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1948941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后一课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捂(w) 戒(ji) 凳(d ng) 郝(h o)叟 (s u) 膝(x ) 诧(ch ) 惩(ch ng)赚(zhu n) 钥(y o) 匙 (shi)藤(t ng) 祈(q )祷(d o) 哽(g ng) 挟(xi ) 懊( o)皱(zh u)二、形似字正音组词三、掌握多音多义字四、词语积累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 ( 面容 ) 苍白。五、文学常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 1897) ,

2、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生于工厂主家庭。做过教师。1857 年开始文学创作。26第 1页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房文札,两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民族爱国主义的高涨,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更是世界著名小说的名篇。1873 年发表的最后一课显示了他在创作上所达到的新境界,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在全世界广为传诵。许多国家都把它列入传统的语文教材。都德一生共写了长篇小说13 部,以达拉斯贡的戴达伦最为突出,短篇小说集4 部,剧本 4 部和诗作1 部。2. 作品简介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选自短篇小说集星

3、期一故事集。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 关于普鲁士普鲁士原为古普鲁士人居住地。13 世纪为条顿骑士团征服。 1525 年成为公国,臣属波兰。 1518 年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选帝侯兼领。 1660 年摆脱波兰宗主权。 1701 年成为王国,以后疆土不断扩大, 与奥地利同为德意志最大的两国。1871 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普王兼帝第 2页国皇帝。4. 关于“我的孩子 ”和“我的朋友 ” 麦 先生开始上 “又柔和又 地” 学生 :“我的孩子 ,

4、 是我最后一次 你 上 了” 里, 麦 小学生没有称“同学 ”“我 的同学 ”,甚至也没有 地称“孩子 ”,而是 切地称之 “我的孩子 ”, 个称呼 烈地反映了老 就要 奴隶的学生的痛惜、怜 和依依 舍之情, 明老 和学生 地 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如骨肉。最后一 束 , 麦 先生站起来, 色惨白, 地 道:“我的朋友 啊,”“我我”“我的朋友 ” 一称呼的改 ,一是表示 象的范 大了,开始 ,他是 学生 , 在既是 学生 ,也是 赶来上最后 的“好些 上的人” ; 二是表示人物感情的升 ,称学生和文化水平比自己低的 上人 “我的朋友”,表 了大家在 法 西祖国、 法 方面的本 的一致,包

5、含了希望大家一起来 脱奴役、拯救祖国的 国衷 。六、写作背景最后一 写于1873 年,普法 争 束两年。普法 争是 18701871 年法国和普 士的 争。普奥 争后,法普矛盾加深。法皇拿破 三世力 通 争,阻止第 3页德意志统一,夺取莱茵河左端的德意志领土,扩大他在欧洲的势力。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则企图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1870 年 7 月 19 日,拿破仑三世在俾斯麦的挑动下,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迭次失败。 9 月 2 日拿破仑三世率 10 万军队在色当投降。 9 月 4 日巴黎爆发革命, 推翻第二帝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但普军仍长驱直入,包围巴黎 ; 战争性质由普鲁士方

6、面的防御转变为侵略。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执行卖国政策,于 1871 年 1 月 28 日同普鲁士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 3 月 18 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 夺取政权,并宣布成立公社。资产阶级政府迁到凡尔赛,于5 月 10 日同德国缔结法兰克福和约,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赔款50 亿法郎。 5 月 28 日,凡尔赛政府在普鲁士军队帮助下,镇压了巴黎公社。通过这次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课文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七、文章结构小说以“

7、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全文共29 个自然段,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记叙顺序,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 4页第一部分 ( 第 1 6 段 )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 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 ( 第 7 23 段 )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 上课 )这部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按情节的发展,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 ( 第 7 10 段 ) ,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这一层主要运用对照写法。 作者分别从气氛、 学生、老师、后排板凳四个方面写出了上课前教室里的异乎寻常。这一层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把这“最后一课”庄严、悲愤的气氛烘托得愈来愈重

8、,愈来愈强烈,充分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第二层 ( 第 11 16 段 )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韩麦尔先生的话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含义。“最后一课”是抗议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作者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这一层,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普鲁士占领者强迫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学校学德语,这是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因而学习法语的感情一下子升到了空前的高第 5页度。第

9、三层 ( 第 17 23 段 ) ,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这一层里依次写了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语法课上,韩麦尔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对这场悲剧的原因进行了总结。韩麦尔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对阿尔萨斯人对教育作用认识不足的直率批评,对自己以往工作中的缺点的检讨,表现了他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热爱,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美。小弗郎士说不出分词用法时,心理活动有了变化,“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是小弗郎士从自悔到自尊的升华。老师的话使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他带着爱国的感情细心听讲,所以觉得以前最怕的语法“全都懂”、“挺容易”,并对老师的苦心有了进一步的理

10、解。习字课主要写了字帖、教室里的气氛和小弗郎士的所见所想。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的新字帖,上面用美丽的圆体字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小弗郎士感到这些字帖“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意图,将永远把“法兰西阿尔萨斯祖国”牢记在自己心中。作者通过小弗郎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这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无限依恋,不忍离第 6页开的感情。历史课作者只一笔带过。初级班的拼音一课则特别描写了郝叟老头儿读拼音的情景,从郝叟的身上,人们看到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第三部分 ( 第 24 29 段 ) ,写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无

11、比悲痛的表现。“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句,歌颂了韩麦尔先生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哽住”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的无比悲愤。“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把故事推向高潮。“使出全身的力量”是因为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最后以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和无声的手势结局,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在面对国土沦丧的残酷的现实时,又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这些动作中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感情。八、重点语句分析1.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12、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第 7页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许多人”和“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3.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号,突出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4.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懊悔当初未努力学习,想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表现了他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13、5.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韩麦尔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6.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7.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第 8页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个比喻句含义十分深刻。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

14、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8.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句子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老师的意图,将永远把“法兰西阿尔萨斯祖国”牢记在自己心中。9.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写钢笔在纸上的“沙沙”响声,表现了教室的安静 ; 写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人注意,表现了孩子们的专心。教室里的气氛表现孩子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染。10.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里关于鸽子的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轻蔑。11. 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

15、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小弗郎士设身处地地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 他心疼老师、 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第 9页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12.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使出全身的力量”是因为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九、写作特点1.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紧紧围绕中心选材。(1)

16、作品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沦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作者为何如此安排 ?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感情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2) 小说第一部分“上学路上”是由主人公路上的见、闻以及感受等材料构成,它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表现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后来小弗郎士的变化做了铺垫。显然,这些材料是为下文表现中心服务的。另外,“上课前”表现第 10 页气氛的不平常也是材料构成,表现人们对这最后一课的重

17、视,说明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即对祖国的爱。总之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2.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3. 通过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语言、行动和神态进行的。小说通过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通过细致描绘人物的动作、神态,小说深刻地揭示了韩麦尔内心的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复杂心情,表现了

18、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刻画小弗郎士主要是运用心理描写进行的。本文用第一人称写,这种叙述方法有助于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他思想感情上的巨大变化。作者在描述“我”的心理活动时,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使小弗郎士的形象非常真实、 生动。比如开头的心理描写,就刻画出一个天真调皮的小学生的形象。特别是对小弗郎士第 11 页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以后的心理刻画更为成功。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弗郎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感情在他幼小心灵中的萌芽滋长,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4. 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主题。如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所看到的景象,正反映出他无忧

19、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为以后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转变做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课文的第4 段和第 12 段两次写到“布告牌”,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背景。对韩麦尔先生小院子的描写充满了惜别之情,衬托出他被迫离开校园家园的悲痛和热爱祖国的深情。十、课后习题解答(一 ) 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对过去不好好学习感到懊悔,这一节课小弗郎士带着爱国感情细心听讲,所以觉得以前最怕的语法“全都懂”,“挺容易”,决心学会祖国语言。对老师,由以前怕老师骂,到对老师的苦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能领悟老师的意图,对韩麦尔先生不忍离开这种痛苦心境的理解和同情,并敬爱老师; 最后一堂法语

20、课小弗郎士由过去的幼稚不懂事到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猛醒,对祖国和祖国语言无比热爱。(二 )1. 这个比喻含义十分深刻。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第 12 页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2. 写钢笔在纸上的“沙沙”响声,表现了教室的安静 ; 写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人注意,表现了孩子们的专心。教室里的气氛表现出孩子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感染。3. 作者通过小弗郎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这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无限依恋、不忍离开的感情。(三 )1. 这里是小弗郎士第一次说韩麦尔先生

21、是“可怜的人”,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因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语教师,却即将被迫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热爱的学校和教育事业,所以小弗郎士觉得他是“可怜的人”。2. “可怜的人”是说韩麦尔先生是这样热爱祖国的语言,今后却再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孩子们了,所以“可怜”。3. “可怜的人”是说韩麦尔先生虽然对这服务、生活了 40年的校园、家园无限依恋和依依不舍,却不得不离开,所以“可怜”。4. 因为小弗郎士身为一个法国学生,却没有能够学好法语,而且今后再也没有学习祖国语言的机会了,所以韩麦尔第 13 页先生也说他“可怜”。【同步达纲练习】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2、赫叟 (h o s u) 诧异 (ch ) 哽住 (g ng)B. 祈祷 (q ) 懊悔 ( o) 挟(ji )C. 惩罚 (ch ng) 板凳 (d ng) 捂(w)D. 紫藤 (t ng) 钥匙 (y o sh ) 赚(zhu n)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祈祷督学 B. 思量墙璧C. 惨白阻塞 D. 戒尺溜冰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B.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D. 最

23、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四、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 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第 14 页描写的对象是_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 。表现了_。2. 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描写的对象是_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 。表现了_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24、,”他说_“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第 15 页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_“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_“散学了,你们走吧。”1. 给下面加粗字注音。祈祷 ( )( )惨白 ( )哽住 ( )2. 在 _里填上恰当的标点。3. 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 祈祷的钟声、 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_4.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_5. 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 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B. 他要离开他教的

25、学生,心情难过。第 16 页C. 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D.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6.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_7.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_8. 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 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C. 表示意思的递进D. 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1)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 “散学了,你们走吧。” (

26、)(二 )摆渡老人李文忠第 17 页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 ( 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 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

27、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老人咳嗽了一声,第 18 页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28、”说完,便送我过河。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 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 沾满冰碴的白胡子, 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 ?”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 ?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再后来

29、,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 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第 19 页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 再写因 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 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2. 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_3.第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和_的心情。4. 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的形象

30、; 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_的形象。5. “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 (1)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仿句:(1)_第 20 页(2)_(3)_(三 )外婆和鞋席慕蓉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 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 随 可 的最平常的 式:平底,浅 色,前端 空成六个 子,中 用一个 把它 起来。 的 候是喜 它的 色,穿了五六年后,已 由浅 色 成浅灰,鞋底也

31、磨得一 高一 低了。你知道我 什么舍不得 掉它 ? 是个 生命在刹那 得非常温柔的回 。大学快 ,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 的早上,我常常会 着两只小狗 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 直无法形容,最 我快 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 ,然后再仔 辨 ,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 了。不 ,我没 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第 21 页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

32、笑呢。“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 ! 多大的姑娘啦 ! 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

33、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第 22 页1. 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嚣张: _ 泪眼盈盈:_2. 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 。3. 用一句话概括第 3 7 自然段的内容_4.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_5. 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_6. “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 ?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_第 23 页_7. “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这是一

34、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理解。_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 A二、 B三、 C四、 1. 韩麦尔动作韩麦尔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2. 小弗郎士心理描写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五、(一)1.q d o c n g ng2. , : :3.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4.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第 24 页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

35、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5.D6.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7.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8.(1)B (2)C(二 )1. 恶作剧 ( 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年老体弱2. 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 ( 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儿子 ) ,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3. 愧疚 感激4. 可笑 可敬5. 仿句: (1) 父母把儿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2) 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3) 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4) 科学家把人类摆渡到万里之遥的星球。(5) 小小电脑把我们摆渡到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6)

36、米卢把中国足球摆渡到“世界杯”的绿茵场。( 三 )1. 嚣张:文中指因兴奋而没有限制。 ( 意思对即可 ) 泪眼盈盈:因伤心而泪眼模糊。 ( 意思对即可 )2.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3.回忆外婆给我洗鞋并晒鞋的往事。( 意思对即可 )第 25 页4. 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色,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只要能写出外婆对我的爱即可)5. 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 一面摇扇子, 一面看着我笑呢。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我们回来。6. 能围绕悲痛、伤心、怀念三个方面去描写,语句通顺,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7. 要求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只要有真实感受,言之有理即可。第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