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八)及其作答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2151098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八)及其作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八)及其作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八)及其作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八)及其作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真题(八)及其作答(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一、给定材料材料一位于甘肃东部的定西市虽然毗邻省会兰州,但气候干旱,地薄人穷,史称“苦甲天下”。好在这种特别的自然环境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当地人靠着种马铃薯聊以解决温饱。近年定西人瞄准了“全国最大的马铃薯销售、加工、价格发布中心”的目标,产业链条日益成型,马铃薯这一为定西人祖祖辈辈所熟知的“土蛋蛋”正在变成“金蛋蛋”。然而,和全国许多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一样,定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马铃薯加工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1.水贵如油却臭不可闻。一进入淀粉加工旺季,定西市渭源县渭河两岸的居民就不得不捂着鼻子过日子。“臭得不得了,上面是一层白沫沫,下面是黑黑的水。”今

2、年9月初,半月谈记者首次采访定西马铃薯加工污染时,渭源县清源镇上磨村村民陈菊莲一说到渭河水,习惯性地捂起了鼻子。渭源县是渭河的源头,渭源段渭河两岸陆续建立了数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它们排放出来的废水使得这里原本清澈的河水富营养化,并散发出恶臭。上磨村村民告诉记者,过去,孩子们经常到河里洗澡,妇女们在河里洗衣服,河里还有些水草和小鱼,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下游一些村庄的井水甚至也跟着发臭。虽然当地的马铃薯加工季节是从10月下旬到12月,时间并不长,但由于河流来水少,自净能力差,河道的污水往往要持续半年。最近,记者又来到定西市的安定区、通渭县,发现淀粉加工企业排放的废水竟然流入一些干涸的沟壑。安定区

3、的关川河原本是一条季节河,只有在下暴雨时才会有流水。现在,上游数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排放的废水成了这条河的长流水,黑色的污水上漂着厚厚的白色泡沫,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住在关川河附近的赵家堡村南庄社的一些农民仍在河边挖渠,准备用这些污水冬灌。同行的甘肃省与定西市环保部门人士介绍,当地淀粉企业排放的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含量超标数倍甚至10多倍,而加工1吨淀粉,一般企业排放污水量在1020吨之间,有的小企业排放得更多。定西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地区,这里大部分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00毫米左右,境内主要河流渭河等早已成了季节河,一年中多数时间处于断流状态,老百姓大多靠收集雨水窖藏生存,“水贵如油

4、”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然而,如此极度短缺的水资源正在不断增加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污染下变黑变臭。2.土豆越好卖,河水越臭。面对淀粉加工业带来的污染,受到影响的村民心情十分复杂。“我们把土豆(即马铃薯)卖给淀粉厂换来了钱,但淀粉厂的废水又把我们的河给污染了。”家住渭源县渭河边的贾文国感慨地说:“淀粉厂越多,土豆越好卖;但土豆越好卖,河水就越臭!”面对黑色的关川河水,安定区赵家堡村南庄社农民张万英也如是说:“这水是臭,但关川河边这几家淀粉加工厂可把农民喂肥了,养活了北面好几个乡镇的人呢!”正是顺应当地干旱缺水的现实,这些年来,定西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耐旱的马铃薯产业。现今,定西有“中国马铃

5、薯之乡”的称号。据定西市马铃薯洋芋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向勤介绍,定西市今年种植马铃薯315万亩,总产量预计在500万吨以上。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2%来自马铃薯,今年这一比例还将有所提高。现在,全市大大小小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点)达496家,其中年精淀粉设计生产能力在5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22家。李向勤介绍,预计到今年底,全市精淀粉的年加工能力将达到33万吨,实际生产量达到15万吨。3.既是脱贫产业、希望产业,又是主要的污染源,蓬勃发展的马铃薯产业给当地政府出了道难题。“关闭这些企业,会给薯农造成巨大的损失;上污水处理设施,这些刚刚起步的企业又没足够的资金。”安定区区长郭维团近来一直为这个问

6、题烦心,他主政的安定区是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加工企业最多的县区。“污染伴随的是浪费,环保其实也是节约。”定西市环保局局长王赞仁为定西走出未富先污困境规划了一张蓝图,“马铃薯淀粉加工业所产生的污水富含蛋白质,如果促使企业建立污水处理设备,提取做蛋白饲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污水也可以实现达标排放,或者循环使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建立污水处理设备、提取蛋白质的循环经济模式固然诱人,但前期一次性投入大,需要上百万元。定西市的淀粉加工企业过多过滥,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短缺,短期内无法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安定区有11家精淀粉设计生产能力在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没一个能吃饱,实际生

7、产量均不到一半,一年仅能生产23个月。低水平重复建设、粗放型盲目扩张,这些东部地区已经证明行不通、中央强力防范的增长模式不幸又一次在西部重演。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产业格局?安定区副区长常正贵向半月谈记者坦言,当初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地方工业发展,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对新上淀粉项目,采取先积极扶持,再逐步规范的态度,使得治污措施落实不力。目前,定西市正在吸取过去的教训,关停部分小企业,提高淀粉加工业准入的门槛。但污染能否真正得到有效治理,最终还要看当地企业发展状况和政府的力度。发人深省的是,西部不少地区却依然走着定西走过的弯路。材料二畜禽粪便是重要的污染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猪粪不但不臭

8、,还有香味,你信不信?”说完,李淑华从发酵池中,抓起一把经过处理的猪粪,送到记者鼻前。果然,记者闻到了一股类似曲酒的香味。 7月15日下午,兴山县古夫镇万头生猪养殖场场长李淑华,向记者说起该场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猪粪制成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时,颇为得意。 今年5月,猪场从河南引进这一技术。只要在猪粪中加入HM菌种发酵基,并拌入谷壳等辅料搅匀,然后让其在发酵池中发酵,10至15天后,猪粪就变成了上好的、无污染的有机肥。发酵后的猪粪,不但去臭,而且杀死了粪中的细菌、虫卵。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还可制成柑橘、烟叶、蔬菜的专用有机肥。“这一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廉。1个3立方米的发酵池可处理3000头生猪一

9、天的粪便。不但破解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难题,还可为猪场增加收入。”李淑华说。 目前,猪场已建成10个发酵池,第一批20吨试验肥已被县特产局全部定购,用作苗圃的底肥。猪场计划筹建加工厂,专门进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到那时,兴山县的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李淑华信心十足。 古夫镇猪场地处古夫河旁。记者采访时,正逢一场暴雨。暴雨过后,记者看到,从猪场流出的水,除了少许泥沙外,并无其他物质,与河水没有什么两样 据介绍,畜牧业是兴山县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全县生猪出栏28.6万头,人均2头。畜牧业实现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6元。全县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一般

10、都建在交通便利的溪、河两岸。以往,畜禽粪便大多未经无害化处理,大雨一来,即随地表径流排入河流水库,造成水质的污染。 据省农业环保站的监测,整个三峡库区每年产生畜禽粪便总量约为1252.49万吨,且在逐年增加。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污染元素。监测数据显示,三峡库区畜禽粪便年均氮流失量为12.6万吨,是库区年均氮肥使用总量的122%;年均磷流失量为8915.26吨,是库区年均磷肥使用量的29.76%。 另有数据显示,1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相当于7人生活产生的废水,1头牛每天排放的废水量超过22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与农药化肥一样,正在成为农业面源

11、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董文忠说。 董文忠介绍,农业面源污染,是伴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污染源。过量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大量的畜禽粪便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 据测算,我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吨的废氮流失到了农田之外,导致地下水污染,江河湖泊、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粗略估算,目前水体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 施用的氮肥中,还有约一半以一氧化二氮气体形式挥发到空气里,形成“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 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使用国。目前中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

12、0%。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 专家说,农业面源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治理的难度大,是世界性的难题 专家对此忧心忡忡。中华环保基金会会长曲格平曾这样对媒体表示,农业面源污染“在中国来得这么快,这么严重,令人震惊。中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 “我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也不容乐观。”董文忠说。 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在一份调研报告中,这样描述我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畜禽粪便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污染量在急剧上升;农药、化肥的残留和流失的污染在逐步加重;除草剂、杀鼠剂、植物调节剂的污染源在快速增加;重

13、点区域、敏感区域农业不同污染源表现突出。 董文忠介绍,江汉平原湖区、鄂北岗地区是我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区域,其化肥、农药的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高出全省平均使用量的5.3%、42%和13.4%、83%。地处鄂西北的秦岭山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高发,三峡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丹江水库位于该区域,是我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敏感区。 农业面源污染已非治不可。但在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目前还停留在“点”上。“即使在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敏感区域,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也还在点上,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尝试,开展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试验等,但推广得还很慢。”董文忠说。 专家认为,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

14、,工业污染比重在下降,农业污染则日益突出。治理环境污染,亟需由“点”到“面”,“点”“面”并重。 材料三 2月1日,记者专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课题组中方组长、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院士记者:“农业面源污染”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有些陌生的词。朱兆良: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来说的。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前者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就是所谓面源污染;后者污染源明确,称为点源污染。控制农作物种植导致的面源污染要比控制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更困难。记者:那么,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朱兆良

15、: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对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首先,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我国将近一半的湖泊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这些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和人畜粪尿的排放是其主要原因。其次,化肥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氮肥会以氧化亚氮气体形式逸失,对气候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并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此外,农业面源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据我们调查,累积于饮用水源特别

16、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农药对至少13个省份、数以百万计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记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底数,我们弄清楚了吗?朱兆良: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记者:实际上,化肥、农药对农民来说也是柄“双刃剑”超过合理用量后患无穷。朱兆良:确实如此。这把“双刃剑”用得过度,也会对农民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记者:既然化肥、农药是柄可能伤及自身的“双刃剑”,为什么我们还用这么多?朱兆良:化肥

17、、农药过度施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大。怎么以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只有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很多地方追求“高产、再高产”,化肥、农药的投入比较大。这些年,农业取得很大成绩,同时也带来面源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尤其是在东部等粮食高产地区最为突出。当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千家万户点多面广,环保知识和农业技术宣传推广起来也就更难;化肥、农药施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很快,等等,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的因素。记者:这么看来,我们不能一味责怪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朱兆良:是的,不能把责任推到农民身上。我们课题组在农村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最近20年

18、间,只有不到15的家庭接受过施肥培训。很多农民对农药带来的污染和危害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化肥也会造成污染。我们有很多该做、能做的工作都还没有做。举一个例子,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查,有90的农民所购买的化肥的包装上没有施肥指导说明;不少化肥和杀虫剂包装上的说明不充分、不恰当。做到这一点难道很难吗?实际上,如果采用农户参与式培训和推广人员积极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同时保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大量实验表明,在某些高产地区,即使将农民的施肥水平减少1030,水稻产量仍然能保持原来的水平,甚至还会更高一些。记者:在196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中,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逊曾经描写了

19、农药等化学品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农业面源污染其实是很多国家都遇到过或者正在面对的一个难题。朱兆良:农业面源污染是个普遍现象,其解决在世界范围内都属难题。但由于国情不同,我们的难度比人家大得多。一些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没有我们这样大的农业生产压力,可以通过限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等措施把产量降低一点,面源污染问题也就相对好解决一些。可以说,摆在中国政府和科学家面前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任务,比发达国家要艰巨得多!我们是既要发展农业生产并力争高产,又不能破坏环境,必须双赢,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二、申论要求1、以县环保局主要负责同志的名义,就淀粉加工业污染问题给县政府写一篇报告。(1000字,30分)2、就

20、如何认识农业污染问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30分)3、提出“点”“面”解决农业污染的思路,并就思路展开论述,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三、作答提示1、应该把握以下三点:从考查目的上说,是概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文体上说,属于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从身份上说,市主管部门负责人。2、 站在科学发展的高估认识农业污染农业污染问题,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大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农业污染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范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首先,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21、会形成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多方面的环境污染,对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这些污染源通过排水沟流入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中藻类过量繁殖,水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将近一半的湖泊处于严重被农业污染和人畜粪尿的排放侵蚀。据有关调查,有至少13个省份,也就相当于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因引用井水中被有害物质及农药类污染的水源,构成对身体健康的威胁。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业污染问题依然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然而,又由于造成农业污染如此严重的成因是多放面的:我国现在的耕地面积于人口数量不成正比,所以一味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情况下,很多地区追求

22、“高产,再高产”,化肥、农药的投入就比较大;近年来农业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再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环境知识和农业技术宣传推广起来也就更难;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大的蔬菜上产发展得快等等都是造成农业污染趋势严重的因素。所以,我们不能把污染问题的责任推在农民的身上,不能单方面责怪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材料中也指出,通过调查发现,近20内,我国只有不到15%的务农家庭接受过施肥的培训。多数农民对农药所带来污染和危害尚有所了解,但还不知道化肥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其实,只要将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培训和普及农业污染方面的知识的推广人员合二为一,便可以明显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同时也

23、能够保证农业稳定、持续增长的生产。农业污染问题的解决是在全球环境污染中的难题,属于普遍现象。但就我国国情而言,这一普遍问题的难度和影响要大得多。归根究底,是一个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业生产及粮食生产上的问题。事实上,农业发展与控制污染,其二者并不矛盾,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其二者是必然可以共存的。3、 (1)点”“面”结合,解决农业污染目前,化肥、农药过渡施用造成农业面源的严重污染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也是一个国际范围的难题。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小的特殊国情,这个农业面源的污染问题更难。随着农业面员污染危害的愈发凸显,我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只是目前还仍

24、然停留在“点”上,停留在局部地区:有些地方发展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尝试。但“绿色农业”之慢慢长路,如何推动污染治理由“点”到“面”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既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控制污染,谈何容易。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思想认识,要切实考虑如何将科学发展观的作用体现在农业生产技粮食生产上。事实上,农业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确定适宜的产量目标才能解决好生态环境的问题,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反战,才能做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取得“三赢”。解决

25、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面源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首先是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从宏观调整个区域粮食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农业生产的结构;第二,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第三,加强宣传,增强政府人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环境意识等。第四,立法方面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使农业面源 污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些发达国家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控制有机废弃物排放、促进有机废弃循环利用、控制农药污染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借鉴。第五,技术体系方面应完善农业技术

26、推广体系,对农技推光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第六,建立、完善监测体系,监测农田环境质量;第七,尽快开展全国范围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为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信息;第八,积极推关成就的高效施肥、施药技术等等。我国的人口仍然还在增加,人民群众的上活质量需要改善,会使农业污染面源和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唯有及早应对,从根本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将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加大政府控制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心。(2) 从政策、立法、技术体系三个层面解决农业污染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凸显,我国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只是目前还大多停留在“点”上,停留在局部地区有些地方发展了生态

27、农业、有机农业,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尝试。但“绿色农业”之路还很长。怎样总结经验,推动污染治理由“点”到“面”成为当务之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同时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面源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从宏观上调整各区域粮食基地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增强政府公务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环境意识等。立法方面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些发达国家对化肥和农药施用、控制有机废弃物排放、促进

28、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控制农药污染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借鉴。技术体系方面应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监测农田环境质量;尽快开展全国范围的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为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信息;积极引进、发展不污染的企业,推广成熟的高效施肥、施药技术,等等。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既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控制污染,谈何容易!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思想认识,说到底是一个科学发展观在农业生产上、粮食生产上怎么落实的问题。实际上,农业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并不矛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确定适宜的产量目标才能

29、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三赢”。今后,我国的人口还在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要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矛盾只会更加突出,我们惟有及早应对,未雨绸缪噢,现在不是“未雨”,是已经下雨了,而且如不加注意的话,还可能下更大的雨!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问题复杂,控制起来难度很大。不过,这个任务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最近,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对中国生效,目前国内还在生产和使用的滴滴涕、六氯苯、氯丹和灭蚁灵等农药将逐步被削减。这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是个好消息,表明了中国政府控制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心。(3)也可以结合2008年国家推动的污染源调查,论述解决农业污染源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