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22538594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佳木斯红旗中学 顾莉香5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红旗中学 顾莉香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这几年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提得非常高。特别在教育部门,创新教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能

2、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揭疑)和提出问题(质疑)的思维能力。应从中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勤于思考积极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学生如果能对所学知识勇于提问、甚至怀疑,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素质。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应正确引导,耐心解疑。2、要培养学生的假设(推断)思维能力科学上的许多创造发明,从开始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即对发现的问题先进行假设推断,然后通过检索有关资料或实验、实践,进行探索验证,以寻求正确的答案;然后通过发散聚合

3、,最后获得发明创造的成果。所以,这种假设与推断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提供的疑问情境,或者一些答案式情境,都有利于引发学生质疑问难与发展他们的假设推断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合理的假设,也必将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3、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问题的性质去收集材料,这就是“问题解决”法或“任务驱动”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过程。具体做法是按照一定的问题,第一上网收集图文资料;第二阅读课文及文献资料;第三进行社会调查与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第四动手实验操作。但是特别

4、要注意的是探究一定要有针对性,收集的材料证据要充分,能说明问题。可以这样说,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做的。4、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能力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创造发明多数是从想象开始的。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发明锯子,就是被带锯齿形的植物叶子勒开了手指后,联想到锯齿这样锋利,可以用来做成锯条,制成锯木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形象情境资源,是非常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想象与联想,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幻想,不应该对他们的幻想泼冷水、讽刺和嘲笑等加以指责。 5、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跟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有密切关系,没有想象和联想

5、思维能力,就无法形成发散思维。著名的德国科学家法拉第,将他的老师用电能产生磁能发明了电动机(电变磁)的原理,通过逆向思维方法,把磁能变成了电能,从而发明了发电机。对当时的工业化、电气化和现代的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在生动情境启发下,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有效。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去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多向的发散思维能力。6、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所谓聚合思维,就是能从多种不同的方法中求得一个最好的方法或取得一个最佳的方案,将许多问题归纳集中到一点上。所以聚合思维,又叫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等。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两者结合起来去思考解决

6、问题,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思维。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许多看来似乎是互相孤立分散的事例中,通过分析、比较与归纳综合,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或最佳点,这样通过发散与聚合思维的过程就能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7、要培养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灵感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直观感知的形象思维(也叫灵感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也要靠平时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特别是要注意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这种思维能力。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要旁敲侧击地进行启发点拨,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启发、点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科学家们在发明一样东西时常常也会千思万想想不出来,而恰恰遇到某一

7、件小事情或者看见一样东西,给他一个直觉顿悟,产生灵感思维,形成了伟大的创造。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情境,特别是形象的信息,很有利于启发学生直觉顿悟的灵感思维能力。四、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求他有什么科学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创造发明,前面已经讲过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质疑、假设、探究、想象、发散与聚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以便为他们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打好必要的基础。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是能够有效地发展他们这一方面的能力的。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

8、创新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能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之中,促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播放和教学相关的课件或音频文件,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更有利促进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传统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因此不可能发挥学

9、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够得到根本体现。利用信息技术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途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解放,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也就有可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探究、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3、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真实的、仿真的形象情境,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形、有情、有声、有色,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或进入课文角色之中,再加上形象情境跟抽象文字

10、相结合,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而且形象化情境更能充分启迪学生的揭疑、质疑、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经常性地运用信息情境,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创新思维意识。4、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拓展知识领域 网络环境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内容,因此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资源;同时也不是局限于课堂虚拟网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城域网或广域网学习(例如教育信息网)。网上资源更多,因此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以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他

11、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5、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更有利于创新学习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己去发现信息,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跟同学、老师进行协作交流,大大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多动脑思考,尤其是“协作互动学习”,因此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及聚合等创新思维能力。6、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思维 多媒体网络的图文并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内容、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自由选择。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智慧和潜在能量,更有利触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教育。因此,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有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在教学中逐渐的被培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