落环境(续)城市化对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城市化对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第一章绪论10(一)、聚落环境(续)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

5、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而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而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第一章绪论11第一章绪论12(一)、聚落环境(续)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对水量的影响:影响水的循环;耗:影响水的循环;耗水量的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水量的

6、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地面下沉。(2)对水质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水环境的污染。:水环境的污染。第一章绪论13(一)、聚落环境(续)(一)、聚落环境(续)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第一章绪论14(二)、地理环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第一章绪论是指一定社会所

7、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15(三)、地质环境(三)、地质环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地地质质环环境境主主要要指指地地表表以以下下的的坚坚硬硬地地壳壳层层,也就是岩石圈部分也就是岩石圈部分。即岩石圈。即岩石圈。第一章绪论地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资料、可再地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资料、可再生资源,而地质环境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生资源,而地质环境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

8、生产资料资料丰富的矿产资源,难以再生的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难以再生的资源。16(四)、宇宙环境(四)、宇宙环境(cosmic environment)宇宙环境是指星际环境宇宙环境是指星际环境。研究宇宙环境为了探求宇宙中各种自然现象及发研究宇宙环境为了探求宇宙中各种自然现象及发生的过程和规律对地球的影响。生的过程和规律对地球的影响。第一章绪论17第二节第二节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三、当代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第一章绪论18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环境问题是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

9、质量变化,以及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健康的影响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第一章绪论19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原生环境问题(primitiveenvironment)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为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2、次生环境问题(secondaryenvironment)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第一章绪论20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二、环境问题的产生1 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10、工业革命以前)2 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世纪50年代前)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至至8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4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后)后)第一章绪论21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是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3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图片图片1952年,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

11、的城市烟雾事件。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1955年,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第一章绪论22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5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图片图片1954年,甲基汞年,甲基汞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图片图片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7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8年,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8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第一章绪论23三、当代环境问题三、当代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

12、有毒化学品污染、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等。第一章绪论241 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低空臭氧等。由于这些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第一章绪论252臭氧层耗竭(ozonedepletion)人类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人类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制冷剂氟氯烃类化合物、如制冷剂氟氯烃类化合物、氮氧化物,受到紫外线的氮氧化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

13、活性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臭氧(O3)作用,使其变)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成氧分子(O2),这种作),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坏。第一章绪论263酸雨酸雨(acidrain)pH小于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降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后,又

14、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后,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第一章绪论27由于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由于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第一章绪论4 淡水资源危机(thecrisisoffreshwaterresource)285大气污染大气污染(airbornepollution)第一章绪论296 资源、能源短缺(theshortageofresourceandenergy)世界上资源和

15、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致。解决途径:新能源的(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开发利用。第一章绪论307森林锐减森林锐减(forestdecrease)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章绪论318 8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landdesertification)第一章绪论329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biodiversitydecrease)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它们在

16、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倍至1000倍。倍。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第一章绪论3310垃圾围城垃圾围城(Thegarbageroundscity)垃圾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严重污染空垃圾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气和水体。第一章绪论3412

17、有毒化学品污染(poisonouschemicalspollution)13 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hazardouswastestransferbyrossingtheboundaryillegally)11 11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oceanpollution)海洋污染主要有原油泄露污染、漂浮物污海洋污染主要有原油泄露污染、漂浮物污染、有机化学物污染及赤潮、黑潮等。染、有机化学物污染及赤潮、黑潮等。第一章绪论35第三节第三节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一、一、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一一)限制阶段限制阶段(二二)“三废三废”治理阶段治理阶段

18、(三三)综合防治阶段综合防治阶段(四四)可持续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第一章绪论36二、二、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萌芽阶段(19491973)2、起步阶段(19731983)3、发展阶段(19831995)4、深化阶段(1995至今)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战略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污染防治为主转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和全

19、过程控制,实行清洁生产,推动循环经济;由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向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由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开始集中治理流域性区域性环境污染。第一章绪论37伦伦敦敦烟烟雾雾38日日本本水水俣俣病病39深受痛痛病折深受痛痛病折磨的人磨的人痛痛病的发病过程图痛痛病的发病过程图第二章第二章生态学及生态环境生态学及生态环境第一节第一节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平衡及其意义生态平衡及其意义第一节第一节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生态系统基本概念v一、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18

20、69年,海克尔首先提出)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绿色植物生产者光合细菌等其他自养生物生物成分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生物群落)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生态系统分解者-微生物,小型动物温度,光非生物成分土壤(自然环境)水,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等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组成(二)生态系统的结构v生态系统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与特点。1物种结构

21、(Speciesstructure)2时空结构(temporalstructure)3营养结构(nutritionstructure)(三)生态系统的类型v1根据环境特性划分的生态系统(1)海洋生态系统(2)森林生态系统(3)草原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2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的生态系统(1)自然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3)半自然生态系统(四)生态系统的功能v1生物生产(biologicalproduction)v2能量流动(energyflow)(1)食物链和食物网(2)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v3物质循环(materialrecycling)(1)水循环(watercycle)(2)碳循环(

22、carboncycle)(3)氮循环(nitrogencycle)(4)硫循环(sulfurcycle)v4信息传递(informationtransmission)(1)营养信息(nutritionalinformation):(2)化学信息(chemicalinformation)(3)物理信息(physicalinformation)(4)行为信息(behaviorinformation)1.生物生产生物生产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光合作用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3C落叶林2C1Cp草地4C3C2C1Cp数量金字塔数量

23、金字塔1000100101单位:公斤单位:公斤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传递效率:10%10%20%20%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只有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只有1.2%1.2%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平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动态的平衡营养信息营养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说,食物链、食物在某种意义上说,食物链、食物网就代表着一种信息传递系统。网就代表着一种信息传递系统。化化学学信信息息:生生物物代代谢谢产产生生的的物物质质,如如酶酶、维维

24、生生素素、生生长长素素、抗抗生生素素、性性引引诱诱剂剂均均属属于于传传递递信信息息的的化化学学物物质质。有有的的相相互互制制约约,有有的的互互相相促促进,有的相互吸引,也有的相互排斥。进,有的相互吸引,也有的相互排斥。物物理理信信息息:声声、光光、色色等等,吸吸引引、排排斥、警告、恐吓等斥、警告、恐吓等行行为为信信息息:识识别别、威威协协、挑挑战战、炫炫耀耀等等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平衡及其意义生态平衡及其意义v一、生态平衡的概念一、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25、。种协调状态。v二、生态平衡的破坏二、生态平衡的破坏1结构的改变结构的改变2功能的衰退功能的衰退三、生态学及应用三、生态学及应用v(一)生态学的一般规律1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规律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的规律3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规律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树立生态学观点,管理环境和保护环境2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3为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产生与发展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内涵与特征内涵与特征(重点重点)第三节第三节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战略的行动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虽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明确提出于当代,但在我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是源远流长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的论著。马尔萨斯(1766-1834年)李嘉图(17721823年)穆勒(17731836年)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

27、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一、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1)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大会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形势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而召开的,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1.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2.会议将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作为

2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各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三)(三)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时间:时间:20022002年年8 8月月2626日日99月月4 4日日 地点: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点:南非约翰内斯堡 目标:全面审议目标:全面审议1992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里约宣言和和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主要等重要文件和主要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今后行动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今后行动的战略与措施的战略与措施 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联合国环境与

29、发展会议召召开开1010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谈判,会议通过了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谈判,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这一重要文件。这一重要文件。(一)(一)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1.1.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2.2.世界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世界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五项基本因素的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

30、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3.3.解决的办法: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解决的办法: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二、关于可持续发展三份重要报告(二)(二)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世界自然保护策略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解释生命资源保护解释生命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确定优先保护的确定优先保护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有效方式。虽然虽然世界保护策略世界保护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绕保护与发展做了

31、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的定义。(三)(三)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提出了该报告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的总观观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析和研究了可

32、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一)、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在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前提之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vv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在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在19931993年年所著的所著的世界无末日世界无末日一书中提出了如一书中提出了如下的定义:下的定义:“当发展能保证当代人的福当发展能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的福利减少。利增加时,也不应

33、使后代的福利减少。”内涵(两个基本点)内涵(两个基本点)1)1)需求人的基本权力需求人的基本权力 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就业、教育 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资源开发与环境限度不能被突破资源开发与环境限度不能被突破2 2)限制)限制“人人平等人人平等”不剥夺后代人的不剥夺后代人的 权力权力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经济增长数量增长:产品、产值等的增长质量提高:指经济效益和经济活 动质量的提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二)(二)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资源的

34、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持续性原则要求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 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三)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社会生态经济基础条件目的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l同代人的公平。同代人的公平。l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代际公平。l公平分配有限资源。公平分配有限资源。2)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

35、原则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3)3)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第三节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法生态足迹法(一一)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的概念 生态足迹就是指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消费生态足迹就是指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生产活动及消费对地球形成的压力,每一个人都者,其生产活动及消费对地球形成的压力,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地球表面来支持自身的生存,这就是人类的需要一定的地球表面来支持

36、自身的生存,这就是人类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二二)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生态足迹需求)模型模型 式中式中,efef为为计算中某一定数量人群总生态足迹计算中某一定数量人群总生态足迹(全球公顷(全球公顷,ghm,ghm2 2););N N 为总人口。为总人口。(三三)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pacityecological capacity)是指)是指“生态系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容能力(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环境容纳废物能

37、力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环境容纳废物能力)及其可及其可维持养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维持养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口数量”。用用ECEC表示,度量单位与生态足迹相同(全球公顷表示,度量单位与生态足迹相同(全球公顷,ghmghm2 2)。)。(四四)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根据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根据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可以计算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可以计算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则出现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则出现生态赤字;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当

38、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计算公式如下:盈余,计算公式如下:生态盈余生态盈余(赤字赤字):):ER或或ED=ECEF 式中式中,ER或或ED为为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生产的全部产品与劳务的价值。国家或者区域生产的全部产品与劳务的价值。绿色绿色GDPGDP,经济学家称为环境调整后的国,经济学家称为环境调整后的国内生产净值。内生产净值。AEANDPAEANDP(Approx environmentalApprox env

39、ironmental adjusted net domestic product adjusted net domestic product),是对扣),是对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损失以后的修正核算。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损失以后的修正核算。绿色绿色GDPGDP=(=(现行现行GDP)GDP)(自然环境部分虚数自然环境部分虚数)一一(人文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三)(三)绿色绿色GDPGDP的应用的应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200620062006年年年年9 9 9 9月月月月7 7 7 7日向日

40、向日向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媒体联合发布了媒体联合发布了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200420042004。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420042004年全国总环境污染退化年全国总环境污染退化年全国总环境污染退化年全国总环境污染退化成本为成本为成本为成本为5118.25118.25118.25118.2亿元,占当年亿元,占当年亿元,占当年亿元,占当年GDPGDPGDPGDP的的的的3.05%3.05%3.05%3.05%。虚拟治理成。虚拟治理

41、成。虚拟治理成。虚拟治理成本为本为本为本为2874287428742874亿元,占当年亿元,占当年亿元,占当年亿元,占当年GDPGDPGDPGDP的的的的1.80%1.80%1.80%1.80%。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人文发展指数(HDI)它由收入、寿命、教育三个衡量指标构成。“收入”是指人均GDP的多少;“寿命”反映了营养和环境质量状况;“教育”是指公众受教育的程度,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HDI=1/3预期寿命指数+1/3教育指数 +1/3GDP指数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UNDP)发表的发表的20092009年人类发展报告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显示:200

42、72007年世界人文发展指数平均值为年世界人文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7530.753。人文发展指数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是:挪威人文发展指数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是:挪威0.9710.971居世界榜首,澳大利亚以居世界榜首,澳大利亚以0.9700.970位居第二,位居第二,冰岛以冰岛以0.9690.969位列第三。我国以位列第三。我国以0.7720.772位居世界第位居世界第9292位,属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位,属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一)(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UNCSD)指指标体系(略)标体系(略)(二)中国可

43、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二)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独立地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方向,依据此理论内涵,设计了一套”五极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五个等级。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50项三级指标。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总体层系统层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动从从199219922009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的1717年当中,具

44、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要行动和政策演进,可以从下面所列的重大事要行动和政策演进,可以从下面所列的重大事件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略)。件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要求新型的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要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本章将着重讨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本章将着重讨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的全新的工业生产模式指引下的全新的工业生产模式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目目 录录第一节第一节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第二节第二节循环经济循环经济

45、第三节第三节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第一节第一节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的由来(一)清洁生产的由来(一)清洁生产的由来(一)清洁生产的由来 (二)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二)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二)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二)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 一、清洁生产概述一、清洁生产概述二、清洁生产的概念二、清洁生产的概念 联合国环境署将清洁生产定义为联合国环境署将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增加生

46、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对于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供的服务中。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

47、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两个目标:两个目标: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

48、排放,促进工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二)清洁生产的内容(二)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生产包括3 3方面的内容:方面的内容:(1 1)清洁的能源)清洁的能源 (2 2)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生产过程 (3 3)清洁的产品)清洁的产品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一)原材料及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替代(一)原材料及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替代 (二)改革工艺和设备(二)改革工艺和设备 (三)改进运行操作管理(三)改进运行操作管理(四)

49、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四)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第二节第二节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给出的定义给出的定义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表表4-1 4-1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资源资源 产品产品 废物废物循环流动的生态经济循环流动的生态经济资源资源 产品产品 再生资源再生资源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高能耗

50、,高污染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数量型增长求得经济数量型增长与环境友好的经济质量型增长与环境友好的经济质量型增长传统的线性经济传统的线性经济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消费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经济社会系统资源资源能量能量废废弃弃物物2121世纪的循环经济世纪的循环经济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消费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经济社会系统资源资源能量能量再使用再使用循环使用循环使用不不可可利利用用物物减量化应放在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减量化应放在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无毒化、无害化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3R3R可以促进实现可以

51、促进实现3Z3Z的目标的目标污染物污染物零排放零排放、物耗能耗物耗能耗零增长零增长、废弃物废弃物零填埋零填埋为为3 3“零零”即即3Zero3Zero,3Z3Z符合循环经济的目标。符合循环经济的目标。四、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四、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组织循环:工厂、企业内部组织循环:工厂、企业内部-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区域经济:一组区域经济:一组(群)工厂和企业群)工厂和企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 、生态农业、社区等。、生态农业、社区等。社会循环: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及环境之间大系社会循环: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及环境之间大系 统相互循环统相互循环工厂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是基础;工厂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是基础;工

52、厂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是基础;工厂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是基础;每个层次的循环经济都要贯彻每个层次的循环经济都要贯彻每个层次的循环经济都要贯彻每个层次的循环经济都要贯彻3R3R3R3R原则。原则。原则。原则。五、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五、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一)(一)国外成功实践国外成功实践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阿斯耐斯瓦尔盖发电厂 丹麦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斯塔朵而炼油厂 丹麦最大的炼油厂 挪副挪尔迪斯克公司 丹麦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 吉普洛克石膏材料公司 卡伦堡市政府 蒸汽供热蒸汽供热粉煤灰蒸汽供热脱硫,产生稀硫酸除尘脱硫,工业石膏关闭关闭3500座烧油座烧油渣炉子渣炉子,大大减大大减少了烟

53、尘排放少了烟尘排放火焰气干燥提供提供70万立方米万立方米/年的冷却水年的冷却水,降降低低25%需水量需水量70万万m3水水(二)(二)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我国循环经济实践 v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v新疆石河子市国家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新疆石河子市国家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图4-2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示意图新疆石河子市国家生态工业新疆石河子市国家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造纸)示范园第三节第三节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在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在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COCO2 2等温

54、等温室气体,从而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和全球气候变室气体,从而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正逐步转向发展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正逐步转向发展“低碳经低碳经济济”,目的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目的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以更低的能源强度和温室气体排相互理解的桥梁,以更低的能源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支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放强度支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环境的协调统一。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二、低碳经济的内涵所谓所谓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技

55、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不断提高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三、低碳经济的目标三、低碳经济的目标发展发展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来提高

56、能源效率并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安排来提高能源效率并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保障能源安全(一)保障能源安全 (二)应对气候变化(二)应对气候变化 (三)促进经济发展(三)促进经济发展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一)提高能效和减少能耗(一)提高能效和减少能耗 (二)发展低碳能源并减少排放(二)发展低碳能源并减少排放 (三)发展吸碳经济并增加碳汇(三)发展吸碳经济并增加碳汇 (四)推行低碳价值理念(四)推行低碳价值理念五五 低碳经济与

57、循环经济的关系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和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在最终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在最终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追求的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体的三赢模式;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体的三赢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有特定指向的是有特定指向的经济形态,针对的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经济形态,针对的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碳基能源体系,旨在实现与碳相关的,以及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碳基能源体系,旨在实现与碳相关的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在

58、实现的途径上,二者都强调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在实现的途径上,二者都强调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但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更加强调通过改善能源更加强调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循环经济强调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循环经济强调提高所有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提高所有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第五章第五章 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v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v第二节第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v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v第四节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

59、和保护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v第五节第五节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20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v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v自自然然资资源源(naturalresources):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广义,UNEP提出)。v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狭义)。121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二、自然资源的分类二、自然资源的分类v1、可可更更新新资资源源(renewableresources):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复或再生资源。v2、不

60、不可可更更新新资资源源(nonrenewableresources):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资源。v3、恒恒定定资资源源(constantresources):被利用后,在可以预计的时间内不会导致其储量的减少,也不会导致其枯竭的资源。122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三、自然资源的特点三、自然资源的特点v(1)有限性。v(2)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区域性。v(3)整体性。123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第二节第二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v一、水体一、水体(waterbody)v(一)水的分布124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

61、境保护(二)水的循环(WaterCycle)125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三)水的社会功能v1.水是生命之源。v2.水是农业命脉。v3.水是工业的血液。v4.水是城市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v5.水的生态保障作用。126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二、水资源(二、水资源(waterresources)v(一)水资源的含义v陆地上可供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沼及部分储存在地下的淡水资源,亦即“可利用的水资源”。v(二)水资源危机v1.全球的水资源危机v2.我国的水资源危机127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v1.扩大水资

62、源的供应量v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v3.控制水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128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v土土地地是是最最基基本本的的资资源源,它它是是矿矿物物质质的的储储存存所所,它它能能保保持持土土壤壤的的肥肥沃沃,能能生生长长草草木木和和粮粮食食,也也是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是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v一、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landresources)v土地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概念,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高度综合的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129第五

63、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及特点v1.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特点:v(1)绝对数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小。v(2)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v(3)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v(4)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130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2.我国的耕地现状131表5-1 2005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年份耕地面积2008200720062005总面积(亿亩)18.25718.2618.2718.31减少面积(万亩)29.061.0460.2542.43.耕地减少的原因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二、二、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

64、的保护v我国人口众多,适于农耕的土地资源有限,又普遍存在着居住环境任意扩大和大量占用耕地的问题。因此,保护好土地资源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之一。132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第四节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v一、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33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一)(一)森林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森林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1、森林资源(forestresources)的概念v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v森林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34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2.森林对人类生存和

65、发展的重要性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v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物品和原材料,而且具有以下功能:v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1hm2阔叶林 每 年 可 吸 收 1000kgCO2,释 放730kgO2;v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v净化空气、吸污降噪、杀菌等功能。135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136树 种滞尘量树 种滞尘量榆 树大叶黄杨刺 槐臭 椿12.276.636.375.88桑 树爽竹桃泡 桐桂 花5.395.283.532.02表5-3 不同树种的叶片、单位面积上的滞尘量 单位:gm2 树 种时 间树 种时 间黑胡桃桧柏属柠 檬莱 莉0.080.2

66、5555柏 木白皮松柳 杉雪 松78810表5-4 杀菌能力强的树种和杀死原生动物所需的时间 单位:min 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3.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v(1)毁林开荒。v(2)酸雨对森林的威胁。v(3)薪柴与木制产品的需求。137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二)森林资源的保护v强化森林管理;v改变林业经营思想;v加速造林、优化结构、调整林业生产布局v加强林区保护138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二、二、草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39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一)草地资源(grasslandresources)的概念及重要性v1.概念v草地是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滩涂草地以及各类草山、草坡的总称。是可再生资源。v2.保护草地资源的重要意义v草地是转换太阳能为化学能、生物能的绿色能源库,是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基地,同时也是丰富的基因库。它适应性强、覆盖面积大、更新速度快,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140第五章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3.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v(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