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718926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PPT 页数:220 大小:2.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教育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教育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课件.ppt(2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研究方法 福建教育学院 黄洪霖 评价方法 出勤: 10 平时作业: 20 期末考核: 70 本门课的结构与安排: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选题、文献检 索、理论构思与假设、研究的设计) 三、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 四、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 , 那你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 的道路上来 。 ” -苏霍姆林斯基 1、教师做研究没有用,反而影响教育教学。 2、研究高深莫测,只有高校教师、专业研究人 员才能做研究,中小学教师无法做研究。 3、作研究不就是写文章嘛! 4、研究要解

2、决宏大的问题,但是我们每天碰到 的都是日常现象和问题,没有问题可以研究。 第一讲 关于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概念与特点) 二、谁来研究?(研究主体) 三、研究什么?(研究对象) 四、教育研究有什么用?(意义和价值) 五、教育有哪些方法?(研究方法类型) 六、教育研究要遵循什么原则? 一、教育研究 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是 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 、 以科学方法为 手 段,遵循 一定的研究程序 , 通过对教育现象 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 导致一般化原理原则 的发展, 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 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 活动的质量。 教

3、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 区别 。 经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 找到本质的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 仅花的时间长,而且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 不能发现规律。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 。 苍蝇有几条腿? 从广义上讲,对教育现象的任何研究和 探索都可以看作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的特点 1.教育现象的 复杂性 社会、社区、家庭、学生 2.教育研究对象的 异质性 学生、教师 3.教育研究过程的 弱控制性 4.教育现象的 不可逆性 5.成果的 概括性 较低 教育研究的特点(裴娣娜) 一般特点 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 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

4、陈述,研究 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 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 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创造性。 教育研究的特性 综合性和整体性; 周期长(美国的八年研究); 针对性、实践性; 实践工作者参与。 教育研究的困难 1 人的特殊性 ( 对象的主体意识 ) 人性的 认识 2 研究的干扰性 ( 研究者的干扰 ) 3 教育现象的复杂性 ( 社会 、 心理 、 历史 、 文 化和其他 ) 4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 伦理 、 政治 )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的 一部分,情感影响) 教育研究的要素 研究主体谁研究 研究客体研究谁 研究问题研究什么

5、 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研究方法怎么研究 研究条件有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题 文献综述 选择研究方法 选择被试 制定研究方案 方案实施、收集和整理 资料计算、分析整理 撰写科研报告 二、教育研究主体 教育专业研究者? 教育工作者 非教育专业工作者 教师即研究者。 三、研究的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四、教育研究的价值 一、增加教育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丰富其实就是一个教 育研究发展的过程)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考的提炼。研究得越深,我们会发现我们 有待知道的就越多。 爱因斯坦 二、研究的理论功能:建构与检验 三、研究的个体发展功能,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研究的教

6、育改进功能 (一)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二)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三)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味,形成学校特色 (四)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五、教育研究方法 什么是方法? “ 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 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 墨子的 天志 “ 方法”一词,古代量度方形的方法称之为方法,量 度圆形的方法称之为圆法 ,后合称方法。“方法”一 开始就是一种规范,它自身就具有一定的规范,是用来 规范人的活动的。 方法 :是作为一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 般程序和准则。

7、 方法论 :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 法的体系。 例如: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研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 前科学研究 : 不喜欢课或上课老师 科学研究 : 采用 ABAB观察法:不听课原 因 A:老师不关注(不愿意听课) B:老师关注(愿意听课了) A:老师又不注意(不听课了) B:老师注意(又开始愿意听课了) 结论:学生听课与老师对其注意有关 1、教育研究的分类 四种研究水平 直觉观察水平:发生了什么? 探索原因水平:为什么发生? 迁移推广水平:在其它情境是否发生? 理论研究水平: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有哪 些? 描述层次 -解释层次 -概括层次 -理论层次 层次

8、1主要问题:现在正在发生什么?过去曾发 生了什么? 层次 2主要问题: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发生?为 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 层次 3主要问题:这种现象在其它情景中也会发 生吗? 层次 4主要问题:有什么普遍规律在起作用 2、从研究目的看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基础研究 在于增加教育理论的知识含量,注重教育内在 规律的探讨,注重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教育应用研究 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如教育政策分析等,注重对策性研究,是时下教育研究的重 点。 教育发展研究 是对教育某个教育事件发展的过程,起点、线 索、现状作梳理的过程。 教育预测研究 在于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研究又称为相 关

9、研究,在于基于现实中的现象分析应然的可能。 教育评价研究 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 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 么样”。 基础研究: 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权力理解的中西检视及教育学价值 也谈教育管理学科体系问题 应用研究: 教育收费困境:概念与政策的解读 教师专业化取向中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知识体系研究 预测研究: 信息化教育行政研究 教育督导法律实体化研究 公民社会理念下的校长权力与学校治理 发展研究: 教师流动研究:历史、现实与趋向 评价研究 :对新课程改革成效的评价 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研究类型举例 3、从研究

10、主体看 专业化的研究 和 非专业化的研究 :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 专业化研究;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研究 非专业化的研究; 教育研究共同体 的形成 以项目为中心聚集教育理论、 教育行政、教育实践研究者。 案例一 一名高中一年级的 15岁女孩王小平,在全班成绩第一的 情况下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退学,自定课题,潜心 研究教育学、成功学。 她 17岁登上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论坛,给专家做关于 “ 大成教育 ” 的学术报告,引起轰动; 18岁,在高校主 讲 “ 大成教育系列讲座 ” ,精彩的演讲和机智的答问, 赢得阵阵掌声,被多家媒体报道。同年,在报纸开设 “ 大成学趣谈 ” 专栏; 19岁与人合著 大

11、成奥妙 超越 美国成功学 ,该书被认为 “ 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成 功学巨著 ” ; 20岁独立写出 本领恐怖 。 案例二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 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 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之下的“王”给拿 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 如果今天的学校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 在? 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分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 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 韩寒 三重门 通常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 (一)教育事实研究与教育价值研究 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 的问题。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

12、”研究,揭示的是 “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又称为基础理论研究或学术研究,旨在揭示 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 知识。这种研究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 学说、新理论为目的。 应用研究就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的 具体问题的研究。应用研究关心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是基 础研究成果的具体化、操作化。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或量的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 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 究范式。定量研究通常包含一个较为

13、严格的事先设计;通 过调查、测验、实验、结构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资料;主 要运用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的呈 现通常简单明了。 定性研究(或质的研究)通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 场实验、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 研究的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 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 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与研究类型 主要事件和情况 研究类型 人的社会行为 人种学研究 当前的事件或现状 描述性研究 过去的事件或情况 历史研究 现在的群体差异和趋势 比较研究 变量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可 能导致的某种变化 相关性研究

14、 项目的质量或测量 评价研究 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 单一个体或某群体的案例 个案研究 革新的程序或成果 行动研究 34 教育研究的分类:教育研究的多样化类型 把握教育研究的类型特质能让我们明确将来可以采用何种研究 活动,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把握教育研究类型的关键是抓住 分类标准 : 1.按照 “ 研究目的 ” 分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2.按照 “ 研究范式 ” 分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3.按照 “ 研究范围 ” 分类: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4.按照 “ 研究情境 ” 分类:文献研究、田野研究、实验室研究; 5.按照 “ 结果特点 ” 分类:描述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6.

15、按照 “ 时间序列 ” 分类:历史研究、现实研究、未来研究 说明:( 1)尚有其他分类标准;( 2)分类标准可以交叉。 六、教育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坚持: 忠于真理(追求、维护、发展) 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学风严谨(术语、逻辑、结构、方法、数据、证 据、表达、文献) 谦虚谨慎 勤奋扎实 团结协作 避免: 功利主义 剽窃(中抄与洋抄) 作假 粗制乱造 徒具虚名 (一)争得研究对象同意 1. 说明意图 2.学生 3.家长与监护人 4.事后解释 5.学生与家长权利 (二)保护研究对象 1.保证研究对象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 2.有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 1.研究对象有匿名权(

16、过程 结果) 2. 研究对象有阅读资料权 3.研究者有保密责任(过程 结果) (四)要有专业训练 职业道德规范训练 研究方法与技能训练 科学态度修养 第二章 教育研究选题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 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 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 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 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 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 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好的研究问题的特点 一、重要性:有意义或价值 二、创造性:有新的东西 三、清晰性:焦点突出、意思清楚 四、可行性:具备主客观条件 五、合适性:适合研究者个人特点 六、合乎道德 一、重要性 指研究问题

17、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回答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 研究需要有一些有用的结果或收效作为回报 三个问题: 1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如何增进某个领域的知识? 2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如何改进教育实践? 3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如何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 二、创造性:有新的东西 创新性或独特性,指研究问题具有某种新的东 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 的特点。 1 填补空白:几乎不可能 2 研究的思路 3 研究的角度 4 依据的理论 5 研究的对象 6 研究的方法 7 研究的内容 三、清晰性 指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个问题中关键词语的意 思。 主要途径是明确界定研究问题中的术语 阿三确实很聪明吗? A 他连

18、常识都不懂 B 他确实得到了好成绩 C 他知道如何取悦别人 D 他与一些冷漠的小女孩约会 E 他是野营旅行中唯一迷路的人 四、可行性 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的主、客 观条件。 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包括研究 者在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 作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还包括研究者的性别、年 龄、语言、体力等纯粹生理因素方面的限制。 客观限制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 限制,如研究时间、经费、文献资料、研究对象及其 单位等的不支持与合作、法律政策、社会伦理、生活 习俗与宗教信仰等。 主观限制 研究者自身条件方 面的限制 研 究者的生活 经历

19、 知 识结构 研 究 经验 组织 能力 操作技 术 研 究者的生理性因素 ( 性 别 、年 龄 、 语 言、体力) 客观限制 研究受到的 外在环境和条 件的限制 研 究 时间 不 够 研 究 经费 不足 有 关 文 献 不能 获 得 所涉及的 对 象不予以配合 所涉及的部 门 不予以支持 研 究 问题违 反政策或法律 研 究 违 背 伦 理道德 研 究 违 背 研 究者的生活 习 俗 研 究 违 背 研 究者的宗 教 信仰 五、合适性 指所研究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 个人特点: 研究兴趣 对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领域的熟悉程度 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 研究者所具有的资源、条件与该问

20、题的要求相 符合的程度 六、合乎道德 将不会造成对人类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将不会造成对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造 成伤害 教育科研问题的来源 教育科研的选题从大的方向上讲就是来源于两个,一是从教育实践 中发现问题,二是从教育理论中演绎、质疑和多学科交叉点上寻找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寻找问题。 问题始于阅读 1、靠阅读提升自己的智慧。阅读决定自己的研究视野与深度,阅读 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方面不要以阅读的广度取代了思考的 深度,不要做问题上的浮萍和墙头草;另一方面不要以阅读的深度替代了阅读的广度。 2、阅读是生命性的体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形成学脉,要循着 体、面、线、

21、点来阅读 问题始于讨论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学会利用社会资本获取资料和选 题。 2、教育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要开放,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同学、 老师、导师) 3、头脑风暴法、课堂参与法、休闲聊天法,靠讨论激发自己的灵感。 教育科研选题的具体来源 问题始于观察 日常的观察,特别是作实验研究、心理行为研究和质 性个案研究的同学,要有高人一等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问题始于反思 要敢于和善于质疑。平时无论是读书,还是讨论,还 是观察,还是日常工作都要养成记笔记(最好用电脑中的 文件夹来分类)的习惯,分类非常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 头。 问题来源的其他技巧 1、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及立项课题(各省

22、教育科学规划) 中去寻找 2、从热点问题丛书和热点问题类归纳的文章中去寻找 3、按自己的兴趣点去做文献收集和分析(框架性的文献 综述) 4、从自己的兴趣、能力及与导师的结合点上去挖掘 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 国家重点招标课题( 10项)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 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研究 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 “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及测评研究 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总体框架研究 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与测评研究 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生为本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教育国际

23、化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研究 选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题目进行分解或者限定题目 3、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问题 4、对问题要进行论证,比如开题、小组讨论, 向人倾诉等 搞清:我要研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如何用一 两句话表述清楚;它属于什么性质的研究;这 个问题的价值何在;前人研究到什么程度;这 个问题的创新在哪里;我要用什么方法范式和 具体方法来研究等等。 总结:研究课题题目的表述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课题中最 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具体要求如下 : 如,“福州市小学生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 绩的相关研究”。 这个课题中,“福州市

24、”是研究范围, “小学生”是研究对象,“识字量与语文 学业成绩”是研究内容,“相关研究”是 研究采用的方法。 1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2题目尽量不要用疑问句形式。 例如: “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 可改为: “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 “家庭压力与中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3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 例如: “ 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低落原因的调查研究 ” 这个研究题目就暗示着对教师敬业精神否定 性的价值判断。可以将这个题目改为中性的、不 具价值判断的题目: “ 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及其 影响因素研究 ” 。 4.直接 即

25、直接点明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 如: “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研究 ” “ 小学生创新意识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研 究 ” 5. 规 范 指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似 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 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简短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 , 用词需要精选 。 至于多 少字算是合乎要求 , 并无统一的 “ 硬性 ” 规定 , 一般不要超出 25个字 。 不过 , 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 内容的恰当反映 , 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 , 宁 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

26、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 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 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 方法及内容等信息。 7.具体准确 例如: 如“中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对象、研 究的问题清楚 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不清楚 如“南安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清楚 如“学科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不清楚 要求题目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明确反映出课题研究的 具体问题,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即明确反映 出研究重点和中心内容。 8.醒目 即题目要吸引读者 , 有特色 。 郑渊洁 :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醒目的目的不 是故弄玄虚或哗众取宠。 第三章 文

27、献检索与综述 一、文献的主要分布 (一)书籍 :包括: 1、名著要籍 2、教育专著 3、教科书 4、教育年鉴、手册(如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 (中央教科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中国教育年鉴 1949 1981 (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 中国教育年鉴 (人民出版 社 1988年版)、汝信等主编的 当代中国社会 科学手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9年 版) ) 5、资料性工具书:指教育辞书、百科全书 和检索工具书。( 1)常用的教育辞书 除 辞海 外,有 教育辞典 (江西 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辞典 (北京 出版社)、 简明教育辞典 (陕西人 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教育辞典

28、(上海译文出版社)、 教育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大辞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 2)百科全书则是对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 知识的完备概述。不仅提供定义而且有原理、 方法、历史和现状、统计和书目等多方面的资 料,着重反映当代学术界的最新成就,具有较 强的权威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发展 水平。 1985年出版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 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包括教育科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中国教育、 外国教育六个部分,收词目 800多条,内容丰富, 条目清晰,是全面系统了解和查检有关知识的 重要工具书。 (二)报刊:包括报纸和期刊类的定期或不定期 的连续

29、出版物。 1、报纸 以出版迅速、情报及时而为研究者所重视。 目前我国出版发行的教育类专业报纸有几十 种。如 中国教育报 、 上海教育报 、 教育时报 、 教育导报 、 教师报 、 教育信息报 及各省的教育报等。 光明 日报 、 文汇报 、 中国青年报 等的 教育专栏,也很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2、期刊: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论 述深入、发行量大、影响面广、反映学 术界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的主 要参考资料。 期刊包括杂志、学报和文摘。 ( 1)杂志。主要刊载有关科研论文、研究 报告、文献、综述、评述与动态,兼容 性较强,适合一般研究人员阅读。 下表为部分与小学教育有关的研究期刊 名称 刊

30、期 主办单位 名称 刊期 主办单位 教育研究 月刊 中央教科所 中国教育学 刊 双月刊 中国教育学会 课程 教 材 教法 月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 比较教育研 究 双月刊 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教育 资料 双月刊 华东师范大学 外国教育研 究 双月刊 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中小 学教育 双月刊 上海师范大学 现代中小学 教育 双月刊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 与实践 季 刊 华中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研 究 季 刊 湖南师范大学 中小学教 育管理 双月刊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研 究 季 刊 国家高级教育 行政学院 中小学管 理 月 刊 北京教育学 院 中小学校 长 双月 刊 国家高级教 育行政学院 教育理论

31、与实践 双月 刊 山西省教科 所 教育改革 双月 刊 天津市教科 所 普教研究 双月 刊 辽宁省教科 所 基础教育 研究 双月 刊 广西省教育 学会 教育研究 信息 月 刊 上海市教科 院 教育现代 化探索 季 刊 江西省教育 学会 小学教学 研究 月 刊 江西教育出 版社 教育评论 双月 刊 福建省教科 所 班主任 双月 刊 北京市教科 院 素质教 育小学 版 双月 刊 中国人民大 学 中小学 教师培 训 月 刊 东北师范大 学 教学与 管理 双月 刊 山西省教育 学院 小学教 学参考 月 刊 广西教育学 院 小学数 学 月 刊 河南教育社 小学教 学设计 月 刊 山西教育报 刊社 小学德

32、育 月 刊 华南师范大 学 小学语 文教学 月 刊 山西教育报 刊社 小学语 文教师 月 刊 上海教育出 版社 小学数 学教育 月 刊 辽宁教育杂 志社 小学数 学教师 月 刊 上海教育出 版社 中小学数 学 月 刊 中国教育 学会 中小学 外语教 学 月 刊 北京师范 大学 中小学英 语教学与 研究 月 刊 华东师范 大学 小学自 然教学 月 刊 湖北教育 报刊社 中小学音 乐教育 双月 刊 浙江省音 乐家协会 中小学 电教 月 刊 吉林省电 化教育馆 中小学教 材教学 半月 刊 人民教育 出版社 中小学 电教 月 刊 吉林省电 化教育馆 ( 2)学报。一般刊载专业学会会员、高等院校 和科研

33、机关研究人员的科研论文。学报所刊论 文专业性强且要求有所创新,适合于专业人员 及有较高素养的研究者阅读。国内各高等师范 院校学报的社会科学版或教育科学版常有面向 基础教育的研究论文问世。 ( 3)文摘杂志(包括复印资料)。是一种资料 性及期刊情报索引性刊物。中国人民大学资料 复印中心出版的分科报刊复印资料,不仅有重 要文章,而且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文章的篇目 索引。其他如 新华文摘 、 教育文摘 等 等,有经验的研究者对此都十分重视。 (三)交流文献 主要指学术会议前后散发的有关论文、会 议报告、纪要等。虽然多数是未公开发表 的资料,但往往反映了一个学科领域内的 最新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是研究者

34、重要 的研究资料来源。 第三节 教育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首先,提供已有研究信息,明确课题方向。 其次,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使研究有较 高的起点。 第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研效益。 二 .文献检索 1利用 “ 搜索引擎 ” : Google;Baidu;Yahoo;Sogou等 2利用 “ 网上图书馆 ” : CNKI数字图书馆和超星数字图书 馆 3手工检索: 查阅图书馆索引;查阅工具书;查阅专业 杂志与专著(逆向查阅、跟踪索引) 研究主题确定后,研究者应该锁定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包括中 外文关键词)。为了有效检索,应该提出 3至 5个关键词,同时还需 确定与某些关键词相反的词语,也

35、进行检索,如 “ 惩罚教育 ” -“赏 识教育 ” 。 常用文献检索工具 一、目录 全国总书目 、 全国新书目 二、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 (月刊) G31、 G38、 G39 报刊资料索引 (年刊)第四分册是教育类 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 (季刊) 三、文摘: 新华文摘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双月刊) 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教育学 中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 中小学各科教学 等 参考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教育大辞典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中国教育年鉴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 电子检索工具 中国知网 http:/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http:/ 中华人民共

36、和国教育部网站 中国基础教育网 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香港教育网 http:/www.education.org.hk 台湾教育网 http:/140.111.1.22/index.shtml 中国期刊网 美国教育部: http:/www.ed.gov(英文 ) EBSCO信息服务网 (英文) 第四节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 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 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 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 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 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37、。 综述的特点: 综合性 评述性 先进 性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说理要明, 层次要清,语言要美,文献要新,校者把 关 文献综述报告 (一)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 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 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 研究 3、总结: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 (二)注意的问题 1、应紧紧围绕研究的问题 2、避免大量引文 3、避免引用他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 4、引述有影响与权威的文

38、献 5、引文应该是新近的文献(近 5 10年) 6、应该有述有评 7、应该有大量文献阅读基础(搜集文献应尽量 全) 8、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9、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第四章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概述 什么是调查法: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 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 以及测验等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分类:观察、访谈、问卷调查表和个案研 究、测验、经验总结 一、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的含义 观察法 是研究人员 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 定的科学仪器 , 在自然 (不加控制 )的 条件下 , 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 对象并收集的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它 是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 法之

39、一。 观察法的应用 许多科学发现都始于观察,如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观察之于 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开水壶的观察之于蒸汽机、魏格纳对地 形图的观察之于板块漂移说等。 巴甫洛夫以“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还告诫 青年,不学会观察,就永远也当不了科学家。 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善于观察自己的教育对 象,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成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例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式, 仔细认真地观察儿子的身心发展,并作出了详细的文字记载与摄影,连续观察了 808天,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于 1925年出版 了 儿童心理之研究 一书。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许多著作,大部分资料是靠

40、自己观 察获得的。 观察法的类型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2、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 参与性观察 (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究目的)和 非参与性观察 (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究目的) 4、 有结构观察 (指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提纲并严 格按照规定的构容和计划所进行的可控性观察。它的特 点是结构严谨,计划周密,观察过程标准化。但缺乏弹 性,容易影响观察结果的深度与广度。多用于验证性研 究。)和 无结构观察 (观察者预先对观察的内容与计划 没有严格的规定。随意性大,多用于探索性研究。) 5、定期观察和追踪观察 观察法的优点 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 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

41、环节,所获得的是第一手信息资料, 真实可靠 。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 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 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 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 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 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 跟踪观察,对其行为动态演变可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 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研究中,不少 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观察法的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 系

42、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 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 活动问题就不好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生理条件和主观性的限制 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 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同时, 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 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观察仪器的局限。 观察仪器的认识功能也有其局限性,主要 表现为:有时缺乏直观性,多为间接观察(不能完全取代直接观察), 仪器设计的错误或不精确,制作和操作仪器的误差,观察仪器容易产生对观察对象

43、的干扰等,这些都会导致观察结果的误差甚至错误。 4、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 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5、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 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观察的途径 、参观 是观察法中较为基本和普遍的方式,其直观效果最好, 比如欲了解和研究某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基本情况,可通过参观来考察该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实验议器设备等。 、听课 是通过观察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研究人员 深入到课堂中,观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各方面活动情 况,从

44、而收集有关资料。在听课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借助记录、表 格、录像等,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人员深入直接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旁听各种会议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旁听学校的各种会议,以 了解有关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一些信息,这对获取有价值的资 料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加各种活动 研究者可通过参加师生的各种活动,比如学生 的课外兴趣小组、学科竟赛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评比、比赛动等, 以观察、收集一些在课堂上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问卷法 问卷法 : 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严格设计 的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搜集研究 资料和获取研究数据,从而进行研究的一 种方法。 问卷法的优缺

45、点 问卷法的优点 方便实用,省时,花费少; 由于可以不署名,结论比较客观; 能收集大样本的信息资料,收效大; 便于整理,进行统计处理。 问卷法的优缺点 问卷法的缺点 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被调查者不合 作,都会影响结论; 收集的资料表面化,不易了解深层次的内 心世界; 难以控制被调查者; 问卷编制的难度较大。 问卷的类型 结构型问卷(封闭式) 非结构型问卷(开放式) 综合型问卷(半封闭式) 问题的类型 是否式 你是独生子女吗? ( )是 ( )否 选择式 你读的是哪一种高中? ( )公办 ( )私立 问题的类型 排列式 将下列学科教学按你满意程度排列,最满意 为 1,最不满意为 4 语文 (

46、 ) 数学 ( ) 外语 ( ) 计算机 ( ) 问题的类型 矩阵式 你对学校教学设备的态度是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图书 ( ) ( ) ( ) 实验设施 ( ) ( ) ( ) 网络教学设备( ) ( ) ( ) 教学场所 ( ) ( ) ( ) 问题的类型 作图式 你的家庭是哪一种? ( ) ( )( ) ( ) 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设计的逻辑 由中心问题不断分解为具体问题 构成问题群 指标体系 保证问题的充分与必要性 问题的核心概念简单、明确,容易定义 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设计的原则 1. 语句简练 2. 用词通俗 3. 回答容易 4. 避免 诱导 5. 避免否定提问 6. 问题

47、单一 7. 数量合 适(团体 30分钟,个人 15分钟) 8.符合被 研究者的文化程度与意愿 9.避免社会禁忌、 个人隐私 10.由近及远 11.先易后难 12.每个 题目都有归属 13.静态 行为 态度 13. 先封闭后开放 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编写的技巧 要避免题目中包含两个以上的概念或事件。 例 如:你是否喜欢语文和数学?是 否 - 避免采用双重否定。例如。你以为大多数高中 生没有不想升大学吗? -是 -否 题意要清楚。避免过于空泛。例如:你以为大 众传媒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吗?你认为电视会对 儿童的功课产生影响吗? -是 -否 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编写的技巧 避免用不适当的假设。

48、例如:你是否满意去年 的加薪? -是 -否 避免使用容易被误解的字词,如果使用,就必 须清楚界定。例如:你在哪读书? “ 你在哪一 个学校读书 ” 当反应项目属于类别项目时,必须列举完整。 例如:当你有问题时,你通常先找谁谈? 1父 母 2老师 3同学 4朋友 必须加上 ” 其他 ” 一项。 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编写的技巧 当反应项目是属于类别项目(如性别、职 业等)时,反应项目彼此之间必须相互排 斥。没有重叠现象。你比较喜欢下列哪种 职业? 1工人 2教师 3大学教师 4中学教师 5医生 在回答者能懂的范围内提出问题 你赞成 老师使用暗示教学法吗? 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编写的技巧 避

49、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填写的题目 你认为目前我国小 学升初中是否可以取消统考,为什么? 避免启发回答和暗示回答 省教育厅不同意小学招收赞 助生,你的意见如何? 题目必须在回答者所能记忆的范围之内 在幼儿时,父 母是否惩罚过你? 读小学时,你受老师表扬过多少次 避免引起回答者情绪困扰的内容 你经常在考试时作弊 吗? 通常把这一问题转移到不具名的第三者身上。 选择研究对象 总体规模 100人以 下 100 1000人 1000 5000人 5000 1万人 1万 10万人 10万人 以上 样本比例 50% 以 上 50% 20% 30% 10% 15% 3% 5% 1% 1%以下 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50、经验方法 问卷的结构 题目 致回答者 称呼 研究者身份 研究内容 研究目 的 对象选择方法 问卷保密 请求合 作 署名与日期 电话与地址 答卷指导语(填写说明) 正文 结束语 问卷的结构 大学生朋友:您好! 您来大学学习、生活了几年,一定有很多感 触。学校尽管尽了很大努力为同学们的学习和 生活提供帮助,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同们今后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我们请您协 助这次调查。填写时,不必写姓名,也不要有 别的顾虑,怎样想就怎样填。希望您能按题目 要求在口内划对号说明您的选择,或在口内说 明您的要求、意见和看法。我们迫切地希望得 到您的支持和协作,谢谢。 研究者签名:所属单位:地址:电话

51、:日期: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发放 邮寄 有组织的分配 当面作答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回收 70%以上的回收率,可作为研究结论 50%-70%的回收率,可采纳建议 30%-50%的回收率,可作为参考 30%以下的回收率,无效 访谈法 访谈法 :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 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资料, 以准确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 法。 访谈法的特点 特点 访谈法主要通过与被试对话获取资料,虽然对 被试的观察也很有用处,但毕竟不是主要的。 同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虽然也有与被试对话, 但通过对被试的观察获取资料则是最主要、最 基本的。 使用访谈法作研究其质量取决于研究者的综

52、合 研究能力,但研究者个人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有特殊的重要性。 访谈法的特点 局限 因为无论研究者还是助手都要与被试见面,因 此相对费事、费钱,样本数量受到一定限制; 取得被试的支持和接待不是很容易; 研究者与被试有相互作用现象,因此调查资料 可能会有主观偏差; 由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所不同(我说的话 不是那个意思!),也会造成调查资料偏差。 访谈技巧 准备 访谈地点在无其他人的办公室、人口较少 的家里、僻静的地方、咖啡屋; 访谈时间在 12小时之间; 较深入的访谈至少要三次; 母语访谈; 准备后继访谈的要留下铺垫。 访谈技巧 建立合作关系 开门见山进行自我介绍; 可事先通知被访者;

53、采用肯定的进见约谈方式; 服饰应让被访者接受; 入乡随俗; 充分尊重被访者; 创造友好气氛。 访谈技巧 控制谈话的进行 提问要明确具体,通俗易懂; 要适当控制话题方向; 采用启发方式引导回答; 适时插问; 适当运用表情和动作; 严格按计划进行访谈,不要随意离开主题,并 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 结束访谈时应表示感谢,为下次可能的访谈工 作留下好的印象。 访谈技巧 记录访谈内容 一般当场记录应征得被访者的同意,记录下的内 容要请被访者过目并核实签字,以免使谈话内 容对他构成损害。当场记录也可用录音、录像 的方法将谈话内容录下来。事后记录的优点是 不破坏交谈气氛,使访谈能 自由顺利进行。事 后记录缺点

54、是有些内容可能会记不住或记不准 而损失了有用的资料。 访谈技巧 访谈的提问 敏感问题迂回谨慎;内向的被访者多问细节;第一句话 闲聊(国家大事、衣服、个人兴趣);开放型问题少用 封闭型问题(你认为高校收费合理吗);一句话问一个 问题(您认为工作中什么最重要,你有比较关心的事情 吗);问题要具体,避免过于抽象(你对学校的感觉怎 样。你喜欢上学么);追问不要在刚开始就频繁进行; 把自己的前见悬置起来(素质教育 、为人师表)留待 追问;捕捉有意无意抛出的语言 “ 标记 ” (现在我已经 用讲授法了);不要隐瞒自己的无知。 访谈技巧 访谈中的听 行为层面的听:表面的听(这个人怎么穿这种衣服)、 消极层面

55、的听(录音机)、积极层面的听; 认知层面的听:强加的听(用自己的意义体系理解对方 的谈话,文化客位)、接受的听(主动捕捉信息、注意 本土概念、探询语言背后的含义,文化主位,最基本的 方式)、建构的听(在反省自己的前见同时与对方进行 平等的交流,要求较高); 情感层面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 访谈技巧 访谈中的回应 回应包括认可;重复、重组、总结;自我 暴露;鼓励对方。 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论说型回应;评价 型回应。 测验法 测验调查法: 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 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 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国内常用的教育测验 中国比奈 性质:个别智力测验 内容:语言

56、文字、数目、解题、技巧 对象: 2-18岁 国内常用的教育测验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性质:个别智力测验 内容:言语、操作 中国 -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C-WPPSI-R) 对象: 4-6.5岁儿童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 对象: 6-16岁儿童 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RC) 对象: 16周岁以上 国内常用的教育测验 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 性质:抽象推理能力 对象:儿童青少年或成人、不同性别,个 人或团体 内容:图形形式 国内常用的教育测验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CDCC 性质: 3-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测验 对象:大中小城市及大城市近郊 3-6岁正 常儿童 内容:言语、认知、社

57、会性、身体素质与 动作技能 国内常用的教育测验 南加尼福利亚大学测验 性质:个别的创造力测验 对象:初中以上 内容:流畅性、弹性、创新、精细 国内常用的教育测验 卡特尔 16项人格因素量表( 16PF) 性质:人格量表 对象: 16岁以上具有高中阅读能力 内容:人格因素 第五章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 近年来,人本主义的质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 80年代 加拿大课程学者提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 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1999年华东师大丁刚教授在我国首先发起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样式。“

58、叙”就 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 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 育研究 。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讲故事 的方式,描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 学事件、教育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 背后的教育意义、思想或理念。 教育叙事研究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 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 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 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它是描述性的、解释性的 或理解性的行动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二)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三)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 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理论是行动的先

59、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 仰,直接决定教师教学行为。 教师叙事研究即研究教师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 师生活故事中所蕴涵的理念,为教师行为寻求理论支撑 ,为教师生活建构思想框架。 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 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举止谈吐 -为师修养 处事行为 -个性特征 内容诠释 -知识基础 方法运用 -教育机智 仪表语速 -气质类型 教学惯例 -教学风格 交往方式 -兴趣习俗 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 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特殊) 具有思想、情感、个性和主动性、 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 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是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 情意特点、人格特质;年龄特征、个性差 异、身心规律、兴趣爱

60、好 教育叙事研究 特征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 真实性 。 教育叙事研究讲述的是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 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 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 观想象。教育叙事研究十分重视叙事者的处境和地位,尤其 肯定叙事者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它所报告的内容是“突然”的教育实践,而不是“应该”的 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 这使叙事研究的标题表达的是“过去时态”而不是“将来时 态”,是“陈述句”而不是“祈使句”。 教育叙事研究 特征 人物性。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是与 某个或几个具体的教育生活中的“人”有 关的故事。 在教育叙事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 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叙述者将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视觉去 观察和体验,对事件中的某个角色(学生等 )做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行为和心理的“假 想”,从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 教育叙事研究 特征 情节性。 叙事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