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2262202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视野 2018/09/26 摘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来指导我国的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对其进行本土化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繁荣的需要。在此,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社会学视角,打破学科局限,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中国特殊的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关简介和看法,希望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有所裨益。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社会学视野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社会学特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开始被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带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宣

2、扬传播,自此作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指导思想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全称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它包含了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德斯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的思考与研究,他们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将会取代渐渐衰弱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就类似于我国古代所说的“大同社会”。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一方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任何思想都是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的,即使马克思主义被看做当时代的思想哲学巨著,亦不会跳出这种局限。当然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大同社会的前提是社会的高度发展,那么就我国目前发展阶段来看,离这样的社会形态实际上恐怕还有很长的

3、路要走,这也从侧面说明,完全原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并不适合直接用于中国发展,于是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糅合的状况。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恰恰是这种糅合的产物,其实早在在马克思主义被当做我党的革命指导思想来探索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的时候,我国便已经开始了对外来引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改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核心思想的同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地以时代气息和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气息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确,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过程,我们遇到过成功,也遭遇到失败,并在实践的检验下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果。同时它又

4、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中国具体实践中的具体化发展,即将中国现当代建设发展的经验加以归纳总结概括哲学范畴。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无产阶级的壮大,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对当代世界的政治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走向也同样具有着持久性的影响。这种种影响恰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着力点主要是用来促进人类社会的改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大社会学性质,而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

5、义的发展和延伸,也必定所具有着大社会学理念。二、以社会化视野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当前我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思想建筑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能动性从而反过来对当前经济基础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这么说,如果缺乏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国发展道路的指导,我国或许会有所成就,但绝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政治上的表现从政治层面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中国政治格局的总体发

6、展方向,以及我国的重要方针政策等。其养分大多来源于中国新时代发展建设中的具体实践经验以及对各国发展道路的分析总结与借鉴。新时代我国政治发展相较于以前来说已经算是更加完备了,现代化法制国家的建设正在进行并成果显著,法律制定跟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修订完善,依法治国因加大实施力度而得到强有力的贯彻。与此同时,反贪污力度持续加大,对政党官员监督约束加强,大力推进廉政建设,旨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甩尾众多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并一度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负责任大国。自2013年“一带一路”思想的提出开始,我国就开始了现代丝绸之路的建设,为亚欧大陆桥而不懈努力,

7、同时也不断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日渐推进,2017年“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召开,无疑是这一工程的催化。同时,亚投行的正式开张,中国也大力支持联合国反恐阻止,提供人员物资等,还有近年来加大对众多落后国家的帮助力度,进行物资援助如今的世界各个舞台上都缺少不了中国的身影,中国正如一个冉冉升起的金星向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展现着迷人的自我。这一桩桩一件件也无不体现着中国日渐富强的姿态,种种成就当然也与我国较为健全并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体系的指导密不可分。外国现今所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实就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成就,它包含的政治性思想和社会性思想实际上是

8、最多的,其实不止如此,我国现今坚持的众多指导思想或多或少都收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有些甚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延伸。就拿其中的科学发展观来说,直接就是与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相关的指导思想,这种科学理性的发展论当然也就是属于大社会学理论的一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强有力发展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主要就是得益于我国种种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而这些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无疑也是极具大社会学性质的。(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经济上的表现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但是时代不允许我们的退缩,因为这不仅仅是挑战,

9、更是绝大的机遇。为了把握机遇促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外国的先进内容,并不断地走出国门,占据外国的销售市场;同时鼓励社会创新,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创新生命力,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供给侧改革来不断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促进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繁荣。我国的经济方向日益向稳中求进迈步。(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思想文化上的表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上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了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上,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也就是无法就中国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而进

10、行较强的本土化改造,缺乏对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与概括以及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国广大的马克思哲学理论工作者提高责任意识,摆脱陈腐观念,敞开思想视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上的开拓创新以中国的具体发展实践来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而对于思想层面来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探索需要同时具有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时空差距对国际交往的阻碍微乎其微,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地球村”的趋向愈加明显,然而我们要知道的是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各国文化的频繁碰撞与冲击,我国的文化环境也愈加变得纷繁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保守内心

11、的坚守,同时也要有开放的心态包容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这种复杂多元的文化生态下,如何保持中外文化影响的动态平衡,同时又实现思想文化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是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三、大社会学视野的认知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学科分类意义上的社会学,它实际上属于大社会学的范畴,但是范围过于局限,算是狭义社会观了,而在此强调一下,本文所说的大社会学视野区别于学科分类意义上的社会学,它实际上是各种社会科学的广义上的集合,即按照大社会学的观念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的思想视野,这是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较大广泛性的,并不仅仅局限于我所叙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而正是由于学科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狭义和不全面性,也注定

12、其无法与大社会学研究视野相媲美。四、结语我们强调必须以大社会学视野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探索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打破狭隘的政治和哲学观念,开拓自身的研究视野。可以这么说,我国各种社会科学的领域都需要以符合当代国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伴随着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责任,相信我国在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背景的改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完善中会有着更为重大的成就和突破,并以此来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参考文献:1许全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2).2陈晏清,杨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版本和理论版本J.哲学研究,2006(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