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倒立摆论文

收藏

编号:2188903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2.13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6-23
20
积分
关 键 词:
一级 倒立 论文
资源描述:
直线倒立摆论文 ■ ■ 班级:13自动化一班 学号: 日期: 2015.05.22 摘要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 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 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最初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MIT )的控制论专家根据火箭发射助推器原理设计出一级倒立摆 实验设备。近年来,新的控制方法不断出现,人们试图通过倒立摆这样一个典型 的控制对象,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多变量、非线性和绝对不稳定 系统的能力,从而从中找出最优秀的控制方法。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研究中 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手段,为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一个良好 的实验平台,以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促进了控制系统新理 论、新思想的发展。由于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由此系统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 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导弹拦截控制系统、 航空对接控制技术、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和一般工 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开发前景。 平面倒立摆可以比较真实的模拟火箭 的飞行控制和步行机器人的稳定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杂技顶杆表演之所以为人们熟悉,不仅是其技术的精湛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 其物理本质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规律, 即一个自然不稳定的被控制对象,通过控制手段可使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由此 不难看出杂技演员顶杆表演的物理机制可简化为一个倒置的倒立摆装置,也就是 人们常称的倒立摆或一级倒立摆系统。 早在上世纪60 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倒 立摆系统的研究。倒立摆作为一个典型的不稳定、严重非线性的例证,用来检验 控制方法对不稳定、非线性和快速性系统的控制能力。而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控制 不同类型的倒立摆受到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家的重视,成为目前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之一。 倒立摆系统有两个平衡点:悬垂状态的稳定平衡点和倒立状态的不稳定 平衡点。对倒立摆的控制包括摆起控制和稳定控制,摆起即将摆从稳定平衡点摆 至不稳定平衡点,稳定控制即将倒立摆系统稳定在不稳定平衡点附近。到目前为 止,已经有许多关于摆起及稳定控制的论文发表,这些成果针对摆起和稳定采用 不同的控制思路并用统一的控制理论来实现这两个过程[1] 1.2 倒立摆的研究现状 倒立摆的控制方法在军工、航天、机器人领域和一般工业过程中都有着广泛的 用途,如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卫星飞行中 的姿态控制等均涉及到倒置问题,因此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均 有着深远的意义。倒立摆是典型的快速、多变量、非线性、绝对不稳定系统。早 在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控制论专家就根据火箭发射助推器 原理设计出一阶倒立摆实验设备,此后其控制方法和思路在军工、航天、机器人 领域和一般工业过程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平衡控制、火箭 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发射架的稳定控制、飞机安全着陆、化工过程控制以 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任何重心在上、支点在下的控制问题等,均涉及到倒立摆问 题。事实上,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不同的控制方法来实现对倒立摆的控制,以便 检查或说明该方法对严重非线性和绝对不稳定系统的控制能力。 倒立摆是 理想的自动控制教学实验设备,它能全方位地满足自动控制教学的要求。许多抽 象的控制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系统收敛速度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 以通过倒立摆直观地表现出来。由于倒立摆系统的高阶次、严重不稳定、多变量、 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性,吸引着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不断地从倒立摆控制中发掘 新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并应用于航天科技和机器人等领域 [2]。 倒立摆的种类 很多,有悬挂式倒立摆、平行倒立摆、环形倒立摆、平面倒立摆等。倒立摆的级 数可以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乃至多级。倒立摆的运动轨道可以是水平的, 还可以是倾斜的(这对实际机器人的步行稳定控制研究更有意义)。控制电机可 以是单电机,也可以是多级电机。由于倒立摆系统与双足机器人、火箭飞行控制 和各类伺服云台稳定有很大相似性,因此对倒立摆控制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倒立摆系统是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和自然不稳定的系统。 在控制过程中,它能有效地反映诸如可镇定性、鲁棒性、随动性以及跟踪等许多 控制中的关键问题,是检验各种控制理论的理想模型。 1.3 倒立摆系统的研究意义 在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某一理论的正确性及实际应用中可行性需要一 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倒立摆就是这样一个 被控制对象。倒立摆的典型性在于:作为一个实验装置,成本低廉,结构简 单,便于实现模拟和数字两种不同的方式的控制;作为一个被控对象,它又 相当复杂,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 合系统,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方能使之稳定[3]。对倒立摆系统进行 控制,其稳定效果非常明了,可以通过摆动角度、位移和稳定时间直接度量, 控制好坏一目了然。理论是工程的先导,对倒立摆的研究不仅有其深刻的理 论意义,还有重要的工程背景。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任何重心在上、支点在 下的控制问题,到空间飞行器和各类伺服云台的稳定,都和倒立摆的控制有 很大的相似性,故对其的稳定控制在实际中有很多用途,如海上钻井平台的 稳定控制、卫星发射架的稳定控制、火箭姿态控制、飞机安全着陆,化工过 程控制都属于这类问题。因此对倒立摆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 义,已成为控制理论中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第二章 倒立摆概述 由绪论可知,倒立摆是一个可以反映现代控制理论的系统,其采用的控制方法 在军工、航天、机器人和一般工业过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机器人行走 过程中的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等。本章 主要介绍倒立摆系统的分类、特性、系统框架以及倒立摆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倒 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倒立摆分类以及特性 2.1.1 倒立摆分类 到目前为止,倒立摆已经由原来的直线一级倒立摆扩展出 很多种类,典型的有直线倒立摆,环形倒立摆,平面倒立摆和复合倒立摆等,倒 立摆系统是在运动模块上装有倒立摆装置,由于在相同的运动模块上可以装载不 同的倒立摆装置,倒立摆的种类由此而丰富很多,按倒立摆的结构来分,有以下 类型的倒立摆: (1) 直线倒立摆系列 直线倒立摆是在直线运动模块上装有摆体组件,直线运动模块有一个自由度 小车可以沿导轨水平运动,在小车上装载不同的摆体组件,可以组成很多类别的 倒立摆。直线柔性倒立摆和一般直线倒立摆的不同之处在于,柔性倒立摆有两个 可以沿导轨滑动的小车,并且在主动小车和从动小车之间增加了一个弹簧,作为 柔性关节。 (2) 环形倒立摆系列 环形倒立摆是在圆周运动模块上装有摆体组件,圆周运动模块有一个自由 度,可以围绕齿轮中心做圆周运动,在运动手臂末端装有摆体组件,根据摆体组 件的级数和串连或并联的方式,可以组成很多形式的倒立摆。 (3) 平面倒立摆系列 平面倒立摆是在可以做平面运动的运动模块上装有摆杆组件,平面运动模块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XY平台,另一类是两自由度SCARA机械臂;摆体组件也有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很多种 (4) 复合倒立摆系列 复合倒立摆是一类新型倒立摆,由运动本体和摆杆组件组成,其运动本体 可以很方便的调整成三种模式,一是环形倒立摆,还可以把本体翻转 90 度,连 杆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组成托摆和顶摆两种形式的倒立摆。按倒立摆的级数来分 有一级倒立摆、两级倒立摆、三级倒立摆和四级倒立摆,一级倒立摆常用于控制 理论的基础实验,多级倒立摆常用于控制算法的研究,倒立摆的级数越高,其控 制难度更大,目前,可以实现的倒立摆控制最高为四级倒立摆[4] 2.1.2 倒立摆的特性 虽然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各异,但所有的倒立摆都具有以下的特性: (1) 非线性 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实际中可以通过线性化得到系统的 近似模型,线性化处理后再进行控制。也可以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对其进行控制。 (2) 不确定性 主要是模型误差以及机械传动间隙,各种阻力等,实际控制中一般通过减 少各种误差来降低不确定性,如通过施加预紧力减少皮带或齿轮的传动误差,利 用滚珠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等不确定因素。 (3) 耦合性 倒立摆的各级摆杆之间,以及和运动模块之间都有很强的耦合关系,在倒立 摆的控制中一般都在平衡点附近进行解耦计算,忽略一些次要的耦合量。 (4) 开环不稳定性 倒立摆的平衡状态只有两个,即在垂直向上的状态和垂直向下的状态,其 中垂直向上为绝对不稳定的平衡点,垂直向下为稳定的平衡点。 (5) 约束限制 由于机构的限制,如运动模块行程限制,电机力矩限制等。为了制造方便和 降低成本,倒立摆的结构尺寸和电机功率都尽量要求最小,行程限制对倒立摆的 摆起影响尤为突出,容易出现小车的撞边现象 2.2 倒立摆系统框图 倒立摆系统通常采用的结构是PC+运动控制硬件+运动控制软件+电控单元 +运动实验平台。其硬件包括倒立摆本体、电控箱及由运动控制卡和普通 PC 机组 成的控制平台等三大部分,其硬件框图如图 2.1 所示。 Q电控箱 n 悯立摆主体 图王1倒立摆系统硬件框图 其中控制平台包括[5]: ⑴ 与IBM PC/AT机兼容的PC机,带PCI/ISA总线插槽; (2) GT400-SV-PCI、GM400 运动控制卡; (3) 计算机与运动控制卡的接口及 GUI 一级倒立摆系统如上图2.2 所示,由沿导轨运动的小车和通过转轴固定在小车 上的摆体两部分组成。在导轨一端装有用来测量小车位移的电位计,摆体与小车 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并在连接处安置电位计用来测量摆的角度。小车可沿一笔 直的有界轨道向左或向右运动,同时摆杆可在垂直平面内自由运动,直流电 动机通过传送带拖动小车的运动,从而使倒立摆稳定竖立在垂直位置。 只要在 顶端铰链再联接摆,就可以组成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级的倒立摆,在一些复杂的 倒立摆系统中,摆杆的长度和质量均可变化。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又有悬 挂式倒立摆、球平衡系统和平行式倒立摆等。倒立摆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即用 一种强有力的控制方法对小车的速度做适当的控制,从而使全部摆杆倒置稳定于 小车正上方。倒立摆刚开始工作时,首先使小车按摆杆的自由振荡频率摆动,摆 杆随之大幅度摆动。而经过几次摆动后,能自动直立起来。这种被控量既有角度, 又有位置,且它们之间又有关联,具有非线性、时变、多变量藕合的性质[6] 倒立摆系统通过计算机、I/O卡、伺服系统、倒立摆本体和光电码盘反馈测 量元件组成一个闭环系统。以直线一级倒立摆为例,其工作原理框图如图2.3所 示。 图中光电码盘1由伺服电机自带,小车的位移可以根据该码盘的反馈通过换 算获得,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对位移的差分得到。各个摆杆的角度由光电码盘2 测量并直接反馈到I/O卡,而角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对角度的差分得到。计算机从 I/O卡实时读取数据,确定控制决策(电机的输出力矩),并发给I/O卡。I/O卡 经过电控箱内部电路产生相应的控制量,驱动电机转动,使小车按控制要求进行。 对于二级或更多级数的倒立摆,需要相应增加光电码盘以检测各摆杆的角度。 实际系统配置中,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配置I/O卡、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 第三章 倒立摆数学模型 3.1 一阶倒立摆的模型 在考虑空气流动、小车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对倒立摆的影响之后,可将倒立摆抽 象成小车和匀质杆,如图3-2所示。图3-2是系统中小车和摆竿的受力分析图, 其中 N 和 P 分别为小车和摆竿相互作用力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要求摆角 的摆动不超过 0.35rad。 表 3-1 一阶倒立摆系统参数 符号 意文 实际数值 M 小车质量 1.096 kg m 摆竿质量 0.109 kg b 小车的摩擦系数 50N/S f 搖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 0.25 m 握杆惯置 0.0034 F 加在小车上的力 X 「车二蛋 才 小车速度 0 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图 3-2 小车与倒立摆受力分析图 应用牛顿力学进行受力分析,小车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是 = F-bi-N n.v 摆杆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是 N —"训 一 m/(Pcos&一6 (2-2) 把这个等式代入上式中,就得到系统的第一个运动方程: 八 ■- -y (M + m)x + far + m Iffc os^-m 10 M 日二尸 (2-31 为了推出系统的第二个运动方程,我们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行分析,可以 得到下面方程: d》 P-mg - m— (/cos5) dr 即;P-mg= cos(9 L_4) 力矩平衡方程如下: -= I& (2-5) 注意:由于mme-® rSL1:「‘ = -“「• m,故等式前面有负号。 合并这两个方程,约去P和N,得到第二个运动方程: (I =—用氏co朋 设BM+© ( 0是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之间的夹角),假设0与1(单 位是弧度)相比很小,即「<1,则可以进行近似处理: ①㈠=---弓工4 = 7。用u来代表被控对象的输入力F,线性化后 两个运动方程如: (M + + bx-ml^ -u (2—7) 传递函数 的推导 对方程组(2 -刀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 (』+ 用?亠炉(£)£亠-m g/l2(S):=脚 | (M + 训)/(疔)『+ —耕= U(s) 小 ♦ 3—逊 注意:推导传递函数时假设初始条件为0。 由于输出是角度,求解方程 组(2-8)的第一个方程,可以得到 ■"1 X(巧二[M + :广)仝]①⑶ ml 盯 (2_9) 把上式代入方程组(2 - 8 )的第二个方程,得到 (?_』)g 眠咖2' + b (7-mJ 2) g •+珂 rtzl j 科汀 列' (对—叭 ①(咖'=(7(町 (2-10) 整理后得到传递函数: U(7)~ b(I~ml2) s —I q mi T q 3 (,2\/- ni)mgl bmgl —y — . 其中 q - [(M + m)(I(ml)2] 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为 X=AX-Bit y = CX — Du —〔7 + 用 F )方 . _ -、X H © + ' 、比 7(3/ + 枕)+ Mm 1 I^M + m)十 him 广 + 如 + Afm?~ (『+朋尸) -in lb 工十 I(M 十鹽)+ Mml~ 4- ???) 亍0十 T n I{M + I(M -b ??i) + Mm ? C2-12) 整理后得到系统状态空间方程: 3.2 一级倒立摆的可控性分析 通过对一级倒立摆的建模分析,得到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并且在平衡点附 近线性化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便可以分析以及倒立摆在平衡点附近的能控性。 由已 知 的 矩阵 A, B 在 MATLAB 环 境下 求 得系 统的极 点 为: [0;-0.0781;5.2727;-5.2779],由此可以看出,系统有两个特征值位于坐标系的左半 平面,因此系统是不稳定的。系统的能控矩阵P的秩为4,根据线性系统的可控 性判据可知,一级倒立摆系统在平衡点附近为完全可控的。 第四章 控制理论的作用 自动化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大到军事,航天,小的楼宇电梯。而在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现今阶段,过程自动化控制在工业生产领域,不断的发挥着提高效率, 控制质量,节约成本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除“工艺”,“电气”等之外,不可或 缺的生产保障范围。 1.三大环节 就生产过程自动化而言,整体上可分为三大环节,即“过程检测(Process Detection)” “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 “过程控制装置(Process Control Devices)”此三大环节工作内容,即为过程检测装置把实际的现场的工 程量检测出来,即当前的压力、流量、温度等,转换成为控制系统环节可以识别 的电信号,并传送给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环节接收到由过程检测装置传输来 的信号,一则显示该信号的工程值,反应当前现场的实际情况,一则根据此信号 值,经过相关的计算,将结果转换为过程控制装置(即现场控制阀门或电机等) 可以识别的电信号,传送给过程控制装置;过程控制装置根据过程控制系统传输 来的电信号,修正其执行机构的执行量大小,进而影响现场的实际情况,而该实 际情况又重新被过程检测装置识别,再转换传送给过程控制系统,等等,周而复 始形成整套循环,此为过程控制自动化中,大的闭环控制系统。该闭环控制系统, 又是由或多或少的多个小的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组成,根据生产需要,其规模、 内容、精度及相关设备的性能,也不尽相同。但归咎其理论,都基于经典控制理 论基础为原则和依据。 如果把过程自动化系统比作是人,过程检测装置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等感官,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些基本的和非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等,检测现场情况。过程 控制装置相当于人的四肢,根据要求执行各种动作。而过程控制系统,则相当于 人的大脑,分析和计算各种信息,并发出各种命令。从原来的二型及三型盘装仪 表,到现在的PLC(可编程控制器)、DCS (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等,其工作的理念 和工作方式是极为复杂的,也正应为此,经典控制理论在过程控制系统中,也是 体现的最为明显的。 那么,何为经典控制理论? 一般来看,自动控制理论分为“经典控制理论” 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经典控制理论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 入单输出(SISO)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而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是以 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IM 0)及变参数、非线性控制系统的 分析设计问题。二者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但是它们又是相互影响和 促进的,现代控制理论也不能看做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延续和推广,其采用的数学 工具、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都有着明显区别。而在生产过程自动化领 域里,控制系统主要是以数学模型和函数为基础,研究 SIS0 系统,表面上看, 有多输入多输出,而其输入多以计算变参数及补偿的方式出现,主要的输入对象, 即控制对象是单一的,输出也多为一输出一控制。因此,按照生产过程自动化的 特点,用经典控制理论研究其分析和设计的实际问题,是相对最合适的。 在自 动控制系统中,有三大基本要求,即稳定性、精确性和快速性。此三大基本要求 直接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在各个过程控制 系统中,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判断系统该回路的稳定性、速度和准确度。 2 控制系统中的典型环节。 比例环节:又称放大环节,其特点是一种输出量与输入量成正比、无失真 和时间延迟的环节,即它的输出量能够无失真、无延迟的按照一定比例关系复现 输入量。 微分环节:微分环节分三种,即理想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和二阶 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一阶导数成正比,其输出能预示输 入变化的趋势,具有相对超前作用,因此该环节又叫做超前环节。一阶微分环节 的输出等于输入与其一阶导数的加权和。二阶微分具有一对共轭复零点。由于微 分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各阶微分有关,因此,微分环节能预示输入信号的变 化趋势。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特点是其输出与输入的积分成正比。当输入消 失,输出具有记忆功能。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具有一个贮能元件,输出量不能 立即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是存在惯性。其输出与其变化率的加权和等于输入。 振荡环节:振荡环节具有两个贮能元件,当输入量发生变化时,两种贮能元件的 能量相互交换,其输出出现振荡。 延迟环节:又称纯滞后环节、时滞环节,其 特点是环节的输出是经过一定的延时时间后,完全复现输入信号。 了解了以上 六中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典型环节后,我们再回到PID控制器的分析中来。PID控 制器。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 单元D组成。通过Kp, Ki和Kd三个参数的设定。PID控制器主要适用于基本 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由以上概念我们不难看出, PID 控制器中 有: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理想微分环节三个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结合三个典型 环节的特点,我们分析PID的工作原理:比例环节来控制当前,误差值和一个 负常数P (表示比例)相乘,然后和预定的值相加。P只是在控制器的输出和系 统的误差成比例的时候成立。这种控制器输出的变化与输入控制器的偏差成比例 关系。 积分环节来控制过去,误差值是过去一段时间的误差和,然后乘以一个 负常数I,然后和预定值相加。I从过去的平均误差值来找到系统的输出结果和预 定值的平均误差。一个简单的比例系统会振荡,会在预定值的附近来回变化,因 为系统无法消除多余的纠正。通过加上一个负的平均误差比例值,平均的系统误 差值就会总是减少。所以,最终这个PID回路系统会在预定值定下来。理想微 分环节来控制将来,计算误差的一阶导,并和一个负常数 D 相乘,最后和预定 值相加。这个导数的控制会对系统的改变作出反应。导数的结果越大,那么控制 系统就对输出结果作出更快速的反应。这个D参数也是PID被称为可预测的控制 器的原因。 D 参数对减少控制器短期的改变很有帮助。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 PID 控制器中,各个典型环节的作用,也就知道了调试的方向。根据输出对应输 入的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在哪个典型环节出了问题,需要进行调节其参数。例如, 如果我们的输入信号没有回到我们预想的设定线上来,而是等副振荡,那么我们 就知道是积分环节没有起到及时的消差作用,需要调节 Ki 来放大积分的作用。 如果输入曲线横向的周期较大或较小,曲线回归缓慢或者过快(过快对设备的使 用寿命是不利的),那么我们就会知道比例环节的作用缓慢,需要调整Kp来调整 其相应时间。一般单回路调节中,微分环节用到的相对比较少,相对变化缓慢的 输入应考虑用微分环节,例如温度调节。由于温度调节的滞后性,用输出能预示 输入变化的趋势,具有相对超前作用的环节,可提前计算其变化,作相应的输出, 适用环节即理想微分环节。如不增加微分环节,则会产生振荡,影响生产的稳定 性及调节效率 当然,研究经典控制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时域分析法”、“根 轨迹分析法”,“频率特性分析法”等等。控制系统模型的稳定性也有“劳斯(Routh) 稳定判据”、“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等等,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经典控制 理论,更深入的理解自动控制的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以及云处理功 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自动化工具也将越来越方便,也不会断的促进经典控 制理论的发展,这些发展,将使我们现代化工业发展更加迅猛,生产更加稳定。 总结 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教学及开展 各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对于倒立摆的研究有很深的意义。倒立摆系统的 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镇定问 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用来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 否有较强的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创新实践,我了解了倒立摆系统的特点,学会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的 建模过程。本次实践用的是机理建模,即对倒立摆系统用牛顿定律进行力学分析, 建立运动方程。直线一级倒立摆建模的关键是弄清楚分析对象。通过对不同对象 的分析而建立的方程组要进行线性化处理后才进行拉普拉斯变换,这样才能用经 典控制理论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并设计控制器。 我们小组的设计是采用的是频率响应法。频率响应法是用 MATLAB 对控制过 程的传递方程进行频率分析。用 MATLAB 程序绘制出系统的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 这样就能分析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并计算出稳定裕度。用频率响应法设计控制器 首先要确定设计指标,包括稳态误差,相位裕度,幅值裕度。之后选择控制器模 型,本次设计采用的是超前校正。设计方法是先根据稳度误差确定增益,通过对 新传递函数的分析确定最大超前相角, 通过控制器模型及以上参数确定转角频率。 这样控制器的理论参数就能计算出来。通过MATLAB分析验证控制器的控制 效果。 在这次设计当中,最大的体会是理论与实践是有差别的。在理论上建好模仍 需通过不断的实验微调控制器参数,才能实现一个比较完美的控制器,达到稳定 快速控制的目的。还有就是对各种建模方法的深刻体会。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是 通过建模之后,再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实验、测试来解决的。可以说 建模理论的出现,对人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包括自动控制问题)有里程碑式 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级倒立摆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889032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