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169343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论语 自主赏析 课前自学预案 希稀稀疏莫暮晚 一天、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 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少年,不到20岁的人 连词,如果副词,至于连词,或者到去,往介词,依照,遵从连词,像,如同动词,及,比得上 名词,方形名词,计算面积的单位,方圆名词,道,指是非准则副词,正,才动词,给予动词,赞成连词,和语气词代词,你们代词,你副词词尾,相当于“地”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形容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五、特殊句式(1)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以上句子是_类倒装句。宾语前置 (2)加之以师旅,因

2、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以上句子是_类倒装句。(3)可使有勇以上句子是_句。状语后置省略 一、作家剪影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曾在鲁国做官,后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于是创办私学,致力于教育工作。 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成为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高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有教无类”的旗帜,相传有学生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晚年整理编写了“六经

3、”(诗书礼易乐春秋)。 二、资料存盘礼崩乐坏的局面,积极救世的理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孔子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

4、论语中。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三、意旨探微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

5、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课堂探究学案 1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参考思路】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斑。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发言,显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子路言称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

6、己力所能及的事。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2用原文句子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孔子对四个弟子的回答有怎样的反应或评价。【参考思路】弟子志向孔子的反应或评价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批评其不谦虚、鲁莽、轻率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7、者?”加以鼓励,因为小国也是国家 弟子志向孔子的反应或评价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对其志向作了分析并增强他的信心,连续三个反问句,说明公西华说的是礼制、仪式的小事,其实就是国家大事,他能够通晓礼乐,就能够管理国家,增强他的信心,使其勇于承担重任曾晳“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大力肯定,因为用礼教去感化百姓,高洁其志趣,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 3.如何理解文中曾晳所表达的思想?【参考思路】“莫春者”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曾晳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

8、吾与点也”;一种认为这是曾晳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这两种解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会的图景。 4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行为、神态描写,具体分析课文中孔子的形象。【参考思路】从“侍坐”这一章中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大事。他坚持

9、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是一个既热情又严格的老师,是一个有抱负的活生生的形象。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动人。 性格鲜明跃然纸上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形象赏析本文成功地运用人物对话和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修养,显得鲜明而生动。 1刻画了一幅孔子弟子的群像同是“言志”,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言谈各具特点:子路在政治、军事方面具有才能,但比较轻率、鲁莽、不谦让;冉有既有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态度谦逊,说话有分寸;公西华谦虚谨慎且善于辞令;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 2生动地塑造了孔子的形

10、象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尽管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可以了解他的志向。孔子赞同曾晳的说法,是因为曾晳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集中地体现了他“礼治”“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孔子又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他提出的话题是关乎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关心与教育。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不以尊者自居;既和蔼可亲,又循循善诱。总之,文章通过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了出来,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课后巩固练案 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答案:D 2翻译下列句子。(1)居则曰:“

11、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_(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译文:_ 答案:(1)(你们)平时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打算怎样做呢?(2)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3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不配治理千乘之国。答案:D

12、 4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二人志向的评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达。_答案:孔子认为,冉有、公西华都有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他们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只不过讲得很谦虚罢了。 5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 答案:AC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晳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晳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B曾晳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C曾晳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D听了曾晳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晳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解析:B“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答案:B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